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38位郵票上的中國現代科學家,個個成就斐然

00:32

近日,中國科協與中國郵政聯合推出的《中國現代科學家(九)》紀念郵票在京首發,農學家袁隆平等4位科學家入選。該系列郵票自1988年首次發行以來,共38位中國現代科學家入選,個個成就斐然。

《中國現代科學家(九)》紀念郵票一套4枚,入選的四位科學家分別是:地質學家劉東生、物理學家程開甲、數學家吳文俊、農學家袁隆平。本組郵票根據歷史照片,以雕刻技法再現四位科學家的風采,畫面背景反映了入選者所在的科研領域和主要的研究成果。本組郵票在設計製作上,首次採用了熒光效果,計劃發行數量為980萬套。郵票設計師李晨連續設計了第七組、第八組及第九組《中國現代科學家》紀念郵票。

38位郵票上的中國現代科學家,個個成就斐然

劉東生(1917-2008),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在中國的古脊椎動物學、第四紀地質學、環境科學和環境地質學、青藏高原與極地考察等科學研究領域,特別是黃土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使中國在第四紀研究和古地球變化研究領域躋身世界領先行列。2003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38位郵票上的中國現代科學家,個個成就斐然

程開甲(1918-2018),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究的開創者之一,在核武器的研製和試驗中作出了突出貢獻。開創、規劃領導了抗輻射加固技術新領域研究。是我國定向能高功率微波研究新領域的開創者之一。出版了我國第一本固體物理學專著。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2013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38位郵票上的中國現代科學家,個個成就斐然

吳文俊(1919-2017),數學家,主要成就表現在拓撲學和數學機械化兩個領域,為拓撲學發揮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他的示性類和示嵌類研究被國際數學界稱為“吳公式”“吳示性類”“吳示嵌類”,至今仍被國際同行廣泛引用。2019年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2000年獲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38位郵票上的中國現代科學家,個個成就斐然

袁隆平(1930-2021),農學家,國際著名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1960年代至1970年代對雜交水稻品種的研究,為農業生產插上騰飛的翅膀,使中國和世界各地的糧食產量得以大幅增長。其領導的水稻研究在1970-2000年屢獲突破。2019年被授予“共和國勳章”,2000年獲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前八組入選的科學家都是誰?

38位郵票上的中國現代科學家,個個成就斐然

第一組(1988年)四位科學家為:地質學家李四光、氣象和地理學家竺可楨、物理學家吳有訓、數學家華羅庚。

李四光(1889-1971),湖北省黃岡市人。著名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我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奠基人。

竺可楨(1890-1974),浙江紹興人。中國氣象學家、地理學家,中國近代氣象事業主要奠基人。

吳有訓(1897-1977),江西高安人。中國近代物理學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被稱為中國物理學研究的“開山祖師”。

華羅庚(1910-1985),江蘇金壇人。著名數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中國解析數論、典型群、矩陣幾何學、自守函式論與多複變函式論等研究的創始人與開拓者。

38位郵票上的中國現代科學家,個個成就斐然

第二組(1990年)四位科學家為:醫學家林巧稚、天文學家張鈺哲、化工學家侯德榜、農學家丁穎。

林巧稚(1901-1983),福建廈門人。著名婦產科專家,從事醫學研究、教學、臨床工作近60年,是我國近代婦產科事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

張鈺哲(1902-1986),福建閩侯人。著名天文學家,中國現代天文學重要的奠基人,曾擔任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臺長。

侯德榜(1890-1974),福建閩侯人。享譽世界的著名化工專家,中國化工領域奠基人之一,他的“侯氏制鹼法”填補了中國製鹼工業空白。

丁穎(1888-1964),廣東高州人。著名農業科學家、水稻專家,我國現代稻作科學的奠基人,高等農業教育先驅。

38位郵票上的中國現代科學家,個個成就斐然

第三組(1992年)四位科學家為:數學家熊慶來、微生物學家湯飛凡、醫學家張孝騫、建築學家梁思成。

熊慶來(1893-1969),雲南彌勒人。數學家、數學教育家,致力於複變函式值分佈理論的研究,在無窮級整函式與亞純函式方面有一系列成果,是我國函式論研究的開拓者之一。嚴濟慈、華羅庚、趙忠堯、陳省身、錢三強、錢偉長、彭桓武、楊樂、張廣厚等一批著名科學家都曾受教於熊慶來。

湯飛凡(1897-1958),湖南醴陵湯家坪人。著名微生物學家、病毒學家,中國第一代醫學病毒學家、“衣原體之父”。

張孝騫(1897-1987),湖南長沙人。我國西醫學的先驅、著名臨床醫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梁思成(1901-1972),廣東新會人。著名的建築學家和建築學教育家,梁啟超長子。畢生從事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和建築學教育事業。他系統地調查、整理、研究了中國古代建築的歷史和理論,是這一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者。

