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秦嶺深山養蜂故事(三十三)

秦嶺,號稱中華龍脈。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不見得比自家門前的山頭親切。就像那些號稱是各國元首,不見得比村口商店的小老闆貼心。

我記錄秦嶺裡的故事感悟,只是因為我離她最近。至於地理文化上的超級影響力,或許和我們看世界新聞差不多。

道法,永遠在離自己最近的地方。

秦嶺深山養蜂故事(三十三)

碌礎,時代的棄兒。

它和拴馬樁、石槽、石墩,是關中農村很常見的物品。後者相對輕便而且有裝飾作用,幾乎被城裡的小院淘走了。

笨重的碌礎無人問津,畢竟它們的騾馬夥伴都沒了。各種機械裝置輕快好省,被無情取代後只能棄之荒野。

曾經的傳家寶,很難想象如何靠手工製作。

秦嶺深山養蜂故事(三十三)

有些朋友,沒見過這兩條輪胎。

架子車作為標配農具,拉沙拉土到拉糧拉人應用廣泛。一個車子能用十幾年,被時風五徵取代後改進為電動三輪。

架子車的外胎物盡其用,小時候家裡蒸饅頭都要用到。同時也是小孩的玩具,在門前街道上滾得不亦樂乎。

現在別說玩了,農村都很少蒸饅頭了。

秦嶺深山養蜂故事(三十三)

椒蓼之實,繁衍盈升。

三千多年前的《詩經》,就已經對花椒有所記載。秦嶺一白寫過唐朝的元載,這位宰相被抄家時搜出60多噸花椒。

花椒是藥食同源食材,入藥佐料到泡腳保健經常用到。秦嶺地區產出的大紅袍,更是各種花椒裡面的精品。

蒸花捲時放點碎椒葉,那味道是真香。

秦嶺深山養蜂故事(三十三)

大媽忘記帶鑰匙,只能坐在屋簷下等待。

炕蓆上晾曬的乾菜,專家們估計會說沒啥營養價值。但是這種乾菜焯水涼拌,放點鹽醋辣椒比大餐的口感還清爽。

平原農村已經禁止燒炕,山裡好像管的不是很嚴。畢竟這裡的冬天過於寒冷,滿山的柴火總比用電要便宜。

這樣的老房子,你猜猜十年租金得多錢?

秦嶺深山養蜂故事(三十三)

扶貧攻堅升級美麗鄉村,依然還有人住著土房子。

群山環繞孕育天然蜜源,房前屋後襬滿各種土蜂箱。房簷之下屬於黃金地段,蜂群不用擔心風吹雨淋和螞蟻騷擾。

很多人有些害怕蜜蜂,因為蜜蜂尾部帶有螯針。其實只要不去招惹這些小精靈,它們也不會主動攻擊遊人。

人生活在蜂群裡,無非想取點蜂蜜貼補家用。

秦嶺深山養蜂故事(三十三)

這個土蜂箱,安放的驚天動地。

三點支撐穩定而牢靠,上面鋪成塑膠紙勉強遮雨。小蜜蜂住進這間空中樓閣,三百六十度無死角都有各種蜜源植物。

我見過窯洞裡的蜂箱,還有炕門裡安家落戶的野蜂群。第一眼看到這個蜂箱,佩服老齊真會踩在巨人肩膀上。

節省的智慧,沒有人能比得過山民。

秦嶺深山養蜂故事(三十三)

懸崖峭壁,被養活框的率先排除。

只要走進秦嶺大山,經常會看到匪夷所思的安放點。你甚至想不通他們如何上去,以及為啥要費苦費力的放在這裡。

不同於活框大規模養殖,需要尋找平坦寬闊的地方。山民揹著十幾斤的蜂箱,走上數里山路如同家常便飯。

原因很簡單,絕處有機會多產幾斤蜂蜜。

秦嶺深山養蜂故事(三十三)

一杯永日醒雙眼,草木英華信有神。

秦地自古無閒草,無論我們看到或者沒看到,也不管我們認識或者不認識,它們始終在大山深處安靜地枯榮交替。

人類好像無所不能,可攬九天星月,遍遊四洲五洋,在不斷提速的動態裡疲於奔命,稍微放慢腳步便心頭焦躁。

只有慢下來,才會感受到生命的脈動。

秦嶺深山養蜂故事(三十三)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一部《道德經》千年不衰,老子對水的流品推崇備至。世間最柔軟的東西也最為剛強,極其符合他的陰陽相成理論。

稜角堅硬的磐石,被湯湯流水打磨到柔和光滑。儘管在前行過程中混入雜質,也會清濁分離之後滋潤萬物萌發。

水與石,恰如人與事。

秦嶺深山養蜂故事(三十三)

最後,來張秦嶺一白的照片。

碌礎已經半掩土中,只留下滄桑風化的斑駁石碾。不知道它在這裡躺了多少年,也不知道它在這裡還會躺多少年。

冬去春來輪迴往復,花開花謝枯榮交替,土石上承雨雪風霜,草木下汲息壤養分,一動一靜之間化生靈性。

我們只是過客,它們才是自然的主人。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