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而今,震天的戰鼓再次敲響……

各位朋友晚安,本來想把這篇長文拖到五一假期,感謝大家的熱盼和一再催更,我決定將它提前寫出來。

本文接近一萬字,但絕對讀有所值,我將借解析指環王的劇情,為您梳理一下歐洲一段不為人知但至關重要的歷史脈絡。請在空閒時間閱讀。

在上一篇文章《《指環王》密碼(上):歐洲文明在懼怕誰?》中,我們解讀了電影《指環王》和同名小說中,托爾金老爺子借凱蘭崔爾女王、魔君索倫和剛鐸帝國各自有何暗喻,本篇中我們進入電影和小說的主要劇情,解析一下這場曠世之戰(魔戒聖戰)的原型是怎樣發生的。

1

開篇之前先解一個上回書留下的扣。

上文我們提到,已成廢墟的剛鐸舊都、“星之堡壘”奧斯吉力亞斯對應真實歷史上的羅馬城。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已經淪陷的“升月之塔”米納斯伊希爾(米納斯魔窟)則對應君士坦丁堡,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那麼《指環王》中濃墨重彩表現剛鐸新都、大戰的發生地米納斯雅諾(米那斯提力斯)又所指為何呢?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其實,我看很多朋友留言已經猜出來了,米納斯雅諾對應的就是維也納。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今天我們提起維也納,覺得它只是一座歐洲中部的花園城市,是音樂之都。但卻很少有人認識到,這座城市在近代曾經當過數百年的“新羅馬”帝都和保衛基督教文明的最前線。被稱為“基督之盾”或“歐洲之盾”。

就像《指環王》小說中“星辰堡壘”、“升月之塔”、“落日之塔”三城並立一樣,在那個時代歐洲人的心中,維也納的地位也與羅馬和君士坦丁堡相彷彿,凝聚著“羅馬帝國”這個現實中的剛鐸最後的希望——它被攻克了,羅馬就滅亡了。

你可能會覺得奇怪,羅馬不就早就滅亡了嗎?

是的,如果你去查中國世界史教科書,你得到的答案是在東西羅馬分裂之後,西羅馬帝國已經在

476

年就滅亡了。

但實際上,這個時間點是很後來才被定義——也就是說,西羅馬帝國其實是被後人“說死”的,至少中世紀的人並不覺得羅馬已完。

西羅馬被說死的具體時間是在

18

世紀末,英國有位歷史學者叫愛德華·吉本,出版了他的新書《羅馬帝國衰亡史》。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這其實是一套鉅著,推薦對羅馬有興趣的朋友一閱。

在該書中,吉本為了給書的第一部分有一個結尾,強行找到了一個之前並不太受重視的事件:

476

年,蠻族又雙叒叕的攻陷了羅馬城,按照之前的一般戲碼,蠻族首領在逼迫羅馬皇帝退位之後,應該自己接受“羅馬皇帝”的頭銜。

但此次來羅馬打秋風的蠻王,這老哥叫奧多亞克,是個耿直

boy

,對忙不迭前來獻上王冠的羅馬教宗高傲的說:“強者自會為自己加冕。”

於是他拒絕接受羅馬的帝冠。

於是這句裝逼的話就被吉本揪了出來大做文章:看見沒有,羅馬法統在當時就斷掉了,帝國亡國了,歐洲進入了中世紀,啊,多麼黑暗、多麼悽慘……

但可惜的是,生活在中世紀的歐洲人,其實並沒有吉本那麼高的史學覺悟,他們依然覺得自己生活在羅馬帝國裡,只不過皇帝經常換,“新羅馬”也經常遷都而已。

事實上,歐洲北方諸蠻族國王中,一共也就出了奧多亞克這麼一個給羅馬皇冠居然不要的二愣子。

這個道理就跟中國古代成事兒的草頭王做到一定火候一定會要玉璽當皇帝,宣佈自己承接前朝法統一樣:白給你的名號,幹嘛不要?

