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南師|有個東西,這個東西找到了一了百了就成佛了,此所謂《楞嚴經》的密法

南師|有個東西,這個東西找到了一了百了就成佛了,此所謂《楞嚴經》的密法

“阿難。又汝所明。耳聲為緣。生於耳識。此識為復因耳所生。以耳為界。因聲所生。以聲為界。阿難。若因耳生。動靜二相既不現前。根不成知。必無所知。知尚無成。識何形貌。若取耳聞。無動靜故。聞無所成。云何耳形。雜色觸塵。名為識界。則耳識界。復從誰立。若生於聲。識因聲有。則不關聞。無聞則亡聲相所在。識從聲生。許聲因聞而有聲相。聞應聞識。不聞非界。聞則同聲。識已被聞。誰知聞識。若無知者。終如草木。不應聲聞雜成中界。界無中位。則內外相。復從何成。是故。當知耳聲為緣。生耳識界。三處都無。則耳與聲。及聲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又汝所明。鼻香為緣。生於鼻識。此識為復因鼻所生。以鼻為界。因香所生。以香為界。阿難。若因鼻生。則汝心中。以何為鼻。為取肉形雙爪之相。為取嗅知動搖之性。若取肉形。肉質乃身。身知即觸。名身非鼻。名觸即塵。鼻尚無名。云何立界。若取嗅知。又汝心中以何為知。以肉為知。則肉之知。元觸非鼻。以空為知。空則自知。肉應非覺。如是則應虛空是汝。汝身非知。今日阿難。應無所在。以香為知。知自屬香。何預於汝。若香臭氣。必生汝鼻。則彼香臭二種流氣。不生伊蘭。及栴檀木。二物不來。汝自嗅鼻。為香為臭。臭則非香。香應非臭。若香臭二俱能聞者。則汝一人。應有兩鼻。對我問道。有二阿難。誰為汝體。若鼻是一。香臭無二。臭既為香。香覆成臭。二性不有。界從誰立。若因香生。識因香有。如眼有見。不能觀眼。因香有故。應不知香。知則非生。不知非識。香非知有。香界不成。識不知香。因界則非從香建立。既無中間。不成內外。彼諸聞性。畢竟虛妄。是故。當知鼻香為緣。生鼻識界。三處都無。則鼻與香。及香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又汝所明。舌味為緣。生於舌識。此識為復因舌所生。以舌為界。因味所生。以味為界。阿難。若因舌生。則諸世間甘蔗烏梅。黃蓮石鹽。細辛薑桂。都無有味。汝自嘗舌。為甜為苦。若舌性苦。誰來嘗舌。舌不自嘗。孰為知覺。舌性非苦。味自不生。云何立界。若因味生。識自為味。同於舌根。應不自嘗。云何識知是味非味。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既多生。識應多體。識體若一。體必味生。鹹淡甘辛。和合俱生。諸變異相。同為一味。應無分別。分別既無。則不名識。云何複名舌味識界。不應虛空。生汝心識。舌味和合。即於是中。元無自性。云何界生。是故。當知舌味為緣。生舌識界。三處都無。則舌與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耳識不要討論了,鼻子也不管了,舌頭也不管了,我們看看身觸,看佛的講法,當然這個辯論的方式都一樣,不過我們提這個使自己多一個體會,尤其大家學佛做功夫,最容易被身體的感覺困擾,現在看這個道理。

“阿難。又汝所明。身觸為緣。生於身識”。身:我們這個身體,整個的身體,這是個總名稱,拿現在話講叫色身。

“此識為復因身所生。以身為界。因觸所生。以觸為界”。“因觸所生,以觸為界”以外界的刺激為界限呢?

