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江蘇民工無意挖到的窖藏,文物琳琅滿目,其中一件是鎮館之寶

江蘇民工無意挖到的窖藏,文物琳琅滿目,其中一件是鎮館之寶

1980年12月,江蘇鎮江丹徒的民工在丁卯橋附近的工地有了驚人的發現。他們在地下近兩米處,找到了20個疊放整齊的銀錠。隨後,這批文物被上交國家,可沒想到的是,僅僅1年後的1982年元旦,當地居然又有一個爆炸性的新聞。

就在一年前的原發掘遺址東北20米的地方,民工們再次找到了一個銀質酒甕以及2件大銀盒以及盆、釵。細細數來,一共有960件出土遺物,總重量約為55千克,其中包括各式銀器956件及角質梳4件。銀器之中,又囊括了筒、盒、盆、碟、碗、盤、杯、壺、瓶、燻爐、鍋、匙等日用器物,還有很多首飾,光是銀釵就有760件。

江蘇民工無意挖到的窖藏,文物琳琅滿目,其中一件是鎮館之寶

根據這些銀器上的文字和器型,專家推測它應該是唐朝的。又因為發掘時,它們的擺放相當混亂,不少還沒有放入容器直接掩埋,所以極有可能是因為戰爭而做出的倉促之舉。

東西如此豐富,想必即便是當時的貴族,也傾盡家產。然而,從文物的考古價值來說,這批窖藏並不算太高。它們的做工和紋飾都相對簡單,遠遠比不過1970年在陝西西安出土的何家村唐代窖藏。然而,就在那個銀質酒甕中,還是出土了一件珍貴稀少的文物,它就是鎮江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唐龜負論語玉燭酒籌鎏金銀筒。

江蘇民工無意挖到的窖藏,文物琳琅滿目,其中一件是鎮館之寶

這個名字很長,小珏為您逐個解釋。文物出土與唐代窖藏,從形制和紋飾來看,也是唐代風格的酒具,斷代並不複雜。文物的主體部分由兩部分組成,下方是一隻金龜,龜背之上是一個有蓋圓筒,宛如金色蠟燭豎立。筒身正面刻有“論語玉燭”四個字,這也體現在文物名字之中。

另外,在圓筒之中,完好儲存著50枚鎏金酒令銀籌,這是古代行酒的器物。鎏金是古代鍍金的一種工藝,它以高溫將黃金溶於水銀中,形成漿糊狀的金汞合金,然後均勻塗抹在金屬器物表面,再加熱使得水銀蒸發,使得黃金在器物表面形成堅硬的鍍層。這個圓筒材質為銀,採取了鎏金技藝,所以這麼長的名字,並沒有一個字是浪費的。

江蘇民工無意挖到的窖藏,文物琳琅滿目,其中一件是鎮館之寶

如果您到鎮江博物館參觀,一定要親眼見見這件文物,它確實做工精美。文物並不大,通高僅僅為34。2釐米。雖然是銀質,但經過悉心的儲存,又被放置在容器中,歷經千年鎏金層並沒有脫落,依然金光閃閃。可見,它的主人也非常喜愛,將它小心珍藏。

底座的小龜昂首曲尾,做出匍匐前進的姿態。它的四肢粗壯,撐起了整個文物,背部的微微隆起,陰刻的龜裂紋惟妙惟肖,與實物極為相似。龜背之上,有一個蓮花座,其上才是圓筒。圓筒的蓋子宛如卷邊的荷葉,上面的拉鈕呈葫蘆形,還刻滿了鴻雁、香草等紋飾。這些都是佛教和儒家中吉祥喜人的標誌,體現了當時的市井風情和主人的興趣愛好。

江蘇民工無意挖到的窖藏,文物琳琅滿目,其中一件是鎮館之寶

圓筒本身也是金碧輝煌,刻有龍鳳呈祥的圖案,這在古代社會絕非平民百姓可用,想必主人的地位顯赫。筒身的下部,以吹碟法制作了四個腰形圈,裡面各刻著一對飛鳥,雙宿雙飛,翩翩起舞。筒身正面開窗,製作了雙線長方框,裡面就是古樸的“論語玉燭”四字。

如果單就文物的外形,我們很難想象它的用途。然而,圓筒上面的蓋子開啟後,50根酒令籌赫然其中,原來是一件酒具。每一根酒令籌上,都刻有《論語》的語句和飲酒的規定。比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上客五分”,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請人伴十分”, “後生可畏,少年處五分”等等。

江蘇民工無意挖到的窖藏,文物琳琅滿目,其中一件是鎮館之寶

在這裡,十分就是一杯,五分就是半杯,經過仔細研究,酒令籌中分為3分,5分,7分,10分乃至40分。配合儒家語句和酒令要求,讓我們想象到當年世家大族或者文人雅士之間相互飲酒作樂的歡愉場面。

這件文物,不僅造型奇巧,紋飾繁美,富麗堂皇,足以體現唐人的社會風俗以及飲酒文化。而且,龜代表道教,蓮花代表佛家,《論語》代表儒家,反映出儒釋道三家在當時的重要影響力。因為它的珍稀,所以被列為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名錄。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