公元

800

年,德法兩國的共同先祖查理曼大帝,就正式接受教宗的加冕,成為“羅馬皇帝”。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此後這頂羅馬皇冠經由奧托大帝(

Otto I

)一直在德意志諸邦中傳承,在“巴巴羅薩”腓特烈一世時代,又給“羅馬帝國”加了“神聖”這個字首,於是形成了我們熟悉的“神聖羅馬帝國”。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注意,這個神聖羅馬帝國在當時歐洲人的理念中,其實就是西羅馬帝國的法統繼承人。而它理論上其實是有著全西歐基督教國家法統的,甚至整個中世紀,教皇跟神羅皇帝關係好的時候,還偶爾發個教令啥的,提醒一下基督徒要尊重“羅馬皇帝”。

但這種話基本沒什麼用,首先英法這樣的小強都不願聽這個“冒牌皇帝”的調遣,西班牙和北非當時在穆斯林手中,義大利南部受東羅馬帝國管控,北部則是教皇國的勢力範圍。

所以“羅馬皇帝”真正說了算的地盤,也就剩下了德意志那點地方。而這片地方正統羅馬其實是沒咋統治過的。

所以整個中世紀,德國人的宿敵法國人都在說這個國家“既不神聖,也不羅馬”,到文藝復興時代,大師伏爾泰又多加了一句“更非帝國”,就此湊成了當時法國人“辱德”必談的“素質三連”。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整個可憐兮兮的樣子,確實有點像中土世界阿拉貢“王者歸來”之前剛鐸。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2

而“羅馬帝國”在中世紀這種不倫不類的屬性,在小說《指環王》中也得到了剛鐸帝國的完美繼承。

看過電影的人都應該有印象,剛鐸帝國很長時間是被攝政王所代管的,而且這個代管時間長的匪夷所思,從最後一任剛鐸國王被戒靈首領安格瑪巫王騙去單挑失蹤開始,王室就絕嗣了,國家由之前的宮相家族所攝政。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而巧合的是,歷史被加冕為“羅馬皇帝”,開創羅馬在中世紀法統的查理曼大帝,就是出身於墨洛溫王朝的宮相家族,直到他父親丕平三世(矮子丕平)時代,才透過賄賂教皇得到了正統確認。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托爾金在這段歷史中得到了他寫攝政王家的最初靈感。

嚴格說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頭銜雖然光鮮,但跟“剛鐸攝政王”一樣有點來歷不正。

對這一點,不僅對旁邊的法國人看不慣,就連異教徒土耳其人更看不慣。

1453

年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後,奧斯曼土耳其蘇丹像所有滅亡羅馬的蠻族國王(除奧多亞克以外)一樣,認為自己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而為了逼迫歐洲人承認他們這個法統。蘇丹們能想到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攻克這個“冒牌羅馬”的新都城——哈布斯堡家族長期盤踞的維也納。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萬里車書一混同,西羅豈有別疆封,提兵百萬維也納,飲馬多瑙第一功。——土耳其人這個夢想跟幾百年前金朝皇帝完顏亮,是一樣一樣的。

所以,攻克維也納,一直是土耳其蘇丹們的首要目標,而最早對此進行嘗試的,是蘇萊曼大帝。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我有一個想法,雖然十分確定,但放在當下西方可能會非常不政治正確——

蘇萊曼大帝這個人,應該就是托爾金筆下魔君索倫的原型。

這不僅僅是因為兩個名字在英文中發音有相似之處(

Suleman

Sauron

)。更是因為蘇萊曼可能是最接近毀滅西方的穆斯林。他早年的英明神武與晚年的暴虐黑化,確實都有點魔君索倫的影子。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1529

