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核彈發射井的位置雖然是公開的,但並不意味著發生井的生存能力低

第一、核彈發射井都建立在內陸地區,難以被突襲。

不管是美國的、俄羅斯的,還是中國的,絕大多數核彈發射井都是建在內陸省份,美國、俄羅斯、中國的領土比較大,不管從哪一個方,與領土的中心區都超過一千公里的距離,這可不是那些面積小的國能比的。敘利亞就是因為領土縱深太小,以色列經常不需要飛入敘利亞的領土,就可以對其縱深目標進行突襲。

由此,國家領土面積大是有好處的,把重要的目標建設在內陸地區,然後在領土邊緣區建立遠近雷達的監控系統,配合各種防空攔截系統。如此,不管是飛機、還是導彈,要突破層層攔截進入內陸地區是很難的,由此設立在內陸地區的發射井,被突襲摧毀的機率很低。

世界上目前只有、中、俄、美三國保留了發射井,英國與法國都放棄了發射井,原因就是他們國家的縱深太小,很容易被人家突襲成功。當然了,也並不是設在內陸地區的發射井沒有被偷襲摧毀的可能,如果在衛星上安裝武器,從太空發動偷襲,成功率就很高。美國對自己的防空攔截系統很自信,但也不得不反對在太空上安裝武器,畢竟他們也沒有信心攔截來從太空上襲來的攻擊。

核彈發射井的位置雖然是公開的,但並不意味著發生井的生存能力低

第二、發射井為了提高生存能力,都是按照扛核爆設計。

由於發射進井是大型目標,根本沒法隱藏,而且還是戰爭時期敵方優先攻擊的目標,因此為了防止放射井在第一時間被敵人摧毀,往往都把發射井建設的很堅固。發射井一般建在大山之中,平時只有幾名人員在看守與維護,就算處於臨戰發射狀態,也只有十幾個人。

這麼重要的目標,只用這麼少的人看管,你們不覺的奇怪嗎?其實這也沒什麼值得的奇怪的,因為發射井建設在地下至少30多米深,由厚重的鋼筋混泥土構成,特殊鐵製井蓋就重達上千噸,拿炸藥去炸都炸不開,由此一般攻擊根本無法對發射井造成傷害,哪怕是核攻擊也很難把發射井摧毀。

在這裡大家首先要知道,裝在火箭上的核彈頭都不是很大,而且往往一枚洲際導彈上會裝很多枚核彈頭,由此單枚核彈的威力是有限的,要摧毀發射井需要使用多枚核頭才行,俄羅斯最新改造的發射井需要使用7枚核彈頭才能摧毀。

由此大家不要把發射井的生存能力想的那麼弱,目標座標雖然透明,但並不意味著你就能摧毀。美國白宮的座標全世界都知道,但美國在地下修建了可以扛核爆的防禦工事,一旦遭受核攻擊總統就可以躲在下面指揮作戰。

核彈發射井的位置雖然是公開的,但並不意味著發生井的生存能力低

第三、對發射井威脅最大的鑽地彈。

發射井可以扛核爆,但並不一定能扛鑽地彈,現在的鑽地彈越來越厲害了,可以穿透60米厚的水泥。不過比較慶幸的是,鑽地彈對精度依賴很高,很少裝在導彈上,原因是導彈攻擊的精度還不夠。

如果發射出去的鑽地彈沒有打在發射井裡,而是發在發射井邊上,那就沒有任何意義了,目前只有中國的鑽地彈裝在短程導彈上,不過圓機率誤差依然存在20米。

美國與俄羅斯的都是空投鑽地彈,使用各種引導工具可以讓鑽地彈獲得更大的打擊精度。不過這就讓鑽地彈對飛機產生了依賴,而飛機要突破層層攔截是很困難的。

核彈發射井的位置雖然是公開的,但並不意味著發生井的生存能力低

結論:核彈發射井的位置雖然是暴露的,但是要第一時間摧毀並不容易,只要發射井沒有在第一時間被摧毀,它就有機會完成使命。核彈發射井的任務是讓洲際導彈升空,只要導彈升空發射井的使命就完成了,這時候再去摧毀發射井就沒意思了,而發射洲際導彈只是十幾分鐘的事。當前俄羅斯與中國都繼續對發射井進行升級改造,盡大可能的讓核彈發射井獲得足夠完成使命的時間。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