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食/ 正文

“​黏蟲”對農作物危害極大,到底該如何防治,一起學習下吧

“黏蟲”對農作物危害極大,到底該如何防治,一起學習下吧

螻蛄 害蟲及形態特徵 螻蛄是直翅目螻蛄科中約65種昆蟲的通稱,俗名拉拉蛄、地拉蛄、土狗子等。 華北螻蛄Gryllotalpa unispina(Saussure)分佈於北方各省、自治區。體長45~50mm,體黃褐至暗褐色,前胸背板中央有1個心臟形紅色斑點。後足脛節背側內緣有1個棘或消失。 東方螻蛄G。orientalis(Burmeister)在全國各地均有發生,以黃河以南密度大,在長江以北與華北螻蛄混合發生。體長30~35mm,灰褐色,全身密佈細毛。前胸背板卵圓形,中間具1個暗紅色長心臟形凹陷斑。

“​黏蟲”對農作物危害極大,到底該如何防治,一起學習下吧

為害狀 螻蛄是咬食作物根莖部的多食性地下害蟲,可為害玉米等作物幼苗,為害剛播種或已發芽的種子,咬食出土後幼苗根莖,造成缺苗斷壟,或將根莖扒成亂麻狀,造成植株死亡或發育不良。成蟲和若蟲在土下活動開掘隧道,使苗根和土分離,造成幼苗乾枯死亡,致使苗床缺苗斷壟。 蟲害發生特點 華北螻蛄 2~3年發生1代,以成蟲和若蟲在土內築洞越冬,每洞1蟲,頭向下。翌年氣溫上升即開始活動,在地表形成長約10cm的隧道。 東方螻蛄 北方地區2年發生1代,南方地區1年發生1代。以成蟲及若蟲在土穴中越冬。

“​黏蟲”對農作物危害極大,到底該如何防治,一起學習下吧

翌年清明前後上升到土表活動,在土中壘起小土堆。 防治方法 ①春、秋播前翻耕土壤,透過機械損傷、天敵捕食、寒冷凍死等,消滅大量螻蛄。 ②毒餌誘殺:40%樂果乳油50~100g,加適量水和5kg炒香的麥麩或米糠、豆餅、棉籽餅、穀子等混勻成毒餌,在傍晚每隔3~4m挖1個碗大的淺坑,放毒餌後覆土,每公頃施毒餌30~45kg。 ③燈光誘殺:設定黑光燈誘殺成蟲。

“​黏蟲”對農作物危害極大,到底該如何防治,一起學習下吧

黏蟲 害蟲及形態特徵 黏蟲Mythimna separata(Walker),屬鱗翅目,夜蛾科。 老熟幼蟲體長38~40mm,頭黃褐色至淡紅褐色;頭正面有近“八”字形黑褐色縱紋。體色多變,大發生時多呈黑色。背中線白色,邊緣有細黑線。兩側各有2條極明顯的淺色寬縱帶,上方一條紅褐色,下方一條黃白色、黃褐色或近紅褐色,兩縱帶的邊緣均飾灰白色細線。為害狀 幼蟲取食葉片,屬暴食性害蟲。

“​黏蟲”對農作物危害極大,到底該如何防治,一起學習下吧

作物受害重時,葉片、嫩莖全部被食光而呈現光稈,對農作物產量和品質影響較大,尤其是在幼蟲成群結隊遷移時,幾乎所有綠色作物被掠食一空,能使幾十、幾百,甚至成千上萬平方公里範圍內的莊稼毀於一旦,造成大幅度減產甚至顆粒無收的嚴重災害。 蟲害發生特點 黏蟲主要為害禾穀類作物。在我國北方(北緯33°以北)不能越冬,可遠距離遷飛。長江以南地區以幼蟲和蛹在稻茬、田間雜草、土壤中越冬,第2年春天羽化後遷飛到北方為害。幼蟲共6齡,多在夜晚活動,在玉米田呈聚集分佈。爬行或吐絲下垂飄移到其他植株上,選擇合適的場所潛伏取食。成蟲晝伏夜出,成蟲羽化後有取食補充營養的習性。

“​黏蟲”對農作物危害極大,到底該如何防治,一起學習下吧

對糖、酒和醋的混合液表現出較強的趨化性,對黑光燈的趨性較強。 黏蟲為害狀(葉片)防治方法 黏蟲具有遠距離遷飛的習性,南方重點加強冬季為害世代和越冬代的防治,江淮流域重點加強第1代的防治。防治黏蟲必須把幼蟲控制在3齡以前,超過4齡則進入暴食期,防治效果降低。 ①誘殺成蟲:利用黑光燈和糖醋液誘集並殺滅成蟲;成蟲產卵期在玉米田插放穀草把誘卵,定期集中燒燬處理,壓低蟲口基數。 ②防治黏蟲的化學藥劑較多,應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或與環境相容性好的化學藥劑,如50%辛硫磷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等。由於幼蟲藏匿在玉米葉鞘和苞葉內,所以防治時注意不僅要把農藥噴灑到葉片、雌穗等被害狀明顯的部位,而且要注入葉鞘內。噴藥時期選擇在早晨或傍晚幼蟲出來活動時,集中噴霧處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