年,蘇萊曼大帝領兵

30

萬連克貝爾格萊德和布達佩斯、佔領整個匈牙利,並一直打到維也納城下,進行了史上第一次維也納之圍。

御駕親征的蘇萊曼大帝得意非凡,豪言要讓整個歐洲都皈依真主。

但危難之下,整個基督教世界當時爆發了驚人的團結。教皇頒佈教喻,要求信徒集結維也納進行“聖戰”,大量志願軍以“十字軍”的名義奔赴這座神聖羅馬帝國的帝都參戰。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當時哈布斯堡王朝所領導的神聖羅馬帝國在肌體上還是健康的。不僅境內的各諸侯都還聽皇帝招呼,更要命的是,哈布斯堡王朝此時還聯合統治了新興的日不落帝國西班牙。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1529年,靠“下半身開疆拓土”的哈布斯堡王朝正迎來它的全盛期——皇帝查理五世建立了第一個“日不落帝國”。以至於從版圖上看從版圖上,這似乎是一次“東西羅馬”的較量。

於是第一次維也納之圍中,蘇萊曼大帝的進攻遭到了幾乎來自整個西歐的聯軍的迎頭痛擊。準備不足的蘇萊曼大帝最終鎩羽而歸。

他的歐洲擴張計劃至此終於止步。不久,奧斯曼帝國隨著他晚年的日漸昏聵和最終去世陷入了內亂之中,歐洲隨著這位君主的死暫且歇了一口氣。

而在《指環王》中,開篇就是對這段歷史的致敬——索倫企圖征服整個中土,遭遇了人類與精靈的聯合抵抗,人類君主伊蘭迪爾父子與精靈至高王吉爾加拉德組成“最後同盟”共同抵抗索倫。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這就是《指環王》最後開篇的“最後聯盟之戰”

而最終,也是索倫的意外死亡,給了中土世界喘息的機會……

就問你像不像。

但是,魔獸世界裡那話怎麼說來著?

“自從聯盟和部落並肩作戰,共同抵抗燃燒軍團的入侵,已經過去了四年。儘管成功地挽救了艾澤拉斯大陸,部落和聯盟之間脆弱的協議,卻早已蕩然無存。如今,震天的戰鼓,再一次響起……”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是的,在抵禦了蘇萊曼大帝的征伐之後。歐洲人本來以為自己的文明安全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給歐洲人留下了一個刻在骨子裡的敘事模式——聯盟會崩解,而“魔王”會重來。

3

公元

1683

6

月,一封急報傳入維也納宮廷。土耳其蘇丹默罕默德四世,糾集了蘇丹親兵、安納托利亞人、北非柏柏爾人、中東阿拉伯人、遠東韃靼人以及其他僕從國軍隊共計

25

萬之眾和

150

門各式火炮的大軍,已經在貝爾格萊德完成了集結。正浩浩蕩蕩的向西方挺進,目標還是那個:攻克維也納。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此時距離上一場大戰已經過去一百多年的時間。神聖羅馬帝國早已不復當年之勇,皇帝不僅失去了對西班牙的聯統,而且帝國也陷入了空前的內亂當中。

1618

年到

1648

年,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積蓄已久的宗教矛盾爆發,新教與天主教的混戰開始,周邊各國隨後紛紛選邊站隊,下場掐架,這便是著名的三十年戰爭。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三十年戰爭,把基督徒血流乾的“歐洲內戰”。

在此戰之中,在法國、瑞典等國的輪番進攻下,天主教同盟節節敗退,最終身為天主教同盟領袖哈布斯堡王朝被迫簽訂了《威斯特伐利亞合約》割讓了神羅境內大量領土,尼德蘭、瑞士脫離帝國,並且承認了德意志諸侯們擁有主權地位,帝國境內實行宗教自由。

