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600年明朝第一迷案,建文帝失蹤之謎,已經被解開了嗎

朱棣,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四子,後來的永樂大帝,並一手開創了堪比貞觀之治的永樂盛世。朱棣在皇帝這個職位上的評分很高,但少有人知道,朱棣在繼位前二十年裡,一直“惶惶不可終日”,而朱棣之所以會有這種狀態,全因為一個人——建文帝朱允炆。

600年明朝第一迷案,建文帝失蹤之謎,已經被解開了嗎

朱元璋去世後,傳位給皇孫朱允炆。

朱元璋立朱標在世最大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第一個原因就是要明確立長制度,明確告訴所有人,皇位就是長子的,其他人該幹嘛幹嘛去,不用操這份不該操的心了。

儲位之爭,從來都是歷朝歷代為之喋喋不休的爭端,就沒有一個朝代能避免,雖然自周以後,基本確立了嫡長子制度,但是在立嫡、立長、立賢之間,總是存在著激烈的爭鬥。而在這中間,朱元璋明確選擇了立長制度,這樣的做法為明朝確立了積極的儲位制度,為後來的很多次儲位爭鬥建立了標準,比如萬曆年間的國本之爭,嘉靖年間的裕景之爭,成化年間的朱佑樘立為太子事件,都是因為這樣的立長制度,才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奪位鬥爭。

改立其他兒子,必然引起儲位之爭

太子朱標病逝於洪武二十五年,這時候身為皇次子的秦王朱樉、皇三子的晉王朱棡,同樣深處前線的實權派藩王,他們的實力並不比燕王差,他們同樣也是在對陣蒙古的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的,那麼到底選誰呢?

一旦朱元璋釋放出從他們幾個中選一個的想法,必然引發一場激勵的儲位之爭,這是朱元璋絕不想看到的,而且秦王、晉王可是和太子是一母同胞,出身要比燕王高,出生要比老四早,輪也輪不到燕王朱棣啊!

據傳,太子朱標病逝後,作為老二的秦王還巴巴的跑他老爹跟前,想問問是不是考慮一下自己啊,結果被老朱好一頓收拾,連之前朱標視察西安期間,老二不配合的氣都給出了。

朱棣為什麼非要等到削藩令下來以後才反呢?僅僅為了一個藉口嗎?其實燕王朱棣的實力,並不是一枝獨秀

及時是洪武三十一年後,秦王和晉王先後病死了,燕王的實力就壓倒其他藩王了嗎?其實並不是,明朝有一段百年恩怨,燕王系和寧王系的百年恩怨,寧王的封地在遼東大寧城,因為鎮守這蒙古草原的東大門,所以寧王府擁有當時非常精銳的鐵騎部隊,但是寧王朱權並沒有太大的野心,雖然對朱允炆削藩也是不滿意,但是沒有到造反的時候。

但是燕王在北平兵敗後,跑到大寧,把朱權一頓忽悠,又是平分天下什麼的,就把朱權的部隊騙到手了,最後依靠著這支精銳鐵騎突襲南京,奪得帝位,反手就把朱權發配到南昌釣魚去了,把朱權氣的,天天罵他,最後終於在正德年間,寧王朱宸濠起兵造反!

這個故事說明什麼,即使是藩王勢力已經開始消退的洪武后期,燕王朱棣的實力也不是最強的,所以說不論怎麼排,他都難以成為朱標之後的第二個即位人選,更何況是朱元璋從來就沒有想過另立別的兒子呢,朱元璋把全天下人祖祖輩輩幹啥都規劃好了,他的兒子們祖祖輩輩幹啥鐵定也是跑步了的!

繼位後朱允炆為了鞏固皇權,開始大肆削弱邊境藩王的勢力(身在邊境,手握重兵)。很快,藩王們都被“解決”了,唯獨權力最大的燕王朱棣不吃這一套。既然談不攏,那就打吧。

600年明朝第一迷案,建文帝失蹤之謎,已經被解開了嗎

朱棣手握十萬軍隊,玩起了對抗朝廷的“遊戲”,雖然遊戲難度設定為“困難”,但擋不住朱棣屬性高啊,成長值也不低,三年後,朱棣玩到了最後一關,包圍皇宮。

說實在的,朱棣也並沒有想殺朱允炆,好歹也是自己的親侄子,所以朱棣在包圍皇宮之後,並沒有立刻攻打,反而停了下來。興許這個時候朱棣還想著在把大侄子約出來談談之類的,但朱允炆卻給朱棣出了個大難題,在宮中放了一把火,生死不明。

雖然朱棣撲滅大火,找到了幾具屍體,但誰也不知道這幾具屍體裡,到底有沒有朱允炆,在這一刻,一顆懷疑的種子就埋在了朱棣的心間,朱允炆有可能沒死,他還會回來,回來爭奪帝位……

朱棣終於坐上了皇帝,可能朱棣之前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有一天當皇帝,但時勢造英雄,要不是朱允炆削藩,興許朱棣有可能一輩子都在做藩王,但命運就是這樣,朱棣成了皇帝,但朱棣心間的種子已經在慢慢發芽,朱允炆隨時會回來的吧?

