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食/ 正文

武歌侃巖茶—武夷山之“坑、澗、窠、巖、洞、峰、窩”的前世今生

海峽品牌雜誌社記者 武評

“茶者,南方之佳木也”,這是唐代著名的茶學家,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的陸羽在公元780年寫成的《茶經》中對茶的描述。

武歌侃巖茶—武夷山之“坑、澗、窠、巖、洞、峰、窩”的前世今生

福建省原常務副省長、海峽茶產業協會名譽會長張家坤與茶友們。

在我國東南部的武夷山,氣候溫和,冬暖夏涼,年平均溫度在攝氏18~18。5度之間;雨量充沛,年雨量2000毫米左右。山峰巖壑之間,有幽澗流泉。山間常年雲霧瀰漫,年平均相對溼度在80%左右,非常適宜種茶。正如沈涵《謝王適庵惠武夷茶詩》雲:“香含玉女峰頭露,潤滯珠簾洞口雲。”武夷山茶園大部分在巖壑幽澗之中,“九曲溪流,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巖”,日照較短,更無風害,優越的自然條件孕育出武夷巖茶獨特的韻味,香遠八方。

武歌侃巖茶—武夷山之“坑、澗、窠、巖、洞、峰、窩”的前世今生

2002年3月,武夷巖茶被列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地理區域界定為武夷山市行政轄區全部範圍2798平方公里,全市分為名巖區和丹巖區兩類。名巖區係指崇陽溪以西、黃柏溪以南,南星公路以北之風景名勝區內;其餘廣大地區為丹巖區。

武歌侃巖茶—武夷山之“坑、澗、窠、巖、洞、峰、窩”的前世今生

茶樹生長與內含物質的積累與周邊生態環境、土壤條件等等息息相關,什麼樣的山場就有什麼樣的氣質的茶葉。武夷巖茶素有“山場文化”之說,山場型別豐富,地質構造複雜,不同的地質構造形成了不同的山場型別。武夷山不同形態的 “坑”、“澗”、“窠”、“巖”、“洞”、“峰”、“窩”等,因其植被、土壤、水文、氣候、光照、水流等微域小氣候形成的獨特生態環境,也孕育出不同品質風格的茶葉。

武歌侃巖茶—武夷山之“坑、澗、窠、巖、洞、峰、窩”的前世今生

一、坑

原意是地面往下凹的地方,水平或高低走向,只有兩個或一個出口。

生態環境與茶葉風格:以“坑”定名的山場是指兩面夾山,並且彎彎曲曲、高矮不同形成多個面積大小、生態環境小有不同的區域,一般都有兩個出口。

武歌侃巖茶—武夷山之“坑、澗、窠、巖、洞、峰、窩”的前世今生

“坑”的特點在於日照的時間和坑底的晝夜溫差。通常“坑”中的日照時間短,晝夜溫差大,為茶樹的品質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所以,“坑”產之茶的風格多表現為氣幽,香遠而細、水醇,底蘊足。

武歌侃巖茶—武夷山之“坑、澗、窠、巖、洞、峰、窩”的前世今生

福州名店街海堤茶藝師盧洪麗。

代表山場:牛欄坑、倒水坑、慧苑坑、大坑口等處。

牛欄坑、大坑口及慧苑坑為“三坑兩澗”中的“三坑”地帶,其中,牛欄坑位於章堂澗與九龍窠之間,牛欄坑澗谷土質肥沃、日照較短,為茶樹生長提供良好環境,成就其為“三坑兩澗”的核心產區之一,更以“肉桂”出名,牛欄坑肉桂,是武夷巖茶肉桂中的王者。而慧苑坑以產老叢水仙、高叢水仙、水仙著名。

武歌侃巖茶—武夷山之“坑、澗、窠、巖、洞、峰、窩”的前世今生

詹御巖茶傳人清風。

二、澗

原意指夾在兩山之間的水溝;在溝邊有零散的風化沉積岩的沖積堆。而在巖茶中,以澗定名的山場,是在坑的基礎上形成的。

生態環境與茶葉風格:以“澗”定名的山場伴有水流,且兩山相夾,因此茶樹生長環境溼潤,遮陰效果好,在溝邊有零散的風化沉積岩的沖積堆。

武歌侃巖茶—武夷山之“坑、澗、窠、巖、洞、峰、窩”的前世今生

華僑強哥與茶藝師在論茶。

武夷山中的“澗”,有獨特的丹霞地貌,風化的沙礫岩,巖中豐富的礦物質,加上獨到的地形,遮陰效果好,使得生長在“澗”中的巖茶具有香氣細幽,湯水柔和的特點,茶葉的品質獨步巖茶江湖。

代表山場:悟源澗、流香澗、章堂澗等處。

武歌侃巖茶—武夷山之“坑、澗、窠、巖、洞、峰、窩”的前世今生

山潭洞茶藝師揚小敏。

三、窠

原意指昆蟲、鳥獸的巢穴。

生態環境與茶葉風格:以“窠”定名的山場在地形、環境上與“坑”類似,但“窠”比“坑”較小,且山場環境相對多變,有的山場會有水流,而有的山場則沒有水流,地理環境差異大,所以茶葉的品質也都不一樣。一般來說,“窠”所產之茶的風格多表現為香幽而細、水醇。

