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文章已獲“一條”(ID:yitiaotv)

授權轉載請聯絡原作者

每天一條獨家原創影片

畫家鄭在東

24年前從臺北搬到上海定居,

挑選了市中心的一套新式公寓,

用最便宜、最簡單的材料:

宣紙、沙子、泥土來裝修,

常年保持著低光的環境,

幾乎毫無修飾,赤裸而真實。

20年後,這套公寓仍然潔淨、樸素,

卻成了現在最流行的“赤貧風”、“洞穴風”。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家裡堆放了鄭在東多年的收藏,

他將貴重的和便宜的東西,混搭在一起,

透過巧妙的搭配,

變成了一組組場景,

就像是電影裡絕美的截圖。

鄭在東說:

“家是最好玩的地方,

隨著對傳統文化的研究,

我更想探索中國文人自己的居住審美。”

口述

鄭在東

撰文   莊婭瓊  責編

鄧凱蕾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我是1953年出生的,是臺灣典型的“外省第二代”。

那時候很有意思,朋友們的祖籍四面八方,家裡說著不同的方言,吃不同的菜系,有的喜歡聽京劇,有的愛唱崑曲。

到了七十年代,我們一群喜歡藝術、電影、出版的年輕人受到美國文化的影響,整天在遊蕩、創作,但內心常常是很孤寂的。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北海濱部》 油畫 1991年

後來我畫了一批畫,是在臺灣常常去玩的地方,畫面裡的我很安定,但又充滿了未知、迷茫,坐在湖中央的小船,不知道自己會被水流帶到哪裡。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日月潭》 油畫 1997年

一次很偶然的機會,我在展覽上遇到一個收藏家。這位老先生邀請我去他的家裡看字畫,讓我一下子對傳統文化產生了興趣。

再後來,我就一天到晚泡在臺北故宮裡,對古詩詞也越來越著迷,其實是產生了一種對母體文化強烈的探索慾望。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從毛坯房到文人書房:我只用最便宜的材料

剛到上海來的時候,我租住在復興中路的老房子裡。老上海的花園住宅雖然很漂亮,但真的生活起來卻有很多不方便,老舊的建築裡常有隔音、潮溼、水電等問題。

後來我搬到了汾陽路的新公寓裡,這棟大樓是2000年蓋的毛坯房,我第一次去看就很喜歡,格局簡單、寬敞。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我是一個比較反對刻意設計的人,家是很個人的地方,我就想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裝修。

地面就鋪了普通的木地板,頂上我拿寫字的宣紙貼了一下,顯得樸素、安靜。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當時受到一些日本茶室的影響,想做一個自己的書齋,就跟工人師傅說,很想把水泥牆變成泥牆。

沒想到師傅特別配合我,他專門回到鄉下老家,找了細一點的沙子,和溼潤的泥土混在一起篩好,裝車帶回上海來,幫我粉刷。刷了幾層之後,就出現了我要的效果。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沙泥牆與宣紙頂、宣紙燈

這樣刷牆有兩個好處,第一是很環保,這麼多年從來沒有修補過。第二是它越老越有味道。我很喜歡看日本的庭院,其實枯山水最厲害的不是前面的景觀,而是最後襯托的那面牆。

歷經風霜的牆面上有自然形成的斑駁,讓整個空間充滿了歲月的味道,變成一種審美的趣味。雖然距離完工已經有將近20年了,至今看一點都不過時。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我經常在家裡寫書法、畫水墨,被這樣的牆面包圍著,讓我更加投入和專注。在微暗和寂靜中,人會體驗到一種深遠的力量。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儘管靈感來自日本庭院,但我還是希望能夠去除掉一些他們的東西,讓這裡變成一個屬於中國文人的空間。

