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產品面試]常見5個面試問題(十七)

[產品面試]常見5個面試問題(十七)

1

你認為商業型產品經理和使用者型產品經理的異同是什麼?

參考解析:

商業產品經理和使用者產品經理本質上是相同的,都需要良好的對需求的理解和挖掘能力,以及我們通常所說的產品設計能力、專案推動能力等等。

不同之處在於:

1)從產品模式上會有一定的區別:商業產品的特點是直接切入商業本身,在產品出現的時候商業模式基本就已經確定,基本不存在裂變的可能性;使用者產品的特點是透過切入使用者需求來滿足商業變現的可能,在產品出現的時候盈利模式並不確定,並且裂變的可能性比較大。

2)由於產品模式的區別,帶來產品設計時的區別:商業產品經理在設計商業產品時會跟更多考慮商業模式、客戶需求滿足路徑、銷售體驗等與公司營收關聯更為緊密的因素;使用者產品經理在設計使用者產品時,會更多的考慮互動、使用者體驗的差異等。

3)產品設計帶來的區別,衍生出相應的所謂KPI的區別:通常,商業產品以客戶的付費率、續費率等營收直接相關指標為KPI;而使用者產品通常會以使用者的活躍度、使用者的增長率等與營收相關的間接指標作為KPI。

2

為啥絕大多數app都會有所謂「金剛區」?你認為「金剛區」的作用是什麼?

參考解析:

金剛區是傳送門,是一種業務導向的設計產物;平臺級產品因為業務多,在做資訊架構的時候本著歸類整合的原則,很多核心業務的原始路徑會淹沒於眾多別的非核心業務路徑之中,不易識別。所以開闢了一個全新的位置把核心業務進行羅列給予更多的曝光機會。

理論上,金剛區一般就一排(或兩排,三排就過分了),一排裡面的比如有五個,只要全部外顯(沒有那種泳道滑動切割語義)的話,就不存在曝光不均的情況。金剛區核心除了入口曝光以外,還要做流量監控,要看同一量級的曝光位點選 ctr 是否有明顯區別,如果有明顯區別的話需要平臺側設計師和產品對入口外顯的意符進行判斷,是表現層出了問題還是業務方向存在問題。

3

你做競品分析是怎麼做的?

參考解析:

競品分析有兩種,一種是大方面來看,對全域性有個把控的,另一種是基於需求和變化為迭代服務,pm想提一個需求,於是要看看競品是怎麼做的,業界主流是什麼樣的,我們是否需要跟從;另一種是競品或虎視眈眈釋出了一個了不起的功能,或暗瞅瞅釋出了一個細小的最佳化,這時候,作為競爭方,第一時間保證資訊掌握到手,絕不能後知後覺。

大方面:

1)行業現狀與趨勢、市場資料;

2)競爭對手的產品定位與發展策略;

3)產品特色、目標使用者;

4)核心功能;

5)介面互動設計;

6)運營推廣、商業模式

小方面:

1)功能需求點

2)競品功能入口與權重

3)競品功能流程

4)競品迭代時間與版本記錄

5)預估競品大致效果

6)自身做此功能的優勢

7)如何做

4

手機端最常用到的互動手勢是「點選」和「滑動」,你怎麼理解這兩者?

可以從終端發展的角度、使用者使用視角、或者任意你想描述的視角加以描述。

參考解析:

點選是確定語義,需要使用者做決定,需要使用者篤定要進入下一步操作,給人的感覺是邏輯遞進,對於使用者來說思想包袱重。

滑動是瀏覽語義,給人的感覺是同級操作,思想包袱輕。(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很多產品會做下拉回退的互動,就是為了降低內容消費時候的互動摩擦。)

所以能劃就不點已經是互動的趨勢了。

5

需求評審時研發說需求實現不了怎麼辦?

參考解析:

1)站在技術的角度,瞭解無法實現的原因

2)看有哪些可以替代的方案

3)評估替代方案對專案本身的影響,如延遲,如若在可接受範圍內,適當的妥協

- End -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