首頁/ 娛樂/ 正文

老照片說故事|太和殿外走一走

歡迎關注紫禁城!每天與您分享優質文章~

老照片說故事|太和殿外走一走

原來你也在這裡。

看照片,讀故事

老照片說故事|太和殿外走一走

太和門廣場 / 1900年

太和門明代稱奉天門,嘉靖時改稱皇極門,明帝在此舉行“御門聽政”。

滿族統治者入關後,皇極門改稱太和門。

光緒十四年(1888年),太和、貞度、昭德三門連同部門廊廡被火焚燬,後重建。

老照片說故事|太和殿外走一走

太和門前石亭 / 1900年

老照片說故事|太和殿外走一走

太和門前青銅獅與熙和門 / 1900年

太和門廣場上協和門與熙和門東西相對,二門是紫禁城外朝東西兩翼進出中路的重要門座。協和門廊廡在明代為實錄館、玉牒館和起居注館,清代改作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和內閣誥敕房;熙和門廊廡在明代作為編修《大明會典》的會典館,清代改為翻書房和起居注館。

老照片說故事|太和殿外走一走

太和門前青銅獅 / 1900年

太和門前陳設青銅獅一對,為明代鑄造。

老照片說故事|太和殿外走一走

老照片說故事|太和殿外走一走

太和門 / 1913年3月

這張照片拍攝於隆裕皇太后喪禮期間,眾人列隊進入太和門至哀的場景。

隆裕皇太后的喪禮,北洋政府給予了極高的治喪規格。商定大小官署一律下半旗27天,官員左腕圍黑紗27天,以致哀悼。

老照片說故事|太和殿外走一走

太和殿廣場 / 1900年

老照片說故事|太和殿外走一走

老照片說故事|太和殿外走一走

太和門 / 1913年3月

1918年11月28日,作為同盟國一方的中國為慶祝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在太和殿廣場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儀式。

老照片說故事|太和殿外走一走

太和殿 / 1915-1937年

太和殿在明代稱奉天殿,居於紫禁城中軸線的核心,面闊十一間,重簷廡殿頂,是整個紫禁城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殿宇,處處體現著帝王的

九五之尊

太和殿是明清兩代國家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

凡皇帝登基、大婚、冊封皇后、上皇太后徽號、命將出徵以及萬壽、冬至、元旦“三大節”等,皇帝均御太和殿;

清初,科舉考試的最高一級“殿試”在這裡舉行;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殿試改在保和殿後,宣佈考試結果的“傳臚”典禮仍然安排在太和殿內。

老照片說故事|太和殿外走一走

太和殿前丹陛石 / 1915-1937年

老照片說故事|太和殿外走一走

太和殿前銅仙鶴 / 1900年

老照片說故事|太和殿外走一走

太和殿前銅龜 / 1900年

老照片說故事|太和殿外走一走

太和殿前嘉量 / 1900年

老照片說故事|太和殿外走一走

太和殿前日晷 / 1900年

太和殿前有寬闊的平臺,稱為丹墀,俗稱月臺。月臺上陳設著銅龜銅鶴各一對,是長壽的象徵;日晷、嘉量各一座,日晷是古代的計時器,嘉量是古代的量器,象徵著時間與空間在皇權的主導下;另外還有銅鼎十八座。

殿下為八米多高的三層漢白玉須彌座,周圍環以欄杆。欄杆下安有1142顆排水用的石雕螭首,每逢雨季,可呈現千龍吐水的奇觀。

來自: 傳給故宮《老照片說故事丨太和殿外走一走》

部分圖文選自《故宮藏影》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