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2000年,考古發現的25具人類遺骸,或揭開大禹治水

1981年到1985年,我國開始了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和文物複查工作。

這次工作主要是摸清我國文物的家底,對一些有重大科研意義,或者是急需保護的文物進行保護。

2000年,考古發現的25具人類遺骸,或揭開大禹治水

在這次普查過程中,工作人員來到了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喇家村,在走訪的過程中,考古學家們聽到了令人震驚的訊息。

有人對考古學家說:早些年在取土過程中,發現過玉環,不過不知道玉環有什麼用,都給小孩子當玩具了。

這個訊息讓考古學家既興奮,又心疼。

興奮的是,這裡很可能有墓葬或者其他遺址。

心疼的是,這些玉環可謂是無價之寶,但卻被小孩子當作玩具玩耍,不知所蹤。

2000年,考古發現的25具人類遺骸,或揭開大禹治水

時間快進到1999年,這一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對這裡展開發掘。

很快,考古學家們在喇家村發現了兩座房屋遺址,這個遺址也被命名為

“喇家遺址”,屬於“齊家文化”。

2000年,考古發現的25具人類遺骸,或揭開大禹治水

齊家文化是以甘肅為中心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時間大約是在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1600年,距今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

齊家文化製陶業非常發達,在當時已經掌握了複雜的燒窯技術,為後來的青銅文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2000年,考古發現的25具人類遺骸,或揭開大禹治水

2000年,在發掘過程中,考古學家陸續從5處房屋遺址中清理出

25具人類遺骸

,儲存都非常完整,能夠從他們的姿態看出生前的樣子。

這些遺骸中,有的是懷抱嬰兒的女人,有的是大人孩子抱在一起的,這25具人類遺骸一經發現震驚中外,被譽為“東方龐貝”。

但喇家遺址的考古價值,比龐貝還要重要。

2000年,考古發現的25具人類遺骸,或揭開大禹治水

看到遺骸,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

墓葬。

但考古學家首先排除了墓葬,因為這些人類骸骨年齡有長有幼,並且是同一時間死亡,這顯然不可能。

另外,這些人類骸骨是在房屋中發現,並不是墓葬匯中。

還有,這些人類骸骨還保持著生前姿勢,與墓葬的姿勢完全不同。

對於這25具離奇的人類骸骨,考古隊員們首先想到了“災難”,認為只有自然災難才能將這些人凝固在死亡的這一刻。

2000年,考古發現的25具人類遺骸,或揭開大禹治水

那究竟是什麼樣的災難呢?

其實,有很多災難都能夠讓人類瞬間死亡,比如:維蘇威火山噴發,導致了龐貝古城覆滅,生活在龐貝古城的人也被高溫的火山灰掩埋,瞬間被定格成了永恆。

2000年,考古發現的25具人類遺骸,或揭開大禹治水

但是喇家遺址所在的位置並沒有火山噴發的痕跡,火山噴發首先被排除了選項。

與此同時,考古學家在考古現場發現了一種紅色黏土,這種紅色黏土是黃河洪水滯留的沉積物。這意味著黃河洪水曾經到達過這裡。

2000年,考古發現的25具人類遺骸,或揭開大禹治水

然而,考古學家研究發現,

喇家遺址距離黃河1000米遠,高於河面30米

,這意味著黃河的洪水很難到達這裡。

那麼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了黃河的洪水到達這裡呢?

考古學家們搬來了地理學家,地理學家對喇家遺址,以及附近的山體研究後,有了驚人的發現,喇家遺址很可能不是直接死於洪水,而是毀於另一場特大災難:

地震

科學家在附近的山體上,發現了地震遺蹟,包括地裂縫、塌陷、褶皺起伏等,結合喇家遺址的住房坍塌情況來看,在當時喇家遺址的地震烈度約為Ⅷ度左右,震級大約是6-7級。

2000年,考古發現的25具人類遺骸,或揭開大禹治水

研究人員認為,喇家遺址應該是首先遭遇了特大地震,地震導致了房屋坍塌,躲在房間內的居民被坍塌的屋頂壓死,如此才解釋了為何年齡不一的居民為何會同時死亡,並且肢體維持著生前的姿勢。

地震發生之後,又發生了大洪水將這裡淹沒,並將這些人類永久地埋在了這裡。

之所以不是首先遭遇了洪水,是因為喇家遺址海拔較高,普通的黃河洪水很難淹沒這裡,而且即便能夠淹沒這裡,考古學家認為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也有足夠的時間逃生。

2000年,考古發現的25具人類遺骸,或揭開大禹治水

更重要的是,如果是洪水導致了喇家遺址25人死亡,那麼這25人應該是隨著洪水漂浮,而不是會在房間裡,並未維持著生前的姿勢。

前面我們說過,喇家遺址海拔較高,普通的黃河洪水很難淹沒到這裡。那究竟是什麼樣的洪水能夠淹沒喇家遺址呢?

