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日本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滅亡的?一箇中國人的自白,值得每個國人看看

日本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滅亡的?一箇中國人的自白,值得每個國人看看

日本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滅亡的?一箇中國人的自白,值得每個國人看看

這是半佛仙人的第586篇原創

1

1945年,東京燃起一場大火,長崎帶來兩朵蘑菇雲,電臺傳來玉碎的聲音,帶給民眾的是斷崖式的心理崩塌。

或者說,早就塌了,只不過這是第一塊骨牌。

明治維新,工業化改造,日俄戰爭,一路梭哈國運接連帶來的勝利使得整個日本陷入一種瘋狂的膨脹感中,脫亞入歐是當時日本這種極度膨脹心理的外顯。

當戰無不勝的帝國軍隊被白頭鷹痛揍之後,整個日本墜入深淵。

過去有多優越,後面就有多痛苦。

在沒有希望的現實中,民眾需要一種安慰劑來撫慰自己精神上的苦難。

於是,漫畫的時代就來了。

2

漫畫在日本並不是一個新鮮的東西。

1853年,美國透過“黑船事件”強迫日本開國,橫濱作為指定通商口岸,成為了日本近代報紙的發源地。

1862年,日本第一個漫畫期刊《The Japan Punch》創刊。

1905年,日本出現了第一位職業漫畫家北澤樂天,“漫畫”一詞即從“北澤漫畫”開始。

日本和美國、比利時成為三大主流紙媒漫畫發源地。

作為一種文化傳播形式,漫畫在不同地區的誕生條件都近乎相同,都誕生在近代往現代發展的關鍵時刻,在一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制度變革劇烈的時期,以報刊上諷刺政治針砭時弊的簡單圖畫作為起源,隨後因大眾對內容娛樂需求的增強逐漸衍生出對應的漫畫期刊雜誌。

經濟的發展為漫畫帶來了現實條件,文化的衝擊為漫畫提供了市場需求。

漫畫,是娛樂方式,是時代的產物,也是人心的對映。

更是那些想說卻不能直接說的話。

實際上,在日本戰敗前後,戰爭的陰影就在曾在漫畫中顯現。

大量反戰題材的內容開始在漫畫中出現。

但由於二戰時期政府嚴厲的管制,漫畫被嚴重限制,此類內容一直未成主流。

日本戰敗後,日本國內被美國全面接管,對文化領域的管治隨之消散。漫畫家們可以自由地用作品表達觀點。

漫畫的主流永遠屬於少年,全世界動漫產業在起步之初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低幼化。

在日本戰後最初的十年裡,漫畫是小孩子的漫畫。

二戰過後,日本百廢待興,兒童缺乏娛樂活動,此時漫畫成為了那代戰敗之後的迷茫少年心中那股盤繞不散的陰霾最好的出處。

很多家長認為漫畫內容低俗,言行輕薄,是毫無疑問的惡書,並常常就此對漫畫進行抨擊,那個時候全世界都對漫畫嗤之以鼻。

漫畫產業處於整個藝術、甚至是內容行業的最低端,受著來自同行和讀者的雙重鄙視。

隨著朝鮮戰爭的爆發,日本吃下了來自美國的大量製造業訂單,經濟迅速回暖不僅完全從戰敗中恢復,並進入建立獨立經濟的新階段,這一時期被稱為“神武景氣”。

而四十年代末的日本嬰兒潮,則在戰後為漫畫市場提供了大量娛樂慾望強烈的低齡少年。

巨大的需求加上經濟的刺激,使得漫畫產業加速發展。

1959年,以少年為物件的漫畫週刊《週刊少年Sunday》和《週刊少年Magazine》創立,日本漫畫開始了商業化的時代。

大量家長和成年人雖然對漫畫無感,但也逐漸接受了漫畫這種文化的存在,逐漸開始接受孩子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可以偶爾看看漫畫。

作為一種連載發售的週刊雜誌,漫畫的定價是不高的,在文娛消費品中是一種更接近於“快餐”的廉價消費方式。

日本戰後的反戰思潮,對自身的思考,經濟的快速發展,反映到漫畫中帶來的是更新奇的敘事手法和更多元化的題材型別。

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湧現了一批優秀的漫畫家,它們不僅為孩子和身處戰後陰霾中的普通群眾帶來了新的熱情,同時也為日本漫畫文化的發展埋下了一顆種子。

因為這一批人中,有一個傳奇人物——手冢治虫。

後來我們都叫他漫畫之神。

1947年手冢治虫出版漫畫作品《新寶島》,該作講述了一位少年在亡父的遺產中找到一張藏寶圖,並與一位船長一齊踏上冒險之旅的故事。

在這部作品中,手冢治虫對傳統漫畫做出了兩個至關重要的改變。

第一點是表現手法。

手冢治虫突破性的將電影的表現手法引入漫畫領域中,將廣角、俯視、擬聲詞以及蒙太奇的構圖式的表現手法融入到漫畫場景內,在漫畫上帶給讀者一種仿若電影般的觀感,並將日本傳統繪畫藝術與其結合,賦予漫畫新的含義。

分鏡,是一種藝術表達。

第二點是內容。

手冢治虫在漫畫創作中非常注重情節的塑造,帶入大量深刻的思考,講述更多富有“文學性”的故事。

在這之後,手冢治虫繪製的紅皮書《新寶島》透過非正常的發行渠道重版狂銷40萬冊,許多人開始按照這種方法繪製漫畫,成為了後世漫畫單行本的雛形。

這些創新使日本劇畫開始在大眾中風行,奠定了當代日本漫畫的表現形式和日本漫畫意識形態,時至今日,《新寶島》依然被普遍公認為是日本現代漫畫的起點。

其後期作品《火之鳥》更被公認為日本漫畫界的最高傑作。

或許可以把日本改為世界。

這部由多個獨立成篇的故事組成,透過一隻輪迴轉生,人類飲其血可得永生的火之鳥串聯起來,超越了時間與空間的維度,探討了宇宙和生命的意義,被手冢治虫賦予了大量的哲學色彩,即便手冢治虫生前並未能完成這部作品,但依然被視作是他在長篇故事漫畫領域的最高成就。

