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在農村,過去為何有些老人五十來歲就製作棺木了?有啥說法?

老人滿五十來歲就可以製作棺木,是過去我國部分地區的農村傳統風俗,也可以說是舊時農村的一種文化現象。相對來說,南方農村比較普遍一些。這種現象與這些地方稱壽風俗直接相關。

在農村,過去為何有些老人五十來歲就製作棺木了?有啥說法?

江西:婺源江嶺古民居

1、民間風俗到了做壽的年齡可做棺材

棺木,即棺材,俗稱壽材、壽木、老屋、老木。按舊時我國民間習俗,人要做了壽以後在才能做棺材,所以叫壽材。同樣的道理,達到了做壽年齡後,也可以做壽服、壽被,稱之為添福添壽。

這是對一般身體比較健康的人而言的,特殊情況則另有說法。比如,對於重病纏身的人來說,也可以做棺材,稱之為“衝壓”,即衝邪壓祟,與民間“沖喜”的意思是一樣的,都是舊時人們的迷信思想,希望病人能轉危為安。其實這只不過是一種婉轉的說法,為病重之人準備後事才是真正的目的,只是誰也不情願明說而已,只好這種方式敷衍過去。

舊時,民間認為,一般要等夫妻中的任何一人達到了稱壽的年齡以後,就可以做棺材。一些地方以男人做壽為標誌,必須是男人到了做壽年齡,才可以做棺材。也有一些地方,只要男女老人只要一人達到稱壽年齡,就可以做棺材。因為舊時,農村有的男子娶大齡老婆的習俗,年齡相差三到十歲的現象很常見。這些都是因為一鄉一俗的差異性,使各地的傳統文化習俗不盡相同。

我國很多地方都是六十花甲時稱壽的習俗 ,因此,這些地方也就要到六十才能做棺材。但在南方的很多地區,也不僅僅是農村,城鎮也一樣,過去,只要年滿五十就可稱為壽。實際上,這些地方講究“男上女滿”,也就是男人四十九可稱壽,女人五十歲稱壽。因此,這些地方一般在年滿五十以前的幾年內,可預備做棺材的木材,只要夫妻兩人中有一人達到了五十的年齡,就可以做棺材了。

在農村,過去為何有些老人五十來歲就製作棺木了?有啥說法?

2、南方一些地方從小孩出生開始,就想到了死時棺材

舊時,我國民俗文化中,人們一般對“死”非常忌諱,但凡與死有關的東西,都成為了民間聯想性的禁忌。然而,民間對籌備做棺材這件事則沒有忌諱,只有規矩。

一個人有生就有死,只是每一個人的壽命長短而已,這是自然規律。南方一些山區,比如湘西及貴州等地,按說生在大山裡,住在大山裡,一輩子與樹木打交道,這些地方並不缺木材,但這裡的人們未雨綢繆,女人出生的時候,男人成年的時候,就在考慮與做棺材有關的事。

比如,湘桂黔三省區邊界一帶的大片地區的漢、苗、侗、瑤等各民族,女孩子一出生,家裡就要為她們栽種一片樹林,等長大以後,用來做嫁妝的傢俱,出嫁後建房子和年老時做棺材,等於女孩子一輩子中關鍵節點中需要的木材,孃家都準備好了。

這些地方的男孩子則在年滿十八歲以後,可在公山上,選四株好杉樹,做好記號。一般是用藤蔓捆在樹幹上,一年換一次藤蔓,這四株樹伴隨此人成長,等到五十歲時砍掉做棺材,任何人都不能砍。這種習俗叫“箍樹”。

這裡所謂的“公山”,指舊時屬於家族或寨子的集體山場,一般分柴山,專門用來砍柴的,放牛山,專門用來放牛羊的,林山,專門用來長樹木搞集體建設,或個人做館材。在舊時代,因山林、田土都是個人所有,因此,家族或寨子一直保留了公山、公田,用於村寨建設、教育經費、祭祖經費、民間娛樂活動經費等,同時也是給那些沒有山林、田土的貧窮人家,在生時,日常生活用的柴火、放牛場所都可到公山,而人老了,可以砍伐公山的木材做棺材。

在農村,過去為何有些老人五十來歲就製作棺木了?有啥說法?

3、舊時五十來歲做棺木,是因當時人們壽命普遍不高

舊時,因人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條件比較惡劣,加上當時醫療技術很低,人們的壽命大多不高,農村人比城鎮人的平均壽命更低,一些地區也就把做壽年齡定為五十歲。

根據民國時期中國著名社會學家許仕廉在《人口論綱要》的資料,當時我國古代人平均壽命30多歲,這其中包括了夭折嬰兒和戰爭死亡計算在內,自然也就拉低了平均數。一般來說,學術界認為一個地方的平均壽命比較準確的是對古代家譜的統計。這裡例舉兩組資料。一是梅山客家族譜西山陳氏壽命統計結論:從明朝洪武到明萬曆260年時間,陳氏家族平均壽命男為54。4歲,女為53。9歲。二是梅縣程江大亨村葉氏族譜》統計資料:明初到到近代,大亨村男性平均能到60。1歲,女性平均能到65。5歲。

目前,我國平均壽命,據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對來自於183個主權國家的統計釋出報告《世界衛生統計2018》,中國人口預期壽命約76。4歲,其中男性75歲,女性77。9歲,排名第52位。

在現在人的眼裡,過去農村老人到了五十歲就開始做棺木,感到很奇怪,主要是現在生活水平提高,醫療條件改善了,醫學科學也很發達,人們的平均壽命增加的幅度很大。現在的人們普遍認為,五十歲的人不能算是老人,而只能算在中年人。這樣才產生一種錯覺,認為過去農村五十做棺木,時間太早了。

在農村,過去為何有些老人五十來歲就製作棺木了?有啥說法?

事實上,過去們不僅平均壽命要短很多,農村人就更短些。農村人的婚育也比較早,一般來說,女十五六歲,男十七八歲就結婚生子,將近五十歲的人,大多都做了爺爺奶奶了,已普遍都進入了老年。因此,舊時有“五十不造屋,六十不種樹”之說。

因此,過去的農村,人到五十歲時開始做棺木,現在的人感到不解,而那時卻是一種很普遍的做法。時至今日,農村五十歲人還是壯勞力,也沒有人去想這麼回事,至少要到六十歲以上的人才考慮“百年”之事。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