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目前BIM推動很艱難的原因在哪裡

你好!這裡是牛侃BIM。

建築資訊化目前還未成為地產行業的核心競爭力,這是其很難推動的原因之一,也是BIM技術很難推動的主要原因。

先來說說建築資訊化為什麼還未成為地產行業的核心競爭力。

早期的地產行業是賣方市場,它的整個核心競爭力,其實是聚集在拿到更多的高質量土地。

整個過程中的管理,其實是大量的“外包”。設計院做設計,總承包做施工,渠道做營銷,最後就是把房交給客戶,把錢收回來,後面的物業服務也可以外包。這種大量的外包模式下其實不需要太多的科技,只要我有足夠的人脈,有足夠的政府資源,能拿到地。這是大部分地產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目前BIM推動很艱難的原因在哪裡

再來說說建築資訊化為什麼還能得到逐步的發展。

隨著地產行業近30年的發展,強者更強,大型房企逐步和中小房企拉開了差距,規模變成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一旦開始走規模,越來越多的房企開始思考,我的競爭力在哪裡,也許不僅僅是在土地

我的競爭力可能會是在設計,帶來產品的競爭力;也可能是在建造,更好的控制成本;也可能會是在營銷端客戶的體驗賺回來,在交付端怎麼更好地把收入賺回來。最後物業服務,怎麼更好地建立使用者黏性,給出更好服務的體驗,有更好的口碑,從而能夠說服更多的使用者買我的房子。

這些競爭力不可避免的一點就是,成本的控制,效率的提升。設計的成本要控制,建造的成本也要控制,按時交房需要非常高的效率。這些需求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建築資訊化的需求,但非常關鍵的一點是,這些節點是不是真正的形成了我們在這個行業裡面的核心競爭力。很遺憾,到目前為止還不是。開發商最重要的競爭,還是聚焦在能不能拿到一個最好的地。

恰恰在這個階段,建築資訊化出現了,BIM技術就是地產行業資訊化技術之一,他天然的肩負起“成本的控制和效率的提升”的使命。但是BIM技術經過這十數年的發展,是否完成了這個目標,我想深耕其中的從業者心中都有一杆秤。

地產公司推動建築資訊化的熱情還有多高。

建築資訊化到底對目前的地產行業能夠帶來多大的益處目前很難量化,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花了錢卻不知道得到了什麼。我們有沒有意願做某件事情,有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就是投入和產出比,如果投入了沒有產出,那估計是很難發展下去的。

就拿BIM來說吧,做了BIM到底對專案有什麼積極的用處,起到了多大的幫助,節省了多少的工期,節約了多少的成本,是很難量化的,目前BIM做的事情大多隻是錦上添花的事情,涉及到核心的,根本利益的事情是很難做的。很多地產公司定了一個BIM三年計劃,投入了資源來做BIM,三年下來一算賬,卻不知道BIM到底產生了多少價值。

在甲方管理BIM時,公司施工階段的一個BIM專案,BIM費用投入是200多萬,到竣工時,領導想看看BIM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開了一個專題彙報會,施工單位的BIM人員來彙報,發現真正落到工程實處的沒多少。這時候領導說了一句話,“做BIM有什麼用處,如果這200多萬的費用投入到裝置上,那麼裝置的整體質量可以提高一個層次“。就是這麼扎心。

在這種情況下地產公司又怎麼願意花大價錢來推動BIM呢?目前是哪些力量在推動這BIM的發展呢?我想主要是政府、軟體企業和BIM行業的從業者。

建築資訊化能否成為地產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呢。

當建築資訊化轉型走進了深水區,已經不是企業中簡簡單單的幾個孤立的個體可以完成的,它其實是牽扯到了組織的變化,流程的沉澱,代表的職能邊界的變化,權利的變化,甚至一個組織文化的變化。對企業來說,他其實是一場改革。

建築資訊化是有很多可以做的,在設計,建造,交付,運營及物業環節都有很多機會。但最重要的是要有產品思維,尋找投入和產出比最大的點來逐個突破。越來越多的地產企業會在其中找到他們的發力點從而形成它們的核心競爭力。