38位郵票上的中國現代科學家,個個成就斐然

第四組(2006年)四位科學家為:林學家梁希、橋樑學家茅以升、物理學家嚴濟慈、物理學家周培源。

梁希(1883-1958),浙江吳興人。林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現代林學的開拓者和新中國林業建設的奠基人。

茅以升(1896-1989),江蘇鎮江人。中國著名的土木工程學家、橋樑專家、工程教育家,東南大學工科的奠基人。

嚴濟慈(1901-1996),浙江東陽人。中國現代物理學研究的開創人之一,在壓電晶體學、光譜學、大氣物理學和應用光學等方面做出重要成果。

周培源(1902-1993),江蘇宜興人。著名流體力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我國近代力學奠基人和理論物理奠基人之一。

38位郵票上的中國現代科學家,個個成就斐然

第五組(2011年)四位科學家為:生物學家貝時璋,應用力學、航天與系統工程學家錢學森,石油化工學家侯祥麟、核物理學家錢三強。

貝時璋(1903-2009),浙江鎮海人。著名生物學家、教育家,中國生物物理學的奠基人,中國細胞學、胚胎學創始人之一。

錢學森(1911-2009),浙江杭州人。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

侯祥麟(1912-2008),廣東省汕頭人。著名石油化工學家、燃料專家,中國煉油技術奠基人之一。

錢三強(1913-1992),浙江紹興人。核物理學家、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中國“兩彈一星”元勳。

38位郵票上的中國現代科學家,個個成就斐然

第六組(2014年)六位科學家為:核物理學家王淦昌、大氣物理學家趙九章、空氣動力學家郭永懷、核物理學家鄧稼先、核物理學家朱光亞、計算機科學家王選。

王淦昌(1907-1998),江蘇常熟人。中國實驗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線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中國核武器研製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國“兩彈一星”元勳。

趙九章(1907-1968),浙江吳興人。中國動力氣象學、地球物理學和空間物理學的奠基人,中國“兩彈一星”元勳,為中國人造地球衛星的研製作出重要貢獻。

郭永懷(1909-1968),山東榮成人。中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領導超聲速流、爆炸力學、電磁流體力學等領域的研究工作,中國“兩彈一星”元勳,為“兩彈一星”的研製作出重要貢獻。

鄧稼先(1924-1986),安徽懷寧人。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開拓者與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國核試驗技術上的主要組織領導者之一,中國“兩彈一星”元勳。

朱光亞(1924-2011),湖北武漢人。我國核科學事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是中國原子彈、氫彈科技攻關組織領導者之一,中國“兩彈一星”元勳。

王選(1937-2006),江蘇無錫人。漢字鐳射照排系統的創始人,為中國新聞出版業普及推廣中文計算機排版作出巨大貢獻,2001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38位郵票上的中國現代科學家,個個成就斐然

第七組(2016年)四位科學家為:地質學家丁文江、農學家金善寶、物理學家葉企孫、氣象學家葉篤正。

丁文江(1887-1936),江蘇泰興人。地質學家、中國地質科學事業奠基人之一,中國現代科學事業早期重要組織者之一。

金善寶(1895-1997),浙江諸暨人。農學家、農業教育家,中國現代小麥科學主要奠基人。

葉企孫(1898-1977),上海人。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現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史事業的開拓者,中國物理學會建立人之一。

葉篤正(1916-2013),安徽安慶人。氣象學家,中國現代氣象學主要奠基人之一,全球氣候變化研究的開拓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38位郵票上的中國現代科學家,個個成就斐然

38位郵票上的中國現代科學家,個個成就斐然

38位郵票上的中國現代科學家,個個成就斐然

38位郵票上的中國現代科學家,個個成就斐然

第八組(2020年)四位科學家為:應用光學家王大珩、物理學家黃昆、核物理學家于敏、數學家陳景潤。

王大珩(1915-2011),江蘇蘇州人。應用光學家,我國光學事業奠基人之一,中國“兩彈一星”元勳,對國防現代化研製各種大型光學觀測裝置有突出貢獻,對我國的光學事業及計量科學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黃昆(1919-2005),浙江嘉興人。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學家。主要從事固體物理理論、半導體物理學等方面的研究,中國半導體物理學研究的開創者之一。

于敏(1926-2019),河北寧河人。核物理學家,中國“兩彈一星”元勳,解決了我國氫彈原理突破中一系列的基礎問題,長期領導核武器理論研究和設計,對我國核武器進一步發展到國際先進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

陳景潤(1933-1996),福建福州人。數學家,主要從事解析數論方面的研究,並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國際領先的成果。1966年5月證明了命題“1+2”,這一結果被國際上譽為“陳氏定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