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只一字之差,評論區的媽媽們都扎心了…

寒假,“神獸”天天在身邊出沒,

媽媽是不是都過上了24小時隨時on call的生活?

只一字之差,評論區的媽媽們都扎心了…

前不久,一則

1歲多的寶寶對著監控不停喊媽媽

的影片走紅。

寶寶和爺爺奶奶生活在老家,夫妻倆在外省打工,會經常在監控裡和孩子聊天。

久而久之,寶寶就以為爸媽在攝像頭裡。

影片中,寶寶喊著“媽媽!媽媽……”,沒有迴應,她就搖搖晃晃地走進幾步,再不停地喊。

只一字之差,評論區的媽媽們都扎心了…

評論區裡很多媽媽都看得破防了,心疼到不行,還有的逗趣說再也不嫌棄孩子整天喊自己了。

孩子在家“媽媽”長“媽媽”短,聽得心裡煩,孩子不在身邊,聽不到他喊了,又會心裡慌……

盼他長大,又怕他長大,幸福伴隨煩惱,想必每個媽媽都有這樣矛盾的心態。

這種甜蜜的負擔感,凡是當媽的都懂。

只一字之差,評論區的媽媽們都扎心了…

人類幼崽的第一聲“mama”

從十月懷胎到孩子出生,在襁褓裡慢慢長大,很多媽媽們都在等待著孩子的第一聲“mama”。

媽媽們甚至會一直幻想這個場景,心想一定要記錄下來才好。

但孩子的一聲“ma”,卻往往來得猝不及防。

閨蜜兒子的第一次發生在半夜,她正半夢半醒地給哭鬧的兒子衝奶粉,

一手抱著娃,一手倒水攪拌,簡直就是手忙腳亂。

只一字之差,評論區的媽媽們都扎心了…

然後她聽到了一聲帶哭聲的“mama”,愣住了,手上的動作停了幾秒。

在此之前,她以為她肯定會感動得落淚,

但事實卻是,她根本無暇顧及,也來不及興奮。

小傢伙喝上奶之後沒一會就睡著了,

回到房間後閨蜜才開始回味,又感覺好遺憾,因為沒能記錄下來,也沒能讓孩子重複幾遍。

“也太不過癮了”。

相比於閨蜜“千事萬事,寶寶喝奶最大”式的穩重,有的媽媽“冒失”得可愛。

有一個媽媽,

因為心情太激動了,直接抱著寶寶一頓猛親。

可能是因為親得太用力了,寶寶直接被她的樣子嚇哭了,之後的好幾天也都躲著她。

只一字之差,評論區的媽媽們都扎心了…

知乎上

“孩子第一次叫媽媽什麼心情”

有一條高贊回答:

那一瞬間,我像是被一種很甜蜜的電,擊中一樣,從頭到腳地酥麻,也像是談戀愛那會的心動時刻一般,明顯感到心跳加速,眼淚不自覺地流下來。

孩子帶給媽媽的觸動,往往就在一瞬間,但這一瞬間,就值得媽媽們品味很久。

等了好久的這一聲“mama”或許模糊不清,但卻是能讓媽媽們最幸福的稱呼。

在那個時刻,

懷孕的苦、分娩的痛和餵奶的勞累都不值一提了,而心裡有一個地方,也變得軟綿綿的。

只一字之差,評論區的媽媽們都扎心了…

當7歲兒子依舊瘋狂喊媽

而隨著時間流逝,孩子長大,依舊不停地喊“媽媽”,一種莫名的煩躁在媽媽們的心中煩油然而生……

去年暑假時,

成都一個媽媽和孩子簽訂【不喊媽條約】的訊息在寶媽圈裡傳瘋了。

只一字之差,評論區的媽媽們都扎心了…

7歲兒子的生存原則:管他啥事,喊了再說!

不曉得時間——

“媽!”

字不會寫/題不會做——

“媽!!”

早上洗漱完不知道穿啥/在樓下玩想喝水了——

“媽!!!”

