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神武門與大腳丫子

感興趣的朋友可關注“順益興四合院”,每日更新四合院資訊、新鮮資訊,北京政策等……記得關注!

看到這個標題,您是否會認為“今天標題黨了吧?故宮後門跟大腳丫子有什麼關係?”真不是標題黨,二者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其實還真有關係。別急,咱慢慢聊:神武門是故宮北門,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玄武門,取“上古四靈”中的玄武,代表北方之意,後因避康熙皇帝玄燁名諱才改名神武門,與之隔街相望的就是景山。

神武門與大腳丫子

您注意,神武門可不是皇城後門,而是紫禁城後門,皇城的後門是地安門。紫禁城也叫宮城,是真正的皇家禁地,外圍一圈兒才是皇城。進了神武門,就是皇宮後花園,左右即東西六宮,再往北就到了內廷核心:後三宮。內廷是皇后妃嬪們住的地方,所以神武門也等於是內廷(也稱後宮)之門;門內原設鐘鼓,每日定更鳴鐘敲鼓,夜裡每更擊鼓,亮更時鳴鐘報曉,與鐘鼓樓同步,所以神武門還是皇宮內院的報時中心。但皇帝住在後宮內時則不鳴鐘,(通常來講)皇帝早晨五點就得上早朝,晚上還得批閱奏摺,也挺辛苦,好不容易到後宮“跟娘娘們聊會兒”,再敲鐘擊鼓的怕皇帝休息不好,也怕驚駕。

神武門與大腳丫子

神武門是誰走的呢?既然是內廷之門,當然是皇后妃嬪們進出皇宮走的,別人不許進,尤其是男的;因為進了神武門、再過順貞門就等於進了後宮,怎麼可能讓其他男人進?那還叫禁宮嗎?之前咱說過“天子五門”,皇帝出宮是要走正門的,哪怕是皇帝帶著媳婦兒們出宮巡遊,也是皇帝出午門,隨行妃嬪出神武門、繞到前頭再跟鑾駕匯合。皇帝去北邊玩兒,比如圓明園或熱河,回宮的時候會從神武門進。皇帝大婚(娶皇后才叫大婚)之日,皇后可以從午門入宮;“低級別媳婦兒”則要從神武門入宮。尤其清朝還有“選秀女”制度,神武門則是八旗秀女進出宮廷必經之路。

神武門與大腳丫子

選秀女由戶部主管,每三年舉行一次。選看的前一天,各旗參領事先排定車次,車上掛雙燈作為標誌;傍晚發車,入夜經地安門至神武門外等候;開門後秀女依次下車入宮,所乘車輛均由神武門夾道出東華門、東安門,沿宮外繞至地安門、回到神武門接人。當年由於人員、車馬過多,夾道又窄,擁擠難行,據說還發生過事故;所以這麼一繞,也就中午了、秀女們差不多也被看過了,正好退出神武門,上車回家。應選當日,隨行官員不準走神武門,須繞至東華門、西華門入宮;別說大臣,就連皇子都不準在神武門行走。

神武門與大腳丫子

說到這兒,就該跟“大腳丫子”產生聯絡了。眾所周知,我國古代婦女要纏足、俗稱裹腳。有人說這是殘害了中國婦女一千多年的封建陋習,其實這話誇張了,陋習和殘害是肯定的,但普遍纏足不到一千年,流行於南宋、止於民國,大概780年左右。但滿族婦女是不纏足的,尤其是旗人。現代人看來,裹腳是對婦女的殘害,可過去是被普遍認同的(包括女性自身),以“三寸金蓮”為美、腳大為醜,甚至會歧視大腳婦女。由於旗人沒有這個風俗,所以在清朝入關之後、為避免女性的大腳丫子受到歧視,因此將自然生長的腳稱作“天足”。

神武門與大腳丫子

順治初年,主持朝政的孝莊太后頒佈明諭:不準纏足女子出入神武門。於是就在神武門內高懸一塊牌子,上寫“纏足女子入宮者斬”。所以進出神武門的女子,都是大腳丫子才對,從而證明某些電影電視裡,讓清代後宮表現為一水兒的小腳,純屬瞎扯。不過您不要善良的認為這是清廷對纏足陋習的抵制。這一方面是在提倡旗人女子的“天足”,但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清朝入關之始強烈的民族觀念。因為清朝本來是禁止滿漢通婚的,而漢族女子普遍纏足,因此從腳上就能分辨民族,所謂“纏足者禁止出入神武門”,不過是在提醒皇帝:不能納漢族女子入宮。

編輯整理丨順益興四合院網路部

圖文來源於網路(百家號:凌洲業話),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謝謝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