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這個被“倒閉”的國產品牌到底有多窮?

這個被“倒閉”的國產品牌到底有多窮?

作為一個主打價效比的大眾護髮素品牌,

多年來默默無聞的蜂花這幾天突然在社交平臺上火了。

起因是有網友給官方留言求證,稱在超市看不到蜂花護髮素的影子了,懷疑其倒閉了。

對此,蜂花認真迴應:我們沒倒閉,我們好著呢。

不過,對於蜂花的正面迴應,網友們卻持懷疑態度。前不久,蜂花釋出了洗髮露和護髮素新品。但在新品圖片曝出後,卻收穫了一波網友的留言吐槽:包裝設計難看、售價低。

對此,有網友提出,蜂花可以舉辦設計大賽;並有相關專業的學生表示,畢設可以做蜂花的品牌推廣策劃。但蜂花隨即留言“這個要花錢吧”。

有人調侃“蜂花護髮素”名字不好念,建議其改名,蜂花也表示“改名太貴了”。

這個被“倒閉”的國產品牌到底有多窮?

雖然蜂花沒有直接哭窮,卻每個字都包含著貧窮的“味道”。

隨後,“為了蜂花不倒閉也是拼了”,“蜂花官方搞笑回覆”等多個話題衝進了抖音熱榜。

關於蜂花的話題討論逐漸發酵,“蜂花迴應倒閉傳聞”、“蜂花成立36年無任何處罰記錄”等話題也陸續衝上微博熱搜。

有網友表示,蜂花不如選擇“漲價”。但對此,蜂花表示“不漲價”,並稱其此前已經漲過價了,“比十年前貴了2塊錢”,未來也不會因為火了就漲價。更有網友心疼其微博粉絲量僅在6000左右,“還不如流量明星的一個零頭”,稱其想給他買粉。

蜂花的回覆激發了不少使用者的“同情心”,這家老牌國貨也迎來了一波“野性消費”:

蜂花官方在直播中稱,“謝謝大家的熱情,一天之內居然賣了兩萬單,平時的一個月的量!”

跌宕起伏的蜂花

對於很多80、90後來說,對護髮素的最初印象就來自於便宜大罐的蜂花,只要個位數的價格,幾乎是家家必備。

官方資料顯示,成立於1985年的蜂花前身是由上海輕工業品進出品公司和上海縣馬橋公社俞塘大隊合資組建的上海華銀洗滌劑廠,是國內第一家專業從事液體洗髮水和護髮素生產的企業。

上世紀80年代,蜂花的產品幾乎一瓶難求。

到了90年代初,兩三塊錢一瓶的蜂花銷售達到頂峰,年銷售額突破5億。

然而,從1994年開始,蜂花面臨社會轉型時期,假冒偽劣產品層出不窮,再加上大賣場的興起,傳統渠道被擠壓,且當時蜂花80%員工為原村辦企業員工,文化技術水平有限,難以實現轉型突破。

同時,外資品牌大舉進入中國市場,靠著營銷能力和品牌宣傳,加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搶奪了不少國貨的市場份額。

多方夾擊,讓蜂花的銷售額大跌,年虧損高達幾百萬,虧到企業零資產。

而從1995年開始,“蜂花”產品的市場出現萎縮,連續5年銷量下降。

1998-1999年連續兩年,蜂花出現了嚴重虧損。

蜂花在20世紀末,曾一度被廣大消費者淡忘,絕多部分消費者都傾向於新型產品。

這個被“倒閉”的國產品牌到底有多窮?

隨後蜂花開始尋求改革,陸續推出本草系列、無矽系列等新品。

在2012年,有媒體曾刊登了蜂花創始人顧錦文的口述,當時的蜂花亟待轉型,可是超市、賣場進場費等沉重的負擔讓蜂花只能“賠本賺吆喝”。

“蜂花中檔品種平均每百毫升2元,傳統低擋品種平均每百毫升1。5元,

產品平均毛利率15%,與毛利率至少40%的洋品牌相比,低60%多。

“賠本賺吆喝”雖然略顯心酸,但是給蜂花帶來了想要的效果:

從2011年到現在,蜂花保持每年百分之十幾的銷售增長,還先後榮獲“中國名牌產品”、“上海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上海馳名商標”等國家級、部市級獎項。

2016年,中國洗護產品十大品牌中,蜂花作為唯一的國產本土品牌位列其中。

為了適應年輕消費者和消費升級的需求,

蜂花也曾於2017年開發出了第四代以“精華素”為概念的高階洗護產品,

可以在其天貓旗艦店看到,500ml精華素加500ml洗髮水的零售價格為129元,月銷量雖然不高,但也有500+。

除此以外,積極擴充產能,也可以側面印證蜂花旺盛的生命力:

