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這部亮劍編劇封筆之作,會是七月劇王嗎?

這一代年輕觀眾,重新迷上主旋律。

去年,喊了無數句的yyds,打出年度國劇最高分——《覺醒年代》。接著,一大波主旋律劇不斷被打出五星。

牛嗎?真牛。但,也有小小遺憾:什麼時候,能再出一部當年的《恰同學少年》《我的法蘭西歲月》那樣的青春主旋律爆劇?

有個國劇編劇大神,坐不住了。江奇濤。

這部亮劍編劇封筆之作,會是七月劇王嗎?

不認識?看作品,《人間正道是滄桑》《亮劍》《漢武大帝》,他出手,從來沒有爛劇。

這部亮劍編劇封筆之作,會是七月劇王嗎?

而這次,《人生若如初見》是江奇濤的“青春之筆”,也是他的封筆之作。

編劇有了,誰導?王偉。一部《白夜追兇》,成為國產犯罪劇9分經典,一部《隱秘而偉大》,拿下近年年代劇少見高分。

這部亮劍編劇封筆之作,會是七月劇王嗎?

編劇導演,個個靠譜,誰挑大樑主演?

有個人,和七月有緣。李現。

我知道,良鄉,讓你們久等了。

這部亮劍編劇封筆之作,會是七月劇王嗎?

好在,近日該劇招商文案曝光,文案當中顯示,該劇暫定Q3上線。豆瓣已經標註,劇集7月份首播。如果沒有意外的話,這部電視劇7月份可以和觀眾見面。

我知道有人想說什麼,聽劇名,這好像是一部民國愛情劇?之前韓東君一部劇,不就叫《人生若如初相見》?

但,這個名字,卻是編劇江奇濤一手選定。

這部劇,不僅是獻禮劇,更是近年少見的青春視角的年代革命劇,甚至某種意義上,它好像一部民國青春版《人間正道是滄桑》。

這部亮劍編劇封筆之作,會是七月劇王嗎?

能成嗎?

在這個史詩大片時常被打一星,對於某些年輕觀眾,長=無聊,有深度=沒意思,史詩=注水,不發糖=無趣的流量劇時代,這部反其道而行之的民國史詩劇,的確是場冒險。

但我要說的是,這場冒險,值得!

有多久,沒看到一部青春視角的史詩大作能做到——細節尊重歷史,角色尊重人性,故事尊重智商。

這部劇,沒有膩膩歪歪,沒有架空愛情,甚至,可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爽劇,但卻帶著國產劇一份少見的深度和少年意氣。

史詩

為什麼說,這部劇有點《人間正道是滄桑》意思?

先看編劇江奇濤,最擅長,黃鐘大呂。

能在歷史真實和戲劇故事間穿針引線,寫歷史洪流中的人和事的,國劇編劇中,他獨一份兒。

《人生若如初見》和《人間正道是滄桑》,不僅都是革命歷史題材,都涉及很長的時間跨度,涉及眾多出場人物,且都反映了中華民族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上經歷了怎樣一段波瀾壯闊的風雲變遷。

這部亮劍編劇封筆之作,會是七月劇王嗎?

而這次掌舵的,不是張黎,而是新一代導演中的品質控王偉,《隱秘而偉大》顯示,他在營造時代氛圍、捕捉細節方面也是獨一份兒。

《人生若如初見》的細節有多考究?

預告片兩個細節就把我抓得死死的。

第一,軍服。

這部亮劍編劇封筆之作,會是七月劇王嗎?

這部劇,絕對算李現的民國造型大賞,不論是清朝的長衫便裝,還是筆挺的軍裝,都完美地hold住,但造型中,還藏著年代更替。

劇中李現的軍裝造型中最常見的,就出自“新軍”。

這支軍隊,在張黎導演的多部歷史劇中都有登場,是甲午戰爭後,清朝政府為加強陸軍力量,運用西方制度、武器裝備陸續編練的部隊。

1905年,北洋常備軍練成六鎮,這就是“北洋六鎮”的由來;1907年,湖北新軍練成一鎮,成為日後武昌起義的主力軍。

1908年,清朝政府成立“禁衛軍”,劇中主角良鄉某一時期加入了這支部隊。

這部亮劍編劇封筆之作,會是七月劇王嗎?

劇中良鄉所著軍裝是禁衛軍冬季常服,最突出的是領章標識,“紫銅打造,形如腰圓,上鏨飛鷹,下鏨荷花”,名為“團鷹”。

這部亮劍編劇封筆之作,會是七月劇王嗎?

而周遊飾演的李人駿應該是加入了北洋軍,其所著軍裝是新式陸軍冬季禮服,最突出的是領章標識,“游龍戲珠”和頂戴花翎。

這部亮劍編劇封筆之作,會是七月劇王嗎?

必須說,李現劇中每個造型都代入感非常強,並且一直在變化。

一方面,是折射出他經歷留學訓練、朝堂任職、再到征戰沙場的職場升遷,另一方面,軍服對應的,自然也是晚清的時代變局。

劇中主角,或披颯爽軍裝、或穿傳統旗袍、或著西式正服,一身造型,釘住時代基調,也看出劇組追求歷史實感的偏執。

這部亮劍編劇封筆之作,會是七月劇王嗎?