如果說《新寶島》和《火之鳥》只是以現在的視角賦予了它超越時代的讚譽,那麼有一部作品則是真正的開創了一個時代,那就是《鐵臂阿童木》。

《鐵臂阿童木》講述了未來21世紀的少年機器人阿童木的故事,這個聰明、勇敢、正義的小機器人1951年剛開始連載時,便轟動了日本。

手冢治虫成功地將日本漫畫帶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使其有了鮮明的風格,為日本漫畫產業的騰飛奠定了基礎 ,但漫畫之神的操作遠不止於此,他還要做,動畫。

1961年,手冢治虫創辦了蟲製作株式會社以求將自己的漫畫作品動畫化。

第一個被瞄準的,便是《鐵臂阿童木》。

從1963年元旦,作為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日本國產電視系列動畫,《鐵臂阿童木》在日本富士電視臺公開播放。

在連續四年的播放中,《鐵臂阿童木》並取得全國平均收視率30%的記錄,最高曾經一度達到40。7%這個超高收視率,成為了日本電視動畫歷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度,至今未被打破。

《鐵臂阿童木》播出後,成為了一檔少有的居家閒暇時,可以親子共賞的節目電視節目,其積極向上的思想核心潛移默化的改變了許多家長對漫畫的偏見,那些擔心子女被漫畫影響帶壞的家長在看到《鐵臂阿童木》展露出的價值觀後,甚至開始鼓勵孩子看漫畫。

在《鐵臂阿童木》取得巨大成功之後,無數人看到了漫畫產業中隱藏的機會,資本開始進駐,產業由此走向復興。

正是憑藉這一系列突破性的壯舉,以及劃時代的作品,手冢治虫被世人尊為漫畫之神、現代日本漫畫之父。

而他的影響不僅侷限在大眾,也在業內,手冢治虫對日本漫畫影響巨大,幾乎所有早中期的漫畫家都受手冢治虫作品啟蒙,影響了包括石森章太郎、藤子不二雄、等一大批後來廣為人知的漫畫大師。

後世無數漫畫家也正是因為手冢治虫的感召投身漫畫,共同鑄造了日本漫畫的輝煌年代。

日本現代漫畫由手冢治虫開始走向大繁榮。

經濟的繁榮帶來了文化的繁榮。

手冢治虫是這個時代無法被磨滅的光輝。

每個時代都有天選之子推動潮流,而他也會成為這個時代的一部分。

3

《鐵臂阿童木》取得的創造性成就,讓漫畫產業開始加速發展。

儘管《鐵臂阿童木》朱玉在前,但此時日本動畫遠未普及,電視的生態為被大量影視劇霸佔,即便是漫改作品也是以奧特曼等特攝劇進行。

生態位被其他資本佔據,這是紙媒資本的困局,也是其機會。

60年代各大漫畫雜誌紛紛“起家”,芳文社、小學館、講談社等都在這個時期進入漫畫市場。

漫畫在紙媒上獨霸一方。

這一時期,手冢治虫獨領風騷,但各型別漫畫也開始遍地開花,漫畫內容全面發展,成為娛樂業的重要組成成分,經濟上昭和經濟奇蹟影響到了內容。

兒童向內容在原本低幼化基礎上與時俱進增加了大量奇思妙想。

1970年《哆啦A夢》開始連載,作為科幻故事兒童化的代表《哆啦A夢》始終關注時代情緒,反映著時代問題,將一個個深刻的社會話題揉進了那些少年冒險的故事裡,成為日本動漫形象大使。

與1946年開始連載的《海螺公主》,同時期的《櫻桃小丸子》以及後來的《蠟筆小新》共同構成日本四大國民漫畫。

漫畫在兒童之外,開始進入少年領域。

60年代,日本戰後的第一代年輕人長大,40後和50後成為了戰後第一代少年。

成長於神武景氣、昭和奇蹟之下的這一代年輕人是日本信心剛開始膨脹的一代,經濟的崛起必然帶來政治的訴求,但作為美國實際上的附屬國,政治上的訴求一直被宗主國湯姆大叔所壓制,各類學生運動接連不斷。

幕後天皇麥克阿瑟覺得需要對學生進行疏導,轉移注意力,於是開始引導日本民眾發展體育,各種政策和輿論都向體育活動傾斜。

現實對映到娛樂的結果,就是各類體育漫畫開始崛起。

梶原一騎的運動勵志漫畫《明日之丈》成為傑出代表,這部講述街頭流浪少年對拳擊產生興趣,成為拳擊手在拳臺上燃盡生命的故事,至今也仍是日本漫畫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名作之一。

