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神秘的高盧重炮:法國海軍155毫米施耐德Mle 1932加農炮小史

神秘的高盧重炮:法國海軍155毫米施耐德Mle 1932加農炮小史

設計背景

一戰結束後,法國海軍沮喪地發現自己的岸防炮兵武器均已過時,迫切需要更新。新炮需要具備透過公路或鐵路網迅速部署的能力。此舉恰好與陸軍對遠端加農炮的需求不謀而合,於是,海軍和陸軍在1919年共同向各個軍工廠商招標可用機動車輛牽引的新式155毫米加農炮設計方案。老牌軍工施耐德的方案最終被採用。該方案實際上是一套火炮系統,其中包括155毫米,50倍徑的遠端火炮,射程達26公里,以及借鑑了奧匈帝國“陸軍列車”理念,可同時用於鐵路和公路機動的牽引機車組。軍方對這一設計非常滿意,然而現實卻無比殘酷——法國在一戰期間遭受重創,正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危機,像這種堪稱吞金巨獸般的戰略武器是一個子兒的預算也要不來的。萬般無奈之下,法國海軍只好將30門舊式164毫米岸炮改裝成牽引火炮湊數,施耐德的方案也只能束之高閣了。

1928年,事情終於出現了轉機。當時的南斯拉夫王國正在尋求一款150毫米級別的遠端火炮,施耐德便將自己的舊方案修改了一下,摒棄了牽引機車組,改為用重型牽引車牽引機動。可惜的是,南斯拉夫陸軍最終採用了捷克斯柯達生產的15釐米M。28火炮,施耐德與訂單再一次失之交臂。不過,此事卻讓手頭已略有寬裕的海軍部重拾起念念不忘的“機動岸炮部隊”計劃,於是海軍接手了施耐德的設計,並讓其生產樣炮。1931年,樣炮生產完成,測試結果令軍方大為滿意。法國海軍將新式火炮定型為155毫米施耐德 Mle 1932(155mm Mle 1932 Schneider)並於1933年投產。

神秘的高盧重炮:法國海軍155毫米施耐德Mle 1932加農炮小史

施耐德Mle 1932樣炮。照片中可見大架周圍呈180°佈置的滑軌,樣炮炮輪的形制和量產炮存在區別。

技術特點

由於資料缺失,Mle 1932的很多細節已不可考,這裡只能放出一些基本資料。火炮口徑為155毫米,炮管為50倍徑,仰角範圍為-8°至45,最大射程27。5公里,每分鐘最大射速約為四發,戰鬥全重16。4噸。炮口裝有制退器,有效控制了後坐距離,在大仰角射擊時也不用在炮位上挖坑,騰出後坐行程。火炮俯仰為-8到45度角,裝填角度為-8到25度。Mle 1932的射速與仰角有關,在裝填角度內最大射速為每分鐘五發,如果仰角再高的話射速會降到每分鐘約四發。該炮使用的Mle 1925式高爆彈彈重50公斤,裝藥5。6公斤;配套的BM 11型藥包重19公斤。該炮的一大特點是可以360°全方向開火,由多片拼接的環形軌道配合箱式大架尾部末端的小輪完成旋轉動作,搖架下面還設有一具直徑較小的轉盤,路輪可以透過轉盤進行原地旋轉。這套裝置可在幾分鐘內佈設完成,不需要提前準備發射陣地,對於一款十幾噸的重炮來說實屬難得。

作為一款遠端火炮,Mle 1932很不尋常地在炮身靠後位置左右兩邊設定了大型防盾。防盾很高,上半部分向斜後方翻折,左側防盾頂部還為觀瞄裝置預留了長方形開口。該炮的炮輪造型誇張,內側裝有相對較窄的實心橡膠輪胎,外側輪轂上附有一圈可摺疊的抓地犁,在越野行軍時可以展開,以此提高抓地力,這也是一戰中總結的經驗(類似的裝置在義大利的帕維西P4/P30系列火炮牽引拖拉機上也有見到)。在運輸時,Mle 1932可拆分為三部分,炮架可以直接牽引,炮管和軌道則分別放在特製的拖車中,這三部分的重量分別為8。8噸,7。7噸和6噸。通常使用索瑪(Somua)MCG-4半履帶重型牽引車拖曳,一些照片顯示有炮管和炮架一起運輸的狀況,應為臨時短途移動炮位時所攝。