“阿難。若因身生。必無合離。二覺觀緣。身何所識”。注意這句話,那麼大家修行、打坐、唸佛都用得上了,佛說阿難,你要研究啊,“若因身生”所以你們覺得打坐氣脈通了,任督二脈通了,你要根據《楞嚴經》這一段問問自己了,任督二脈是生理的作用啊,生理作用哪裡來的?它根本功能那裡來的?“如因身生”如果你認為身體、生理自然的作用。“必無合離,二覺觀緣”,“必無”是假設,假使徹底沒有兩個東西,哪兩個東西?合與離,合就是接觸,離就是分開,沒有接觸。假使我們沒有接觸就輕鬆了,譬如一個東西重量給你壓到身上、肩膀上,就有觸接觸了我們曉得受不了;拿開了哎呀好輕鬆,離開。這是觸受,身體的觸受。他說假使沒有合、離兩個作用,兩個作用叫什麼——-覺觀,覺:感覺,觀:觀察,哎喲,拿來打開了,好這一下舒服了。假設沒有這個因緣,“身何所識”身體是物質的傢伙、死的嘛,一堆細胞嘛,它沒有感覺嘛。譬如我們你說氣脈通了,你睡著了還通不通啊?睡著了說我感覺到氣脈也在通,那麼可見你沒有睡著,那意識跟身體在內部在接觸配合。那麼你說睡著了我不知道,不知道這個氣脈通了有什麼用啊?說明天起來再打坐重新做功夫,那多麻煩,那不叫做道。得了道不生不滅,就不動了;做功夫才有,不做功夫沒有,不叫做道,那叫做功夫。功夫就是功夫沒有功夫就沒有用,是這樣一個東西,所以他說你要研究清楚啊,“心無合離,二種觀緣,身何所識”,身體的身識哪裡來呢?

“若因觸生。必無汝身。誰有非身知合離者”。你說不是啦,身體感覺到這樣、那樣是刺激反應的作用、接觸的作用,等於電的插頭一樣,插對了就亮了,這個電就有反應了。“必無汝身,誰有非身知合離者”那麼這是感覺的作用,等於你的身體是個廢物,同你身體沒有關係了。你的身體沒有什麼作用,這完全是接觸的關係,那我不用你身體接觸也是一樣。“誰有非身知合離者”他說我們這個人類啊都靠身體作用,哪一個離開身體不是身體而感覺知道有接觸、有分開的作用呢?這是不可能的嘛。

“阿難。物不觸知”。物理作用同我們思想感覺精神作用兩回事,

“身知有觸”。我們身體知道,碰到外面一刺激,譬如手一打就曉得痛,一接觸身體就感覺到了。“身知”裡頭有知覺,曉得這是痛了。

“知身即觸”。現在我們坐在這裡,你們也沒有人打也不知道痛,也不知道難過坐在這裡,坐在這裡我知道我有身體坐在這裡,知道我有身體坐在這裡這個就是觸的作用,就是接觸東西,物理世界自然接觸的作用。

“知觸即身”。知道我現在身體現在坐在椅子上,知道我現在眼睛張開,知道眼睛開開這個知覺,就是身體有了生理作用,有這個身體。

“即觸非身。即身非觸”。但是你仔細觀察、分析、正觀,“即觸非身”那個感覺作用不在你身體上面,靠身體才起作用。等於我們一個電的插頭,靠這個插頭插到電的開關上電流透過啊,這個插頭不是電,“即觸非身”插頭插進那個開關電就來了,插頭不是電,“即身非觸”沒有插頭電不會通的,就是這個道理。

“身觸二相。元無處所”。所以身體接觸內外的感覺作用,沒有一個固定的位置。你說在丹田,丹田在哪裡啊?肚臍下面一寸三分,英尺啊,還是臺尺啊?還是度量衡,標準局那個尺啊,一寸三分怎麼量啊?況且我矮,我的一寸三分和那個胖子怎麼量啊?空話,所以丹田在哪裡?

