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花花鄉土文學】許密散文《丟失的田埂》

【花花鄉土文學】許密散文《丟失的田埂》

作者簡介

【花花鄉土文學】許密散文《丟失的田埂》

丟失的田埂

作者/許密

曾經,在桑榆平臺讀到一篇題為《田埂上的夏天》的文章,意外地勾起我的興致。 田埂,即田間稍高於地面的狹窄路壩。

“只有一尺多寬兒,兩邊就是水田,由於被水長時間的浸泡,田埂兩邊的土很軟……”

我尤其喜歡作者遲東晶對田埂的描寫:

“縱橫交錯的田埂茂騰騰地長著野草,像田地上畫出的格線,把水田裡倒映的天光水影割成一塊塊拼圖風景畫。”

夏日出遊,也曾看到過稻田,棋盤式的方格一塊連著一塊,綠油油地一直向天邊鋪去,那情景令人愉悅。因為綠得純粹,也因為那一條條賞心悅目的分割線,更因為那裡寄託著殷實的希望!

田埂,只有水田裡的才更醒目,更藝術。隨著水稻的生長,田埂上的野草也在瘋狂地往上竄,它的長勢更旺盛,為了宣示自己的存在,總要比水稻高出一大截,顏色也深得多。遠遠望去,感覺那是故意勾勒出的加粗的線條,彷彿只有如此的濃墨重彩才更像田埂,才可以構成棋盤的樣式,也因此才更像稻田!

此時感覺那田地已不是田地,而是出自著名畫家的大手筆,它所呈現的是大自然蓬蓬勃勃的生命和無與倫比的藝術效果!

之前去過永吉縣的萬昌,那裡地勢平坦,開闊,土質肥沃,水源充足,是“中國粳稻貢米之鄉”。據資料介紹,那裡不僅水稻種植面積居全國第二,而且被長春國際農業食品博覽會評為金獎產品。而且永吉縣水稻種植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東北最早的粳稻貢米之鄉。為此,對那裡一望無際的稻田特別地多看了幾眼,從而那一望無際的綠便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印象裡!

那天去星星哨,又一次經過萬昌,又看到了正是生長旺盛時期的水稻。那麼茁壯,那麼綠,綠得發光,綠得鮮亮;那麼平,就那樣平鋪直敘,毫無跌宕地一直鋪向遠方,並茫茫地與藍天相接。

開啟車窗,望著眼前大片的稻田,想象著當夏天過去,秋風將夾雜著稻穀的馨香拂面而來,目之所及將翻卷起金色的稻浪。飽滿與厚重,成熟與豐碩,昂揚與含蓄……那將是另一番動人的景象。此時,腦海裡的金色與眼前的綠交相輝映,緩緩地氤氳成水墨沉香的背景。其間,縱橫交錯的田埂,田埂間潺潺的溪流,三兩個挽著褲腳兒頭戴草帽的農人……詩一樣的韻味悠長。

就這樣看著,看著,突然發現這水稻的版面裡似乎少了一樣東西,那就是方格與方格之間羅列有致的田埂和間或流淌的小溪,它們哪兒去了,難道是被水稻淹沒了?難以置信!

把車停下來,走近稻田去尋找丟失的田埂。

從我們站的角度,看到的只是一片綠色的波平如鏡,一點兒也看不出有被田埂分割的跡象。可是水田不會沒有田埂,因為它的作用是給一塊塊田地分界並蓄水。小塊水田容易保證各自的平整,容易控制蓄水量,由此保證水稻的茁壯生長。另外,田埂還可以方便農民及路人行走。因為農民的土地有遠有近,農民要到達自己的土地總要有路可走,為此需要從田間直接穿行。可踩別人家的田不僅不禮貌,也會傷害到田裡的莊稼,這是種田人最不能容忍的事情。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分界線處做成田埂,便於管理,更便於行走。就這樣田埂留了下來,從古至今發揮著它不可估量的作用。

既然如此,田埂便不會缺失,我們看不見一定是因為角度的問題,那麼就換個角度再看。

說著,走著,尋找著……

“哇,我看到田埂了!”一聲歡呼,聚攏了所有目光。在本該長滿野草間或野花盛開的田埂處,不正是我孜孜以求的嗎?只是它變了,變成了水泥修築的矮矮的規規矩矩的漂漂亮亮乾乾淨淨的“田埂”,此時它正安安靜靜地匍匐於長勢旺盛的水稻腳下,被茁壯的綠淹沒得心甘情願,也隱藏得本本分分,不聲不響,正在盡職盡責地履行著自己的義務。只是它多了厚重,多了內斂,多了隱忍,與身邊喧囂的生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丟失的田埂找到了!

其實它並沒有丟失,它只是在科技快速發展,各行各業都在與時俱進的過程中,被人為地改變了容顏!雖然它依舊是一尺左右的寬度,雖然它未曾移動一寸地方,但它的確是變了,變得更堅實,更牢固了。不會再因水的浸泡而鬆軟,也不會因為變得鬆軟而被踩塌,更不會因踩塌而急急忙忙地去搶修……

就是這田埂,許一段澄澈,圍一方執念,把許許多多毫不動人的土地串成一道道動人的風景。當金秋十月,那一片金色收穫之後,稻田將完全裸露,便是田埂直面蒼天的時刻,那一條條筆直的格子線,可以毫無遺憾地坦露胸襟,用自己的壯觀與堅定,書寫下一季的輪迴……

花花鄉土文學

花花鄉土文學編委會

【花花鄉土文學】許密散文《丟失的田埂》

END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