神秘的高盧重炮:法國海軍155毫米施耐德Mle 1932加農炮小史

行軍狀態。大架末端的小輪以及炮閂細節清晰可見。注意牽引車的誘導輪,那是一輛美製M4高速牽引車。

神秘的高盧重炮:法國海軍155毫米施耐德Mle 1932加農炮小史

置於專用拖車上進行運輸的Mle 1932炮管。拖車輪與火炮的炮輪形制相同。

生產與服役經歷

從1933年至1936年,施耐德一共生產了16門Mle 1932加農炮,分別配屬到四個海軍機動岸炮連。前三個連的番號非常簡單,即第一至第三機動岸炮連。每連編有四門炮和141名軍官和士兵,各連的組建地均在蒙特堡(Montebourg)。隨著牽引車輛等附屬裝備陸續到位,第一機動岸炮連於1937年完成訓練,其後短暫部署在敦刻爾克地區。30年代末,來自德意兩國的威脅逐漸提升,法軍決定強化地中海沿岸,尤其是北非殖民地的岸防力量。1939年初,第一機動連被調動至突尼西亞的加貝斯(Gabès)來防禦加貝斯灣一帶。第一機動連在此一直駐紮至1940年8月,完美地錯過了法國戰役。第二和第三機動連成軍稍晚,1939年11月完成訓練後就部署在法國北部的濱海布洛涅( Boulogne-sur-Mer )。這兩個連的任務是在德軍入侵時協助比利時陸軍防禦紐波特(Nieuport)—奧斯坦德(Ostende)—澤布呂赫港(Zeebrugge)一帶的海岸線。西歐戰役爆發時,第二和第三機動連的由於運輸出現差錯,滯留在荷蘭境內。5月12日,這兩個連支援位於瓦爾赫倫(Walcheren)的法軍第68步兵師,向推進中的武裝黨衛軍“德意志”步兵團發射了三百餘發彈藥。後隨大軍一直撤退,5月21日到達敦刻爾克(Dunkirk)。之後的戰鬥中,兩個機動連的八門炮被兩兩一組分散部署,兩門在敦刻爾克至盧恩(Loon)的公路上,兩門在敦刻爾克西側的馬迪克(Mardyck)地區,兩門在大桑特(Grande-Synthe),最後一組在瓦利耶爾堡(Fort Vallière)。這些火炮一直戰鬥至6月3日,最終全部被德軍繳獲,第三機動連殘部向德軍投降,而第二連的人員則撤退至英國。

神秘的高盧重炮:法國海軍155毫米施耐德Mle 1932加農炮小史

神秘的高盧重炮:法國海軍155毫米施耐德Mle 1932加農炮小史

神秘的高盧重炮:法國海軍155毫米施耐德Mle 1932加農炮小史

神秘的高盧重炮:法國海軍155毫米施耐德Mle 1932加農炮小史

神秘的高盧重炮:法國海軍155毫米施耐德Mle 1932加農炮小史

神秘的高盧重炮:法國海軍155毫米施耐德Mle 1932加農炮小史

神秘的高盧重炮:法國海軍155毫米施耐德Mle 1932加農炮小史

神秘的高盧重炮:法國海軍155毫米施耐德Mle 1932加農炮小史

神秘的高盧重炮:法國海軍155毫米施耐德Mle 1932加農炮小史

神秘的高盧重炮:法國海軍155毫米施耐德Mle 1932加農炮小史

神秘的高盧重炮:法國海軍155毫米施耐德Mle 1932加農炮小史

神秘的高盧重炮:法國海軍155毫米施耐德Mle 1932加農炮小史

神秘的高盧重炮:法國海軍155毫米施耐德Mle 1932加農炮小史

神秘的高盧重炮:法國海軍155毫米施耐德Mle 1932加農炮小史

神秘的高盧重炮:法國海軍155毫米施耐德Mle 1932加農炮小史

神秘的高盧重炮:法國海軍155毫米施耐德Mle 1932加農炮小史

以上16張照片均為佔領敦刻爾克之後德軍所攝,具體地點不明。不過透過照片周圍環境可以大致分成幾組。注意火炮狀態各不相同,有些是作戰狀態,有些是不同階段的行軍狀態。最後一張中整齊停放的炮管拖車,應該是繳張回收後所攝。

