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老子所說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告訴我們如何修道以接近無為

《道德經》第四十八章,老子寫道:“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老子所說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告訴我們如何修道以接近無為

老子的這段話看似很難讓人理解,但卻道出了人生修道的真諦。因何為學要日益,為道要日損呢?這難道不是自相矛盾嗎?

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們來看看這一章的含義:做學問要不斷增進知識、經驗、技術,修道要不斷減少做作的行為。減少又減少,最後做事沒有做作的行為,就無所不能。治理天下常常因無做作的事情,如果有,就算得到天下,也會失去。

什麼是道?道就是宇宙萬事萬物賴以存在發展的客觀規律。

道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我們想要求道,只能不斷去掉人為做作的成分,只有完全去掉才能完全掌握它,所以要“為道日損”;知識、經驗可以讓我們去掉做作的行為,去掉做作的行為就是在精進技術,所以要“為學日益”。實際上,“為學日益、為道日損”不是相互矛盾,而是辯證統一,告訴我們如何修道以接近無為。

老子所說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告訴我們如何修道以接近無為

我們先來弄清楚知識、經驗、技術的概念以及相互關係。知識是你認知範圍以外的資訊,本質上是資訊差;經驗是實踐的過程和結果,最重要的是記錄和覆盤;技術是基於身體感官記憶而形成的下意識的行動,本質上是條件反射。所以,知識是外在的東西,經驗是內在的東西,技術是兩者的整合。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的辯證統一的過程是這樣的:獲得了知識就去做事,透過做事得到經驗,總結已得到的知識經驗,再獲取新的知識去改進做事方法,得到新的經驗,形成感官記憶和條件反射,就獲得了技術。如此迴圈往復下去,知識越來越廣博、經驗越來越豐富、技術越來越精湛,做作越來越少,與道越來越合,事情越做越好。知識的指導能獲得經驗,經驗的總結能獲得知識,技術的進步促進兩者相互轉化。至於最開始先有知識還是經驗,跟先有雞還是蛋一樣,無法講清楚。

當去掉所有做作時,人則與道合而為一(也即完全擁抱真理),就是老子所講的“無為”,做事因此達到完美的效果,就是老子所講的“無不為”。所以,老子緊接著又說“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無為而無不為,是我們修道要追求的最理想狀態,事實上是無法達到的。

老子所說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告訴我們如何修道以接近無為

做好任何事情都要遵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的道理。舉個例子,比如釣魚,很多初學者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釣技上,諸如臺釣、傳統釣、路亞釣等,但魚獲常常不如人意,而那些高手常常有令人羨慕的魚獲,裡面到底藏著什麼奧秘呢?原來,初學者、高手之間有一個重大資訊差,它導致兩者經驗的欠缺,又最終導致釣魚技術的階梯差。初學者要想成為高手,就得先找到其中的資訊差。它就是“七分釣位三分釣技”。初學者獲得這樣一個知識,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釣位上,不斷豐富經驗、提高技術,釣魚水平肯定大大提高,是有可能成為高手的。由此可以看出,真正的高手,只不過在很大程度上去掉人為的做作而順其自然罷了。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永無止境,所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們雖然無法完全做到無為,但要有無為的追求和心態,讓自己不斷進步,去獲取更多幸福,這就是人生修道的真諦。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