這麼一搞,“羅馬皇帝”的威信已經蕩然無存,德意志人口大量減員,說德語的男人當中有接近一半死在了這場戰爭當中。

此時的神聖羅馬帝國,可以說已經名存實亡了。禍不單行,帝都維也納在戰後又遭遇了一場大瘟疫,人口僅剩戰前三分之一。

這導致在1683年戰前,維也納能調動的守軍不足兩萬人,幾近變為了一座孤立無援的空城。

反觀奧斯曼帝國,在蘇萊曼大帝去世後的這一百多年裡,也出了點問題。

這段時間內,奧斯曼擴張速度一度放緩。“耶裡切尼制度”的副作用開始顯現,蘇丹親兵開始尾大不掉,蘇丹對其的掌控力也逐漸變弱,使其逐漸演化成一個龐大利益集團,戰鬥力嚴重下降,後期甚至掌握廢立蘇丹的權利。

但在這個至暗時刻,自認為是蘇萊曼大帝再世的蘇丹默罕默德四世即位了。

默罕默德四世算不上明君,但他確實是勤政的,此人上臺後用鐵腕彈壓了反對者和貪官,曾在五年內殺死了三萬名各級官員,並積極發動對歐洲的外戰以轉移矛盾,土耳其國勢開始重新振興。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默罕默德四世,其實無論性格、御下方式還是虛榮心,這傢伙都更疑似崇禎皇帝再世。

但默罕默德四世深知,自己的功業還未真的能追及蘇萊曼大帝,想要竟全功,就必須拿下大帝當年沒有得償所願的那座堅城——維也納。

於是進攻在

1683

年終於打響了。

默罕默德四世為這場進攻所做的準備,不能說不充分。至少在外交上,他重新修復了與法國的“瀆聖同盟”,挑唆法國跟他打配合。

“天主長女”法蘭西在這段歷史上起到的作用,很像《指環王》當中與索倫結盟的白袍巫師薩魯曼。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在小說中,薩魯曼在索倫魔軍發動進攻時所打出的策應,一是出兵進攻聖盔谷,二是派遣手下葛力馬,巧言腐化了洛汗國國王希優頓,讓他不得出兵幫助剛鐸王國。

而在真實歷史上,法國為了對付哈布斯堡王朝,自

16

世紀的弗朗索瓦一世起就與蘇萊曼大帝締結了盟約。到了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時期,為跟默罕默德四世打的配合,這位“太陽王”也是連出兩手。

在西線,法國出兵進攻了原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洛林和低地地區以為策應,留下了德法之間此後纏鬥許久的阿爾薩斯

-

洛林問題。

在東方,法國則派出大使,動用外交力量賄賂與其交好的波蘭貴族,讓他們牽制國王楊·索別斯基,不要履行波蘭與哈布斯堡王朝達成的盟約出手干預即將爆發的維也納之戰。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大概這個感覺……

在這些準備做好之後,

1683

5

月底,默罕默德四世在貝爾格萊德閱兵、誓師,宣佈“聖戰”開始。

但奇怪的是,萬事俱備之後,蘇丹默罕默德四世卻並不打算親率軍隊發動這場志在必得的總攻。

他自己留在貝爾格萊德狩獵,而將指揮大權交給了自己的大維齊爾(宰相)卡拉·穆斯塔法。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這個細節證明默罕默德四世終究沒有蘇萊曼大帝的雄圖偉略,卻比他的先祖更“雞賊”。

默罕默德四世懼怕自己承擔戰敗的責任,他的如意算盤是,如此次戰爭勝利,那麼功勞便是他蘇丹的,若戰事不利,就把鍋甩給大維齊爾,他他承擔戰爭失敗的罪責。

於是神似戒靈之首安格瑪巫王的卡拉·穆斯塔法,就肩負著背鍋俠的重任,正式出發了。他的背後,是蘇丹殷切而野心勃勃的目光在注視。

4

跟卡拉·穆斯塔法“對線”的那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是利奧波德一世。這位皇帝長這個樣子,大家感受一下這位“羅馬皇帝”的“君威”: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皇上長成這樣不奇怪,因為哈布斯堡王朝是靠聯姻收集領土的,近親繁衍的結果是越到後來,基因劣化、遺傳病等問題就越嚴重。畫師再怎麼美顏也救不了。