書房的陽臺、客餐廳之間各有一個門框,本來是方方正正的樣子,看起來有點醜。我想要打造出一點園林的情趣,所以就隨手畫了兩個古典的“洞門”,讓師傅照著打鑿、切割。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有了這兩個門洞,雖然是在城市的高樓裡,但卻有點置身在園子裡的感覺。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家裡沒有很亮的燈,保持著低光的狀態。我覺得“幽暗”是東方人獨特的審美。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我們現在習慣了西方的設計,看展也在一個很亮、很白的地方,一束射燈直接照過來。

其實,看畫也可以不需要人工照明,隨著自然光線的變化,在幽靜中,體會藝術品的顏色、光澤在發生有變化的層次。

古時候的人會在園子裡賞畫,一群人圍著邊欣賞邊討論,旁邊可能還有古琴、茶席相伴,從白天看到天暗,我特別嚮往那種氛圍,2019年,我在很多朋友的幫助下,實現了這個心願。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鄭在東2019個人書畫展《永結無情遊》 京都 東福寺

2019年,我在京都的東福寺做了一場小型的個展,特意設計了一個特別的看展路線。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採用100%自然光的個人書畫展覽

從寺廟的園林入口一踏進來,就伴隨著笛聲,在很暗的室內,慢慢看完畫作,回到園子裡來喝茶。非常愜意、隨性。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鄭在東設計的“幽暗場景體驗”

在幽暗的環境裡,人的內心活動反而可能是最沸騰和熱烈的。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像換衣服一樣,按心情更改家裡的佈局

我們這一代人生長在很複雜的文化背景裡,那是一個貧窮的年代,很閉塞,正因為缺乏,那時候的年輕人對文藝極度熱愛,整天到處遊蕩,搞攝影、學燒瓷、胡亂畫畫,總之有各種衝動。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鄭在東油畫系列作品

可能因為這個經歷,“愛玩、會玩”成了我們的一大特點。家裡面的佈置不講究循規蹈矩,擺放什麼樣的東西,也都是因為好玩。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每隔一兩個月,我就會調整一次家裡的佈局。就像穿衣服一樣,根據不同階段的心情和喜好,不要為了維持一種風格而有什麼壓力。

很多人在裝修時想要設計出一個合理的動線。什麼是合理?動線是人走出來的,要隨著人的喜好而變化,不能用一個固定的設計動線去框死自己在家的行動。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比方說,我最近喜歡看什麼景觀,那麼我回家的路徑,就會從直接到客廳休息,變成從玄關往裡走,到喜歡的收藏品前站一會兒。

進門的玄關正對著一組景觀,是我最近很喜歡的幾件收藏:一塊高古石頭,它的造型很別緻,朋友們來的時候,大家一起從它的包漿、侵蝕位置,去琢磨它的年代和產地,也挺有趣的。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旁邊是我很喜歡的老桌子,我判斷這個款式是明代的酒桌,因為兩邊有凸起的攔水線,防止酒水留下來。沒事的時候,我就反覆地去看,猜測,在家裡也不會覺得無聊。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我年輕時,曾經對電影非常著迷,也做過攝像師,所以喜歡在家佈置小場景:酒桌上放了唐代的小人偶,後面配了青銅佛龕,小建築,看起來就像一幕戲劇,幾個小人物在外面遊玩。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臥室外的區域,我放了一張很大的榻,可以躺著休息,也可以坐著喝茶、看看書。

前面有張古代的小桌子,它很有趣,從尺寸來看是分餐制的傢俱,剛好可以讓一個人單獨就餐,我把它當作一個香幾來用。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我有很多繪畫靈感是來自於收藏的器物,和“古人”的對談。家裡提供了這樣的氛圍,有點像陶淵明的《形影神三首》,形體跟影子說話,神靈再來化解苦惱。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把“破爛”和古董搭配在一起,

