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南極“黑金”:30萬顆隕石的“冰原金礦”,中國是後起“黑馬”?

公眾對於隕石價值的深刻認識,來自於2018年6月1日晚發生在西雙版納的隕石墜落事件,為石隕石普通球粒L6型,總重量達50千克,被炒到了5萬元一克,國內隕石愛好者雲集雲南,為的就是尋找一塊高速撞擊後陷入地下的寶貝!

南極“黑金”:30萬顆隕石的“冰原金礦”,中國是後起“黑馬”?

但是很可惜,雲南的隕石很快就被撿完了,接下來就是到處尋找國內“新鮮”隕石墜落點,然後蜂擁而至,但可想而知,茫茫大地上猶如大海撈針有多難?假如現在告訴各位,地球上還有一個處女地,擁有30萬塊隕石,而且還經過衛星地圖和大資料分析將隕石分佈縮小到了1%的精度範圍,請問你想去撿嗎?

南極“黑金”:30萬顆隕石的“冰原金礦”,中國是後起“黑馬”?

地球上最後一個隕石處女地:擁有30萬塊隕石

南極隕石並不鮮見,因為各國在南極找到的隕石已經超過5萬塊,而且全球90%的隕石都來自南極,但在1969年以前全世界的探險家在南極見到的隕石也就只有4塊!

南極“黑金”:30萬顆隕石的“冰原金礦”,中國是後起“黑馬”?

可能各位朋友意識到了一個問題,南極常年被冰雪覆蓋,隕石這種只要不是白色的就會在南極大陸上非常突兀,開一架飛機去南極“掃蕩”一下就能看到冰面上的隕石,不是這樣嗎?

南極“黑金”:30萬顆隕石的“冰原金礦”,中國是後起“黑馬”?

這種藍冰隕石是可遇不可求的

其實完全是錯了,要不然1969年以前那麼多科考隊到達南極,怎麼就沒有大把撿回隕石呢?因為隕石是從太空墜落,攜帶了大量動能,在大氣層中被加熱到高溫墜地,至少也會深入冰面數米,而高溫則會將冰層融化從而深深的嵌入冰層內。

南極“黑金”:30萬顆隕石的“冰原金礦”,中國是後起“黑馬”?

從冰面看根本就不可能看到隕石,只有偶爾的冰面崩裂或者融化露出冰面的隕石,這就是那4塊隕石的來歷,一直到1969年日本人的那次狗屎運!

南極的隕石:比想象的要多,而且還有富集作用

1969年,日本南極研究探險隊第十次南極科考時,在靠近大和山的一片藍色冰原上發現了9塊隕石,興奮之後的日本探險隊開始懷疑,這絕不是一句運氣可以解釋的,一定有某種機制將隕石富集到了此地。

南極“黑金”:30萬顆隕石的“冰原金礦”,中國是後起“黑馬”?

1973年又在相同的地區發現了大量隕石,無比激動的日本在1974年成立了一支專門尋找隕石的探險隊,專程前往該地搜尋隕石,在該地發現了將近700顆隕石。

南極“黑金”:30萬顆隕石的“冰原金礦”,中國是後起“黑馬”?

此後的南極就成了隕石搜尋的熱門之地,在美國聽說了日本人找到隕石之後,在南極大陸另一側的傳聖塔提克山脈也開始了“南極隕石搜尋計劃”(ANSME,Antarctic Search for Meteorites),不想落後的歐洲人也開始了自己的“EUROMET”的計劃,還有義大利以及韓國等爭先恐後的相繼加入。

南極“黑金”:30萬顆隕石的“冰原金礦”,中國是後起“黑馬”?

當然我國也不甘落後,1998年~1999年夏季,我國第十五次南極科考隊對南極蘭伯特裂谷(Lambert Rift)右岸的格羅夫山進行了測繪與考察,回收了4塊隕石,以GRV9801-GRV9804(國際慣例是以地名+年份+編號)。

南極“黑金”:30萬顆隕石的“冰原金礦”,中國是後起“黑馬”?

1999年的十六次考察中集中了人力物力,用了7個工作日專門展開了拉網式搜尋,收回了28塊隕石(GRV99001-GRV99028),更讓人興奮的是發現火星隕石和灶神星隕石各一塊,而且也確定了格羅夫山附近為隕石富集區。

南極“黑金”:30萬顆隕石的“冰原金礦”,中國是後起“黑馬”?