真正的丹田道家所講的玄關與丹田,也是無所在無所不在的啊,並不一定在肚臍眼下面一寸三分

,那裡有大便,你不信信挖進去看看,那裡有個什麼丹田啊?腸子,沒有什麼,可是它有這個作用。所以佛說“身觸二相。元無處所”,沒有固定一個位置。

“合身即為身自體性。離身即是虛空等相”。所以兩種作用一接觸合攏來,我們身體生命還活著,一口氣沒有斷了,還活著。“合身即為身自體性”自己有個活人的身體有這個作用。“離身即是虛空等相”一口氣不來,這個生死的作用,心意識分別意識思量作用一離開了就沒有了,整個是虛空的現象。所以我們大家打坐搞了半天,你身見不能空啊,身體感受空不了啊,嗯,我腿發麻了,我的功夫差不多了,再熬一下,再熬一下這不是在那裡活受罪嘛,還叫修道?你看大家都在那裡自欺欺人,這叫做修腿,不叫做修道啊,道在腿上了嘛。但是離開了打坐還是不能成道啊,雖然如此,這個也同這一段一樣,離觸即身,離身即觸。打坐不是道,道也不離打坐,坐非是道,道非是坐,道即是坐,坐即是道。就要在這裡觀察清楚,不是在玩弄文字,這是最高一個觀察,因為你界限分不清楚,你覺得這個很含糊,非常清楚。所以“離身即是虛空等相,內外不成”因此

我們假使唸佛、學佛、修道,沒有達到可以離身的境界,感覺不能分離。換句話你坐起來感覺分不開的話,你身體不夠健康,絕對健康的人,忘記了身體

。就是我提到過莊子說的,“忘者履之適也”。那個鞋子穿得很舒服啊,忘記了鞋子也忘記了腳了,對不對?所以你打坐坐起來唸佛坐在那裡還覺得有個身體在這裡唸佛,還很苦的熬這個身體,可見身體很多毛病,絕對健康忘記了身體,那舒服得很。那你思想《楞嚴經》佛說的如鳥之出籠啊,那個思想自由飛翔了,很痛快,可是我們做不到,因為身體不健康,這是順便講到感觸方面。所以他說

“內外不成。中雲何立。內中不復立”。你感覺同生理作用、內在外在都沒有,你說十八界在中間,內在外在都沒有,中間在哪裡啊?

“內外性空。即汝識生”。所以啊性空緣起,裡面我們找這個感覺的作用,空的,沒有一個東西。內在找不到,外在也找不到。內外性空,因為空,空得越厲害,感覺越靈敏。

“從誰立界”。中間所謂身界,十八界的身界,身界他說在哪裡啊?沒有一個固定的身界。

“是故。當知身觸為緣。生身識界。三處都無”。身體和接觸互相為因緣,緣起生出來身體同身的感覺的界限的作用,三處都無,性空的。

“則身與觸。及身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換一句話說我們身體的感覺的作用,以及身體的反應接觸的關係,乃至心意識的瞭解自己身體的反應的作用,都是自性本體的功能。所以

你們學佛修道,先要找到那個本體功能在哪裡,就是這個道理

。佛沒有叫我們找在哪裡,他只先否定了,他不給你建立,不做一個肯定的,在哪裡?因為那個哪裡是假說的,把一切否定完了,你自己去找,哪裡都不是。這就是《楞嚴經》講非因緣、非自然性,就是禪宗的手法,釋迦牟尼佛禪宗手法就是這樣傳。

