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古代女孩子們把嫁一個好夫君作為終生最重要的任務所以更加看重美麗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化妝品已成為女性日常生活中的必備,愛美是天性。也有男的化妝,化起來比姑娘都講究。當然,女孩愛化妝那是天性使然。

古代女孩也愛化妝

不要以為只有我們這個時代的姑娘喜歡化妝,古代的女孩子們把嫁一個好夫君作為終生最重要的任務,所以更加看重美麗。但在古代可沒有現代這些原料工藝,那古代中國女性用什麼來化妝呢?

古代女孩子們把嫁一個好夫君作為終生最重要的任務所以更加看重美麗

中國女性可以說是人類最早學會化收的群體之一。《楚辭·大招》是這樣描寫當時的美女的:“易中利心,以動作只。粉白黛黑,施芳澤只”。由此可見,單在先秦時代,那些秀外慧中、體態優雅的美女便開始化妝了。

古代眉筆,黛

首先說畫眉毛。西眉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在沒有特定的面眉材料之前。中國古代的姑娘們都用柳枝畫眉:先將柳枝燒焦,再塗在眉毛上。從文獻記載來看,最早的畫眉材料,是“黛”。黛,是一種黑色或青色礦物。也稱“石黛”。必須先將石黛放在石硯上研磨,使之成為粉末。然後加水調和。考古學家在漢墓裡發現了很多磨石黛的石硯,說明這種化妝品在漢代就已經廣泛使用了。《楚辭·大招》中的“粉白黛黑,施芳澤只”。黛黑,指的就是黑色黛石。

漢代時,畫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畫越好看。《西京雜記》中寫道:“司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遠山。時人效畫遠山眉。”這是說把眉毛面成長長彎彎的。像遠山一樣秀麗。後來又發展成用翠綠色畫眉,且在宮廷中也很流行。

當然,這些在當時是時尚。據文獻記載,漢宣帝時期的京兆尹張敞,最愛給她媳婦用黛畫眉。後漢初期,長安地區的女子盛行畫“寬眉”,當時用的是青藍色。《妝臺記》中記載:“魏武帝令官人畫青黛眉,連頭眉,一畫連心甚長,人謂之仙娥妝。”

到了唐朝時期就變了,唐朝流行把眉毛畫得闊而短,形如桂葉或蛾翅。元稹詩云“莫畫長眉畫短眉”,說的就是這個。李賀詩中也說“新柱如蛾眉”。為了使闊眉畫得不顯得呆板,唐代婦女們又在畫眉時。將眉毛邊緣處的顏色向外均勻地暈散,稱其為“暈眉”。

還有一種畫眉方式,是把眉毛畫得很細,稱為“細眉”,白居易在《長恨歌)中還形容道:“美蓉如面柳如眉”。

古代女孩子們把嫁一個好夫君作為終生最重要的任務所以更加看重美麗

到了唐玄宗時期,畫眉的形式更是多樣,據說有數十種,比如鴛鴦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煙眉、拂煙眉、倒暈眉。。。。光是眉毛就有這麼多畫法,可見古人的愛美之心很濃厚,一點不遜色於現代人。

除了石黛,古代畫眉的材料還有銅黛、青雀頭黛和螺子黛等等。銅黛,是一種銅鏽狀的化學物質。青雀頭黛,是一種深灰色的畫眉材料,南北朝時,由西域傳入。螺子黛,則是隋唐時代婦女的畫眉材料,源產于波斯(今伊朗)。是種經過加工製造、已經成為各種規定形狀的黛塊。螺子黛在使用時,只要蘸水即可,也不用研磨,因為它的模樣以及製作過程,和中國書畫用的墨錠相似,所以也被稱為“石基”或“畫眉墨”。

到了宋代,畫眉墨的使用更加廣泛了。婦女們已經很少再使用最早的石黛了。

元代之後,官廷貴女的畫眉材料,全部選用京西門頭溝齋堂特產的留石,一直到明清時代也如此。

古代女孩也擦妝粉

除了畫眉,還得擦粉,俗話說一白遮百醜, 上妝抹粉這個化妝步驟直到今天也無法省略,古人早在幾千年前就發現了。當然,古代的化妝品製造水平和今天是沒法比的,古人都是怎麼上妝粉的呢?

古代女孩子們把嫁一個好夫君作為終生最重要的任務所以更加看重美麗

其實,妝粉的出現之早,超出我們的想象。在《韓非子》中,就出現過“脂澤粉黛“這樣一個詞。這就說明,妝粉的出現起碼要在戰國時期或者之前。不過,對於究竟是誰製造了妝粉這種東西,大家各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太平御覽》中引《墨子》日“禹造粉”,說是大禹造的;例如《博物志》中記載“紂燒鈆錫作粉”,說是商紂王造的。還有人說,妝粉這種東西是由泰穆公的女兒創造的。種種說法不一,但都可以證明,妝粉的出現應當是很早的。

所謂“妝粉”,它的材料當然也和現在的化學合成物有很大的區別。因為古時候能夠使用的東西有限,最早的妝粉其實就是用種常 見的食物磨成粉末製成的,就是大米。

在秦漢之前,米粉是妝粉的最主要成分。那個時代,米還是一種不便宜的食物,所以,用來磨成粉做化妝品,當然也是有錢人家的姑娘才能享受的殊榮了。

關於米粉的製作方法,在《齊民要術》中有比較詳細的記載:將上好的當年的新米,放入一個圓形的粉缽裡,把磨好的米粉泡上水,反覆淘洗,直至水色變清。然後把來粉漫入冷水中,時間越長越好,等酸味瀰漫時,撈出來,用磨推成極細的粉末漿,然後沉澱在一旁。