而這位“望之不似仁君”的皇帝陛下,在此次維也納之戰中的作用,對應《指環王》中的攝政王迪耐瑟二世。他們乾的有三件事神似:

一是在敵人大軍即將瀕臨城下之時,還在飲酒作樂、狩獵野餐,完全一副文恬武嬉的樣子。

二是在終於獲知敵人軍隊到來時,不顧群臣堅守待援的反對,在沒摸清土耳其人兵力的情況下,盲目命令自己軍隊衝出維也納去送,結果讓維也納兵力更加空虛。

三是在前兩條都無效之後,最終放棄治療,在土耳其人瀕臨城下的前夜帶著自己的家眷和寵臣們逃出維也納,躲往林茨……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所以《指環王》裡

迪耐瑟二世

的精神崩潰和瞎指揮真的是神還原……

總之,利奧波德皇帝這一通騷操作搞下來,維也納的守衛任務,似乎是更沒指望了。

但東方不亮西方亮,危難時刻,一些歷史人物的出現和選擇,改變了看似既定的歷史走向。

首先是當時擔任教皇的英諾森十一世。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文藝復興至啟蒙時代的教皇往往都是貪腐墮落的代名詞,但這位英諾森十一世教皇,堪稱教皇裡的戰鬥機。在他上臺後,透過厲行節約、懲治腐敗、改革財稅政策,一舉扭轉了教廷原本入不敷出,靠賣贖罪券等度日的窘境。

而在維也納之戰中,英諾森十一世教皇起到了有類甘道夫的作用——他給每個可能出兵援助的天主教君主寫了親筆信,尤其是對於實力強大的波蘭

-

立陶宛聯邦君主楊·索別斯基,不僅強調了盟約、教義,還許諾以重金回報。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在其高超的政治手腕下,楊·索別斯基被感動了,開始了屬於他的華麗表演。

·

索別斯基

,波蘭國王及立陶宛大公,此人後來被稱為“拯救基督教世界的英雄”,而讓他獲得這個稱號的,僅僅是當年在維也納城下的一戰。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顯然,他也是洛汗國王尤希頓的主要原型。

其實,當時的波蘭是一個類似於《指環王》小說中洛汗王國的國家。小說中,在立國的五百年中洛汗王國是一個身處四戰之地、與半獸人的戰爭、長冬、登蘭德人的劫掠等諸多災難的夾縫中艱難求生的國度。而現實中波蘭的處境與其神似。

這兩個國家還都以志願騎兵為其主要作戰力量,小說中洛汗貴族男子平時獲得封地,在戰時要自備戰馬、圓盾、長矛、長劍、頭盔及甲衣以響應國王的徵召,而這個制度幾乎是

16

——

18

世紀波蘭翼騎兵的翻版。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兩支騎兵大軍採用的戰術也是極為類似的,在《指環王》電影裡,洛汗騎兵排成密集的騎牆陣列向獸人的長矛方針發起正面衝鋒場景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在現實的軍事上,這種騎兵組成密集騎牆正面“硬抗”步兵的情況,其實很少出現。

唯一的解釋,似乎只能是托爾金參照了波蘭翼騎兵的戰術中取得了靈感。翼騎兵常常被編成擁有

150-200

人的中隊,排成膝蓋挨著膝蓋的密集兩列橫隊,出眾的馬術能讓他們可以用如此密集隊形進行衝鋒,長長的騎槍則能保證他們先於對方捅出的長矛將對手刺穿。這樣巨大的衝擊力,配以翼騎兵同樣優異的近戰能力,常常給敵人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如果說真實的歷史上曾經有哪支部隊完美的演繹過《指環王》中洛汗騎兵那正面突擊依然水銀瀉地般暢快戰鬥,似乎只有波蘭翼騎兵。

