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蒙古族頭飾:用珠寶寫成的詩(上)

蒙古族婦女頭飾,是蒙古族服飾中最華彩的部分。當你親臨那達慕大會、敖包祭祀、隆重的婚禮場合時,總能看見戴著華麗頭飾的蒙古族女子。特別是每當姑娘出嫁時,新娘子那銀光閃爍、珠寶垂面的頭飾,總會讓人眼前一亮。蒙古族無論屬於哪個部落,還是生息繁衍在何地,婦女的頭飾都會成為當地的亮點和人文景觀。古韻猶存的頭飾,融匯了民族的集體智慧、審美意識和生活情趣,也記述了蒙古族的歷史和文化。

蒙古族頭飾:用珠寶寫成的詩(上)

蒙古族是一個愛美的民族,他們把一些勞動和生活用品加以美化,使之成為服飾的一個組成部分。華麗的蒙古族頭飾,是由金銀珠寶裝飾而成,顯然,這與蒙古族的生活習俗有關,除了自然環境、宗教信仰等因素外,也有顯示民族個性和自尊心的因素。

蒙古族自古以遊牧為生,自然環境、生產生活方式,造就了他們對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追求。到了近現代,這種生活方式仍然佔據著他們的生活,為此,牧民們把自己的主要財富,轉換為金銀珠寶佩戴在身上,以便儲存、遷徙。

在蒙古族文化中,尤其對女性而言,用渾身披掛形容更為貼切,她們喜歡用珠寶裝飾自己,並且把頭飾看作是財富和美的象徵。蒙古族大多生活在高寒地區,以畜牧業為主,與這種生活相適應,頭飾也形成了自然古樸的風格。它除了裝飾功能外,又是一種文化的象徵。

蒙古族頭飾:用珠寶寫成的詩(上)

蒙古族婦女頭飾,是部族間在一定的歷史條件和自然環境中形成的,其造型自然淳樸,天成一韻。據有關史料記載,在青銅器時代,蒙古高原就有了頭飾的製作工藝。從遺存文物中發現的耳環、耳墜、頭戴等青銅裝飾品,就可以說明這一點,可見這一時期人們的想象力和審美觀,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

蒙古族頭飾:用珠寶寫成的詩(上)

從匈奴、鮮卑遊牧民族出土的實物中可以看到,頭飾多數採用金銀、貝殼、玉石、水晶、瑪瑙、金屬和赭石等原料製作。其結構和形制類似於近現代鄂爾多斯和察哈爾婦女的頭飾,整個裝飾紋樣,顯示了遊牧民族的生活情感和愛好。到了蒙元時期,民間手工技藝的發展更趨進步。婦女頭飾以多、大、重為美,戴大圈耳環,大的寶石項鍊。寶石種類、工藝造型,圖案紋樣在婦女的頭飾上體現得最為充分,豪華程度可以說是歷史上少有。

如今,民間流傳下來的婦女頭飾,大多是清代的遺存。由於清政府對蒙古族地區實行盟旗制,至使部族間經濟狀況、文化觀念和生活習俗愈加的明顯,同時也促進了部族服飾文化的快速形成。這一時期頭飾的造型,較前趨向更加纖細、複雜和精緻。或雍容華貴,或古樸凝重,或精緻秀美,或簡約大方,呈現出特色鮮明的頭飾種類。一個盛裝的蒙古族婦女,其頭飾輕者有三、四斤,重者達十幾斤。

這些流傳在民間的頭飾,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裝飾品了,而是植根於蒙古族社會生活中的文化載體,它不僅詮釋了蒙古民俗文化的深邃內涵,也是民族手工技藝絕美的見證。

蒙古族頭飾:用珠寶寫成的詩(上)

頭飾的種類豐富多樣,各具特色。不同地區、不同身份、不同年齡,頭飾的組合也不盡相同,就是同一部落,也因地域不同而略顯差異。有的部落還分為少女頭飾,新娘頭飾和已婚婦女頭飾,有的地區在戴法上也有講究。

與頭飾組合的飾件更是多達幾十種,有簪、釵、發掐、扁方、步搖、吉祥座、耳墜、珠鏈及各類墜環,銀鏈、裝飾性大耳環、金銀項圈等飾件,裝扮起來可謂珠簾垂面,琳琅璀璨。工藝上多采用捶打、編結、鏨花、鑲嵌、雕紋等技法。飾件圖案多以各種花卉、蟲草、盤腸、吉祥紋樣居多、造型精美,玲瓏剔透,以鄂爾多斯、烏拉特、巴爾虎、科爾沁最具代表性,可以說是頭飾中的精品。

蒙古族頭飾:用珠寶寫成的詩(上)

清代遺留下來的頭飾,極為講究,當時大量使用金銀、珊瑚、瑪瑙、綠松石、翡翠、琥珀、玉石、珍珠等材料精心製作而成,外形特徵變化很大,製作工藝也有所不同。

……………………。。。。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