等到清水跟粉漿分開時,將清水倒掉,放在太陽下暴曬,水分燕發始樂後,用竹片颳去表面一層比較粗糙的粉末,底下就是細膩的成品了。

不過,以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用米粉上妝缺點實在是太明顯了,米粉愛掉,而且遇水就成糊了!為了解決這樣尷尬的情況,聰明的古代人又發明了另外一種東西來作為妝粉,那就是白鉛製成的鉛粉,又稱為“胡粉”。

古代女孩子們把嫁一個好夫君作為終生最重要的任務所以更加看重美麗

秦漢時期是鉛粉盛行的主要時期。那時道家思想盛行,煉丹修仙的風尚也促進了鉛的使用和發展。鉛粉和米粉不一樣,最大的優點就是洗之不溶,且塗在臉上能給臉色增加光彩,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廣泛流傳。曹植在他的作品《洛神賦》中,還用“鉛華弗御”來形容洛神的美貌。有一個詞叫作“洗盡鉛華”,這裡的“鉛”字就是鉛粉的意思,形容的就是把所有妝容都洗淨去掉之後的清新脫俗之貌。

然而鉛這種物質是有毒的,長期使用,會讓臉上的面板變果,還會造成鉛中毒,只能說古代的姑娘們為了了美麗也真是豁出去了。

除了單純的米粉、鉛粉,以上兩種粉,都是用來敷面的,使面板保持光潔。古代婦女的妝粉還有不少名堂。

魏晉南北朝時,宮人段巧笑以米粉,胡粉摻入葵花子汁,合成“紫粉”。

唐代大詩人也寫過《時世化妝》一詩,詩中描述了當時長安女子流行在唇上塗黑油(稱為“烏膏唇”),臉上抹白粉的收容。

宋代,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蠟脂、殼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調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

明代,則有用萊莉花瓣提煉而成的“珍珠粉”,以及用玉簪花和胡粉製成的“玉簪粉”。

古代女孩子們把嫁一個好夫君作為終生最重要的任務所以更加看重美麗

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以及用滑石等細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

古代女孩的腮紅,胭脂

既然上妝了,就要帶點顏色,顯得氣色好。胭脂就起到了這樣一個作用。胭脂分為兩種,臉上塗的腮紅和嘴上抹的口紅,是和妝粉配套的主要化妝品。古時胭脂又稱作燕脂、焉支或燕支。

關於肌脂的起源,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說胭脂起源於商紂時期,是燕地婦女採用紅藍花葉汁凝結為脂而成,因為是燕國所產,所以得名“燕脂”。

古代女孩子們把嫁一個好夫君作為終生最重要的任務所以更加看重美麗

另一說為麗脂原產於中國西北匈奴地區的焉支山,匈奴貴族婦女常以“閼氏”(肌脂)妝飾臉面。在公元前139年,漢武帝為了加強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絡,派張騫出使西域。張騫此行,帶回了大量的異國文化,包括西域各族的生活方式和民族風物。胭脂的引進,也在這個時候。

最遲在漢代,中國女子已廣泛使用朋脂。長沙西漢馬王堆一號墓中出土的精美小巧的漆器梳妝箱中,除有發綹、梳子、香粉、黛石,還有胭脂。

婦人妝面的胭脂有兩種: 一是以絲綿蘸紅藍花汁製成,名為“綿燕支”;另一種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這兩種胭脂都經過陰乾處理,使用時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塗抹。

到了南北朝時期,人們在這種紅色顏料中,又加入了牛骨髓、豬油脂等物,使其成為一種稠密潤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寫成“胭脂”,“脂”有了真正的意義。

除了紅藍,製作胭脂的原料還有重絳、石榴、山花以及蘇方木等。反正這種東西,從古至今也沒少用。拿唐代說,唐代收容分為白妝、紅妝兩種。白妝只敷粉畫眉,紅妝則要抹上濃郁的胭脂。根據胭脂畫法的深淺,妝容會有不同的名字,濃豔者稱“酒暈妝”,稍淺一些稱“飛霞妝”。

古代女孩的口紅,口脂

除了抹臉的,就是口紅了,天下口紅千千萬!中國古代稱口紅為“口脂、唇脂”。早在先秦時期口脂就已經存在了,當時的口脂主要成分是硃砂這種礦物質顏料。

古代女孩子們把嫁一個好夫君作為終生最重要的任務所以更加看重美麗

到了秦漢時期,女孩子們受夠了吃硃砂的日子,在原有口脂的基礎上加入了動物脂肪,來增加口脂的永續性以及溼潤度。值得一提的是,直到現在,動物油脂依然是口紅的重要材料。

到了唐代,口脂可不僅是姑娘才能用,男人們也開始塗了。這主要是因為唐朝的大城市處在氣候乾燥的黃河流域,男人們塗口脂就是為了保溼,甚至皇帝還會把口脂當作福利下發給大臣們,但不是人人都有,通常只有皇帝的親信才能收到這些保養品。所以,能塗口脂就說明你是皇帝看重的人。

另外,現如今姑娘們的口紅不是都分色號嗎?這個唐代就有了!各種各樣的,什麼紅色,紫色,橙色,甚至連黑色的都有。不僅如此,棒狀口脂在唐朝已經出現,《鶯鶯傳》中張生送給鶯鶯的禮物中就有棒狀口脂,由此可見追女孩送口紅,現代古代都適用。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