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冰雪畫:中國畫獨有的荒寒境界

冰雪畫:中國畫獨有的荒寒境界

冰雪畫:中國畫獨有的荒寒境界

冰雪畫:中國畫獨有的荒寒境界

世界上很少有哪個民族不喜歡雪,大雪飄飛,白雪皚皚,人在這樣的氛圍中,容易忘記塵世的煩躁,產生一種超越的感覺;雪是乾淨的,而人們平時生活容易沾染上汙濁的東西,在雪中,我們似乎將心靈洗滌了一番,雪是冷寂的,給人淒涼的感受,使人有更深的內心體驗,和這個充滿戲劇般喧鬧的世界形成鮮明的對比,在雪中,人們獲得深深的心靈安寧。而在中國,雪常常被上升到一種哲學的思考。禪宗頗喜歡雪的意向。百丈懷海《廣錄》說:“只如今,心如空虛,學始有所成。西國高祖雲:雪山喻大涅槃。此土初祖雲:“心心如木石。”雪山這一比喻,強調皚皚白雪盪滌染汙,又強調在冷寒境界中的涅槃超升。如有僧問:“什麼是摩訶般若?”一位禪師回答道:“雪落茫茫。”

冰雪畫:中國畫獨有的荒寒境界

吳偉《踏雪尋梅圖》

對於禪師來說,雪就是空,就是無,就是無心,是不加裝飾的本色世界,是無塵土的淨界。禪宗認為妙悟的過程就是抖落身上的塵埃,所謂“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禪的理想天國,就是一個雪國。禪是冷的。有的人這樣形容禪:“步步寒華結,言言徹底清。”每一步都看到淒寒的花。沒一句話都是清冷的冰。

詩人對雪一往情深。雪給人帶來永恆的寧靜,唐人司空曙《過胡居士睹王右丞遺文》:“舊日相知盡,深居獨一身。閉門空有雪,看竹永無人。”琉璃世界,一片寂靜,深心獨往,孤意自飛。頗有點柳宗元《江雪》詩的意韻。雪給人帶來性靈的怡然。白居易這首詠雪詩頗解人頤:“亭上獨吟罷,眼前無事時。數峰太白雪,一卷陶潛詩。”心中有雪,世界皆潔白。雪是一個清洗靈魂的世界,又是一個孤往世界。

中國畫家喜畫雪景。文徵明說: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喜弄筆作山水以自娛,然多寫雪景。”樂卿題李成《江山雪眺》圖雲:“古人最喜畫雪”。

冰雪畫:中國畫獨有的荒寒境界

唐 王維 雪溪圖

被稱為南宋畫祖的王維就是一位畫雪專家,僅見宋徽宗朝《宣和畫譜》的著錄,就有26幅。王維可以說是中國畫史上第一個將雪景作為主要表現物件的畫家。今從傳為其所作之《雪溪圖》中尚可見出“雪意茫茫寒欲逼”的特徵。王維酷愛畫雪,是因為要追求那雪之後的寒意、寒神;大量創造荒天寒地,使王畫顯示出“雲峰石跡,迥出天機,筆意縱橫,參乎造化”的境界特點。傳他曾作過《袁安臥雪圖》,畫雪中芭蕉茂盛地生長,將不同時間中出現的物像融在一起,表現獨特的意韻。

五代時,北方畫家關仝善畫雪,他以雪來寄託自己幽遠飄逸的用思。《宣和畫譜》說關仝“善作秋山,寒林,於其林居野渡、幽人逸士、漁市山澤,使其見者悠然如在灞橋風雪中,三峽聞猿時,不復有市朝抗塵走俗之狀,”關仝的畫以“冷”的面目表現“逸”的用思,從他的《關山行旅圖》中也可以看出寒而硬的特點。生於寒天雪國中的關仝善以寒入畫尚可理解,而生於南方溫潤之鄉的五代畫家董源,也對寒天雪地情有獨鍾,《宣和畫譜》著錄其畫,就有《雪浦待渡圖》、《密雪漁歸圖》、《雪坡鍾馗圖》、《寒江石圖》等。董源作畫重平遠幽深之境,而秋的高遠和冬的嚴凝最宜出此境,於是,雪景也受到他的重視。

宋代山水畫家真正得李成荒寒骨氣的,范寬、郭熙二人最為突出,以致在北宋時形成了以李、範、郭為主的喜畫雪景寒林、推崇荒寒畫風的潛在繪畫流派。郭若虛以李、範之作為一文一武,而兩家都有寒冷的特點。惲南田說:“雪圖自摩詰以後,唯稱營丘、華原、河陽、道寧。”范寬的雪景非常有特點,從他的《雪霽圖》、《雪山蕭寺圖》、《雪景寒林圖》等圖中就可看出那種混莽而又荒寒的韻味。清初宋犖《論畫絕句》說:“華原雪景特雄奇,筆底全將造化窺”,正說到這一特徵。郭熙善寫山水寒林,在李成的寒林之外,別構一種靈奇。他的樹做鷹爪,石如鬼面,似亂雲暗度,於荒寒中多了一份蕭森之感。

冰雪畫:中國畫獨有的荒寒境界

元 黃公望 《九峰雪霽圖》

喜畫寒林雪景,成了中國畫創作的一種傾向,其風氣傳至元季四家、清之四王和四畫僧等,形成了中國畫獨有的荒寒境界。

畫家喜歡畫雪,是因為雪具有和畫家心靈密切相關的內涵,雪景是一種象徵物。惲南田說:“雪霽後寫得天寒木落,石齒出輪,以贈賞音,聊志我輩浩落堅潔耳。”可見畫家作雪景,並非只是為了強調冰天雪地的寒冷,而是借雪景來寄託獨特的思想。白雪連綿,蕩盡汙垢,在雪意闌珊中,畫家追求不落凡塵的境界。畫雪反映了山水畫家的超越情懷。明王稚登贊趙大年《江干雪霽圖》有“皎然高映”之趣。有“人在冰壺玉鑑中”之感,就是就超越情懷而言的。清寒的雪景還表現畫家之遠思。《繪事發微》說:“凡畫雪景,以寂寞暗淡為主,有玄冥充塞氣象。”雪為白,白為無,白雪提供了一片空無的世界。在這一世界中,致玄冥,通鴻蒙,有一種超越的用思。

冰雪畫:中國畫獨有的荒寒境界

南宋 梁楷 雪景山水圖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當代學者王伯敏在談到元四家的創作風格時說:“他們的作品儘管都有真山真水的依據,但是,不論寫春景、秋景,或夏景、冬景,寫崇山峻嶺或淺汀平坡,總是給人以冷落、清淡或荒寒之感,追求一種‘無人間煙火’的境界。”中國山水畫在寧靜的氛圍中,總有一種幽冷的氣息,似有一種淡淡的憂愁在,畫面大多取深深的崖谷、黝黑的山林、蕭瑟的曠野、微茫的天空、兀立的孤雁,而且墨分五色,以玄色代替天下無窮之色的表現方式,更加重了這種氣氛,絢爛的世界被凝固成如冰的墨色,雍容富麗的色彩被汰盡,剩下的就是高寒之水墨筆法所表現出的高寒趣味。

注:本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與欣賞,如作者認為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絡,我們核實後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