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與花相伴 與草共生——“花痴”吳琰妹的快意人生

剛剛度過的國慶長假,有人選擇出門遊玩,有人選擇宅家追劇,還有一群“花痴”則選擇利用難得的悠長假期,潛心研究花藝,在伺弄花草中修身養性,放鬆心情。

與花相伴 與草共生——“花痴”吳琰妹的快意人生

學習花藝10多年,開插花工作室4年……對於50歲的吳琰妹來說,紅塵喧囂都是別人的,在她眼裡,只有“一花一草一世界”,每天與花相伴的日子,恬淡從容,自在愜意。

不惑之年辭職追夢  她為花藝痴狂

不惑之年果斷辭職,開始潛心學習一門新的花藝,對於吳琰妹而言,這並非一時衝動。“純粹是發自內心的喜歡,並不為了得到什麼。”吳琰妹告訴記者,近10年來,她無數次往返上海南通學習,只因讓她如此痴迷的日本花道的鼻祖——池坊花道。

與花相伴 與草共生——“花痴”吳琰妹的快意人生

“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池坊花道的,很快就被深深吸引了。”吳琰妹介紹,

池坊作為日本花道的起源,已有559年曆史,被公認為是日本插花的本源,池坊的歷史便是日本花道的歷史。池坊花道的作品,可靈動、可禪靜,既能當作家居點綴小巧可愛,又能做到容納萬千風景於一瓶的氣勢磅礴。

“西方的插花風格相對比較‘密’,顏色比較絢,講究‘色’,並且沒有‘陰’‘陽’之分。而東方插花藝術更講究‘意’,注重高低、錯落、層次等。”一談起插花,吳琰妹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她說,東方花道受儒家、道教、佛教思想影響,富有東方人特有的宇宙觀和審美情趣,認為萬物有靈性,借用花木抒發人的意志、願望之時,以花枝展情韻,表現花品花格。因此,每朵花、每片葉都蘊涵著深長的意味。

近10年的學習,讓吳琰妹的花藝日益精進。她經日本官方認證,被授予“華道家元池坊正教授”、京都池坊海外特別會員,師從日本池坊中央研修學院三浦友馨特命教授,參加池坊上海支部成立十週年花展出展,其插花作品有幸得到池坊家元巡視。

為了讓池坊花道在江海大地得到傳承,4年前,吳琰妹在南通開辦第一家池坊花道教室。

與花相伴 與草共生——“花痴”吳琰妹的快意人生

花材取自於大自然,她尊重每一片樹葉

在吳琰妹的工作室,記者看到,一位學員正在拿著一片寬寬的葉子,小心翼翼地往一個精緻的花器中插著,一會兒又取下來,反覆多次,邊上,吳琰妹正在跟她講授著插花的陰、陽之道。

記者好奇,那位學員手中正在擺插的葉子貌似司空見慣,吳琰妹得意地告訴記者,那叫葉蘭,她那裡所有用來插花的材料,都取材於大自然。“我選用的都是來自大自然的花材,但我從來不進行破壞性地剪花,比如,我常常會選用一些被自然風霜侵蝕殘缺的枝葉花草,永遠是從一棵植物的陰面去剪下葉子。我從內心尊重每一片樹葉,每一朵花兒……”

與花相伴 與草共生——“花痴”吳琰妹的快意人生

目前,吳琰妹的花藝工作室20多名學員中,有企業家、甜品師、退休幹部、全職主婦,儘管來自各行各業,但都有一個共同的追求——透過學習插花,修心養性,在浮躁嘈雜的現代社會中尋求一份內心的寧靜。

“花越少越難插。插花之前,先要對花枝進行修剪,修剪的過程也是一個取捨的過程。修花,亦是修心。”在吳琰妹的帶領下,每一位學員都逐漸享受與花草對話的過程,感悟一種與平日忙碌的生活不一樣的心境。插花看似簡單,但花與葉的取捨、搭配之間,實則蘊藏著企業管理、團隊協作、人際關係等方面的種種奧秘。

尊重大自然,敬畏萬物,這是吳琰妹插花作品的初衷。正是出於對花藝的痴迷,吳琰妹更喜歡學生們稱呼她“花姨”。山上雪,雲間月,如詩如畫的花藝作品或靈動,或禪靜,容萬千風景於一瓶。這便是她人生最大的享受。翻閱她的微信朋友圈,永遠充盈著生活中的小驚喜:“去往菜市場路邊綠化居然長的是菖蒲”,“夜來香真的好香,好濃烈,但很優雅”,“繁華是一種美,寂寞也可以生花。睡前來一段插花時光”……

與花相伴 與草共生——“花痴”吳琰妹的快意人生

受聘擔任企業花藝師 她用花藝傳播美

每週一,是吳琰妹雷打不動出門的日子,目的地都是同一個地方——南通富美服飾有限公司和隔壁的三潤服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我是這兩家公司的特聘花藝師,每週都會帶著花材來到公司進行即興插花創作。”吳琰妹坦言,每次插花她都是很隨性的,根據當天收集的花材和心情創作,並且每次的插花作品都不雷同,“這如同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並且我從來不浪費一朵花和一片葉子。”

去年9月,南通富美帽飾博物館迎來一場視覺盛宴,以花為媒、以帽飾為紐帶,一次美而雅的插花展在這裡舉行。“身邊圍繞著精美的帽飾展品,在氤氳著鮮花芬芳的空間裡,插一盆花,感受花藝和帽飾的交相輝映,在大美大雅中感受美學帶來的獨特魅力。”吳琰妹告訴記者,那次活動的氛圍特別好,在插花環節,由她帶領來賓一起完成,一株花、一枝樹椏、一塊奇石,高低錯落間,成就一件件絕美的作品。

與花相伴 與草共生——“花痴”吳琰妹的快意人生

從當初開工作室連坐三年冷板凳,到成為知名企業的座上賓,吳琰妹坦言,這對她並沒有什麼不同,用心插花,需要的就是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本心。在她看來,其實花藝和茶道一樣具有修身養性的作用,且能提升大家的審美意識,“希望藉助富美帽飾博物館這個平臺,能使花藝像帽飾一樣更好地普及,共同打造多元化的美學文化。”

文、圖丨記者 馮啟榕 部分圖片由主人公提供

END

歡迎廣大網友積極供稿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