《明日之丈》連載期間引發大量社會關注,產生重大影響,甚至在故事發展到主角的對手力石徹死時,還在人為這位虛構人物舉行葬禮。

在《食夢者》這部講述日本漫畫產業的作品中就曾對《明日之丈》進行致敬。

體育運動的狂潮,開創了運動漫畫這樣一個全新的漫畫類別,推動了《足球小將》,《灌籃高手》,《棒球英豪》等優秀的動漫作品的誕生,影響了整個產業的發展。

社會在不斷向前狂奔,各種新的思想在年輕人中萌發,在文藝作品中開始發散,而文藝作品又會反過頭來影響大眾,二者互相作用持續推進著內容和思想的進步。

在70年代,這種現象的代表作是《惡魔人》。

1972年,漫畫鬼才永井豪創作了《惡魔人》這一作品,故事講述了主角不動明在獲得惡魔之力之後與惡魔一族之間驚心動魄的戰鬥。

《惡魔人》整部漫畫在各種血腥暴力的畫面和熱血激昂的戰鬥之下,折射出的是黑暗、叛逆的世界觀,以及人類內心深處的陰暗面與恐怖。

同時,《惡魔人》在敘事上結合了大量歷史事件,用“惡魔”題材將西方中世紀宗教色彩和大量哲學思想以及現實中的政治話題融入到內容中,濃厚地反映出連載當時的社會風氣。

其殘暴的描寫、神話故事一般的劇情發展,以及最後震撼的結局至今依然讓人無法忘懷,給讀者一種基於現實而又超脫現實的觀感,在當時一眾漫畫的對比之下尤為突出。

這種創新的漫畫敘事手段為後世眾多精彩作品的誕生奠定了基礎,被後輩所借鑑,對日本漫畫的影響相當深遠,卷均200萬冊的銷量,以及全世界合計5000萬冊的總銷量便是最好的證明。

漫畫在少年手中開始起飛,但對內容有需求的,不僅是少年,還有少女。

在漫畫逐漸擴大影響力大以後,許多少女也開始想看漫畫,但少年鍾愛的熱血漫畫不一定適合少女。

早在1953年,手冢治虫就提出了漫畫創作應該按照不同的人群需要製作不同漫畫取向的觀點,並創作了《藍寶石王子》這部“面向女孩子的作品”,成為少女漫畫的開端。

但此時,漫畫從業者中男性依然佔據了了大多數,生長在傳統男權社會下的男性無法瞭解女性的訴求,男性漫畫家的作品也因此難以和女性讀者的需求調和。

於是一些由女性漫畫家創作的女性向漫畫作品開始湧現,女性漫畫家由此崛起。

其實在1946年時,日本當地晚報上連載的家庭喜劇《海螺小姐》的作者長谷川町子就是一名女性漫畫家,但女性漫畫家崛起之後,並沒有在家庭喜劇的道路上繼續延伸,而是精準拐彎,切入了一個更女性化的賽道——情感漫畫,也就是現在的瑪麗蘇漫畫。

由於女性漫畫家更細膩的情感表達,更精緻的畫風,再搭配上少女永遠受用的瑪麗蘇題材,在使得這種專注於情感題材的少女漫畫在60-70年代成為了市場寵兒。

1972年,《凡爾賽玫瑰》誕生,代表著少女漫畫的最終成型。

這部由女漫畫家池田理代子於1972年創作的漫畫,講述了法國大革命的背景下的浪漫愛情故事。

王子和公主的愛情故事對女性而言是永不過時的經典,而金髮大眼的歐式貴族畫風頃刻間便捕獲了一眾少女的心。

這種強調感情,畫風華麗,描寫細緻的漫畫成為了少女漫畫的標杆。

《凡爾賽玫瑰》狂銷1200萬冊,打破了長期壟斷日本漫畫界的手冢治虫少女漫畫表現形式,其改編歌劇由日本國寶歌劇團,寶冢歌劇團十年一演,為其壓軸經典。

現在我們流行語中的“凡爾賽”,就是出自這部漫畫。

由《凡爾賽玫瑰》開始,各種眼睛比嘴巴大的漫畫畫風由此開始盛行不止,像《美少女戰士》、《神風怪盜貞德》、《百變小櫻》以及《櫻蘭高校公關部》都是少女漫畫的代表。

漫畫的王國正在成型,但王座,依然屬於那個絕對王者——手肘治蟲。

1973年,手冢治虫於創作《怪醫黑傑克》,這部作品以高超的敘述手法和叛逆不羈的超現實主義幻想,對社會進行批判。

該作品講述醫德高尚技術高超的外科醫生黑傑克在因否定傳統價值標準而被主流醫學界排斥的情況下,依然以自己的理念行事,一路救死扶傷以自己的信仰走下去。

作品中各種隱晦的反諷打破了早期主流世界對於新漫畫的種種教條和約束,讓新漫畫掙脫桎梏,向著更為自由的方向發展。

同時,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醫學漫畫,開啟了醫學類漫畫的先河。

《怪醫黑傑克》、《惡魔人》、《凡爾賽玫瑰》這三部作品被並稱為二十世紀70年代三部影響最大的漫畫作品。

而20世界6、70年代,正是在手冢治虫和一眾新漫畫家的帶領下逐步走向了漫畫和紙媒的黃金期。

由於漫畫在商業市場上的成功被進一步驗證,各種資本也在這段時期開始進入。

日後日本漫畫產業三大支柱,即《週刊少年Jump》、《週刊少年Sunday》和《週刊少年Magazine》三大漫畫週刊的格局在這個時代基本成型。

在此時,日本的動漫已經將全世界大多數地區拋在身後。

一個產業的發展,是地緣、經濟、歷史、文化、機遇等眾多因素綜合構成,日本漫畫的崛起,明面上看是以手冢治虫為代表的一眾漫畫家努力的結果,從更大的維度上看,是日本自身的歷史文化,經濟發展,時代機遇,以及國民意識所共同造就。

人無法超越時代,但時代由人構成。

任何事物的崛起都來源於時代的紅利,而時代的發展也被這些事物所推動。

在時代的推波助瀾之下,日本漫畫產業,如日中天。

4

漫畫的發展與戰後的蕭條有關。

那如果不再蕭條了呢?