在法國的兩個連覆滅的同時,第一機動連呆在突尼西亞無所事事。法國戰敗後,該連於1940年8月轉移到阿爾及利亞的訥穆爾(Nemours)。1941年3月30日,第一連對前來襲擊運輸船隊的英國皇家海軍“謝菲爾德”號輕巡洋艦進行了炮擊,英艦的反擊造成了四人陣亡及十一人受傷,這也是施耐德Mle 1932加農炮服役期間僅有的一次岸防任務。第一機動連在1943年盟軍登陸北非的“火炬”行動中還短暫炮擊了美軍部隊,後來加入自由法國陣營,1944年10月返回法國並參加了封鎖魯瓦揚(Royan)口袋的行動。

最後一個裝備Mle 1932火炮的部隊是於1937年在達喀爾(Dakar)組建的第六殖民地炮兵團(RAC)第六連,同樣裝備四門火炮。在1940年九月英軍攻擊達喀爾的戰鬥中,該連陣地離戰線過遠,一炮未發,隨後重編為第六殖民地炮兵團的第四連。1944年秋,該連所有的火炮都被上交,送往法國本土的呂埃爾(Ruelle)進行更換炮管等翻新工作。第四連裝備Mle 1932的經歷到此結束。

翻新後的四門炮送到了全新組建的第五機動岸炮連手上,並且也調往魯瓦揚於已經部署在此的第一連合流。此時,這兩個連的輔助車輛都換成了美製裝備。從1944年11月29日至1945年4月29日,兩個連共向包圍圈內發射了超過1300發彈藥。1945年4月30日和5月1日這兩天,又在聖皮埃爾-多勒龍(Saint-Pierre-d Oléron)島登陸作戰中支援發射了270發。這也是Mle 1932在二戰期間的最後一次作戰。二戰結束後,法國海軍手裡尚有佔總產量一半數量的Mle 1932重型加農炮。在其整個服役生涯中的絕大部分時間均作為重型野戰火炮運用。1945年7月1日,這兩個海軍炮兵連宣佈解散,之後就再沒有這八門火炮的任何資訊了,其最終去向至今成謎。

神秘的高盧重炮:法國海軍155毫米施耐德Mle 1932加農炮小史

1945年在法國作戰的Mle 1932火炮,牽引車全是美國的M4。注意炮管和炮架並沒有分別牽引,很可能是單純因為美國貨勁兒足夠大而已。

前文中已提到,第二和第三連覆滅後,其裝備的火炮均被德軍繳獲。然而,相比於第一和第四連已經不甚詳細的戰爭經歷,Mle 1932在德軍中的服役經歷更加神秘。德軍一共繳獲了八門炮,其中六門投入了作戰。就這麼寥寥幾門炮,德國人居然給了兩個繳獲武器編號,分別是陸軍使用的15。5釐米 K 424(f)和海軍使用的15。5釐米 KM 32(f)。德國海軍手頭有六門KM 32,其中四門於1942年5月部署在比利時佛蘭德斯的海斯特(Heyst)用於海岸防禦。當然,德國是不可能放任如此效能出色的遠端火炮呆在西歐無所事事的。德軍對列寧格勒完成封鎖,北方集團軍群迫切需要一切可以蒐羅到的遠端火炮,用於轟擊包圍圈中的目標。1942年6月30日,一紙調令把四門KM 32火炮運到了列寧格勒前線,編入第530海軍炮兵營的第六連,然而尚不確定去列寧格勒的那四門炮中是否就是在比利時的那些。這些火炮之後就一直部署在斯特列利納(Strjelna)的陣地上,數量後來一度增加到六門,然而在1943年8月31日的編制表中,就只剩下一門在冊了。後來,海軍把僅剩的這門炮交給了國防軍第143要塞炮兵連。該連同時還裝備了法國產的155毫米施耐德Mle 1917加農炮。在1943年底至44年初的激烈戰鬥中,該連一共發射了9500餘發彈藥,所有火炮的炮管嚴重磨損。1944年1月的報告中,該連提出要用新造火炮替換手頭裝備的要求,這也是K 424(f)最後一次出現在德軍官方記錄中,在1944年3月1日的編制表裡,第143要塞炮兵連已經沒有這款火炮了。

神秘的高盧重炮:法國海軍155毫米施耐德Mle 1932加農炮小史

在一個德軍武器維修場中的Mle1932炮管,周圍是一些德制火炮。注意照片最右側有一門炮的炮輪裝有擋泥板,那是比利時制的120毫米 Mle 1931加農炮,只生產了24門,也是個稀罕物。

神秘的高盧重炮:法國海軍155毫米施耐德Mle 1932加農炮小史

列寧格勒前線的一一門季季裝的Mle 1932。可能攝於1942或1943年冬。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