5

而讓翼騎兵名揚青史的那次衝擊,發生於

1683

9

12

日。

這一天清晨,隨著一顆訊號彈劃過清晨的天空,波蘭國王楊·索別斯基縱馬出現在維也納城北的高地上。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他看到一場壯觀而又可怕的圍攻戰。

從同年

7

月開始,奧斯曼的

25

萬大軍已經在維也納城下猛攻了整整兩個月,火炮和工兵挖掘的地道反覆的炸開維也納的城牆,而城內的守軍又不斷衝上缺口,與湧上來的土耳其士兵進行殊死搏鬥,在無數炮灰的瘋狂衝擊下,守軍防線幾次都崩潰,甚至奧斯曼人已經把新月旗插上了維也納的城頭,但不久後還是被守軍的優勢火力擊退了。

兵力居於絕對劣勢的維也納為何能堅守如此之久,後世史學家說法很多,但兩個原因是不可否認的——首先是三十年戰爭的磨練讓歐洲人因禍得福,維也納此時星堡的設計、守軍的戰術、以及火炮的質量和應用,已經略微高出了對面的奧斯曼人。

其次,要怪默罕默德四世“溜肩膀”。代替他指揮的大維齊爾卡拉·穆斯塔法因為忌憚守軍的火力、不敢損傷蘇丹親兵精銳,每當炮灰部隊開啟缺口後,都不不敢派遣精銳進行衝擊,導致奧斯曼失去了攻佔維也納最好的機會。

楊·索別斯基看到的景象就是,維也納雖然岌岌可危,但依然挺立,城中心聖斯蒂芬教堂的鐘聲依然在鼓舞著戰士們做最後的奮戰。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波蘭國王嘴角劃過一絲笑意,微微向身旁的侍從揮手,後者吹響號角。在丘陵遮掩的背後,是整整八萬基督教援軍!

對於楊·索別斯基率領的援軍到來,不能說穆斯塔法全無準備。

在援軍集結完畢前的

9

10

日,穆斯塔法還曾召開軍事會議商討對策。但在會上穆斯塔法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自小所受的“耶裡切尼教育”讓他嚴重低估了基督教聯軍的兵力和作戰決心。前方是“唾手可得”的維也納城,後面則是“微不足道”敵方援軍。

想了想蘇丹給他定下的KPI,穆斯塔法決定分兵,一邊攻城,一邊守陣地,兩不耽誤。

他覺得,雖然沿途分兵,但奧斯曼軍隊此時仍有十五萬之眾,收拾前來援助的聯軍綽綽有餘了。

但事情的發展遠遠超出他的預想。

9

12

日,決戰開始。楊·索別斯基首先命令由德意志諸邦組成的步兵從左翼發起進攻,奧斯曼軍隊馬上應戰。而且由於低估了援軍數量,穆斯塔法誤判了左翼是聯軍的主攻方向,為了防止陣地被聯軍突破而被包圍,他將大部分機動兵力調至左翼與聯軍展開血戰。

戰至下午

6

時,奧斯曼軍隊逐漸呈現出師老兵疲之態,陣線開始鬆動。此時楊·索別斯基突然下令騎兵觸動。在

3000

名波蘭翼騎兵的帶領下,多達兩萬之眾的聯軍騎兵突然對土耳其人空虛右翼發起了兜擊!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見此情形大驚失色的穆斯塔法,慌忙命令火槍手和長矛兵組成方陣進行抵擋。

可是為時已晚。火槍手打出的排槍,如投入怒濤的小石子般轉瞬就被淹沒。列陣的長矛手們感到大地在隨著對面疾馳而來的騎牆一起猛烈的震顫著,發出對他們來說宛如催命的咚咚巨響!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而後。

土耳其人整整十餘萬人組成的龐大軍陣,

幾乎就在與翼騎兵接戰的一瞬間徹底崩潰了。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是役也,奧斯曼土耳其軍