2019年10月21日上午,歷時三年投資4億元建成的“蜂花”智慧新工廠開業,根據當時的報道可知,“新智慧工廠全面上線將大大提升生產效率,擴大產能,在以前老工廠年產量2。5萬噸到3萬噸的基礎上要翻兩倍,達到10萬噸以上,效率大幅提高,年產值將達15億元。”

此外,蜂花也沒被網際網路時代落下。自2013年起,蜂花陸續入駐了京東、天貓、淘寶、蘇寧、拼多多、盒馬等傳統電商、社交電商和社群團購平臺。

去年,

蜂花的線上渠道業務佔總渠道業務的25%,並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

淘寶平臺上,售價為33。8元的蜂花小麥蛋白護髮素套裝月銷量高達10萬件,已累計超12萬條寶貝評價。

店鋪中月銷超5000件的產品也不少,從累計評價數量可以看出,這些商品在此次蜂花爆火事件之前就有著不錯的成績。

目前,蜂花銷售網路覆蓋國內超1600個縣級以上城市,實體終端進入超630家超市、連鎖店。顯然,蜂花的低谷期已經過去。

這兩年,蜂花似乎也意識到了營銷的重要性。

蜂花官方顯示,品牌今年與各大MCN機構建立合作關係,推進不少知名網路紅人的深度合作。

去年,在央視與李佳琦“中國品牌日”直播中,蜂花獲得了5分鐘售出8萬瓶無矽健發洗髮露,單日訪客數量較日常增加850%;同年,蜂花獨家冠名了某國內知名男歌手線上演唱會。

今年,蜂花更迎來首位代言女星辣目洋子,還簽約了多名流量小生為品牌摯友。

可見,

蜂花也不是真的“沒錢”做營銷,只不過未曾掀起太大的浪花。

誰是贏家?

當下的蜂花,不僅有口碑,也有流量,但是離真正的“人生贏家”,還有不小的距離。

有業內人士表示,“從產品本身來看,儘管類似於蜂花這種傳統品牌每年都推出不少新品,但配方過於陳舊,並沒有能和國際品牌抗衡的專利技術;從渠道來看,蜂花、霸王等品牌線下渠道集中在四五線城市甚至鄉鎮,並正在不斷萎縮。”

此外,由於洗護行業門檻特別低,競爭也異常激烈。如今炙手可熱的新消費品牌崛起,它們在細分領域的深耕更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蜂花這種低價打市場的基礎洗護產品,將慢慢失去競爭能力。

營銷是助力,品質才是根本,對於國貨來說尤為重要,只有守得住經典,才能持續下去。而營銷做的再好,產品不能滿足消費者,無疑是飲鴆止渴。

“哭窮”帶來的驚喜,對於蜂花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如何讓偶然的流量轉化成必然的使用者連線是需要思考的,畢竟“同情”難以長久,鴻星爾克的意外“走紅”便是生動的案例。

此前,自己面臨經營難題還耗巨資援助鄭州的鴻星爾克,因其連年虧損的業績,與鉅額捐助之間形成強烈反差,“鴻星爾克破產式捐款”上了熱搜,相繼帶火了線上線下銷售。

然而,出圈之後的鴻星爾克,在產品、設計、產能等方面都展現出了企業的乏力,熱度並沒有維持太久。

甚至在時隔100天后,鴻星爾克再次被媒體報道時,內容已經是“每天近萬人取關,門店人流量大幅減少”。

根據報道,鴻星爾克的實體店客流數量大減,已經恢復到了正常水平。線上的銷售形勢更不樂觀。那些嚷著“野性消費”的網友銷聲匿跡。

據飛瓜資料,近30天以來,鴻星爾克品牌官方抖音直播間“直播漲粉”6。6萬,但同期內“掉粉”43萬,幾乎每天掉粉一萬。

蜂花要想留住這波流量帶來的年輕人,談何容易。

事實上,蜂花護髮素的主要消費人群是中老年人,這類消費者的影響力其實並不算大,但是購買力十分穩定,讓蜂花產品在城市市場佔有一定的產品份額與競爭力,同時在農村市場十分暢銷。

正是由於眾多日化類外資品牌對中低檔市場重視程度不夠,“價廉”的蜂花,與其他品牌形成錯位競爭,牢牢吸引大量農村和城市平民消費群體,成為日用品市場中的不可或缺的一員。

但是,不管是對國際品牌還是國產品牌而言,

新興消費者的市場才是未來的中堅力量,守住當下的“一畝三分地”雖然安全,但很難長遠。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