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讀書徵文獲獎作品展】《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慎易以避難,敬細

【讀書徵文獲獎作品展】《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慎易以避難,敬細

《韓非子·喻老》中有這樣一句話:“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故曰:白圭之行堤也塞其穴,丈人之慎火也塗其隙,是以白圭無水難,丈人無火患。此皆慎易以避難,敬細以遠大者也。”大意就是,千丈大堤,會因螻蟻小洞導致潰決;百尺高樓,會因煙囪裂縫濺出的火花而焚燬,這就是成語“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的由來。不注意消除細小的隱患,最終必然釀成大禍,韓非由此得出結論“慎易以避難,敬細以遠大”,謹慎地對待容易的事,就可以避免危難;認真地處理細小環節,就可以遠離大災。

在《道德經》第六十三章中,老子也曾經提出:“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所有的“大”事總是由“小”事而來,“多”總是由“少”積累而成。所以,處理難事要從容易之處入手,做成大事要從細微之事做起。

這樣的思想自然影響到了韓非,與法家思想一起,融會貫通形成了他的思想體系。在《韓非子·喻老》中,韓非進一步用具體事例闡發要注重細微的道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扁鵲為蔡桓公看病。扁鵲進見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站了一會兒,就發現蔡桓公有病。這其實是中醫四診法“望聞問切”的“望診”,水平極高的中醫可以做到“望而知之”。扁鵲說蔡桓公有病,蔡桓公卻諱疾忌醫,於是病情不斷髮展,從“腠理”“肌膚”“腸胃”,最後病入“骨髓”。扁鵲對此解釋說:“小病在面板紋理之間,湯熨就能治好;病在肌肉和面板裡面,針灸可以治好;病在腸胃裡,用火劑湯藥可以治好;現在病入骨髓,已經無藥可救了。”果然,過了沒多久,蔡桓公渾身疼痛病死。

古人用種種道理和事例,反覆提醒我們要懂得見微知著、防患於未然。元朝名相張養浩也有言:“室已焚而徙薪,舟已溺而市壺,疾已成而求艾,雖殫力為之,無及矣。”他以此勸誡世人,凡事都應做到見微知著、防患於未然,如果待到室已焚、舟已溺、疾已成時再去補救,即使竭盡全力也於事無補。他進而說,“今夫隆然之堤有容蟻之穴,宜若無所損,然周於識者必塞而實之,慮其久而必底於訌潰故也。”其指出,如果都能以這樣的態度謹慎對待天下之事,及時堵塞漏洞、消除隱憂,就不會遺留後患。

“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聖人見微知著,睹始知終”“蓋明者遠見於未萌,而知者避危於無形,禍固多藏於隱微而發於人之所忽者也”……古代聖賢之所以反覆強調見微知著,都是因為飽含著“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憂患意識。這種憂患意識,既是生存智慧,也是發展進步的動力源泉。

畏危者安,畏亡者存。憂患在心,才會見微知著、謹小慎微,才會對苗頭性問題先發制人、提前解決,對各種新動向超前佈局、因勢利導。能不能做到見微知著、防患於未然,取決於有沒有敏銳深刻的分析判斷能力。“見微”是“知著”的前提,而“微”往往是不易察覺、稍縱即逝的細節。從“微”的細節如何得到“著”的預見?不能憑空想象,而要透過細緻觀察、深入分析才能有所預見。

想獲得見微知著的能力,還需要始終保持心境靜穆的狀態。北宋蘇洵在《辨姦論》中說:“惟天下之靜者,乃能見微而知著。”如果一個人總是被外界的誘惑弄得魂不守舍,被各種利益牽扯得心神不寧,站不穩立場,靜不下心來,就難以覺察身邊發生的細微變化,難以及時捕捉到事情發展的徵兆,更遑論看清得失之“著”。見微知著,無事深憂,有事不懼,方能洞察先機、贏得勝利。

【讀書徵文獲獎作品展】《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慎易以避難,敬細

請您轉發分享,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公眾號:國學傳承

(id:gxchuancheng)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