那就是商業漫畫的時代了。

80年代,日本經濟飛速發展,經濟泡沫發展到了極致,帶來漫畫商業的成功。

經濟泡沫和消費主義促使了漫畫消費。

過度繁榮的經濟之下,錢變得不值錢,不同於電影需要買票,影視動畫需要有電視機,需要等著電視臺播出,定價穩定在幾百日元,隨處可買的漫畫成為一種最廉價門檻最低的消費品。

漫畫產業因此受益,迎來頂峰。

漫畫產業成為了日本的文化符號,在經濟和市場的雙重影響下,各類不同漫畫在此誕生,各種漫畫技法湧現,商業化程度再創新高。

我們都知道,經濟的發展必然帶來政治訴求。

在6、70年代掀起的體育狂潮一直持續,但狂潮之下,許多年輕人開始感到厭倦,運動發展不痛不癢,而現實中,那個被打壓的政治夢想依然無法實現。

軍事、政治沒有崛起,體育成績乏善可陳,

當日本人發現自身已經沒有了政治崛起的希望之後,求而不得的悲傷基調和日漸嚴重的經濟危機,使得他們將這種對軍事和政治的幻想開始遷移到文藝作品中。

科幻漫畫在這個時候開始出現。

在80年代之前,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電子產品消費熱潮,而日本自身正在進行技術革命,當時的西方世界,後冷戰時代的漩渦掙扎求存,焦慮與憂愁雲繞難清,西方的悲觀主義與反烏托邦情緒,使得他們將全方位發展的日本成為了“未來”的代名詞。

以《銃夢》、《阿基拉》、《攻殼機動隊》為代表的賽博朋克科幻漫畫在此時誕生,這種高科技低生活,帶有東西方文化的強烈對立觀感的漫畫既在日本本土收穫了大批受眾,也迎合了西方讀者的需求,於是日本自此產生了一種收割全球的文化利器 —— ACG 文化。

實際上ACG早就存在,但發揚光大,還是日本。

講到日式科幻,另一個少不了的題材,就是巨大機器人。

1972年,漫畫家永井豪創作《魔神Z》,該作品創造了“載人機甲”這一模式,成為超級機器人始祖,引發了日本動漫的機甲狂潮。

充滿了軍事戰鬥力的人型裝甲機器人開始在日本動漫裡頻繁出現,1979年開始的《高達》動畫系列帶來了日式科幻機甲的巔峰,開始壓榨無數膠佬的錢包。

但由於變現形式的優劣,機甲題材更多的出現在“動畫”而非“漫畫”中。

思想自由帶來的訴求不止反映在政治上,也反映在日常中。

80年代,隨著經濟發展,帶來社會自由度的提高,日本青年群體中興起“不良文化”,其典型特徵就是飛機頭大波浪這種源自西方但在當時日本還未成主流的誇張髮型,以及在校服後寫上看起來很酷的漢字象徵突破制度限制的特攻服。

不良文化的興起,也為漫畫提供了新的市場需求,早在60年代,就有本宮宏志《男兒當大將》和永井豪《破廉恥學園》開創了不良漫畫這一型別。

80年代,木內一裕的《比波普高校》成為集大成者,引領了不良文化。

同時代一起發展,也一樣隨著時代一起改變的,還有少女漫畫。

在日式純愛少女漫畫發展沒多久之後,漫畫業界發現,比起女人和男人的愛情故事,男人和男人之間的愛情能夠製造更多的情節爆點,也更容易吸引女學生的注意力。

於是少女漫畫再一次精準拐彎,切中了一個至今盛行不止的漫畫型別——腐女漫畫,高橋留美子的《福星小子》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但腐女漫畫持續發展至今,其核心已經被極大的拓展,任何男性之間要超越一般情感程度的情節都能夠被定義為“腐”。

而“腐”和“BL”元素也成為了一個吸引讀者的“財富密碼”延續至今甚至可以說大放異彩。

然而,如果說到80年代,必然繞不開的一個型別,那就是少年漫畫中的王者——王道漫畫,而談到王道熱血漫畫,也必然繞不開的一部作品——《龍珠》。

1984年,憑藉《阿拉蕾》大獲成功的漫畫家鳥山明以《西遊記》為靈感創作了搞笑冒險漫畫《龍珠》在《少年jump》上進行,由於前期反響一般,鳥山明在連載過程中轉變風格,將加入了大量熱血格鬥元素,使得《龍珠》大獲成功,連載過程中鳥山明數次想要完結,但由於壓倒性的人氣支援,只能一再連載,逐漸成為了《少年jump》的臺柱。

在同一時代,由於龍珠的影響,無數熱血少年漫開始冒頭,為了對抗《少年jump》,隔壁《少年Sunday》也趁勢推出了《亂馬1/2》出來跟《龍珠》對壘。

毫無疑問,《亂馬1/2》是一部足夠優秀的作品,也是時代的記憶之一,甚至在銷量上層一度反超龍珠,但站在後來者的視角上,要選出一個80年代的最強王者,那麼必然只有《龍珠》。

《龍珠》成功是多方面的。

技術上,鳥山明在《龍珠》中貢獻出的電影級分鏡,流暢的畫面處理,強而有力的打鬥感,線條簡潔,表意精確,幾乎是超越時代的水平,即便放在當下也是大師級的水準。

內容中,首創戰鬥力系統,帶來變身戰鬥模式,在戰鬥漫畫中融入了獨特的想象力與科幻元素,這些設定手法成為了後來眾多熱血格鬥漫的標配。

在業內,《龍珠》開創了王道少年漫這個題材,助力《少年jump》迎來了事業的巔峰,影響了日本王道熱血少年漫畫後來20年的發展方向,也讓鳥山明本人走上神壇。

文化上,《龍珠》輸出全世界,成為了日本文化的代表。

1993年,法國格雷納出版社按月出版發行了《龍珠》,單冊銷量達30萬冊,成功帶火了這家公司,從此之後,西方市場對日本漫畫徹底開啟。

商業上,《龍珠》在日本國內累計發行數量超過1億6000萬部,全世界累計超過2億5000萬部,是全世界被改編為遊戲次數最多的漫畫,衍生的動漫、周邊等風行全世界,是盈利最高的IP之一。

