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一個溺水者的生命,應該怎麼挽救?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璐瑤 實習生 林少娟

一名17歲女孩,轉身跳入深水中,有什麼方法可以挽救她的生命?

這是最近常掛在熱搜上的一則新聞。12月4日,安徽望江一女孩欲投河自盡,在民警安撫勸導過程中,女孩突然撲入深水區。後女孩被打撈上岸,經搶救無效死亡。涉事民警未立即跳水施救的行為引發爭議。

相關統計資料顯示,中國每年約有5。7萬人死於溺水,溺水已成為1-14歲的中國青少年兒童意外死亡的“頭號殺手”。與此同時,還有無數生命淹沒在無效的溺水救援中。廣州公共危機預防協會會長、平安廣州志願服務總隊隊長鄧躍暉告訴記者,實際救援中,平均1個溺水者背後,可能就有3-5個救援者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面對溺水者,我們該不該下水救人?應如何以更小的代價挽救生命?我們身邊有哪些可以救命的“武器”?

一個溺水者的生命,應該怎麼挽救?

圖/視覺中國

會游泳就能救人?

看水性、看體能、看技巧、看水域情況

6歲開始,鄧躍暉就跟著父親學游泳。他是廣州有名的應急救援專家,水性、體能、救援專業技能都十分過硬。

下水救人,會游泳就可以嗎?從專業救援的角度看,溺水救援的物件主要有失足落水者、輕生跳水者。鄧躍暉告訴記者,無論哪種原因落水,落水者都會有本能的“抓救命稻草”反應,水的阻力加上落水者的體重,一旦救援人員被死死抓住——輕生跳水還可能反抗,甚至把救援者拖下水——結果往往付出生命代價。

他和隊員們曾做過一個溺水救援實驗。實驗場景設在一個專業游泳池中,按照模擬場景,孩子泳池溺水,他馬上下水,純靠體力把孩子拉到泳池邊。結果令人意外,他折騰了半天,筋疲力盡,才勉強成功。

水域情況也大大影響救援的成功率。鄧躍暉說,水底如有淤泥、斜坡、暗流、漩渦等,下水救援的風險性就大大提高,救援時更需藉助船艇、救生圈等。“撲通”一聲跳下去,誰的命可能都救不了。

“總之,下水救援,不只是水性好就可以,這是一個技術活。”在鄧躍暉看來,如果不具備救援條件就下水,結果很可能是無效的。

該不該下水?

岸基救援的這些方法更安全有用

發現有人落水,該不該立即下水施救?“不要輕易下水。”這是鄧躍暉的答案。近年來,他和隊員們常走進廣東各中小學校,為孩子們上安全防範課。每次講到防溺水,他總會強調這句話。

不下水,能救人嗎?鄧躍暉告訴記者,救援實踐發現,學會岸基救援,在岸上也能救人,且更安全有效。

岸基救援,即在岸上可以做的一些救援措施:救援人員利用拋繩器、救生圈等器材,對落水人員進行快速救助。這種辦法可用於大多數近岸溺水者的救援。如果溺水者在大江大海等離岸較遠的水域,則需藉助船艇等專業裝置。岸基救援的裝置可就地取材,如身邊的樹枝、竹竿、礦泉水瓶,甚至身上穿的牛仔褲、外套都可以救命。

礦泉水瓶救生包:蒐集幾個礦泉水瓶,倒空裡面的水後擰緊,用衣服包起來扔給落水者,就是一個簡易的救生圈。三個750ml的空礦泉水瓶塞進落水者的衣服裡,浮力可支撐起一個成年人的體重。

繩子、樹枝、竹竿:如果手頭有繩子,可以把繩子拋向落水者,將其拉回岸邊。如果能在繩子末端繫上礦泉水瓶製作的“救生圈”,救援效果會更好。離岸不遠的,還可以找樹枝、竹竿等伸向落水者。

衣服:手邊沒有繩子、樹枝,幾件衣服也可以打結成長繩拋給落水者。吸水性較弱的衣服,如厚牛仔褲,如果倒扣後把褲腿褲腳紮起來,或者把空礦泉水瓶塞進去,可以暫時充當一個簡易的漂板。

鄧躍暉建議,轄區內水域較多的派出所,應給警務人員配備救生繩,警車上配備救生圈、救生衣等器材,最好開展相關救援知識的專業培訓。

發現有人溺水,可否“手拉手”救人?鄧躍暉提醒,嚴禁“手拉手”救援!“尤其是在斜坡或堤壩上,如果用這種方式接近落水者,排在最後的人要承受前面所有人往下的重力,一旦最後那個人支撐不住,所有人都會被帶進水裡,很容易‘全軍覆沒’。”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