再舉個例子。

宮門閉。

劇中一閃而過的,有滿族婚禮、京戲、日本歌舞伎,還有良鄉一記無奈的回眸,以及關閉的宮門。

看似尋常?未必。尋常場景背後,是不是隱藏著人物在歷史潮流中的選擇?

這部亮劍編劇封筆之作,會是七月劇王嗎?

良鄉身為昔日的貴族少年,身後宮門對他緊閉,是否意味著他最終選擇的道路,不再是充當晚清禁衛軍,而是走出宮門,重啟人生?

這些都是《人生若如初見》低調的用心。

劇集有版海報很有意思,飛簷聳立的中式建築與洶湧而來的潮水各佔畫面一半,恰如劇中所呈現的新舊時期的交匯,以畫點題,意韻深遠。

這部亮劍編劇封筆之作,會是七月劇王嗎?

從物料看,劇集也處處透出電影質感和史詩風格,色調古樸清新,服化道精良,影像充滿質感,既帶著歷史的昏暗感,又呈現出晚清難見天日的沉重氛圍。

電影感之外,劇集又用大量細密的針腳,不動聲色地編織出一副時代畫卷。44集的篇幅,講述一代青年在時代的大潮中,奮勇向前,走出一條正確革命之路的故事。

這部亮劍編劇封筆之作,會是七月劇王嗎?

近些年以民國時期為背景,展現中華民族抵禦侵略的創作格外蓬勃,相比之下清末民初推翻帝制、在變革中探索尋路的創作難度相對較高,作品少,而江奇濤,向來喜歡迎難而上。

劇集時間點,看上去大致是從甲午戰爭結束後到《覺醒年代》的時代全面到來前,有志青年交纏起伏的命運中,推翻了存續千百年的舊秩序,開始走向振興中華、民族復興革命道路的年代。

從江奇濤個人創作來說,就好像是一部《人間正道是滄桑》的前傳。

相比後者更加確認的人物走向,這部劇的年代尚處晨昏未定開天闢地之時,五個主要人物被放進歷史的浪流裡激盪。

這部亮劍編劇封筆之作,會是七月劇王嗎?

有志青年,都相信靠自己的手,能轉變這個國家的命運。但在意氣相投中,他們又註定走向不同的道路,產生矛盾和分歧。

觀眾能看到的,是每個人物不同的命運走向,以及最後能脫穎而出的是什麼。

說白了,《人生若如初見》是一部需要你細嚼慢嚥的大劇。

它不單單是要講一個故事。

更要給觀眾和人物悉心構建出一個群體,一個環境,甚至一個激情盪漾的時代。

青春

說到這,其實不難發現。

這絕不是一部打著歷史旗號撒狗血的爽劇。

它不會一味追求連續的緊張和反轉。而把更多功夫花在人物內心的雕琢。

要想進入劇集的節奏,要讀懂劇中的絕對主角:

李現飾演的良鄉。

這部亮劍編劇封筆之作,會是七月劇王嗎?

他和魏大勳飾的革命黨楊凱之、周遊飾的北洋武右衛軍李人駿,從他們三人成為最早一批赴日本士官學校留學深造的進步青年,在郵輪上和俞天白(朱亞文飾)、秋紅(春夏飾)相識開始,五人的宿命就緊緊糾纏,也由此折射出一部「少年中國」成長之路。

這部亮劍編劇封筆之作,會是七月劇王嗎?

吳越、李誠儒、劉敏濤等戲骨加盟,大概也會演繹出那幅時代畫卷下,不同的歷史人物。

劇中的時代封建制度已經搖搖欲墜,這群青年註定在歷史的洪流中經受思想的洗禮蛻變,他們的成長曆程,可以說是「少年中國」在變革中求獨立、求振興的縮影,但成長,必然經歷陣痛。

看故事,李現飾演的良鄉從最底層的軍官到禁衛軍參謀,一開始走上的是富國強兵的道路,但卻深陷權力漩渦,滿腔熱血無處施展,最終認清此路不通,終究會走上另一條道路。

魏大勳飾演的楊愷之,在延吉之戰力挫日本帝國主義囂張氣焰,被譽為“戍邊英雄”,但從故事走向看,他的命運,很可能是犧牲。

這部亮劍編劇封筆之作,會是七月劇王嗎?

周遊飾演的李人駿,則很大可能會站在昔日好友的對立面上。

春夏飾演的秋紅,劇中造型溫柔,又帶著一股冷清的神秘感,溫婉的外表下藏著力量感。江奇濤一向善於在角色中注入歷史人物原型,那麼這一次,秋紅背後的歷史原型,到底是誰?

這部亮劍編劇封筆之作,會是七月劇王嗎?