群星閃耀的80年代,《龍珠》就是最亮的那顆星。

《龍珠》的光芒,漫畫的全面爆發,讓日式動漫迎來了歷史高光。

而內容的繁盛,帶來的,是激烈的商業競爭。

在這日式漫畫的發展的黃金時期,市場屬於三大漫畫週刊,《週刊少年Sunday》、《週刊少年Magazine》和《週刊少年Jump》。

《週刊少年Sunday》是日本小學館發行的綜合性少年漫畫雜誌,刊於1959年。

擁有包括安達充、高橋留美子、青山剛昌等的一批著名漫畫家。

刊載作品畫技、情節優秀,題材多樣化,重視“愛情” “浪漫” “女性特有的智慧”等要素,更傾向於由作家自行發揮。

女讀者和較高年齡層讀者佔比較高。

代表作品有《名偵探柯南》、《棒球英豪》、《亂馬1/2》、《犬夜叉》、《潮與虎》等。

《週刊少年Magazine》是日本講談社出版的少年漫畫雜誌,於1959年創刊。

是手冢治虫和永井豪曾經供職的雜誌社,擁有重野秀一、小川悅司、赤松健、上條明峰等知名漫畫家。

代表作品有《第一神拳》、《三眼神童》、《惡魔人》、《湘南純愛組》、《金田一少年事件簿》、《中華小當家》、《鬼眼狂刀》等。

《週刊少年Jump》由日本集英社發行,創刊於1968年,是日本發行量最高的連載漫畫雜誌,位列三大週刊少年漫畫雜誌之首。

刊載作品以動作冒險類為主,多帶有幻想味道,追求個性張揚情節的峰迴路轉,以“友情,努力,勝利”為基本原則。

偶爾也有戀愛、運動,歷史題材的作品,由於人物設計偏美型,因此也擁有大量少女讀者。

輝煌的80年代,是漫畫的黃金期,也是三大漫畫週刊的戰爭期。

1968 年日本漫畫產業蓬勃發展,《少年jump》創刊時,《少年 Sunday》和《少年 Magazine》兩本雜誌的銷量已經近百萬,《少年jump》因而壓力巨大。

為了突破兩家巨頭的限制,《少年JUMP》將一般漫畫週刊帶有的其他特輯和體育報道全部去除,整本雜誌全是漫畫,同樣的價格,更多的內容,讓讀者覺得更加划算。

同時《少年JUMP》拉來手冢治虫和赤冢不二夫兩位業界大神,設立針對新人漫畫家的手冢獎和赤冢獎,確保了自己有源源不斷的新人漫畫家作為補充。

具體規則上,確立友情,努力,勝利三要素;獨特的編輯制度,讓編輯對內容重度參與;獨創的調查表制度,一切以數字說話,資料好的就繼續,資料差的直接砍掉。

創立僅僅兩年,《少年jump》就以永井豪的《破廉恥學院》,本宮弘治的《男兒當大將》,鳥居一義的《廁所博士》以及吉澤保美的《根性青蛙》四大支柱作品獲得近百萬銷量。

在三家漫畫的互相抗衡中,日本漫畫才終於走入了輝煌的80年代。

到了80年代,《少年JUMP》友以《龍珠》《北斗神拳》《足球小將》《城市獵人》《聖鬥士星矢》等一系列神作,在這漫畫產業的巔峰對決中佔據絕對優勢。

為了對抗《少年JUMP》,兩大漫畫週刊也在這一時期推出了不少佳作,《少年 Sunday》的《怪盜基德》、《城市風雲兒》,《少年Sunday》的《亂馬1/2》。

三方對抗,成就了日式漫畫的榮光時代。

但王冠只有一個,那個王冠屬於《龍珠》,也屬於《少年jump》。

經濟的繁榮帶來了漫畫的繁榮,但二者卻建立在了漫畫家的痛苦之上。

漫畫家在很多人的心裡可能是一個非常夢幻自由的職業,對漫畫行業真正有了解的人才能知道漫畫家的艱辛。

漫畫作者這個職業呈現典型的金字塔形態,成名作者靠一部作品就能夠花一輩子,只要一部作品出了名單行本、IP授權和周邊被動收入能夠讓他們一輩子吃穿不愁,但這樣的作者在業內是頂級的存在,大部分的漫畫作者別說出名作品,連在三大週刊連載的機會都沒有。

無數人拼盡全力依然默默無聞,一次次投稿一次次被拒。

漫畫這個行業充滿了機遇,有機遇自然就有無數的挑戰者,有無數的挑戰者就有無數的落敗者,絕大多數的漫畫家連生存都成問題。

很多漫畫家即便出版了作品也依然很少能等到成名的機會,更多的是因為人氣低迷,作品被腰斬,努力很久依然缺乏機會,最後黯然離場找機會另謀生路。

在這種殘酷的內卷篩選機制下,能成名的,都是時代的明珠。

這是讀者最好的年代,但對作者卻未必如此。

而即便是成名漫畫家,生活依然痛苦。

大多數的漫畫都是周更,這就意味著漫畫家們幾乎除了睡覺都要泡在工作室中寫稿,許多漫畫家一天只能睡四五個小時,剩下的時間只做一件事——畫漫畫。

而畫漫畫的同時,還要跟週刊編輯做鬥爭,決定漫畫內容的趨勢,要迎合讀者,要博取人氣。

人氣跟深度往往是衝突的,很多漫畫家為了迎合大眾往往不能盡情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

