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觀察丨彈起心愛的土琵琶,疲憊和煩惱會頃刻煙消雲散

觀察丨彈起心愛的土琵琶,疲憊和煩惱會頃刻煙消雲散

“雙扇門大開,天官賜福送財來……搖錢樹來聚寶盆,早落黃金晚落銀;富貴出在勤勞門,勤勞勤儉永不貧。”下午七點半以後,姍姍來遲的夜色下,隴南文縣公園,白水江水聲濤濤,熱鬧的琵琶彈唱開演了,毋庸置疑,它在展現“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人民昂揚向上的精神文化風貌。

觀察丨彈起心愛的土琵琶,疲憊和煩惱會頃刻煙消雲散

琵琶彈唱是地處甘川陝三省交匯處的文縣人民寶貴的文化財富和精神食糧,不論婚喪嫁娶、逢年過節,都有固定的曲子演唱,並由口耳相傳發展為有了詞譜、書籍傳承,成為市民群眾不可或缺的文化娛樂活動。”土琵琶”是由當地人自己製作,一般採用上好的椴木等製作材料,上面安裝的3根弦,其中,距離較近的兩根弦同音同高稱“啷弦”,另外一根弦叫“子弦”。“啷弦”與“子弦”之間為五度關係。”土琵琶”多用骨角做的撥子彈奏,也有用指甲彈奏的,看上去古樸典雅,造型獨特。

觀察丨彈起心愛的土琵琶,疲憊和煩惱會頃刻煙消雲散

土琵琶彈唱在文縣各鄉村廣為流傳,據考證已有4500多年的歷史,它起源於漢代,發展於唐、宋、元時期。現在,文縣土琵琶彈唱遍佈全縣各鄉鎮、各村寨,彈唱參與者上萬人,並已流傳到武都區、舟曲縣和四川九寨溝縣、青川縣、平武縣等地區。土琵琶彈唱是文縣城鄉群眾,尤其是農民群眾的主要娛樂活動,不論婚喪嫁娶、年關社火,還是節日喜慶,都有專門的彈唱活動和詞曲。民間百姓不論春夏秋冬農閒之時,還是勞動歸來的夜晚,都要彈唱一陣,從中尋求無窮的樂趣,消解疲勞煩惱。

觀察丨彈起心愛的土琵琶,疲憊和煩惱會頃刻煙消雲散

土琵琶在彈唱表演時配以二胡、三絃、笛子、瓷碟、竹瓦、碰鈴等樂器,其表演形式多樣,有自彈自唱,一人彈多人唱、多人彈多人唱等形式,其唱詞內容豐富,有反應男女愛情、民間苦樂、神話傳說、勞動休閒以及歌頌古代人物、勸善說教、祝福慶賀等等,代表性曲目有《釆花》《皇姑出家》《福祿壽喜》《莊稼曲》《王祥臥冰》等,曲目及內容豐富,曲調非常優美,都是用當地方言演唱,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體現了一種單純、樸實、風趣的音樂性格,是民族民間文化中獨有的瑰寶。

觀察丨彈起心愛的土琵琶,疲憊和煩惱會頃刻煙消雲散

土琵琶彈唱的音樂十分獨特,小曲大多使用5  2弦6  3弦和2  6弦演奏。凡是2  6弦演奏的曲子叫“背工調”,一般用三絃加二胡伴奏。曲調悠揚婉轉、千變萬化。“背工調”在唱腔上也有差異,多采用小嗓(假聲),音高比實際記譜要高八度,如《福祿壽喜》。一般小曲稱“花調”,唱腔以民歌風格為主,其中又分高腔與平調,高腔多用於男聲,平調男女均可。

觀察丨彈起心愛的土琵琶,疲憊和煩惱會頃刻煙消雲散

女聲唱腔多采用人的本嗓,如《莊稼曲》,有兩種唱法,即高腔與平調,兩種唱腔截然不同,而曲目、唱詞完全一樣。如高腔唱法的《莊稼曲》,前四小節是用本嗓唱,後幾小節隨音域的加寬而改用小嗓;平調則不同,自始至終均用本嗓唱,曲調起伏不大。“花調”用土琵琶演奏,配上碟子作打擊樂,在曲式結構上多為單曲體,即一個曲目只有一個曲牌音樂,反覆數遍,構成一個完整的曲目,其內容多為歷史故事中的某一片段,如《王祥臥冰》。

觀察丨彈起心愛的土琵琶,疲憊和煩惱會頃刻煙消雲散

土琵琶彈唱蘊藏著大量獨特的音樂元素,是民族文化中獨有的瑰寶,是文縣人民在長期農耕生活中形成的別具特色的文化表現形式,反映了當地農民生活、生產、思維方式以及思想情感的方方面面,保留著陰平許多歷史文化和大量原始農耕資訊。據已採錄到的曲譜分析,琵琶小曲有近百種之多,它以賦為主要表現形式,或抒情、或敘事,歌詞感人,語言生動、旋律優美,上世紀六十年代四川音樂學院來文縣採風時記錄整理出著名的《採花》,唱紅神州大地。

責任編輯:何瀚

須知:非遺專案、圖片、影片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