格羅夫山的冰原島峰

從2002~2003年,19次南極科考任務中再次對格羅夫山周圍進行拉網式搜尋,集中搜索了陣風懸崖南、中、北段下方的藍冰區,總共找到了4448塊隕石,截止目前,

我國南極隕石收集量達到11400塊,數量僅次於日本、美國,位居世界第三

為何南極隕石隕石那麼多,還能富集到一起?

隕石鍾愛南極,每次都在哪裡墜落?其實並不是這樣,全球各地隕石墜落的機率是差不多的,那麼為什麼南極會有那麼多隕石呢?

南極“黑金”:30萬顆隕石的“冰原金礦”,中國是後起“黑馬”?

美國宇航局的地圖顯示了20年來小行星撞擊的全球分佈

答案很簡單,墜落南極的隕石很容易被儲存下來!因為南極和其他冰川不一樣,這裡乾燥、嚴寒的氣候條件比冰庫條件還要好,而且包裹在冰層中,風化作用非常小,因此在南極發現的隕石可達幾十萬年,甚至發現最早的在230萬年前。

南極“黑金”:30萬顆隕石的“冰原金礦”,中國是後起“黑馬”?

在地球其他地方是不可想象的,因為墜落到地球上的隕石會被風化,最終成為地球的一部分而難以區分,而南極這大冰庫歷史極其悠久,最久遠的冰層甚至可以追溯到1000萬年前,也就是說,它儲存了地球最近1000萬年墜落在南極的隕石,可想而知,在南極隕石之豐富遠超各位的想象。

南極“黑金”:30萬顆隕石的“冰原金礦”,中國是後起“黑馬”?

比利時-日本團隊成員正在檢查一顆18公斤的隕石

南極隕石到底是怎麼富集起來的?

南極大陸總面積高達1390萬平方千米,就算隕石總數高達30萬塊,可是也要46平方公里才一塊,將近7x7千米左右才能找到,這不是要瘋了嗎?

南極“黑金”:30萬顆隕石的“冰原金礦”,中國是後起“黑馬”?

但上文中日本在太和山,美國則在傳聖塔提克山脈,而中國則在格羅夫山附近發現了隕石富集,為何南極的隕石都往這裡跑,難道是被這些山脈吸引過去的嗎?

南極“黑金”:30萬顆隕石的“冰原金礦”,中國是後起“黑馬”?

顯然不是,高速墜落的隕石除了大氣層的空氣動力與地球的引力能改變其軌跡外,其他都無法在宏觀上改變其落點,這些區域的富集不是山脈的原因,而是冰蓋的運動!

南極“黑金”:30萬顆隕石的“冰原金礦”,中國是後起“黑馬”?

1996~2009年南極冰蓋運動動

南極的冰蓋看起來是一個非常堅硬的冰殼,但它卻像流體一樣存在運動,整體上是從南極山脈的高處向低處運動,因此大量的南極隕石都隨著冰川流向了大海,當然也有很多冰川被山脈阻擋,存在如下兩種方式:

南極“黑金”:30萬顆隕石的“冰原金礦”,中國是後起“黑馬”?

當然南極的冰層流動方向是極其複雜的,並不只是這種單純的情況,除了各國確定的“傳統富集區”外,還有廣袤的區域等待這各國去發現。

南極“黑金”:30萬顆隕石的“冰原金礦”,中國是後起“黑馬”?

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的科學家們在此前南極隕石富集研究的基礎上,利用AI對南極冰蓋運動已經隕石分佈進行了重新調查,釋出了南極最新的“藏寶地圖”,這些區域尋找到隕石的機率將比其他區域要高出幾個數量級。

南極“黑金”:30萬顆隕石的“冰原金礦”,中國是後起“黑馬”?

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的很多區域都是此前科考隊從未到達並且搜尋過的地方,上圖就是這些最新分析出來的區域,另外還標註了準確的座標以及當地的氣溫以及分佈形狀與面積,有空的話各位可以搜尋下哈,每找到一塊都是滾滾財富。

南極“黑金”:30萬顆隕石的“冰原金礦”,中國是後起“黑馬”?