《龍珠》連載期間,鳥山明數次想要將其完結,卻迫於《少年jump》的壓力和一漲再漲的人氣不得不繼續畫下去。

富堅義博跟《少年jump》鬧翻,化身富奸摸魚老賊,從此世界上才有了一個以畫漫畫為興趣的麻將佬。

但反過來說,也正是因為漫畫家不如狗,漫畫這個行業才能發展出一個輝煌的王國,如若漫畫市場沒有機遇,漫畫家毫無競爭,那麼這個日式漫畫或許也不會迎來如此輝煌。

80年代,三大漫畫週刊的戰爭,漫畫商業的繁榮,漫畫市場的輝煌,以《龍珠》橫空出世迎來了高光時刻,少年jump制霸市場。

日本漫畫在此完成了自己在特定歷史時期最關鍵三個改變:

發展出一套專屬於日本漫畫的完整產業體系;為漫畫產業開啟市場,帶來海量使用者;把日本漫畫作為一個文化符號推向全球。

這三個改變標誌著日本漫畫作為一個產業而言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積累。

而這個原始積累在漫畫產業迎來危機之時,也將會成為日本漫畫對抗危機時的最大希望。

輝煌總會過去。

在《龍珠》連載完結的那一天,JUMP的銷量猛降,成為日後日本動漫產業走入下坡路的其中一個標誌。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選擇,這個時代是經濟,是商業,是紙媒,是日本,但下一個時代是什麼?

誰都不知道。

沒有人知道時代何時會選擇你,正如沒有人知道時代何時會放棄你,更沒有人知道時代會帶走什麼。

隨著《龍珠》的終結,時代帶走了它選擇的東西。

代價是什麼呢?

這個東西,是日本的經濟。

5

90年代,日本經濟在長時間高速發展之後,迎來了崩塌,昭和夢碎。

或許是因為80年代的盛世餘暉;

或許是因為漫畫需要的經濟投入更少,或許是因為經濟危機下人們需要更多的精神寄託,漫畫繪製出來的各種虛幻場景成為現實敗犬們心中的理想鄉。

娛樂成為逃避現實的工具,經濟危機下,售價低廉的漫畫反而持續繁榮。

90年代是一個屬於美國牛仔褲和街頭籃球的時代,隨著日本經濟的衰退,歐美文化開始大舉入侵,日式不良文化透過和歐美流行文化的相融走向大眾化。

不良文化開始根植在漫畫市場的低層,一方面開始更多的不良漫畫在這一時期誕生;另一方面更多的漫畫有了“不良風”的濾鏡。

《聖子到》、《我是大哥大!!》、《少年champion》、《熱血高校》等作品是這個時代不良漫畫的典型代表,無數不良名作井噴而出。

而不良漫畫本身也在不斷的適應時代進行自我進化,在“不良”這個主題下,更多的漫畫開始尋求新的突破。

《麻辣教師GTO》透過一個更加不良的教師,以反傳統的人物與故事情節,對傳統教育理念進行了大膽的顛覆,以黑色幽默盡情的嘲諷這日本社會和教育界中的陋習,把“不良”變成了另一種形式上的“正能量”。

而更多的漫畫則披著“不良”的外衣講自己的故事,這時期大量的漫畫主角都有著或多或少的不良色彩,隨後開始踏上自己的道路。

其中最為經典的是《灌籃高手》。

《灌籃高手》在前期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不良漫畫”,櫻木花道也是一個典型的不良少年,整部漫畫以三井壽那句著名的“教練,我想打籃球”作為分界線,開始進入運動漫畫領域,並隨之踏上封神之路。

之後的故事,你們也知道了,這部前不良後運動的漫畫和《足球小將》、《棒球英豪》並列為日本運動漫畫三大巔峰鉅作,影響了無數人。

90年代,同樣的日本動漫產業的轉折期。

在80年代後期開始,日本戰後三十年間出生的人群基本已經長大成人,由於兒童向市場飽和,動漫產業開始向成人化市場力。

漫畫和動畫一體兩面,相互影響。

漫畫上,成人、色情漫畫等元素開始興起。

成人題材漫畫開始誕生像以北條司的《城市獵人》為代表的都市漫畫,以池上遼一的《英雄本色》為代表的黑幫漫畫,以伊藤潤二為代表的恐怖漫畫。

同時,現實的壓抑催生了科幻作品的起飛,受經濟危機影響,賽博朋克型別的作品也在此時開始發光發熱,一代神作《EVA》上線,披著少年漫的外衣,講著成年人的故事。

在成人題材興起的同時,一同到來的還有軟色情。

在二戰前,日本漫畫就有了色情化的萌芽。

當然準確的說,全世界的漫畫,包括今天流行的二次元手遊,都有軟色情。

政治,戰爭,陰謀論,軟色情,這些是人類關注度的本能。

在漫畫進入現代化之後,成人色情內容如影隨形,與漫畫產業相生相伴。

甚至許多漫畫大家都曾經畫過成人色情漫畫,手冢治虫的女兒曾發推稱,在父親的工作室中發現了大量讓人臉紅的“色情”漫畫。

到了80年代,色情漫畫已經成為了漫畫中的一個獨特分支。

1989年,宮崎勤事件爆發,犯罪嫌疑人宮崎勤在一年多的事件內誘殺4名女童,警方在宮崎勤住所內發現大量的色情動畫錄影帶,民眾將色情犯罪與色情動漫關聯在了一起,日本動漫畫產業遭受了重大打擊。

