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食/ 正文

原本是為了避禍才有了重陽節登高的習俗

提起重陽節相信大家不陌生,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也稱之為老人節。

那麼這個節日為什麼叫做重陽節呢?這是因為在我國的古代以奇數為陽,九月初九是兩個奇(陽)數九的重疊,因此稱為重陽,也稱重九。

由於重陽節是在每年的秋季,此時的戶外氣溫適宜,因此在我國民間重陽節這天登高爬山是一項很重要的活動。

原本是為了避禍才有了重陽節登高的習俗

重陽登高的習俗由來已久,然而這個習俗源於何時?到底有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呢?你知道嗎?

我國南北朝時期的梁朝有位名叫吳均的人,他寫過一本名為《續齊諧記》的書。書中有這樣一則傳說的小故事。

相傳,古時候汝南有位名叫桓景的人,他跟隨一位名叫費長房的神仙修行。有一天,神仙費長房對徒弟桓景說道:“九月九日,汝南將有大災難降臨,你趕緊回去告訴家人,讓他們帶著細軟,拿點吃喝,登到高山上去,躲避這場災禍。”

原本是為了避禍才有了重陽節登高的習俗

桓景聽了師傅的話,連忙跑回家,通知家人,在九月九日這天,他們全家登高爬山。傍晚,桓景一家在夕陽的餘暉下回到了家中,發現家裡的牲畜全部都死了。

費長房得知了這個訊息後,說道:“這些牲畜替人受了災禍,汝南的大災沒事了。大家可以安心的好好生活了。”

從這則有神話色彩的小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九月九日重陽節登高爬山的最初意義是為了躲避災禍。

為什麼九月九日重陽節登高爬山的最初意義竟然是為了躲避災禍呢?

這就要從《續齊諧記》誕生的時代,南北朝說起了。重陽節登高的習俗大概是源於漢代,到了南北朝時期已經很興盛了。

原本是為了避禍才有了重陽節登高的習俗

南北朝時期在我國的歷史上是一個大分裂,民族大融合的階段,這一時期社會有發展、有進步,但是特別的動盪不安,生活在南北朝時期的文人們往往也會選擇避世歸隱山野,逍遙度日。

正是因為九月九日重陽節登高爬山興盛於這樣一個讓世人不安的時代,登高避禍也算是當時的一種處世哲學吧。重陽節也成為了當時我國民間很重要的一個大節日。

原本是為了避禍才有了重陽節登高的習俗

如今的新中國,早已沒有了南北朝時期的動盪,重陽節登高的習俗在今天也早已經失去了它最初為了避禍的意義,取而代之的是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大自然美好景色的嚮往和鍛鍊身體,保持健康體魄的積極的人生追求。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