據網上公開的一些資料,隕石價格隨著稀有程度以及風化程度價格不一,比如石隕石的價格一般在800元到2000元1克,鐵隕石和石鐵隕石價格在1500元到3500元1克不等,玻璃隕石價格就要貴很多,大約在7000元到15000元1克,而最貴的據稱是

碳質球粒隕。

南極“黑金”:30萬顆隕石的“冰原金礦”,中國是後起“黑馬”?

碳質球粒隕也分為很多種,價值最高的應該是

CM2群的碳質球粒隕,比如1969年墜落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的默奇森的默奇森隕石,它的價值在於其上面發現的大量有機物,包括70多種氨基酸,14000種分子化合物,在於其科研價值,如果誰能找到一塊,那麼其價格比等重的黃金都要高。

南極“黑金”:30萬顆隕石的“冰原金礦”,中國是後起“黑馬”?

蘭扎與發現的隕石合影

月球隕石和火星隕石,以及小行星隕石的價格可能就是天價了,這些本身產生的可能性就極低,它需要另一顆小行星撞擊這些天體,飛散的天體物質經過長時間的執行掉落於地球,比如NASA的資料中,在地球上發現的大約 60,000顆隕石中,只有126顆被確定為源自火星,你猜價值有多高?

南極“黑金”:30萬顆隕石的“冰原金礦”,中國是後起“黑馬”?

而隕石的價值還與儲存完好程度有關,“新鮮”的要比歷史悠久的價值高,因為沒有外界的汙染以及風化作用,顯然南極隕石有天然的優勢,另一個則是稀有隕石的價值,掉落南極的隕石,月球、火星、甚至灶神星隕石都發現了,那麼有沒有金星和水星隕石呢?

南極“黑金”:30萬顆隕石的“冰原金礦”,中國是後起“黑馬”?

實話說很難排除,但即使是普通儲存完好的隕石,依然有很高的科研價值,這30萬塊隕石的價值何止數億美元,簡直就是地球上最大的“天然寶庫”,而且人人均可前往,只要你有資金與實力。

南極“黑金”:30萬顆隕石的“冰原金礦”,中國是後起“黑馬”?

因為這些公佈的區域大都在南極腹地,少說也是距離邊緣數百千米的內陸,低溫、暴風雪,沒有一個強大的後勤支援甚至都無法抵達,而且到了之後可不是遍地都是,仍然需要專家的眼光來甄別,可別撿回一堆風化後又被冰蓋運動磨的光滑的岩石,祝各位好運,2022發大財。

延伸閱讀:隕石到底是怎麼產生的?

隕石就是流星沒有燒完的殘餘物,而流星則是比小行星小很多的宇宙塵埃或者稍大一些的物質,再大的直接撞擊地面產生入氫彈爆炸般效果的,那就是小行星撞擊了,但從本質上來看並沒有區別。

南極“黑金”:30萬顆隕石的“冰原金礦”,中國是後起“黑馬”?

燒完了就是流星,燒不完的就是隕石,大了就是小行星撞擊,差不多是一個概念,只是規模大小而已,但它們來源卻只有一個,就是太陽系誕生時的殘餘物,一直到現在它們仍然在黃道面上瞎轉悠,主要有幾個區域:

分佈最多的就是小行星帶和柯伊伯帶;

太陽系的其它區域也是存在這些小行星體的,比如近地小行星中有阿波羅型小行星和阿登型小行星和阿莫爾小行星;

從柯伊伯帶或者奧爾特雲內進入內行星軌道的彗星;

來自太陽系外部的星際天體,比如奧陌陌等;

南極“黑金”:30萬顆隕石的“冰原金礦”,中國是後起“黑馬”?

而平日裡看到的流星大都是偶發的,一些定期的流星雨則是繞太陽運動的彗星留下的參與物質,當地球穿越時進入大氣層就成了流星,而毀滅地球的可能來自於彗星,也可能來自阿登型小行星,比如6500萬年前滅絕恐龍的那顆小行星,據科學家研究認為屬阿波羅型。

參考:

https://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10452643/China-confirms-joining-Russia-build-moon-base-2035。html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1/227104。shtm

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2010/10-08/2571455。shtml

https://www2。jpl。nasa。gov/snc/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