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升級發酵的「吳亦凡事件」和細思極恐的「奶頭樂」計劃

升級發酵的「吳亦凡事件」和細思極恐的「奶頭樂」計劃

相比這點,廣大網友之前認為的,花心、好色、特殊癖好,這些尚屬於私德方面的問題,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隨著事件的不斷髮酵和升溫,各路官媒紛紛下場發聲。

新京報曾表態,認為“吳亦凡事件不應僅停在八卦層面”。中國婦女報在點評該事件時,用了“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的配圖。解放日報也質疑“當偶像的標準已經低到‘不犯罪’就好了嗎?”

升級發酵的「吳亦凡事件」和細思極恐的「奶頭樂」計劃

當中讓人覺得最痛快的評論,應屬央視網。央視網直接指出,近年來個別藝人無論是私德還是公德,反覆重新整理下限,有不知恥者,嫖娼、酒駕、打人、抽粉,無所不為,社會影響惡劣!有必要對失德劣跡者進行針對性的制度約束,透過行業自律倒逼藝人提高道德修養,把做明星的門檻提上來!

升級發酵的「吳亦凡事件」和細思極恐的「奶頭樂」計劃

央視網的這些話,確實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以前大眾視野的明星,連私德都是要受到高標準檢驗的,因為你是公眾人物,你有示範和導向作用,不管你喜歡不喜歡,都應如此。

而現在的有些明星,別說私德,連最起碼的人格底線都沒有,甚至連法律都敢不放在眼裡。這些人一邊享受著掌聲、鮮花、和光環,大賺其錢,一邊又一次次做著各種毀三觀、無下限的齷齪事。

做了錯事,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反思和麵對,而是公關和水軍。在資本的介入下,給自己的錯誤找各種理由和藉口。讓各路水軍在網上興風作浪,各種洗白和轉移焦點。

升級發酵的「吳亦凡事件」和細思極恐的「奶頭樂」計劃

別說網際網路有記憶,如果不出下檔子事,或者下次出事只要不是太嚴重,我再如法炮製公關一遍,不就行了嗎?

回頭看看吳亦凡事件,都美竹對他的曝光是第一次出現嗎?前面的那麼多人,那麼多次的曝光,在資本和公關的介入下,不都是船過水無痕嗎?

如果不是這次事件發酵這麼嚴重,出來指證的人這麼多,吳亦凡估計還翻不了車,而是繼續在某家豪華酒店,繼續和一群美少女發信息開趴體吧!

升級發酵的「吳亦凡事件」和細思極恐的「奶頭樂」計劃

名人明星一次次犯錯,一次次成功洗白,長此以往,會產生一個很不好的副作用。那就是讓大眾慢慢模糊是非,模糊底線,一次次被動地對這些人和事寬容。

很多明星的實錘事件一經爆光,結合此人的一貫作為和風評,大家基本上就能斷定這事是不是真的。但這事如果最終被明星出錢擺平,繼續在電視上作秀,在頒獎典禮上演講,大家對是非還有敬畏嗎,對真相還有渴求嗎?長此以往,大家只能扮演標準的吃瓜群眾。看熱鬧可以,作是非判斷?別費那勁了,還是省省吧。

升級發酵的「吳亦凡事件」和細思極恐的「奶頭樂」計劃

娛樂圈滑坡嚴重,槽點不斷的情況,再度讓人想起“奶嘴樂”的傳說。

奶嘴樂是一個合成詞,來自於英文“奶嘴”與“娛樂”兩詞的組合,據德國作家漢斯—彼得馬丁稱,這個概念是由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赫赫有名的戰略理論家布熱津斯基,在某次會議上首先提出的。

1995年,美國舊金山曾舉辦過一次集合了包括老布什、撒切爾夫人、比爾蓋茨、CNN老闆等500多位政治、經濟界大佬人物的重要會議。會議對今後全球化的世界,進行了分析和規劃。並得出了一致結論,即由於生產力的不斷上升,世界上的一大部分人口將會不用、也無法積極參與產品和服務的生產。

升級發酵的「吳亦凡事件」和細思極恐的「奶頭樂」計劃

為了維持穩定、安慰這些可能被遺忘的人,避免階層間的衝突。布熱津斯基給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即製造“奶嘴”。也就是讓大量娛樂活動,比如網路、電視和遊戲等填滿那部分人的生活。以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和不滿情緒,讓他們能更好地接受自己的現狀。

而這個所謂的“奶嘴”,通常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發洩性娛樂,比如開發特殊行業,推廣暴力遊戲,引發各種輿論爭議。另一種是滿足性娛樂,比如拍攝大量的肥皂劇、偶像劇,推出大量各種型別的明星醜聞和真人秀節目。

升級發酵的「吳亦凡事件」和細思極恐的「奶頭樂」計劃

儘管這個“奶嘴理論”,並未出現在各國官方記錄裡,但現實中越來越多的場景和事件,卻似乎越來越能印證這個傳說中理論的存在。

曾幾何時,我們周邊開始充斥大量毫無營養的花邊和資訊,有些不但沒有價值,甚至還會混淆你的價值觀、是非觀。原來堅信不疑的正面導向,可能會在某些事件後,開始讓自己質疑,甚至顛覆。

這種資訊看多了,你會慢慢發現自己似乎喪失了相信美好的能力。而更多地看到各種的醜陋、黑暗和不堪。仔細想想,這難道不很可怕嗎?

升級發酵的「吳亦凡事件」和細思極恐的「奶頭樂」計劃

快節奏、高強度的社會,每個人都需要放鬆,需要娛樂。但對於娛樂,我們需要取捨,那些有意義,有價值的作品,我們希望越來越多。但那些人品、作品雙缺的明星“奶嘴樂”式的垃圾娛樂,我們也許並不需要那麼多。對這種垃圾式明星,我們也不需要那麼多沒有底線的寬容。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