變成一種日用美學

裝修完之後,我沒有買任何所謂的裝飾品,都是自己喜歡的小玩意兒,越買越多,堆在家裡自然而然就成了裝飾。

傢俱大部分都是老的,有的是古董,但有的也不值什麼錢。別人來家裡玩的時候,會很吃驚,這麼破爛的東西,你怎麼會想到搬到家裡來?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偶爾拾到一個老上海的舊燈罩,覺得挺漂亮的,就拿三根竹竿綁了一下,再配上燈泡,就變成了客廳裡的落地燈。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我後來發現竹竿特別好用,門簾的掛杆,空調罩子都用竹竿來做,其實是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協調家裡的顏色,希望從空間到物品,都儘量靠近自然、大地的色調。

喝茶的地方本來想做成一個榻榻米,但覺得那樣太日式了,慢慢就變成現在這樣的矮座方式。地上鋪著幾塊老地毯,以前的天然礦物燃料顯得比較古樸。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新和舊,完整和破損,並不是一個界限。我常常用的茶器,就可能是網購來的便宜白瓷,覺得它們和我收藏的一隻宋代磁州窯系的缽很配,就放在一起使用,當作倒廢水的容器。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茶桌旁邊放著一組“小動物”,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審美:有的追求精神性,有的又比較世俗化。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把便宜的和貴重的東西搭配在一起,慢慢會變成一個生活裡的日用美學。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大都會的文人居住方式

我父親晚年得子,對我非常寵愛,隨便我幹什麼都行。那時候不愛讀書,就整天閒逛,琢磨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養成了愛玩、閒散的性格。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父親》 油畫 1981年

上世紀80年代,我第一次從臺灣回大陸,興奮地和朋友從杭州機場出發,一路經過錢塘江、富春江,最後抵達黃山。

這是當年許多臺灣文人最夢想的路線,我第一次親眼看到魂牽夢縈的風景,真實地聞到了“山裡的氣息”。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上:《錢塘江》布面丙烯 2012年

下:《黃山》 布面丙烯  2012年

黃山之行結束後的10年裡,我一次又一次地折返大陸,為了方便旅行,最終決定定居上海,一住就是20年。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鄭在東定居上海後,創作的一系列繪畫

很多文人都有一個夢想,找一塊地,蓋自己喜歡的房子和園林。

有一陣子我常去太湖玩,也心動了,想要在那邊租一個房子改造,但我慢慢認清自己,還是更喜歡在都市生活。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都市裡有高度的便利性,可以讓我簡單地處理衣食住行,過簡潔而舒適的生活。住到山裡會有各種生活上的麻煩,往往意味著你要捨棄社交,有一點修行的味道在裡面,對我來說難度太高。

現在的年輕人是最有衝勁的一批人,定居在上海也是因為想感受大都會里的氛圍,當代藝術家需要感受時代的節奏。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鄭在東在安福路畫室

我的工作室在安福路,走路或騎腳踏車過去都很方便,每天來回都會遇到各種有想法、有趣的人。

有時候去上海弄堂裡的“菸紙店”買東西,看店主在那裡講上海話教訓小孩,也很有趣。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上海系列:常德公寓/方塔園/外灘》紙本設色  2016年

對我來說,創作像是寫日記,我把自己的生活畫成一個《上海系列》,裡面有我最熟悉的復興中路、常德公寓,幾乎每天路過的普希金銅像,也有松江郊外的古蹟:護珠塔。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赤貧風的上海房子:紙糊屋頂、沙泥抹牆 !

鄭在東愛逛的上海松江護珠塔

古代文人的居室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我們只能從古畫看到區域性,透過詩文的描述去想象。

在我看來,當代文人其實可以住在各種各樣的環境、房子裡,每個人都能形成自己的趣味和審美。家是最好玩的地方,一個人待在家的時候即使孤寂,但內心是很繁華的。

部分照片提供:鄭在東、LIANG PROJECT

每天一條原創短影片,每天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每天精選人間美物,每天來和我一起過美好的生活,一條(ID:yitiaotv)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