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供稿:湖南大學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已獲得授權

長沙後湖藝術村22號改造設計

原有存量轉型為村落的延續和再生,

自然融入環境並呈現場域空間與精神意義。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01

專案背景

後湖藝術村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由原天馬村、黃鶴村、後湖村三個圍繞後湖形成的自然村落組成,因其靠近嶽麓山風景名勝區,受到嚴格的規劃限高要求限制(限高14-18米),不具備高強度的開發條件,因此避免了整體拆遷大規模開發的命運得以完整的保留下來。

▼基地

都市空間設計研究中心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2016年長沙市開始對後湖汙染進行徹底整治,切斷汙染來源,清掏湖水淤泥,打通水迴圈,後湖環境得到極大的改善。優美的生態環境激發了後湖的自生活力,同時便捷的地理位置為村落產業轉型提供了一個契機,大量的藝術創意產業入駐後湖。由於無法拆除新建,村中的業主和部分村民開始對住宅進行自組織改造更新,成為具有未來城市特徵的豐富多元的新興文創區。

▼改造後的後湖

許皓昊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作為城市中的“文化遺產”,聚居空間具有自生形態及其社會生態,體現了良好的包容性和豐富性,從某些層面上反映了城市發展的內在訴求與多元價值趨勢。

▼場地平面

都市空間設計研究中心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我們這次的改造物件為後湖藝術村22棟,位於後湖南部村落中心的位置,四周較為開闊,由兩棟磚木結構民房圍合而成,將改造成為新的建築設計工作室。

▼建築與場地的關係

許皓昊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02

改造前後對比

場地中遺留了兩棟簡易的民居建築,考慮到二層的建築從建築質量到功能適應性都價值更大,所以將其保留,並針對以設計辦公為主的功能需求進行適應性改造。

▼改造前建築

都市空間設計研究中心

▼改造後建築

許皓昊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03

改造策略

- 1 -

功能轉化

我們希望在保持原有聚落環境特徵和空間單元結構的同時,透過對原有空間基因的轉譯和重構,使新的建築轉換承擔設計辦公的功能併為後湖藝術村提供積極的活動場所,這一過程我們稱之為“單元主體的進化”。

▼改造前外立面

都市空間設計研究中心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改造後外立面

許皓昊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在交通組織上保留了原有室外直跑樓梯,並強化了其空間的流動性,一方面加強了室外的自然環境與室內的使用空間的流通,透過玻璃消解牆體帶來的束縛感,另一方面加強了新舊建築空間的聯絡,形成一套將一、二層無縫連線的高效交通流線系統。

▼改造前

都市空間設計研究中心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改造後辦公區域

許皓昊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新的動線將建築內部的邊庭、中庭等空間串聯起來,在改善建築的通風采光條件的同時,使空間在垂直方向上形成流動,提供了複合多元的公共空間,充分滿足了設計辦公開放共享的使用需求。

▼功能佈局

都市空間設計研究中心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流動空間

許皓昊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剖面圖

都市空間設計研究中心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 2 -

形式轉譯

▼形式轉譯

都市空間設計研究中心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我們提取了遺存的單元主體中的四項元素:交通、氣候、街巷、圍合方式,並進行現代化的轉譯。

▼屋頂

許皓昊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屋頂作為氣候元素的形式載體,起到了良好的排水與隔熱的功能,同時有極強的本土識別性,所以將原有屋頂形式保留。

▼建築南立面

許皓昊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原交通元素經過轉譯後進化為建築南立面一個標誌性的符號。

▼街巷尺度空間

許皓昊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街巷與圍合方式相結合,形成了一條街巷尺度的步道空間,我們把原有圍合空間保留空間尺寸,擴充套件視覺上的尺度,同時與街巷尺度相結合,營造出了一條灰空間步道,玻璃的加入模糊了室內外的界限,建築由室內向室外的轉變在這個空間中形成了柔性的過度。透過建築元素的迭代與轉譯,一方面使建築充滿現代特質,同時依然保延續本地的文脈特質,激發出空間的本土活力。

- 3 -

文脈延續

▼微曲的屋面

許皓昊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建築界面是村落體驗的基本要素,在視覺上我們使用白色對色彩進行統一,第五立面的微曲弧面,讓建築界面以優雅謙和的姿態面向沿街面。

▼建築出挑的屋簷對樹木的退讓

許皓昊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原有場地有一顆樹,我們將其保留,通過出挑的屋簷對樹進行退讓,表現出了建築對場所的尊重。

▼建築西側庭院

許皓昊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建築西側與道路距離較遠,我們在建築與街道之間填充院落,透過植物隔斷保證了建築的私密性,同時也保證了村落街道適宜的尺度感。

▼建築北側廣場

都市空間設計研究中心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基地北側有建築的高牆,為了將街巷空間延續到建築內部中,我們將北部改造成一個開闊的廣場,透過廣場與建築的滲透將人流導向建築內部,空間的開放性加強了建築與村落之間交流。

▼屋頂與嶽麓山視線關係

許皓昊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建築屋頂充分的利用周邊景觀資源,壓低湖景一側的屋頂高度,讓屋頂平臺與湖景及嶽麓山產生視線上的聯絡,讓湖景成為屋頂構成的一部分。

▼建築與周邊肌理關係

許皓昊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在彈性導則的控制下,我們透過建築對介面進行適應性的修補,在街道上尺度上鬆弛有度,建築界面與周邊肌理相協調而不失個性,讓建築能融於聚落組群中,成為村落地景的延續,又能夠有獨特的情感意向。

▼屋頂空間

許皓昊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場景意向的明確會帶來較強的體驗感,我們利用建築微微上揚的屋頂,塑造建築向天空消解的獨特場景,使用者站在屋頂感受到逐漸與天空融為一體,周圍的一切圖景逐漸渺小,只剩下使用者與天空的二者對話。

▼建築與人的活動

許皓昊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04

總結與展望

未來在網際網路與後城市化的雙重背景下,城中村的更新活化更加註重城市空間與自然環境、歷史文化的和諧可持續發展,關注城市空間質量的提升,而後湖藝術村以提升環境價值基礎,引導產業升級,彈性控制更新的方法衍生出建築自組織更新,達到村落的活化再生,目前看來是一次成功的探索,達到了自然價值與人文價值的平衡發展,實現了傳承與發展的共贏。

▼技術圖紙

都市空間設計研究中心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長沙的兩棟民居,被改造成建築設計工作室,每個細節都是設計!

工程檔案

專案名稱

:後湖藝術村22號改造設計

設計單位

:湖南大學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持建築師

:嚴湘琦、王惠

設計團隊

:何韜、唐石明、方城、姚小健、王建鑫、朱霞(景觀)、楊博藝、向輝、陳偉、王慧軍

地點

:湖南省長沙市

設計時間

:2018。08

竣工時間

:2021。04

業主

:都市空間設計研究中心

基地面積

:505。53㎡

建築面積

:892。41㎡

結構形式

:框架結構,鋼結構

攝影

:許皓昊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