大量漫畫被認為是有害圖書,遭到嚴重打壓,政府不斷出臺法律政策,整頓規範行業風氣,在壓力之下,出版行業選擇了自我約束,成人、色情漫畫遭受重創。

但同時,有壓制就會有抵抗,色情漫畫被削弱,大量軟色情元素開始在漫畫中普及。

比基尼鎧甲成為無數漫畫的標配,大量短裙短褲、童顏巨乳的女性角色開始上線,像《蠟筆小新》、《氣象臺女主播》、《城市獵人》這種看似“正經”的漫畫中也有著無數的擦邊球暗示。

漫畫中的色情元素一直不少見,但在宮崎勤事件之後,軟色情成為了主流,到現在,軟色情在動漫中已經無處不在。

內在反映的,其實是漫畫目標向成人市場的轉移。

奶頭樂是所有人的需求,即便是成年人。

又或許,在那個灰暗時代的成年人,比小孩更需要奶頭樂。

漫畫市場在兒童向用戶保持穩定的同時,高齡層使用者群體快速增長。

漫畫作品種類繁多,內容無所不有,使用者基數快速增長。

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輝煌時刻,卻也是世紀末最後的榮光。

文化是經濟的對映,儘管有所延遲,但該來的始終會來。

封神的《EVA》,以宮崎駿動畫為代表的影視動漫,為ACGN(N代表小說)帶來了大量使用者,讓漫畫市場吃到了紅利,但動漫不只是漫畫。

《EVA》和宮崎駿的封神代表的是影視動漫的崛起,而這也將是未來漫畫衰落的原因之一。

而漫畫所依託的紙媒依然是舊時代的產物,舊時代已經過去,新的時代紙媒已無容身之處,決定漫畫命運的,將會是下一個十年。

6

2000年之後,日本漫畫踏入新的時代,但新的時代不一定是好的時代。

傳統漫畫呈現明顯疲態,王道漫畫榮光不在,機器人、科幻漫畫過了黃金時期、魔法神話等題材呈現頹勢。

題材的重複,網際網路的發展,漫畫週刊自身的制度問題導致漫畫產業江河日下。

“努力、友情、勝利”的關鍵詞已經不再適合新的時代。

曾經的王者《少年jump》靠著“死火海”三大王道漫苦苦支撐。

大眾越來越習慣看影片,看動畫,打遊戲,而不是捧著一本漫畫在那裡看。

這時候,漫畫的危機到來了。

在電視已經全面普及,動畫以低播放成本+周邊盈利的模式開始氾濫,網際網路也在同一時刻進入到大眾生活中的時候,漫畫作為一種低門檻低成本的消費產品,在電視動畫和網際網路的對比之下,成本不夠低的同時內容也不夠豐富。

這嚴重的打擊了漫畫,甚至是紙媒這一產物的生存之本。

漫畫的危機,本質上就是一種新的廉價娛樂,搶佔了另一種廉價娛樂的生態位。

這不是商業的競爭,而是時代的交替。

三大漫畫週刊在時代的洪流下獨力難支。

但危機之下新的需求在湧動。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新媒體的普及,在傳統王道漫畫逐漸失去市場的同時,輕度動漫(短篇幅、日常類)開始崛起,與之一同普及的還有宅文化。

在90年代後期,隨著電腦的普及,美少女遊戲文化被更多人接觸到。

動漫作為一種藝術載體有了新的趨勢,ACGN文化的受眾開始增多,且得益於網際網路文化的特點,受眾也與作品的互動也在逐漸增多。

而飛速增長的動畫產業貢獻了像《千與千尋》、《蘋果核戰記》、《千年女優》、《鋼之鍊金術師》等優秀作品。

這些作品繼承和發揚了日本動漫的傳統之時,對在核心上進行了大量創新,融入許多深邃而細微的思考,表達了從業者和大眾在新時代共有的迷惘。

這些優秀的作品籠獲了大批觀眾,也為ACGN文化帶來了大量的使用者。

低慾望時代下,大量輕度ACGN文化產品的普及,御宅族開始批次化誕生。

動畫和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衝擊了傳統漫畫市場,但也帶來了機會。

漫畫市場陷入痛苦的轉型期,不轉則死,但轉,還有可能活。

實際上,漫畫產業的迷惘,實際上是年輕人的迷惘,也是時代下所有人的迷惘。

一箇舊事物正在死亡,新事物正在誕生的時代下,我們是會隨著舊事物一同死去還是會跟隨新事物獲得新生?

答案沒有人知道。

但他們或許都沒有意識到,新的時代正在到來,新的需求正在抬頭。

而新時代的需求,正是他們重生的機會。

7

時間來到2013年前後。

在手機、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之下,紙媒的衰落變成了一個不可避免的必然。

《火影》、《死神》先後完結,只剩路飛一個人在偉大航路上支撐著王道漫最後的榮光。

隨著王道漫榮光不再,市場開始轉型,不再尋求長篇連載,不再追求於熱血王道。

於是,在數年時間的痛苦轉型之後,一批與傳統王道漫截然不同的漫畫在此登場。

《進擊的巨人》、《電鋸人》、《一拳超人》、《鬼滅之刃》,此時紛紛亮相,這些看似王道熱血,但形式、畫面、核心總有一個反傳統的“非主流”漫畫開始進入主流市場。

我喜歡管他們叫做【反烏托邦】。

除此之外,各種轉生類動漫,輕小說改編動漫開始大規模湧現。

有趣的是,在我國,也是同樣的時候,反套路和穿越小說也在湧現。

移動網際網路的存在,使得大眾對動漫的需求激增,使用者不再需要那些動不動追好幾年的作品,不再需要那些主流、熱血的作品。

移動網際網路的到來讓提升了大眾的需求閾值。

他們開始追求更短平快,更追求有趣、另類、不同的作品。

於是大量針對性產品被推到了他們的面前。

漫畫產業的進一步發展,讓更多的“非主流”作品有了出名的機會。

這是漫畫做出的第一個改變,就是產品路線上的改變,放棄了對原本產品的定位,在新的時代發現新的需求。

而同時漫畫也做出了第二個關鍵的改變,那就是產業自身定位的改變。

可以說,在御宅族大爆發之前,王道漫畫一直是漫畫的主流,但在這之後“輕度”開始引領市場,王道漫畫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甚至漫畫自身也不再是ACGN中的主宰者,而是成為了一個IP的提供者。

