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食/ 正文

硬到沒朋友,“倭井潭硬糕”瞭解一下

硬到沒朋友,“倭井潭硬糕”瞭解一下

舟山的“海島仔”基友給MO君寄了盒倭井潭硬糕,回憶彷彿大海般湧來。

MO君設計專業出身,就是TB“50塊錢做企業logo,包滿意,不滿意全額退款”的那個專業。

畢設的時候大家都喜歡走“拯救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方向,其中一個浙江岱山的同學就改良了家鄉名點——“倭井潭硬糕”的包裝,雖然MO君不記得那套包裝了,但是畢業展覽過後大家瓜分硬糕的場景還記憶猶新。

那是MO君第一次知道“倭井潭硬糕”,就像大三同班的山東同學第一次帶“周村燒餅”來一樣新奇。

這種硬糕被稱為舟山硬糕、岱山硬糕、三姐妹硬糕,MO君還是習慣把它稱為“倭井潭硬糕”。

硬到沒朋友,“倭井潭硬糕”瞭解一下

倭井潭硬糕製作的主要原料就是“糯米+綿白糖”,口感怎麼樣?表硬、內脆、聞香、食甜,但是最重要的,一個字“硬”!

倭井潭硬糕也被稱作“好吃的石頭”。自行腦補一下石頭的硬度。

硬到沒朋友,“倭井潭硬糕”瞭解一下

如果是第一次嘗試倭井潭硬糕,MO君友情提示有一個食用方法,切記切記!

初食硬糕者切忌大口啃咬以免傷牙,最好選硬糕一角啃下細嚼,或用工具砸碎後吃(工具指鐵錘、榔頭、磚塊等)。細細咀嚼,慢慢會有股焦香瀰漫口腔。

硬到沒朋友,“倭井潭硬糕”瞭解一下

之所以硬,是因為把麵粉塞入模子後,用木製器具在上面反覆碾壓,麵粉在極其緊緻的狀態下再入火缸煨熟。

中國的眾多名小吃背後總有一段助興的小典故,倭井潭硬糕也不例外。“倭井潭”是一個地名,這一汪潭水,在舟山岱山縣長塗島其中的小長途島上。

明朝嘉靖年間,中國沿海倭寇橫行。大家最熟悉的戚繼光閃亮登場。

1555年,戚繼光被調任浙江都司檢司事,參與打擊倭寇的工作。第二年升為參將,鎮守寧波、紹興、台州三府,整編了“戚家軍”。

硬到沒朋友,“倭井潭硬糕”瞭解一下

1558年,倭寇集結數千人在舟山岑港發動暴亂,戚家軍對其進行了圍剿,治軍嚴明、用兵有方的戚繼光在經歷五個月的激戰後,取得了大捷。倭寇元氣大傷,殘部逃到舟山、寧波沿海各小島上,長塗也遭受此難,被長期佔據。

倭寇退至長塗後,久旱不雨,淡水缺乏,原本作為周邊村民生活水源的無名潭,遭遇了被戚家軍打擊的倭寇佔領,當地老百姓因為沒水喝,急眼了。

於是“民間武裝力量”——漁家三姐妹便挺身而出,不過最終都犧牲了。

好在兩年後戚家軍進入長塗,一舉剿滅倭寇,水潭得以迴歸百姓。為了紀念這幫義士,老百姓們把此潭稱為 “倭井潭”,旁邊有一石碑,又在井邊立抗倭碑、建參府廟紀念戚繼光。

硬到沒朋友,“倭井潭硬糕”瞭解一下

而這硬糕據說就是當時的“壓縮餅乾”,在當時是作為戚家軍的戰備糧食使用的,在抗擊倭寇的過程中,因為硬糕比干糧更易攜帶和儲存所以代替了普通乾糧。

拔高的典故說完了,來點接地氣的。

往往一款商品的問世,多半是市場的需要。倭井潭硬糕的製作,其實始於清光緒年間。

商人林紀法,浙江黃岩人,到長塗島做換糖生意時,發現此處漁業發達,漁民靠海吃海,而出海打漁時的一日三餐就很成問題。

那會兒還是在船上支個鍋做飯的,有個大風大浪,鍋都被掀了,所以急需不易變質、易儲存的食品來做儲備充飢。

於是林紀法抓住這一商機,從製作黃岩糕著手,製成了不易損壞的硬糕。這種以純手工製作的糕點,不新增任何防腐劑,但是可以儲存10個月之久。

有一次,一艘漁船遭遇大風浪,數箱硬糕漂浮三天三夜後被人撈起,開啟箱子,裡面的硬糕依然完好並且食用起來香味不減。

訊息一傳十、十傳百,成為口碑營銷後的網紅糕點。今天去長途島,還能買到老林家出品的硬糕。

硬到沒朋友,“倭井潭硬糕”瞭解一下

發展至今,硬糕還被給予了許多吉祥的寓意。糕是高的諧音,所以吃糕就有步步高昇、高高興興的好彩頭;同時也在改良“硬”的問題,變得更符合現代人的口味。購買倭井潭硬糕也成為了“舟山到此一遊”的標誌。

不可否認的是,即便傳統糕點很多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不過人氣是遠遠比拼不過ins爆款美食的,口味、賣相好像都和年輕人不太對路。

雖然如此,這些傳統糕點小吃的製作工藝、文化背景、當地人的心理感情都賦予了食物更多的附加值。

不需要過分地去強調傳承,去當地旅遊的時候,記得品嚐一下,也是一種支援的好方法。

硬到沒朋友,“倭井潭硬糕”瞭解一下

找MO君玩耍(魔性推薦:moxingtuijian)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