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既可以防蟲治蟲還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棉花的這種做法一舉兩得

說起棉花的病蟲害防治,很多種植棉花的農戶都很頭疼,棉鈴蟲、棉薊馬、蚜蟲等等都是危害棉花的罪魁禍首,農戶對其都是恨之入骨的。因為這些蟲害的發生不但給棉花造成傷害而且還會增加生產成本,弄不好棉花減產進而收入減少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既可以防蟲治蟲還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棉花的這種做法一舉兩得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種在棉花地既能防蟲又能額外增加收入的方法——-玉米誘集帶。

春季棉花播種後,在棉田兩側和地頭、機耕道旁邊都種上玉米形成誘集帶,棉田四周被一株株鬱鬱蔥蔥的玉米環繞,像一排排佇立在棉田的衛士,使條田與條田之間形成一道綠色環保防蟲的天然屏障。

既可以防蟲治蟲還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棉花的這種做法一舉兩得

在棉花地邊種植玉米誘集帶這種防治蟲害的方法,以前就在大田裡實踐過,很多人都知道,不是什麼新方法,但是,為了利益的最大化,近些年,許多農戶地頭地邊都種上了棉花苗,而對種植玉米誘集帶這一做法不屑一顧,這樣,棉花地發生蟲害的機率無形中被加大了,實際上這樣是得不償失的。

玉米誘集帶能防治蟲害的原理主要是因為玉米是棉鈴蟲的寄主植物之一,對棉鈴蟲具有很好的誘集效果。地頭地邊播種玉米可誘集蟲卵減輕棉苗受害。同時,可有效地改善棉田生態結構,誘集棉鈴蟲、玉米蛹產卵,從而減少棉苗上的落卵量。據農業專家測算,播種玉米的棉田,棉苗上的落卵量平均減少60%~70%。比起不種玉米的棉田效果要好很多。

既可以防蟲治蟲還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棉花的這種做法一舉兩得

實踐證明,棉田間種植玉米誘集帶對第二代棉鈴蟲產卵有著較大的誘惑力,可以促使第二代棉鈴蟲將卵產到玉米上,然後集中滅殺,從而降低棉花成本提高防治效果,減少環境汙染,應用生物多樣性改善棉田生態環境,控制病蟲害的發生,恢復棉田生態系統平衡,對建立棉田病蟲害防控技術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長遠意義,是綜合防治棉鈴蟲的一個重要有效的舉措。透過對棉鈴蟲成蟲、卵的誘集和對天敵的保護增殖等方面的作用,可以達到預防和控制棉鈴蟲危害的目的。

既可以防蟲治蟲還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棉花的這種做法一舉兩得

據農戶反映,種植玉米既不影響棉花生長,又能大大降低第二代棉鈴蟲對棉花的危害,不僅棉花增產,還能使職工收穫一些玉米喂家禽,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我們村裡一農戶今年在40畝棉花地邊種植玉米誘集帶防治蟲害,收穫玉米2噸多,增收了5000多元,豐收的喜悅洋溢在她的臉上。

既可以防蟲治蟲還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棉花的這種做法一舉兩得

隨著農村田園化建設逐步從常態化向精細化方面的轉變,低碳、綠色生態防治蟲害已經成為保護環境的重要舉措。應該積極引導農戶用綠色、低碳、無公害的方法防蟲治蟲。

既可以防蟲治蟲還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棉花的這種做法一舉兩得

棉田間種植玉米,不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還可以控制病蟲害的發生,改善棉田生態環境,同時還能收穫玉米增加收入,玉米稈、玉米葉子、玉米棒子粉碎後也將成為牲畜的越冬“口糧”。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我是,如果喜歡這篇文章可以關注評論。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