要當百科全書又要當計時器,還得是無微不至的生活助理,張媽媽實在是沒法專心工作……

忍了一個星期,思來想去決定和孩子簽了份協議,希望孩子在小事上先自己思考動腦,能儘快自立起來。

只一字之差,評論區的媽媽們都扎心了…

好在小傢伙執行得很到位,張媽媽可算能喘口氣了。

在“有事沒事先喊媽”這件事上,天下孩子都一個樣

,評論區的寶媽們都狠狠共情了。

有媽媽說自己有一個同款愛喊媽媽的娃,

感覺要被孩子喊得頭昏腦漲了。有時候兒子沒什麼事情也要喊自己,感覺“媽媽”已經變成了他的口頭禪了。

只一字之差,評論區的媽媽們都扎心了…

有媽媽看到條約裡“學會喊爸”這一條,火氣更大,

瘋狂diss老公是“指令中轉站”。

因為孩子再怎麼喊“爸”,老公也只會讓他“問你媽去”。

還有媽媽心情比較矛盾:女兒現在10歲了,還是會對著我不停的叫媽媽媽媽,然後跟條八爪魚一樣掛在我身上不下來。

只一字之差,評論區的媽媽們都扎心了…

我有時候也嫌煩,但一想到她再過幾年就要出去讀大學,就只想珍惜現在她還在我身邊,隨她喊吧,娃長大了就難得聽到了。

孩子和媽媽的需求似乎總是相悖的。

當他蹣跚學步,時刻粘著媽媽時,媽媽們會想:他什麼時候才能長大啊?

而當他長大了,離開家,目之所及都是遠方時,媽媽們又會開始想念那些被粘著的時光。

只一字之差,評論區的媽媽們都扎心了…

言簡意賅一聲“媽”

當軟糯的“媽媽~”,變成一聲言簡意賅的“媽”,這是渴望獨立的孩子宣告天下,但是媽媽們,卻難以控制地開始失落了……

有一個媽媽說,小時候,女兒是她的跟屁蟲,不肯離開半步,媽媽媽媽地喊個不停。

女兒讀五年級的某一天,她突然意識到孩子長大了。

她像往常一樣去學校接孩子,女兒卻問:媽,你怎麼又來了,我不是說了和同學一起走路回家嗎。

她當時愣住了,但礙於媽媽的面子,

只好囑咐女兒在路上要注意安全,早點回家。

只一字之差,評論區的媽媽們都扎心了…

接送孩子已經成為了她的習慣,但殊不知,女兒已經有了自己的私人空間和小小世界。

之類的詞條在各個社交平臺都有超高的互動。

有的孩子上幼兒園就開始這麼喊

,有的直到成年,還是撒嬌喊“媽媽”的小孩;

有的媽媽看著孩子像個小大人了,倍感驕傲,有的媽媽則非常不捨,希望時光倒流,

“把孩子按回自己懷裡多好”

面對孩子的成長,很多媽媽本能地掩飾這種落寞,也有一些,倒成了索求愛的那一方。

只一字之差,評論區的媽媽們都扎心了…

@鹽桃罐頭:

應該是上小學的時候吧,姑娘有一天突然把媽媽就變成了媽

,我問她為什麼要改,

她說因為我一直這麼喊外婆,而且她聽同學也是這樣喊的。

說實話我那一下心裡很不適應,

我說這樣聽著少了些親暱感,她馬上就改嘴叫我媽媽。

現在她讀大二了,平時喊媽,一要撒嬌就喊媽媽,感覺被她狠狠拿捏住了。

教育學者尹建莉在她的書中寫道:

母愛是個逐漸分離的過程。

孩子改口叫“媽”,就是在與母愛逐漸分離。

心理學者曾奇峰曾說:撫養者越是能夠給予孩子高品質的親密關係,孩子就越有能力和撫養者分離。

我們給予孩子愛和陪伴,其實就是為了讓他能夠更好地獨立。

所以,當Ta開始乾脆地喊“媽”,體面放手吧。

只一字之差,評論區的媽媽們都扎心了…

·寫在最後·

張智霖夫婦的兒子剛出生的時候,可把他倆折騰壞了。

只一字之差,評論區的媽媽們都扎心了…

他每次只尿一點點,有時候十分鐘就要換四片尿布。

張智霖無奈,笑說兒子還沒開始賺錢就這樣浪費。而床上的兒子好像聽得懂責怪的話,掀起嘴奸笑起來。

於是,夫妻倆他取小名叫魔童。

而大名“張慕童”的寓意,則是希望孩子能永遠童言無忌,無憂無慮。

只一字之差,評論區的媽媽們都扎心了…

張智霖夫妻倆常在公眾面前

“坑娃”,一會說他“唱歌像殺雞”,一會說他“毫無表演細胞,只是愛慕虛榮”。

這吐槽的語氣中,卻總透出一股甜蜜的負擔的感覺。

父母子女之間的情感很複雜,

都是一邊關愛一邊抱怨,一半幸福一半煩惱。

怕他飛遠去,怕他離我們而去,又怕他永遠停留在自己身邊。

真是剪不斷理還亂的悲喜交加。

孩子第一次叫媽媽的時候你是什麼樣的心情?你是從什麼時候意識到孩子長大了的呢?你的孩子是幾歲開始改口?幾歲開始和你“對著幹”的?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