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我那北盧灣的三十年(4)_ 高福裡(下)

我從小到大一直搞不清楚老高福裡和新高福裡到底指的是哪部分,後來才知道靠著瑞金一路的那四排很正氣的法式里弄是老高福裡;老高福裡和同福裡之間有兩排還是三排看上去比老高福裡還要高大上的灰色建築是新高福裡,而除此之外就不是高福裡的範圍了。

我那北盧灣的三十年(4)_ 高福裡(下)

這是新高福裡一棟三層樓的新式里弄建築,朝南有一個小型的天井,原來的大鐵門很氣派,大躍進年代拆了鐵門大鍊鋼鐵去了,後來不知道哪一年弄堂整修,居然把大門縮小了一半。進門客堂間22多平米,北面有一個5。8平米左右的小屋,9平米左右的灶披間,還有一個小的衛生間和後天井,最早灶披間裡還要燒大灶的,因為那是每年還要供灶神爺。也有過“炮仗爐子”供洗澡用的熱水。

上圖這是二樓樓梯口,右側是二樓亭子間。所有的牆面、樓梯、地板都保持了原來的狀態。灶披間上面有錯層的14。3平米的二樓亭子間,折返上樓後就是二樓的主臥,是22平米,配有套內衛生間和衣帽間。右側是衣帽間的門,左側是通往衛生間的門,衛生間既以通往主臥,又可以通往樓梯口。

我那北盧灣的三十年(4)_ 高福裡(下)

房間裡現在的吊燈還是民國時期一路使用下來的燈具、燈罩,牆面上還是上海人最早使用的畫鏡線,所以掛畫可以不用在牆上打釘子。據主人回憶早年他們四個孩子一到晚上就圍坐在方桌前做功課,父親在床邊做自己的事情,當小學教師的母親則靠在床上批改作業。

我那北盧灣的三十年(4)_ 高福裡(下)

衛生間洗臉盆上面放梳洗用具的小吊廚和放口杯的玻璃擱板都和我家原來的一摸一樣,還有原來的銅質水龍頭,看的出這是民國時期的標配。水磨石子的牆面和地面也保留的完好如初。喚起了我不少回憶。室內可以看到南側牆上方留有煙道,顯然這不是壁爐的煙道,有點類似於北方房屋內燒火爐取暖時使用的煙道,每個層面的室內這個位置都有,統一排放到樓頂出口。轉上樓梯可以到三樓亭子間,折返後上去就是三樓。三樓佈局和二樓基本上相同,三樓同樣也有三件套的衛生間。

踏上幾步就可以到曬臺。從直觀上來看,這棟房子是這條弄堂裡保持原始狀態最好的一家,無論從天井還是曬臺都沒有絲毫的搭建,就連衛生間裡最原始的構件都一樣沒動,這在所有上海老房子內都已經十分罕見了。

從高福裡的居民構成來看,大部分都是小資產階級為主,雖然弄堂裡平時大家不打聽,但是到了文革抄家期間,一下子就看得出誰家原來也是資本家,據弄堂裡的一位老人回憶,他所居住弄堂這一排的8幢房裡除了他家這一幢還有另一幢房沒被抄家之外,其餘每幢房裡都有人家沒有幸免。當然高福裡並沒有大資本家,按現在的評判也就是中產階級階層為主。作為當時的雙職工家庭,這位老人一家屬於經濟條件相當高的,文革前他家客堂間有整套的紅木傢俱,因為擔心萬一被抄家遭到不測,在某個雪夜急急忙忙讓“淮國舊”來人400多元收去。所以當時“淮國舊”后街長樂路上油布蓋著的紅木傢俱裡也曾經有他家的那一套。

我那北盧灣的三十年(4)_ 高福裡(下)

高福裡的居民大都對鉅鹿路馬路菜場的記憶十分深刻,因為每天需要買菜,從他們這裡也瞭解到鉅鹿路馬路菜場西面一直要延伸到瑞金一路至茂名南路的中間段,俗稱“小浜灣”(林一安記憶中一直要延伸到陝西南路),我記憶中上世紀九十年代後鉅鹿路的馬路菜場還存在,只是已經不像以前那樣熱鬧。

我那北盧灣的三十年(4)_ 高福裡(下)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