所以在我們中國過去唐末一位禪師五祖演,五祖寺的廟子,湖北省黃梅縣,五祖演的道場,後來五祖過世了,蓋了一個廟子叫五祖寺。後來這位大和尚眼本禪師(法眼),五祖演禪師就是大禪師啊,那在唐代不得了的,成就之高啊,可是他也不大讀書了,雖然不讀書,一悟道了什麼都懂了,他的說法很妙。這個故事就是他先說的,有人問他,學佛要求解脫了,我們說修道人要得解脫啊,尤其參禪要得解脫。他說:師父啊,有什麼簡單的方法?他說有啊,這個學佛修道啊,他說我告訴你一個故事。他說有一個小偷很高手,當然不是我們臺北市報紙上登的小偷給抓住了,那些小偷不是,當然很高很高,等於我們本省有個什麼蓋的一個廟子叫江漓呀,什麼了天津的,比他還要高,這個小偷本事很高。小偷的兒子,小偷有了兒子了,兒子說爸爸把那那套本事教給。他說好,我教你,晚上跟我去教你去偷。這個小偷就帶兒子去偷這個人家,進去了把裡頭房子啊,管你什麼櫃呀,他一弄就打開了。打開了櫃子,讓兒子爬進去。兒子一爬進去這個小偷把櫃子一蓋,就蓋住了,就叫有小偷啊,自己就跑掉了。這個兒子在櫃子裡這個氣啊,這還得了,父親把兒子關在裡頭,自己跑掉了。這個跑掉當然抓住還不算數,會餓死啊,在這裡頭出不來啊!這個主人怎麼曉得這裡有小偷呢?他又生氣又痛苦,在裡面動腦筋。這戶人家聽見有人叫小偷,全家人都起來,小偷在哪裡?小偷在哪裡,以前沒有電燈啊,到處點著燈啊,全家人都找,沒有啊。他在櫃裡面聽到外面有腳步聲音來了,講話,沒有啊,沒有啊,這個房間也沒有啊,櫃子都好好的。這個兒子在裡面想辦法了,臨時急了要出來啊,抓住不抓住不考慮了,先要出來啊,悶死了,他就在櫃子裡學老鼠叫,老鼠打架,嘰嘰喳喳嘰嘰喳喳,這個丫頭到了這個房間,哎喲,不得了,衣櫃裡有老鼠啊,沒有小偷啊。快點快點把衣櫃開啟,把衣櫃門開啟啊,這個小孩在裡頭一放出來,第一口氣把蠟燭吹滅了,就跑掉了。跑掉了,這丫頭又叫,真的有小偷啊在衣櫃裡出來,那不管他怎麼叫,有小偷沒有小偷不管了,反正出來了。跑回來了,到家找這個老子啊,大小偷,到房間一看爸爸躺在床上睡覺,還睡得很舒服。他就把小偷爸爸叫醒,你怎麼搞的呀,教我,你是帶去教我,你把我。這個爸爸說你回來了?對。他說你怎麼樣出來的呢?他說我就這樣亂搞。他說好了,你畢業了。他說學佛就是這樣的,你們看

學佛就要學小偷,跳出三界外沒有固定的方法,不管你密宗也好,淨土唸佛也好,止觀也好,參禪也好,怎麼樣跳得出來你就成佛,你學小偷也可以,你學老鼠叫也行,你念咒子也可以,唸佛也可以,打坐也可以,拜佛也可以,不定的

。現在佛就在這裡,把我們帶到房間裡,他說這個也不是,因緣不是,自然不是,靜坐不是,三昧不是,說你老人家的佛法在哪裡?他不說,就要我們跳出來。你看到吧,他說非因緣非自然性,一切否定,都不是,你去找在哪裡。但是他已經告訴我們了,

有個東西,這個東西找到了一了百了就成佛了,此所謂《楞嚴經》的密法

。好了。我們看他在意識方面再給我們分析。

“阿難。又汝所明。意法為緣。生於意識”。他說你瞭解的我們人有個意識。法:外面一切事物、物理世界、人類世界一切事、一切物、一切理,合起來就叫做法。因為有意識思想,外面有一切物、一切理、一切事,意和法互相為因緣,“生於意識”,一生意識就有我們意識的思想。

“此識為復因意所生。以意為界。因法所生。以法為界”。這個同上面一樣,反問阿難,你說這個意識究竟在哪裡?等於現在的人問這個意識在腦神經裡起作用啊?當然不是心臟起作用,是前腦?還是後腦?還是唯物還是唯心的?現在的問題是討論這個了。當時三千年前沒有這些學識,人類沒有那麼複雜。所以佛只從現狀來講,他說你那個意識思想以什麼為界限呢?