漫畫自身不再作為一個盈利的主要節點,而是起點,以漫畫作為起點發展動畫,擴充套件周邊,聯動網際網路相關產業。

在網際網路引發的大御宅族時代,漫畫在紙媒日漸沒落中放棄了C位,轉而在在新時代找到了一個適合自己的生態位,從而避免了最終死亡的結局。

時代是一個篩子,何時的透過,不合適的留下。

每個人,每個事物都有適合自己的時代,但時代不會一成不變。

時代從來沒有想過淘汰過任何人,只是常常有人跟不上時代。

在廉價快娛樂氾濫的時代,漫畫既不夠廉價,也不夠快。

8

當我們回過頭看,你會發現,漫畫其實一直都是少年的漫畫。

50、60年代,是戰後嬰兒潮這批日本青少年對文化產品需求最旺盛的時候,於是漫畫以子供向的形式起步。

70、80年代,是戰後嬰孩成為少年的時代,於是少年漫畫開始發展。

90、00年代,是見證過日本經濟繁榮,以及經濟破滅的少年長大成人的時代,於是漫畫開始更加成人化。

10、20年代,是網際網路的時代,於是漫畫開始轉身,成為時代IP的提供者,開始為全球範圍內的少年提供內容。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需求,漫畫,不過是現實的對映。

你想看什麼,漫畫就給你什麼。

漫畫沒變,少年變了。

9

從漫畫回到現實,在日本漫畫產業強勢發展,並藉助網際網路起飛成為一個全球性產業之後,許多國家面對日本動漫文化的入侵,試圖發展自己國家的漫畫產業,但幾乎無一例外的舉步維艱。

這並不是市場的問題,而是時代的問題。

事實上,在當下已經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像當年的日本那樣再度發展出一個完整的漫畫或者動漫產業,即便日本自身也是如此。

因為漫畫本身就是一個錯位發展的過渡性“備胎”產業。

回想一下日本漫畫的發展,在起步之初,日本的文化消費產業就是一個極端弱勢的開局。

日本的國內資本要選擇一個內容產業,但真人影視打不過美國,高階動畫打不過迪士尼,文學打不過傳統文學市場,市場前景不明朗,唯一沒有競爭對手的,就只有故事漫畫。

動畫方面也是如此,由於歐美TV動畫在製作和模式上更為成熟,根本幹不過。

於是日本本土資本將資金注入到對資金和人才的要求都比較低的本土漫畫和動畫,將定位與西方產業錯開,發展出自己的產業。

類似的還有我國的網文產業,在動漫被日本市場把持,電影市場被歐美大片把持,文學市場幹不過傳統文學的時候,網際網路的誕生給網文提供了機會,使得低成本低競爭的網文成為了我國國內發展最迅猛,模式最獨特的一個產業。

日本漫畫和國內網文一樣,是一種別無選擇之下的選擇,一個錯位發展的行業。

但正由於這個行業的特殊屬性,低成本、缺乏競爭者,才導致了這個產業能夠被早期入局者快速上升,一家獨大。

隨著時代的發展,紙媒的沒落成為一種必然,其他國家和地區再也無法複製日式漫畫的傳奇,包括日本自己。

但日本漫畫沒有隨著紙媒的沒落而終結,依然在續寫著自己的故事。

原因是,日本漫畫已經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積累。

漫畫的崛起跟紙媒產業的興起密切相關,無論是美漫還是日漫,都是在經濟的發展,電影雜誌等紙媒的崛起下誕生。

紙媒的繁盛帶來了漫畫的黃金時代。

隨著紙媒的衰退,網際網路、流媒體逐漸成為日常內容消費的主流,美漫開始走向下坡路,日漫榮光不在。

但幸運的是,美漫和日漫在紙媒徹底衰落之前享受到了時代的紅利,發展出了一套完整的業界模式,一個全球化的市場,完成了原始積累。

美漫畫發展出極為成熟的產業體系,以改編動畫,超級英雄電影火爆全球。

日本漫畫則培養出了大批忠實的“付費使用者”,同時完備的ACGN體系,周邊產品、IP授權,使得日本漫畫即便在紙媒衰落之後也能以電子漫畫,以授權產品,以影視改編,以一個完整的產業鏈,越過紙媒的限制繼續發展。

然後,用手游來完成收割。

並不是說日本漫畫沒落。

現實中,日本的ACG產業體系相當完備,動畫和遊戲還在創造更多價值。漫改動畫、漫改遊戲有自己的一條完整產業鏈,即使實體漫畫盈利減少,衍生產業也足以維持它存在,這都是在“紙媒黃金期”發展中,培養出來的。

然而,紙媒的黃金期早已逝去,在紙媒衰落的今天,要再造一個日漫式的神話已經是不可能的現實。

他們還在前進,但並不是動力,而是慣性。

不是作者不努力。

不是讀者不給力。

而是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主題。

時代變了,大人。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