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隱藏在三國正史後的一段懸案:費禕是被姜維暗殺的

《三國志蜀書·費禕傳》:(延熙)十六年歲首大會,魏降人郭循在坐。(費)禕歡飲沈醉,為循手刃所害。

隱藏在三國正史後的一段懸案:費禕是被姜維暗殺的

費禕被刺是蜀國政壇的一件大事,它標誌著蜀國自諸葛亮死後所採取的防禦性國家戰略再起了大變動,蜀國鷹派勢力的抬頭。這件事單從《費禕傳》來看,只是一次偶發事件。但是如果和其他史料聯絡到一起,這起被刺事件就不那麼簡單了。

延熙十五年的時候,姜維進攻西平,雖然西平沒打下來,但抓獲了時任魏中郎的郭循。後來這郭循大概表現良好,就把他吸收進了蜀漢的陣營,而且官位做到左將軍!要知道,這可是馬超、吳懿、向郎曾經做過的位置,足見蜀國對其殊遇之重,不亞於對待夏侯霸。

但是這個人身在蜀營身在魏,資治通鑑卷七十五載:“循欲刺漢主,不得親近,每因上壽,且拜且前,為左右所遏,事輒不果。”最後雖然劉禪沒被殺掉,但他總算也拼著性命幹掉了蜀國的一名大員。魏國感動不已,追封郭循為長樂鄉侯,使其子襲爵。

隱藏在三國正史後的一段懸案:費禕是被姜維暗殺的

但是這起刺殺事件仔細推究的話,疑點非常之多。就動機來說,這不可能是魏國朝廷策劃的陰謀。費禕是出了名的保守派大鴿子,他在任期間是蜀魏兩國最平靜的一段日子,幾乎沒發生過大規模的武裝衝突。魏國正樂不得,不可能刺殺掉他而讓鷹派姜維上臺,自己找自己麻煩。

這也不可能是私人恩怨,就算郭循跟費禕再怎麼有仇,他也不是神仙,不可能算出姜維什麼時候打西平,自己會不會被俘,被俘以後是直接砍了還是受到重用,費禕喝醉了是否會湊到自己身邊。

而這兩個可能都排除掉的話,剩下的最有動機殺費禕的人,那就是姜維。

隱藏在三國正史後的一段懸案:費禕是被姜維暗殺的

姜維與費禕的不和是眾所周知的,前者是主伐伐魏的鷹派,而後者則是堅持保守戰略的鴿派。在費禕當政期間,“(姜維)每欲興軍大舉,費禕常裁製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可以說姜維被費禕壓制得很慘。費禕死後,能夠獲得最大政治利益的,就是姜維。事實上也是如此,陳壽在三國志姜維傳裡很有深意地如此記錄道:“十六年春,禕卒。夏,維率數萬人出石營”。短短一行字,姜維迫不及待地欣喜心情昭然若是,路人皆知。

換句話說,費禕的死,姜維是有著充分的動機。

而姜維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姜維傳》裴注裡有載:傅子曰:維為人好立功名,陰養死士,不脩布衣之業。就是說姜維這個人,對功名很執著,而且不像〈三國演義〉裡一樣是個楞青頭,反而很有城府,好“陰養死士”。至於偷著蒐羅這些死士是做什麼用的,就不好說了。

而郭循在眾目睽睽的歲初大會上刺殺了費文偉,擺明了他自己就是拼個同歸於盡,不想活著回去,這是標準的死士作風。

再回過頭來仔細研究郭循的履歷我們會發現。西平戰役的發動者是姜維,捉住郭循的是姜維,把他抓住不殺反而送回朝廷的還是姜維。換句話說,郭循看似是偶然地被俘才入蜀,實際上這些偶然卻是完全可以被姜維所控制——姜維有能力決定發動戰役的時間,地點以及對俘虜的處置,這一連串偶然只有姜維能將其成必然。

隱藏在三國正史後的一段懸案:費禕是被姜維暗殺的

這幾條證據綜合在一起推測,再加上動機的充分性,很難不叫人懷疑姜維在這起刺殺事件裡是無辜的。

我們這些生活在後世的人,憑藉殘缺不全的史料尚且能推斷出姜維的嫌疑,當時的蜀國肯定也有人能看出來。但是史書上的記載似乎姜維是完全無辜的,和這事絲毫沒關係,這是為什麼呢?

在資治通鑑卷七十五載有這樣一件事:“循欲刺漢主,不得親近,每因上壽,且拜且前,為左右所遏,事輒不果。”這一條記載很值得懷疑,因為如果真是郭循上壽時候想刺殺後主而“為左右所遏”的話,那他早就該被抓起來,蜀國怎麼可能還會放任他到延熙十六年年初去參加宴會?所以這一條記載不大可能是真的,倒象是事後為了充分證明其邪惡而後加進去的補敘。這種經驗大家都有,如果一個人做了什麼壞事,那麼很多人就會說:“我早看出這小子不是好東西了,前天他在我家門口轉悠我看他就象是要偷東西,我就是沒說。”郭循這件事也一樣,後主聽說他刺殺了自己的重臣,大怒之下號召群臣揭批其反革命行徑,於是肯定就有牆倒眾人推,說:“郭循早就懷有二心,打算刺殺陛下,幸虧我們左右給您攔下來。”反正郭循死了,死無對證。後主智力低,也沒想問問:“你早看出來了?那你怎麼不早說哇?

總之,這條記載應該是刺殺事後往郭循身上潑的髒水。

但是,這盆髒水還是有它的用處。它給人一個暗示:郭循是打算刺殺後主,因為太難下手,所以才找了個相對比較軟的柿子來捏,結果捏掉了費禕,因此這起刺殺是最開始目標是劉禪,費禕只是次要目標。

隱藏在三國正史後的一段懸案:費禕是被姜維暗殺的

只要大家都相信了那條記載,那姜維的嫌疑就可以澄清了。是啊,郭循原來是打算刺殺我朝皇帝,找不到機會才轉來殺其他目標,費老爺是運氣不好被他撞見了。我總沒動機殺我朝皇帝吧。如果進一步推論的話,這段記載很可能就是姜維為了洗清自己的嫌疑而在事後說的。

綜合上述種種跡象不難發現,整個刺殺事件的形成可能是這樣:最初是姜維拿獲了魏中郎將郭循,並收羅了他做為自己的死士。(或者郭循根本就死了,姜維拿自己豢養的死士冒了郭循的名字)。西平戰役就是姜維為了創造出郭循“被俘魏將,歸順我朝”這麼一個令人信服的身份背景而發動的。接著郭循“被俘”,押解給成都,歸順蜀國,得了左將軍之位。然後十六年年初大會上,策劃已久的郭循殺了費禕,完成了他死士的使命。姜維怕別人懷疑到自己頭上,於是在事後對皇帝劉禪和其他同僚說:這傢伙早就腦後有反骨,好幾次想刺殺皇帝都被左右攔下了。然後大家“哦”地一聲恍然大悟,再不去懷疑姜維殺費禕的動機,紛紛譴責魏國的恐怖主義行為云云。

雖然缺乏最直接的證據證明姜維與這起刺殺事件有什麼牽連,歷史資料也只給出了殘缺不全的幾個點,但從動機、能力、條件和其一貫作風中仍舊可以推測的出姜維與費禕之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參考《三國志》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