“阿難。若因意生。於汝意中。必有所思。發明汝意。若無前法。意無所生。離緣無形。識將何用”。這一段我們注意啊,他說我們的思想感情是意識自己生出來的嗎?“於汝意中”在你的意識作用中,“必有所思,發明汝意”一定有你的思想引起才有意識作用。這話怎麼講?我們大家都坐在這裡啊,諸位,你們想不想家裡啊?我這樣一講都上當了。你看大家都想到家裡那個影像了,因為有個家,有這個思想這個思量的作用,現在一提到家裡,馬上我的家裡電燈關了沒有?出來門鎖好沒有?“於汝意中,必有所思”。這個思量作用“發明汝意”才起了意識作用,有思想才能發起了意識的作用。所以西洋哲學家比格爾(笛卡爾)就講我思則我存,我有思想所以有我,那是意識境界,我思則我存。換句話說比格爾的境界我剛才把他的價錢講得太低了,他不只懂到第六識,第七識他懂了,思量意識他懂了,他只懂到第七識。等於王陽明,我們中國的理學家王陽明,叫良知良能,也是第七識這個思量作用。第七識是第六識的意根,有思想就有我,就有意識,“必有所思,發明汝意”。“若無前法。意無所生。離緣無形。識將何用”。如果沒有前面一個依他起,唯識講依他起,沒有前面一個思想作用引發,那個意識形態就不會構成了,“若無前法,意無所生”意識形態不會構成。“離緣無形”離開了思想因緣,我們的意識狀態沒有了。“識將何用”這個意識沒有用。所以我說講意識很有趣的。

我們講一個宗教意識,在這裡可以談了,有些地方不能講,講了人家要打死我。呵呵。這個世界上帝、菩薩、宗教很好玩,都是人類的意識造成的。你看我們也有上帝喲,中國人的上帝玉皇大帝,什麼樣子?中國人的樣子,五縷長鬚,那個眼睛、眉毛也都是中國人的樣子,當然也象我這個樣子,立起來很兇相。然後頭戴中國人的帽子平冠,穿的中國道袍是玉皇大帝,我們一看噢這是上帝,欲界的。西方人那個上帝高鼻子,藍眼睛,那個就是歐洲人的樣子,白種人的樣子。東方人阿拉伯人的上帝啊,一塊大布纏在頭上,鬍子是那麼彎彎的、翹起來,像印度人髒兮兮的那個樣子。西方人的天堂是西方人的樣子,中國人的天堂是中國人的樣子,中國的地獄是中國人樣子,西方人地獄是西方人的樣子。西方有神通的人有很多啊,美國也很多呀,那些女的會算命,你去問她,你呀是印度人投胎的呀,你那個丈夫呀是前生你的太太。她從來沒有講過你是中國人投胎的,因為她從沒有到過中國,她那個意識形態裡頭沒有個這個形象,她就起不來。所以人類的一切宗教家每一個上帝畫的都不同,不相信,你想的鬼呀的同我想的鬼兩樣,因為我見的鬼呀不是你見的那個鬼,所以你的活見鬼不是我的活見鬼。哈,每一個人意識形態都是自己搗鬼,懂了吧?

所以意識思想,所以你看到的菩薩不是我看到的,我看到你們諸位都是菩薩,活的菩薩,你們看到的他薩菩,他菩薩也兩樣啊,我們這裡這個面孔圓的,有些地方方的、長的,你看那個佛像啊,泰國人塑的就是那個泰國臉,馬尼拉那些地方塑的佛像就是他那個樣子,中國人塑的就象中國人的樣子,不過都笨笨的,大肚子,好象豬肉吃多了,到了五十多歲的樣子,就象他一樣(指彌勒菩薩像),中國樣子,彌勒菩薩是印度人是不是這個樣子?這些就是“意法為緣,生於意識”由你思想形態引發了意識的思想,所以

佛學是很科學的呀,它是破除迷信啊,真正信一個如來,菩提真理啊,找你生命的本來,那個才是真佛啊

。所以你懂了這個道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