1。6

萬人被殲滅,五千人被俘。蘇丹親兵精銳不可戰勝的神話也從此被打破。

而楊·索別斯基在獲得大勝之後模仿凱撒用拉丁文給教皇寫信報喜說:“

Venimus。 Vidimus。 Deus vicit。

”——我來了,我看見了,上帝得勝了。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對比指環王,我們會發現托爾金是如此喜歡這場拯救基督教世界的酣暢淋漓的大勝。以至於在他的筆下的“聖盔谷之戰”和“帕蘭諾平原戰役”幾乎都是這場戰役復刻。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若說有不同,只是後一場戰役中,託老糅合了一點歷史上西羅馬與西哥特共同抵抗匈奴王阿提拉的沙隆會戰的影子。

在沙隆會戰中,西哥特老國王提奧多里克在率領騎兵衝鋒時陣亡,而託老則也讓率領騎兵衝鋒的洛汗老國王希優頓戰死沙場。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歷史上的提奧多里克國王,據說是被身後的戰馬活活踩死的。

多說一句,其實這兩場虛構戰役裡,託老還各埋了一個來自莎士比亞名作《麥克白》的梗:“除非樹木移動”和“沒有男人可以殺死我”。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這個……有機會再細說吧。

所以,在強調一遍,雖然托爾金聲稱自己的小說不影射任何歷史,但他確實是個“埋梗大師”,作品裡時時處處都有對既往歷史與文學的化用和影射。

在真實的歷史上

1683

年的維也納之戰與小說中的“帕蘭諾平原戰役”一樣,是一個轉折點。

敗軍之將穆斯塔法在逃回到貝爾格萊德後,很快就被急於退位卸責的默罕默德四世問罪並處決。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黙蘇丹崇禎附體實錘。

這種“崇禎行為”讓原本就依靠蘇丹的鐵腕勉強維繫奧斯曼帝國更加離心離德。

瞅準時機,歐洲各國在教皇英諾森十一世的號召下重新團結起來,發動了“大土耳其戰爭”。

這場基督教國家的圍攻讓奧斯曼帝國遭遇了空前的慘敗,土耳其失去了匈牙利、特瓦錫蘭尼亞和第聶伯河以西大量歐洲領土,並從此再沒有在歐洲進行任何擴張。

至此,那個昔日讓整個基督教世界戰慄不已、懼怕它統御歐洲的伊斯蘭教“新羅馬”由盛轉衰。它淪為“西亞病夫”的歷程,也由此開始了。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然而,《指環王》的隱喻,到此卻還沒有徹底講完。

那個在書中被反覆烘托強調的歸來王者阿拉貢,究竟是誰?

指環王密碼:比“魔戒聖戰”更壯闊的,是它的歷史原型

對他其實也是有原型的,而且若關注新聞,你不會陌生。

作者又為什麼要讓來自夏爾的霍位元人弗羅多成為最終毀滅索倫魔王的英雄?

最重要的是,身為英國人的托爾金,為什麼又要寫這樣一個故事?

這其中其實也埋藏著很多有趣的歷史梗,我將在下篇當中繼續為大家解讀。敬請期待。

全文完

PS:

準備了好幾天,又寫了整整七千字,不知大家是否還能喜歡。這類偏靜態、偏長篇、偏解讀向的文章,我的一部分核心讀者比較喜歡。但也確實較為冷門,寫起來很累。

我也比較矛盾,為了自己的喜好和讀者的期待,不能不寫,但為了本號的長久運營。又不能總寫,要不然號就涼了。

我想以後維持在一個週一兩篇左右頻率吧。短文寫國際、國內熱點,增長新粉絲,保證營收。長文讓大家看著過癮,滿足大家期待。

找材料讀書、花了兩三天,成文又花了整整一天,確實有點累,就寫到這兒吧。有不好之處,還望指正。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