目前最大的懸念,還是朱亞文的角色,俞天白。

這部亮劍編劇封筆之作,會是七月劇王嗎?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五個角色的意義,就是以革命者的視角帶領我們回看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五人都在國家陷於水火之時登場,有人選擇堅定投身紅色革命,有人經歷滄桑,有人掙扎陷於囫圇,其命運註定隨著家國命運而錯綜勾連。

從現有物料看,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李現。

剋制、含蓄、走內心。不露崢嶸的表演,把人物在歲月中的年齡跨度、心境變化刻進肌理,入木三分。

這部亮劍編劇封筆之作,會是七月劇王嗎?

看得出,這次李現要演的良鄉,比他過去任何一個角色都複雜,不僅要經歷戰場,更要經歷人心戰場。

要詮釋的,是人物外殼下掙扎和複雜的人性。

拿捏好人物,從來是拍好歷史劇的密碼。

這些或被大浪淘去,或被泥沙掩埋的人物,都有值得在螢幕上閃耀的一面。

由他們講述自己的故事,讓觀眾感受他們的血肉。歷史劇才不會成為單純的“編年史故事”。

而是把一個個人物群像立到人們心裡。

這部亮劍編劇封筆之作,會是七月劇王嗎?

由此,觀眾才會自發地接近,走向這段歷史。體會到無論歷史如何翻雲覆雨,少年中國,最珍貴的,從來都是——

少年

為什麼江奇濤要把自己封筆之作的主人公,定為一群少年?

須知少時凌雲志,曾許人間第一流。

或許他要的,就是少年中國這份少年志氣。而對國劇來說,或許也需要這樣一群少年。

這部亮劍編劇封筆之作,會是七月劇王嗎?

因為在這個流行三分鐘看完一部電影,五分鐘看完一整部長劇的時代,觀眾很可能會問,它到底講了啥?

現在看,《人生若如初見》應該會有意杜絕直給的敘事方式。

也沒有一波接一波高潮迭起、花樣百出的手撕和狗血。

更不會讓男主每一集,都在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它敢於讓觀眾,進入歷史。

這是一部編劇為觀眾打造,李現們為觀眾演繹的“史詩”。但何為史詩?

不是時間跨度長,出場人物多就是史詩。

關鍵在於,能不能拍出歷史的浩蕩和人物的宿命感。

這部亮劍編劇封筆之作,會是七月劇王嗎?

真正的史詩,是在人物命運裡種下一粒種子,讓劇情開枝散葉,看他如何在同命運的抗爭中,走向預設的終點。

這就意味著,有觀眾可能無法適應這種逆潮流的“慢”。

畢竟,這代年輕觀眾習慣了看反轉短影片、看爽劇,但史詩的厚重感,不是一時一刻能夠消化得了的。

真正的史詩,恰是一種由精密的佈局、綿延的情感共同創造的回甘。

所以這部劇更需要李現,春夏,這些年輕演技派演員,帶沒耐心的年輕觀眾,找回耐心,坐下來,看一段歷史歲月中,少年人經歷的少年中國。

這部亮劍編劇封筆之作,會是七月劇王嗎?

值得一提的是,李現在大火後,並沒有繼續出演偶像劇、小甜劇,而是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接拍了這部現實大劇,已經有營銷號提出疑問:作為流量明星,這樣值不值?

但如果李現根本沒把自己當流量明星,而是把自己當成演員呢?

為了這部劇,據說李現學習騎馬、學字、練習獨特的口音、戰爭中的作戰手法,這一切,不正是一個好演員,應該做的。

看起來,是不如甜劇爽劇火得快,但成為好演員,沒有捷徑。

最後說一點,《人生若如初見》是編劇江奇濤第二部以詩詞命名的作品,之前一部是《人間正道是滄桑》,“人生若如初見”化用自清朝詞人納蘭性德《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的首句,看似與江奇濤以往創作風格有所出入。

但應用到劇中,卻給了一個意義全然不同的英文劇名“A love never lost”(永不消逝的愛)。

這部亮劍編劇封筆之作,會是七月劇王嗎?

但人間愛,只能是個人的小情小愛?是不是可以引申到對家庭的愛、同袍的愛,乃至對國家的愛?

又是否因為有這一代代青年綿延不絕的愛,少年中國才會有振奮向前、挽救於萬一的動力?

對於劇名,劇集的史學顧問簡木生是這樣解讀的:

“這是一代人的救亡圖存,在時代翻滾的浪潮中他們留下了痕跡,他們中的一些人被徹底吞噬,有的則最終成為燈塔,照亮著後來者們將要前進的道路。這是屬於他們以及那個時代‘初見’的故事。”

這部亮劍編劇封筆之作,會是七月劇王嗎?

史詩故事裡,主角的偉大,往往離不開悲劇,《人生若如初見》,當然也預示著主角們終將分道揚鑣的可嘆結局。對於那群少年來說,終不是所有人都能選中那條正確的路。

但個人的悲喜,才成就了史詩感的底色。

李現曾表示,希望《人生若如初見》這部劇未來能成為他的一部代表作。少年郎的代表作,也是江奇濤編劇的封筆之作。

這不是一部爽劇,但好故事,永遠值得細品。

人生若如初見,何必秋風悲畫扇。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