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王維:我不是個好官,我只是個好官,為何他的一首詩流傳千古?

文|夢姿筆談

圖片來源於網路

王維是唐朝詩人、畫家,他有一個比他小一歲的弟弟王縉,二人自幼聰明過人。在他十五歲時去京城應試,一到京城便成為王公貴族的寵兒,因他寫一手好詩,工於書畫,而且還有音樂天賦,少年王維可謂意氣風發。

唐玄宗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開啟了他的為官之路。

王維:我不是個好官,我只是個好官,為何他的一首詩流傳千古?

開元二十五年(737)宰相張九齡被排擠出朝廷之後,王維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進退兩難。混跡官場的孤單、苦悶,讓他早已疲憊不堪。

他來到鄉野,用一首詩為我們描繪出一幅閒情逸趣的美好田園風景畫。

春末夏初,夕陽斜照村落灑滿了落日的餘輝,成群的牛羊沿著深巷歸家而來。柴門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著柺杖,正等候放牧而歸的小孩。在麥地裡的野雞歡快而動情鳴叫,蠶兒開始吐絲作繭,有了自己的安樂窩,找到自己的歸宿,蠶兒成眠桑葉也變得稀薄了。

王維:我不是個好官,我只是個好官,為何他的一首詩流傳千古?

田野上,耕種了一天的農夫們三三兩兩,扛著鋤頭下地歸來,偶然相遇在田間小道上,傳來了他們的歡聲笑語。此情此景讓在官場沉浮的王維有感而發寫下來這首:

《渭川田家》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

與擔驚受怕的官場生活相比,農夫們怡然自得的生活怎能讓詩人不羨慕呢?不禁悵然地吟起了《式微》。

《式微》是一首先秦時代的詩歌

訴說著天黑了,天黑了,可為什麼還不回家?要不是為了君主,何必勞碌奔波。

王維:我不是個好官,我只是個好官,為何他的一首詩流傳千古?

夕陽西下、夜幕將臨之際,詩人為我們描繪出一幅恬然自樂的田家晚歸圖,他寄情于山水,那野老、牧童、牛羊、野雉、桑蠶、農夫在詩人的眼裡都十分安詳、悠閒。

無處不在透露出一個“歸”字。然而眾人皆有所歸,而自己卻無所歸。

作者夢姿筆談【如夢如姿,妙筆生花】願用手中之筆寫盡世間繁華,人情冷暖。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