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購房者買房還能買哪兒?

現在購房者容易被誤導的兩個極端,一個就是聽說有調控就聯想到房價要大跌,一個就是聽說有利好房價就要大漲。當然這些話大多數是被某些專家所誘導,讓你故意這麼去理解,他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總之,這兩個方面都是聽風就是雨,不假思索和分析。

關於這兩種現象,前不久經濟日報已經給出正面的迴應。以《樓市“黑嘴”要不得》和《樓市“黑嘴”該治治了》兩篇文章為題指出,有“專家”大膽預測,房價將出現普遍下降,降幅甚至超乎常人想象。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樓市貶值潮”論調都站不住腳。

同時還評論稱,樓市“黑嘴”危害尤甚,他們教唆炒房,曲解調控政策本義,臆測房價變化趨勢,無視其中的風險隱患,讓不少網友看不清房價走勢甚至對炒房充滿幻想。

可見,認為房價大漲或大跌都不負責任,都是拿個案當普遍,以偏概全。經濟日報還指出,從全國範圍看,樓市分化加劇,根本不存在所謂“普漲”“普跌”。

購房者買房還能買哪兒?

既然樓市已經分化,這對購房者買房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因為過去可能哪的房價都漲,不需要作太多的分析,雖然說現在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定位越來越深入人心,但是我們買房依然會考慮其未來的保值增值屬性。可是哪些城市值得買呢?未來潛力會更大些呢?

我認為在這之前需要跟大家看看房企們拿地的風向。

過去我曾說過,現在開發商越來越像當初的購房者了。在高房價和高地價面前,雖然大家身份不同,但是那種處境卻越來越感同身受。購房者受制於房子,開發商也是,拿地不是,不拿地也不是。開發商沒地還幹什麼房地產?購房者觀念裡也是如此,不買套房就好像沒法交代一樣。

購房者買房還能買哪兒?

尤其是“兩集中”時代,開發商的日子越發艱難!除了房企之間的高度集中度加劇,以及中小房企生存空間進一步被壓縮,所有房企都面臨著融資難度增大的局面。

儘管如此,房地產行業再次進入過去那種購房者買房不容易並沒有阻礙房價上漲的現實情況發生。同樣,房企拿地難度增加,但土地市場卻依然火熱。

據專業機構資料統計顯示,300個城市2021年上半年土地出讓金總額達2。55萬億元,同比上漲12。4%,而杭州土地出讓金超2000億元,但集中供地就貢獻了千億元。上海、北京、南京和廣州上半年土地出讓金也超過千億元。

購房者買房還能買哪兒?

此外,在土地出讓金排名TOP20的城市中,重慶、徐州、鹽城、西安溢價率均超過40%。今年上半年,50家典型房企拿地面積TOP10城市中,重慶累計拿地面積排在第一位,杭州、長沙分列二、三名。在這些名單中,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溫州、佛山並非集中供地城市,佛山是這10個城市中唯一的三四線城市,由此可見,佛山對於開發商的吸引力是很強的。

這也說明,開發商都在刻意控制,降低問題發生的可能性,房企透過與合作方之間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低資金壓力。那麼作為購房者也同樣如此,也要學會有這種意識的管控,不是說買房買哪裡都合適。

購房者買房還能買哪兒?

從開發商拿地來看,房企更加集中在需求較為旺盛的一二線城市和核心城市群拿地,其中,房企在多城齊發力的情況仍很明顯。這個不難理解,不可能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

事實也證明,今年上半年,一二線城市仍是重點房企業績的主要來源。20家代表房企58。3%的銷售業績來源於二線城市,16。2%來自於一線城市,合計佔比74。5%。

“在目前環境下,不確定性因素較大,所以這幾年還是拿一二線城市的地。”某房企老總表示,相對來說,一二線城市毛利率會低一點,但是安全性會高一些。

購房者買房還能買哪兒?

去年國家就表態,提出要發揮中心城市與城市群的綜合帶動作用。所以,一些位於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城市發展空間依然很大,那麼房價也有一定潛力,畢竟一二線城市擁有人口淨流入的優勢,得益於稀缺的資源和產業優勢,未來城市發展也會更注重大城市與周邊城市協同發展,即城市群的發展。

但只是相對的潛力,並非絕對,不是說房價又要大漲。作為開發商和購房者也要清晰認識到,在“雙集中”供地模式下,有一定的成績展露,但穩地價還未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首批次集中供地供應量仍然偏少,那麼這些城市依然會呈現狼多肉少的狀態,土地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可見一斑。購房者也應多重點關注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城市群。

即使你僥倖拿到地,這樣的開發商也不一定就萬事大吉,可能面臨著更大的競爭。因為考驗你的還有購房者,他們是否買賬還是一個問題。在新的時代,房企的一舉一動也正對映著行業的變化,如果購房者也能夠審時度勢,認清形勢,在堅持房住不炒基礎上,選擇可以適度投資的城市,或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