朱棣派出去很多人去尋找朱允炆的蹤跡,其中最出名的,有兩個。一個叫胡濙,一個叫鄭和。一個走的陸地,一個走的海洋。

600年明朝第一迷案,建文帝失蹤之謎,已經被解開了嗎

先說後面那位吧——鄭和。為什麼要先說鄭和呢,因為鄭和沒完成任務。鄭和七下西洋,我們有理由相信,鄭和擔負著尋找建文帝下落的秘密使命,但最終,鄭和都沒能完成這項任務。不過好在,另外一個人完成了使命,他就是胡濙。

永樂五年起,胡濙開始接手尋找建文帝下落的任務,這一走,就是十四年。期間,胡濙的老母親去世,朱棣都沒允許胡濙回家守孝,大有你找不到建文帝,就一輩子待在外面的勢頭。

600年明朝第一迷案,建文帝失蹤之謎,已經被解開了嗎

興許是在這種高壓之下,才讓胡濙爆發出自己全部的力量去尋找建文帝下落,最終在永樂二十一年,胡濙回來了。

據說,那是一個深夜,朱棣已經摟著某個妃子睡覺了,但聽到胡濙主動回來的訊息,朱棣立刻跳下了床,召見胡濙。

《明史·胡濙傳》記載原文“二十一年還朝,馳謁帝於宣府。帝已就寢,聞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聞對。漏下四鼓乃出。”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永樂二十一年,在皇帝都已經睡覺的情況下,聽到胡濙回來了,立刻召見了他,胡濙將自己知道的所有事情都告訴了皇帝,一直到四更天(後半夜1-3點)才出來。

這段文字,也是間接證明建文帝沒死的重大證據。

我們都知道,胡濙奉命尋找建文帝下落,連夜回京,顯然是找到了建文帝的蹤跡,這裡我們就能分析的出來,建文帝確實沒被燒死,而是流落到了民間。那流落到民間的建文帝死了嗎?應該沒死。

我們假設,朱棣睡覺睡得比較晚,一直到晚上十點多才睡,胡濙進宮和朱棣一直聊到四更天,也就是後半夜的一點到三點,即便是一點,那胡濙和朱棣也應該聊了三個小時的天,如果只是通報建文帝的死訊,根本用不了這麼多時間,唯一的可能就是,建文帝沒死,並讓胡濙稍話給朱棣聽。

根據記載,朱棣聽完胡濙的彙報,那顆埋藏在心間二十年的種子,終於被移除。

我們假設一下,胡濙都轉述了什麼內容:

建文帝朱允炆告訴朱棣,你安心做你的皇帝吧,我已經出家了,了卻凡間之事,一心向佛,你也別不相信我,咱出家人不打妄語。我看你這幾十年做皇帝還挺不錯的,我看好你哦。我當時是這麼這麼從宮裡逃出來的,這些年做了這些這些事,現在的小日子也很平靜,求你別來打擾我了,饒我一命,阿彌陀佛……

當然了,這些是我所想象出的,不是真實歷史,看客們切莫當真。

600年明朝第一迷案,建文帝失蹤之謎,已經被解開了嗎

最終,朱棣放過了朱允炆,因為朱棣這個時候已經老了,殺心也沒那麼重了。一晃二十年,還是自己的親侄子,何必趕盡殺絕呢,二十多年了,要反,他早就反了,算了吧,算了吧……

我們有理由相信,朱棣坐上皇帝之後,一直兢兢業業的處理國家大事,開創了一個永樂盛世,是和建文帝朱允炆有關的。因為朱棣明白,如果自己不是一個好皇帝,那朱允炆隨時會殺回來,帶著那些對自己不滿的人。所以,朱棣要做一個好皇帝,做給天下人看,更做給那個隱藏在陰暗角落裡的朱允炆看。

朱棣也想證明,我是搶了你的皇位,但老子治理天下,就是比你強,你無話可說。

2009年8月27日下午,馬渭源、潘群(南京大學教授)等明史專家在支提寺親眼見到了一件明代的奇特袈裟,結合上金貝古墓疑是建文帝陵寢等考古發現,透過對這件袈裟的仔細認證,他們進一步地認定:建文帝最終出亡福建寧德了!霍童支提寺袈裟也是建文帝的。專家們的認定理是什麼呢?

600年明朝第一迷案,建文帝失蹤之謎,已經被解開了嗎

一、該袈裟“橫幅”上就有9條五爪龍,正中間有5條五爪龍,意寓“九五之尊”的龍飾袈裟,只有皇帝才能享用。在中國傳統社會,有龍之物必定與皇家有關。據四川發現的清廷所賜袈裟上的龍飾圖案來看(清承明制),其周邊有許多小龍,中間並沒有龍,有的是佛教圖飾。而支提寺的袈裟不僅中間有五爪龍,而且還呈九條和五條有規律地分別居正上與正中位置,誰敢享用這“九五之尊”龍飾主題的袈裟?只有皇帝了。那麼究竟是哪個皇帝呢?

第二,從支提寺袈裟的織品工藝、技法與龍飾圖案造型等方面來看,它們與明代皇帝穿的龍袍相似或言相同。那麼明代究竟有哪個皇帝下落不明或如人們傳言的去當了和尚了呢?只有明代第二帝朱允炆!

第三,該袈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袈裟,而是有多處縫補的“百衲衣”。儘管粗看看不出——縫補技術較高,但如果仔細觀察的話還是能看出來的。有的地方有很嚴重的磨損,這說明該袈裟穿用時間很久。綜上所述,無論建文帝人生的最終生活到底如何,但從今天支提寺所藏的特殊袈裟來看,建文帝最終出亡福建寧德確切無疑。

據當地的僧人與村民所述,該袈裟原本為支提寺收藏,後來才流失到了民間,大約在上個世紀的五六十年代由支提寺的方丈用120斤的地瓜幹從一個當地農民手裡換回來。結合在支提山不遠發現的上金貝奇特古墓和老百姓在山上挖到的玉碗、玉筷、玉盤等皇家器物,綜合起來看,所有這一系列物證都表明了:明朝第二帝朱允炆不僅最終出亡了福建寧德,而且還“圓寂”於那裡。至此,馬渭源認為困擾人們600年的明朝第一謎案可宣告破解。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