代表山場:九龍窠、竹窠、雲窠、燕子窠、楓樹窠等處。九龍窠是母樹大紅袍的原產地,竹窠老叢水仙最優,燕子窠又以肉桂品質最優。

坑、澗、窠,其實都是兩邊有山(巖),中間低的地形。區別是澗必須有溪流,這個溪流需常年有水流動。坑、澗、窠都屬於山谷,都有其特殊的小氣候。

武歌侃巖茶—武夷山之“坑、澗、窠、巖、洞、峰、窩”的前世今生

這麼多奇怪的名字,都叫坑不行嗎?其實,這些叫法都是歷代先輩傳承下來,而且朗朗上口。如果你把流香澗叫做流香坑,九龍窠叫做九龍坑的話,從地形地貌上說得通,但是聽著總會怪怪的。

武歌侃巖茶—武夷山之“坑、澗、窠、巖、洞、峰、窩”的前世今生

四、巖

原意指岩石凸起而構成的山峰、山體。

生態環境與茶葉風格:巖,礦物的集合體,是地殼的主要成分。以“巖”定名的山場,多數光照條件較足,土壤肥沃,供給茶樹生長的營養物質成分豐富,有益於茶樹芳香物質的形成,所產之茶的風格多表現為高香霸氣、辛辣刺激。

代表山場:馬頭巖、碧石巖、佛國巖等處。

馬頭巖盛產高香霸氣型肉桂,該處所產肉桂被茶客們賦予愛稱“馬肉”。碧石巖則是老叢水仙的聚集地,該地老叢水仙品質出眾,深得茶客們的喜愛。

武歌侃巖茶—武夷山之“坑、澗、窠、巖、洞、峰、窩”的前世今生

五、洞

原意是指窟窿,深穴,孔。

生態環境與茶葉風格:洞穴一般都有自己獨特的氣候現象,主要是透過流動的水和對流的空氣來調節的。所以,以“洞”來定名的山場是個相對恆溫的環境,而且相對來說,茶樹生長環境較陰涼,所產之茶的風格多表現為香幽、水醇。

代表山場:鬼洞、水簾洞、曼陀洞、玉華洞等處。

其中,鬼洞所產鐵羅漢和肉桂品質絕佳,被茶客賦予愛稱“鬼鐵”、“鬼肉”。水簾洞茶樹種植面積較廣,所產水仙品質亦十分出色。

武歌侃巖茶—武夷山之“坑、澗、窠、巖、洞、峰、窩”的前世今生

六、峰

原意指山的突出的尖端。

生態環境與茶葉風格:在武夷山,從來不缺高而尖的山峰。以“峰”定名的山場也是分為多種型別,這些生長在不同位置的巖茶,有不同的特點:生長在峰頂的巖茶,日照時間長,香氣高昂;生長在峰中央的巖茶,可以做到香、水並重;生長在峰底的巖茶,依據其他生態條件的不同亦可呈現不同的品質,但大多是日照時間相對較短,香氣細幽,湯水醇厚。

代表山場:玉柱峰、三仰峰、蓮花峰、馬枕峰、幔亭峰等處。

馬枕峰原是肉桂原產地的另一說法,因此,該處的肉桂品質優異。

武歌侃巖茶—武夷山之“坑、澗、窠、巖、洞、峰、窩”的前世今生

七、窩

原意指窪陷的地方。

生態環境與茶葉風格:以“窩”定名的山場,四周環山,陰風常拂,面積較小,所產之茶的風格多表現為香幽、水醇。

代表山場:雲窩。

武歌侃巖茶—武夷山之“坑、澗、窠、巖、洞、峰、窩”的前世今生

一般來說,“坑”、“澗”、“窠”、“窩”、“洞”的茶大多“重水”;“峰”、“巖”的茶大多“主香”。

這是因為光照影響著茶葉內含物質的轉化、積澱以及芳香物質種類、數量的積累和形成。

光照多的地方,一般做出來的茶偏高香型,但水較薄,屬於香豔霸道型;而偏陰涼的地方做出來的茶甜度好、茶水厚重,香氣較幽卻不張揚,屬於優雅穩重型。

武歌侃巖茶—武夷山之“坑、澗、窠、巖、洞、峰、窩”的前世今生

華山論劍,武夷論茶。“武夷茶”是“武夷山水”區域公用品牌的最大亮點。近年來,武夷市人民政府為了進一步推廣打造武夷山茶的公用品牌,召開了多屆茶博會、茶論壇,進一步提升了武夷茶品牌的影響力。十大茶藝非遺傳承人、十大品牌茶藝師、十大品牌製茶師以及十大非遺製茶大師所推出的各種品牌茶系列,也大都來自武夷山的 “坑、澗、窠、巖、洞、峰、窩”等七個主產區。

武歌侃巖茶—武夷山之“坑、澗、窠、巖、洞、峰、窩”的前世今生

茶可傳神,茶來禮往,茶通四海,年復一年。武夷山“坑、澗、窠、巖、洞、峰、窩”巖茶、肉桂、水仙、大紅袍等系列從這裡產生,透過海絲之路,空運、陸運流向世界各座城市,誕生了一大批茶廠、茶店、茶館,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茶產業鏈,也承載了一大批茶界精英、茶藝小姐茶趣人生、膾炙人口的茶故事。

武歌侃巖茶—武夷山之“坑、澗、窠、巖、洞、峰、窩”的前世今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