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多拍點這樣的片吧...

國慶假期,除了看《長津湖》等大片,大家還看了啥?

沒出去玩的,我估計也就在家裡看劇和綜藝吧。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個不錯的綜藝。

2013年,我國用“精準扶貧”打破了國內的貧困死結。只用8年時間,就完成了全面脫貧的壯舉。世界銀行有資料統計,全球範圍內,每100人脫貧,就有70多人來自中國。

這項亮眼的資料,讓扶貧題材成了當下最炙手可熱的新聞素材、影視題材。

比如,創下今年國產劇豆瓣最高分的《山海情》,便是此類題材中的佼佼者。

多拍點這樣的片吧...

但令人沒想到的是,TVB竟然也迎難而上,對扶貧題材出手了。

而且一出手,就拿下了亮眼的成績——豆瓣9。6。

多拍點這樣的片吧...

TVB拍攝的《無窮之路》是一部長達12集的扶貧紀錄片。

片名“無窮之路”,具有一語雙關之意:一指扶貧道阻且長,是一場持久戰;二指貧窮終有盡頭,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期許。

多拍點這樣的片吧...

攝製組透過實地考察,歷時三個月,走訪了海南、四川、貴州、廣西、寧夏、雲南六省,從南部的熱帶雨林走到四川的涼山、雲貴的峽谷,從西北戈壁走到川藏高原……真實記錄了我國的脫貧奇蹟。

多拍點這樣的片吧...

看過之後,我們不難發現,和我們以往看到的脫貧紀錄片比起來,《無窮之路》顯示出了很大的不同。

以往,主流媒體拍攝此類主題,往往情緒激昂,重成果不重過程,對貧困沒有表現出令人共情的感知力。以至於看完之後,我們不知道那些貧困區究竟貧在哪兒,為什麼貧,又是如何脫貧的。

可《無窮之路》卻以最接地氣、最有人情味的方式,帶出了無數的感動,沒有戲劇性的煽情,沒有生硬的官方套詞,也沒有居高臨下的視角……

多拍點這樣的片吧...

對此,主持人陳貝兒功不可沒。

為了做好這檔節目,她提前半年惡補普通話,力求交流無礙。

採訪過程中,她隨和真誠,身體力行地體驗了各種高難度的體力活動,比如爬天梯、遛鋼索,雖然途中多次因高反住院,但她最終還是堅持完成了拍攝。

多拍點這樣的片吧...

鏡頭前的她,有著極強的共情能力,不怯於表達情緒,不吝嗇給予讚美,感動了就落淚,欽佩了就握手。

多拍點這樣的片吧...

她不是被動地去講述一件事,而是熱忱地參與其中,感受與貧困有關的記憶與苦難。

她代表的既是港人視角,也是所有衣食無憂成長起來的年輕人的視角。她就像是一個勇敢無畏的探險者,帶領觀眾深入其中,探尋國家的扶貧之路,見證中國的“脫貧攻堅”。

多拍點這樣的片吧...

紀錄片的第一站,是大涼山的阿土列爾村。

阿土列爾村又叫懸崖村,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的彝族貧困村,位於1500多米的懸崖峭壁上,唯一的下山之路是一條近乎90度垂直的藤梯。

對懸崖村的村民來說,每一次出門,都是把腦袋別在褲腰上的艱鉅挑戰,稍有不慎,便會跌入萬丈深淵。

扶貧書記帕查有格對懸崖村的初印象,只有兩個字——貧窮。

這裡的風景很美,有巍峨的高山,也有幽謐的深谷。受地貌影響,在此居住的人們一直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貧窮這兩個字,早已世世代代地與他們纏繞在一起。

早前,村民主要的收入來源,是種植農作物。他們辛辛苦苦地將農作物背到山下賣,卻常常賣不出一個好價錢——別人知道你是來自懸崖村的人,吃準你交通不便,不相信你還能把東西背上去,就會瘋狂壓價。

多拍點這樣的片吧...

直到2016年,懸崖村才等來了轉機。

這一年,在扶貧書記帕查有格的牽頭下,由政府出資、當地壯丁出力,運送了120噸鋼管上山,一起排除萬難,修建了2556級鋼梯。

多拍點這樣的片吧...

