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藍天如畫,初冬晴好

小時候的天總是藍的,只要不是煙雨濛濛的春季,在見得到陽光的日子裡,天空總是蔚藍蔚藍的。蔚藍的天空之下便是我們孩子們的嬉鬧之地,我們通常打著赤腳,穿著開襠褲,露著胳膊,或躲在樹蔭下捏泥人,或在鄉間小道上瘋跑,或在田埂稻田間相互戲謔,或乾脆到村邊的山上尋覓野果,但不論在哪裡,只要一抬頭,頭頂上準是藍天一片。

藍天如畫,初冬晴好

其實兒時對藍天的記憶並不經意,總以為晴好的天氣本應該擁有這樣的天空。

後來上了學堂,小孩子的天性也就慢慢地收斂了,我們通常被禁錮在高大卻顯得殘破的教室裡,躲避了風雨,也遮擋了烈日與藍天。那時我最喜歡的當數每週半天的勞動課了,小夥伴們成群結隊,或挑糞為學校的果樹施肥,或為住校老師上山砍柴,藍天之下便是我們童年的無拘無束、放蕩不羈、吊兒郎當。

藍天如畫,初冬晴好

不過,稍大一點、到了多少能幫上父母做點農活時,我對藍天便不再有好感了,因為藍天白雲之上必定頂著個太陽,而烈日炎陽之下的農活是汗流浹背、氣喘吁吁、生無可戀的生活。我如父輩一樣戴上一小片斗笠,以求避陽遮陰,哪還有膽量抬頭望天!

藍天如畫,初冬晴好

於是,我開始戀眷、珍惜起學堂裡的清涼與慵懶。趴在書堆上,抬頭看見的永遠是那一方熟悉的黑板;偶爾伸個懶腰,抬頭望見是一片潔白的天花板,以及幾盞十分礙眼的日光燈。略顯“陰森”的教室幫我躲避了太陽的暴曬,也令我失去了對藍天的熱愛。

藍天如畫,初冬晴好

待我走出象牙堂,那時已是改革開放十餘年之後,我回到了家鄉龍巖。那時龍巖城裡的天空總是灰濛濛的,因為龍巖是座重工業城市,鋼鐵冶金、水泥、煤炭等粉塵重汙染企業就散佈在龍巖盆地周邊。在大力發展工業的年代裡,粉塵飛揚、汙水橫流、廢氣排放等汙染現象是司空見慣的事,導致的結果就是再晴好的天氣也難見青天。

藍天如畫,初冬晴好

因此,那時想再見藍天幾乎是夢想。當然我也並不十分在意天空的顏色,因為不管天是藍的,還是灰的,生活一樣得過。再說了,白天奔跑於辦公室與會議室之間,可以悠閒地吹著空調,品茗、看報、寫材料,誰還會在意外面天空的色調呢?

藍天如畫,初冬晴好

不經意間,時間已跨入到了新世紀,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的日漸重視,國家出臺了不少政策措施,龍巖市也下大力氣對環境進行了整治。譬如,龍鋼關停、龍化技改搬遷、關閉小立窯水泥、封閉小煤窯等,以及加裝除塵裝置、強制環境達標等。也就十餘年時間,龍巖的天又變藍了,如同孩童時代看到過的那樣,而且好像更藍了,藍得不可言喻。

藍天如畫,初冬晴好

走出室外,順手隨意拍的幾張相片,你看那天空,藍得簡直就像是用彩墨直接潑上去的一般,湛藍湛藍的,純淨無瑕,藍得徹底,藍得高遠。偶然飄過的雲彩也是潔白、鬆軟如絮,把天空映襯得更加澄澈湛亮。

一句話,“龍巖藍”,我愛你!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