研究人員發現,這場大洪水是和地震之後形成的堰塞湖有關。

導致喇家遺址人們遇難的這場大地震,也在喇家遺址上游25米的地方,形成了堰塞湖。

2000年,考古發現的25具人類遺骸,或揭開大禹治水

因為堰塞湖堵住了黃河的出口,導致了上游水位不斷上漲。堰塞湖水位高於目前黃河水位185-210米,蓄水量達到了120億-170億立方米。

要知道的是,三峽大壩的最大蓄水量是393億立方米。

根據河流淨流量來估計,這個堰塞湖在湖水外溢之前,完全堵塞黃河長達6-9個月,儲存了大量的勢能。

等到堰塞湖決堤時,河流流量達到了每秒鐘30萬-50萬立方米,向下遊釋放了大約

113億-160億立方米的湖水

,屬於萬年一遇的大洪水,對下游而言完全是災難級的影響。

喇家遺址位於堰塞湖下游25米,當災難性的大洪水淹沒了這裡時,遭受地震而亡的人們,又一次被大洪水包裹,以至於喇家遺址中出現了大量的紅色黏土。

2000年,考古發現的25具人類遺骸,或揭開大禹治水

喇家遺址災難之謎被揭開後,我國科學家從這場災難裡發現了大禹治水的身影,以及為夏王朝的存在,提供了依據。

《Science》曾發表了一篇論文:

《公元前1920年的潰決洪水支援中國傳說中大洪水和夏王朝的存在》。

這篇文章就肯定了,大禹治水和喇家遺址被洪水淹沒有關係。

大禹治水是上古神話,一直以來都沒有文物能夠證明。但是淹沒喇家遺址的這場大洪水,規模非常大。

2000年,考古發現的25具人類遺骸,或揭開大禹治水

大量的洪水挾裹著泥沙,流入到下游平原地區時,因為平原地勢平坦,河流流速慢,泥沙慢慢沉積,河床海拔會變高,由此會導致黃河下游出現重大改道。

河流改道又會引起洪水反覆氾濫,直到新河道穩定為止,整個過程可能會持續幾十年。黃河下游地區的人們會面臨洪水反覆氾濫的問題,洪水反覆氾濫勢必會影響人們的生存,需要有人治水。

在這個過程中,大禹的父親和大禹就是帶領人們一起治水的人。

2000年,考古發現的25具人類遺骸,或揭開大禹治水

治水並不是一件小工程,必須要能夠將所有的力量集中起來調配,所以治水的人必須有很強的統治力以及威望。

因此,大禹在治水成功後,獲得了周圍氏族們的推崇,而大禹也順勢集中權力,建立了夏王朝,我國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就這樣誕生了。

2000年,考古發現的25具人類遺骸,或揭開大禹治水

當然,也有很多科學家質疑,喇家遺址遭受的洪災和大禹治水之間的聯絡。有人認為大禹治水的地方最主要是兗州,因此黃河中下游地區的頻繁洪水才能夠與大禹治水產生關係。

但是論文中並沒有堰塞湖崩潰導致了黃河中下游地區氾濫的直接證據,尤其是山西南部和河南西部遭受此次洪水的證據。

因此,仍舊有許多科學家質疑喇家遺址和大禹治水的聯絡,認為現有的證據既無法證明喇家遺址和大禹治水有關,也不能證明兩者無關,還需要更多的證據才能填充這個鏈條。

喇家遺址的重要價值其實不是和大禹治水產生聯絡,而是直接證明了麵條起源於我國。

在喇家遺址中,有一碗4000年前的麵條,是由當時的小米制作而成。在這碗麵條被發現之前,西方各國都認為麵條起源於自己的國家。

但喇家遺址的這碗麵條直接平息了爭論,除非有更早的文物被發現,否則我國就是麵條的最初起源地。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