之後,政府又進一步完善了山上的基建,讓村民通水、通電、通網,讓這個閉塞多年的小山村,連結上了世界的軌道。

村裡的老人可以透過電視、電腦去了解的外面的世界,村裡的年輕人可以透過直播、短影片讓外面的人瞭解懸崖村的現狀。懸崖村就此一躍成為網紅開啟地,而包括拉博在內的幾位年輕人,則成了村裡的第一批網紅。

多拍點這樣的片吧...

拉博小時候過得很苦,除了照顧家人,就是幹農活。

因為村裡沒有水,他們需要早上5點起床到鄰村取水,打完水再回來繼續農作,如果去晚了沒有打上水,就只能渴著。

小孩子總是不知道,爸媽去哪塊地幹活,什麼時候回來,“肚子餓了就哭,哭了也沒有其他的辦法,只能抹抹眼淚,在家裡繼續等。”

多拍點這樣的片吧...

曾經,拉博對外界一無所知,以為大家過得都差不多。

直到他二十歲出門打了兩年工,才恍然大悟,原來差別這麼大,城裡的樓那麼高,路那麼寬……

多拍點這樣的片吧...

不過,山上的種種改變,對懸崖村來說,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杯水車薪。

要想切斷窮根,讓村民真正富起來,還是要靠翻天覆地的大工程。

於是,“遷村”就此提上了日程。政府用三四年的時間,在靠近縣城的地方,興建了266萬間安置房,幫助近1000萬貧困人口實現易地搬遷。

懸崖村的貧困戶只需繳納1萬元的自籌金,就可以拿到房屋產權,連帶電器、床、沙發、桌椅等配套設施,全部免費添置。

多拍點這樣的片吧...

多拍點這樣的片吧...

2020年5月,是懸崖村舉村搬家的大日子。這是拉博父母5年來,第一次走出大山。

他們家分到了一間100多平米的新房,進門的那一刻,拉博驚呆了,“這麼漂亮的房子,真的是給我們的嗎?做夢都沒有夢到過這種,因為沒有看到過。”

多拍點這樣的片吧...

為了安頓好搬出來的村民,政府還倡導國內企業投資,建設了佔地5000畝,有400多個足球場那麼大的現代農業園。

村民可以在這裡種植瓜果蔬菜,只要農作物達標,就會被承包外銷。相當於是把之前的田間農活,變成了現代的果蔬大棚。不僅省去了上下山的路程,而且收入也變得可觀了。

多拍點這樣的片吧...

按照規劃,未來“懸崖村”還將整村開發具有彝族特色的傳統民俗村落。

一如帕查有格所說:“搬遷並不是走了就不回來,懸崖村不是一個過去閉塞的小山村了,現在是一個面向世界、向世界擁抱的彝族村莊。”

多拍點這樣的片吧...

透過這種新舊之間的轉換對比,《無窮之路》帶出了常人無法想象的窮苦生活,也帶出了日子越過越好的可喜變化。這種變化,讓“脫貧攻堅”不再冰冷、不再流於表面,而是近在咫尺,真實可感。

除此之外,該片還帶出了難能可貴的溫暖人情。

扶貧書記帕查有格不顧家人反對,到懸崖村走馬上任,苦口婆心地向村民傳達新政策、普及新思想。

起初,對於遷村這件事,很多老人都非常牴觸,覺得自己祖祖輩輩都是這麼過來的,沒必要下山。多虧帕查有格挨家挨戶地動員村民,才讓他們理解了深山之外的幸福生活。

多拍點這樣的片吧...

帕查有格的任期原本只有兩年,但現在他已經在懸崖村任職四年半了。

他不願離任,因為他覺得“懸崖村的事其實還沒完”。

正因有帕查有格這種不辭辛苦的帶頭人、不計回報的付出者在,《無窮之路》才映照出了一個又一個由弱變強的勵志故事。

看完之後,你會發現,《無窮之路》並沒有故弄玄虛地講述一些很高深的內容,它只是帶觀眾走進去,去看貧困區的變化,看它的過去,看它的未來。

在這看似簡單的講述中,我們看到了祖國日漸強大的盛景,看到了扶貧工作者的偉大,也看到了越變越好的未來,進而順其自然地得出這樣的結論:無窮之路,總有盡時。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