既然有機會就阻擋不了商業化的步伐,會有越來越多的科技企業侵入到這個領域,貝殼不是一個原生的地產公司,而是一個技術工程師打造出來的地產公司,一定程度上來說它已經顛覆了傳統的營銷模式。目前阿里,騰訊等網際網路公司也已經進入到地產,會不會成功不知道,但是他們針對BIM業務的協同平臺和針對運維的運維平臺都已經推出來了。如果政府和現有的地產企業不願意變革,畢竟自我革命很難,但是一定會有外部的入侵企業強迫他們去變革,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目前BIM推動很艱難的原因在哪裡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政府,地產企業,設計院,施工方一起努力,一步步改變目前整個建築行業的流程;需要老一代的建築從業者逐步退出這個舞臺,越來越多的新人加入這個行業形成中堅力量;需要越來越多的科技人才投入到這個行業,研究開發出更多更好用的軟體。

針對建築資訊化,越來越多的省份都出來了積極的推動政策;湖南省的BIM審圖正在逐步有序開展;阿里,騰訊,華為等網際網路和科技公司也都加入到了這個行業。建築資訊化的明天還會遠嗎?不敢說他能在地產行業的各個領域都形成核心競爭力,但起碼是一部分領域可以。

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核心部分了

。下文是一份設計階段的,附在下面是為了說明2點。

第一,BIM的成果的確難以量化,但是隻要是認真做了,還是可以解決很多工程問題的。

第二,在進行BIM成果總結或彙報時一定要用工程的語言(解決了圖紙或是工程的什麼問題)來敘述,而不是應用BIM語言(發現和解決了多少碰撞)來寫。

一、地下室部分

1。地下室機房排水深溝佈置最佳化(生活水泵房,消防水泵房)。生活水泵房、消防水泵房排水溝尺寸修改,位置調整、增加文字說明。生活水泵房和消防水泵房均設定排水深溝,溝深300mm。並且消防水池和生活水泵房排水深溝由原圖紙的一條深溝最佳化成兩條深溝排入機房附近的集水坑,並且此次圖紙最佳化修正已經反饋到設計圖紙上。

下圖為消防水泵房的三維模型。

目前BIM推動很艱難的原因在哪裡

2。地下室機房排水淺溝佈置最佳化(換熱機房,鍋爐房)。換熱機房、鍋爐房排水溝尺寸修改,位置調整、增加文字說明。換熱機房和鍋爐房均設定排水淺溝,溝深20mm且不設定排水溝蓋板,並且此次圖紙最佳化修正已經反饋到設計圖紙上。下圖為換熱機房的三維模型。

目前BIM推動很艱難的原因在哪裡

3。地下室機房裝置與管線敷設最佳化(消防水池)

目前BIM推動很艱難的原因在哪裡

消防水池檢修人孔為800x800 為了以後人員檢修方便,檢修人口處一米範圍內管線避讓。原檢修人孔處風管修改其管線方向。此處風管管線修改需反映在最新的設計圖紙上。

4。地下室消防水池原設計在汽車坡道處通氣管,溢流管,檢查管等管線透過BIM模型發現其敷設位置,高度與汽車坡道有碰撞。對於此處管線向設計師提出管線最佳化建議。原有管線向南移動,且部分管線移動至北側消防水池處敷設。此處設計修改已經反饋到最新地下室泵房詳圖上。

目前BIM推動很艱難的原因在哪裡

下圖為原設計泵房圖紙:

目前BIM推動很艱難的原因在哪裡

下圖為最新設計泵房圖紙:

目前BIM推動很艱難的原因在哪裡

5。變配電房佈置及管線最佳化

目前BIM推動很艱難的原因在哪裡

地下室變配電房橋架與風管有交叉部分,橋架統一佈置在風管上方。上圖為地下室變配電房整體模型。

6。地下室二號坡道最佳化。地下室二號坡道側邊為消防水池,連線處未設定剪力牆(下圖紅色方框內)。

目前BIM推動很艱難的原因在哪裡

透過BIM模型發現此處設計結構梁高度為500,汽車坡道處結構有漏洞,模型如下圖所示:

目前BIM推動很艱難的原因在哪裡

發現此問題後與設計師溝通提出設計更改,此處結構梁截面高度修改為3600高堵住此洞口。此處更改已在設計圖紙上體現。

目前BIM推動很艱難的原因在哪裡

7。地下室六號樓梯處樓板最佳化。考慮到管線的佈置,對二號坡道部分樓板進行降板處理,同時調整相應梁的高度以及尺寸。

調整前:

目前BIM推動很艱難的原因在哪裡

調整後:

目前BIM推動很艱難的原因在哪裡

8。地下室一層xxx大廳位置處頂板降板,取消次梁。一層xxx大廳需要做架空底板所以xxx大廳處底板降低500。

調整前:

目前BIM推動很艱難的原因在哪裡

調整後:

目前BIM推動很艱難的原因在哪裡

9。地庫管線密集處穿防火捲簾門,防火捲簾門高度2700,捲簾門盒子500高。管線穿越防火捲簾門管線最低標高為3300。

目前BIM推動很艱難的原因在哪裡

10。根據專案實際情況以及地下室機械車位佈置的要求,機械車位3。6m以下區域不允許佈置管線。地下室部分降板區域梁下淨高僅為3600。車位上方需設定噴淋支管及噴頭,現設計最佳化噴淋支管穿梁佈置。

目前BIM推動很艱難的原因在哪裡

二、地上部分

11。地上部分2號汽車坡道處外牆裝飾面突出外牆面部分結合地下室模型發現此處外牆裝飾面底部懸空。此處在2號汽車坡道處砌一道牆外立面裝飾做支撐。

調整前:

目前BIM推動很艱難的原因在哪裡

目前BIM推動很艱難的原因在哪裡

調整後:

目前BIM推動很艱難的原因在哪裡

12。地上一層外窗尺寸調整。一層17軸外窗尺寸過大,與此處梁有衝突,修改調整外窗尺寸後不再衝突。

修改前:

目前BIM推動很艱難的原因在哪裡

修改後:

目前BIM推動很艱難的原因在哪裡

13。地上土建模型三層鋼樑調整

三層結構平面圖中17-(N-E)軸,15-(N-E)軸,(15-17)-E軸處鋼樑位置與下方外窗C4820,C6020衝突,調整鋼樑位置(鋼樑向內退200mm)以解決衝突。

修改前:

目前BIM推動很艱難的原因在哪裡

修改後:

目前BIM推動很艱難的原因在哪裡

14。地上一層南側兩個樓梯間為滿足消防驗收的要求,樓梯間需設定1平方的固定扇。所以在樓梯間處佈置結構板製作一個封閉的空間通向室外。並且原有經過圖中所示區域管線全部避讓更改路由。

如下圖所示:

目前BIM推動很艱難的原因在哪裡

15。地上一層南側右邊走道透過模型發現上方為屋頂,屋頂處結構降板。梁下淨高約為3200,此處精裝吊頂標高仍設定為3000,與設計溝通降低此處通道部分標高,吊頂標高降至2800以滿足管線排布的需求。

如下圖所示:下圖紅色方框內為管線下翻處。

目前BIM推動很艱難的原因在哪裡

16。地上一層管綜原設計圖紙上所有管線排布在走道內,現管線綜合排佈下來發現走道內空間不足,與設計師溝通後現將空調水及部分消防水管轉移至房間上方敷設。

目前BIM推動很艱難的原因在哪裡

17。地上一層南側走道內現設計圖紙上弱電橋架設定有四根,建議弱電設計單位進行最佳化減少橋架數量。保證走道內有充足的檢修空間。

目前BIM推動很艱難的原因在哪裡

18。地上三層出勤樓走道吊頂標高為2400,根據專案實際情況,出勤樓在走道處管線均穿梁佈置。根據鋼樑開孔規範要求,與各專業協商溝通後,將原設計敷設在三層的熱水管移至二層敷設。空調水管移至衛生間敷設。出勤樓3~5層管道穿孔佈置如下圖所示。

目前BIM推動很艱難的原因在哪裡

19。地上六層出勤樓走道和三層管道佈置情況類似,在六層的消防水管和冷熱水管均敷設在衛生間處。如下圖所示。

目前BIM推動很艱難的原因在哪裡

20。地上三~五層辦公樓走道管線佈置三維圖,剖面圖如下圖所示。走道區域管線密集主管均在同一標高敷設,去房間支管走在主管下面。走道處管線密集沒有足夠的檢修空間。建議降低標高或者管線穿梁,或者部分管線移至房間處敷設留出足夠的檢修空間。

目前BIM推動很艱難的原因在哪裡

目前BIM推動很艱難的原因在哪裡

21。出勤樓屋頂裝置佈置如下圖所示,佈置裝置有太陽能板,空調室外機以及消防水箱,補風機等。

目前BIM推動很艱難的原因在哪裡

22。辦公樓屋頂裝置佈置如下圖所示,佈置裝置有空調室外機,原佈置在此屋頂的太陽能板取消。

目前BIM推動很艱難的原因在哪裡

文章完……

注:圖片僅供交流學習使用,嚴禁用於商業用途。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