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一個人的精神長相:比五官更重要的,是三觀

一個人的精神長相:比五官更重要的,是三觀

氣質比妝容更有魅力,

三觀比五官更重要。

作者:Allergy

知乎上曾經有這樣一個問題:“一個人的三觀是怎樣慢慢變化的?”

有個回答是這樣的:

“三觀一開始受父母的影響,接著受同學老師的影響,後來到受媒體和圈子的影響,一步一步變得有自己的三觀。”

但我認為還有一點,就是讀書。

讀書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一個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比如,你讀曾國藩多了,大機率是個善於自省的人;

讀蘇軾多了,慢慢就會變得自由曠達,百折不撓;

讀簡·奧斯汀,往往更理性地看待感情,相信先有更好的自己,才有更好的愛情與婚姻。

一個人讀過的書,往往流露在他的舉手投足間,藏在他的三觀裡。

1

蔣方舟曾說:

“如果一個人不讀書,他的價值觀就只好由親朋好友來決定,因為他沒有別的知識獲取渠道。”

自媒體作者@張涔汐分享過一個故事。

她的一個大學同學,出生在農村,父母都沒什麼文化,哥哥也從小不愛讀書,初中畢業上了中專,然後就出去打工。

而這位同學卻不同,她從小特別愛讀書,一直到參加工作,仍然保持著讀書的習慣。

在她身上找不到一點兒小家子氣。

她的思維觀念,和她家裡的人也有著明顯的區別。

她更像是一個從書香門第出來的大家閨秀,知書達理。

張涔汐曾經問過她:“為什麼在你的思維三觀裡很少看到原生家庭的影子,很少受到父母的影響?”

她說:“因為我從小就愛看書,我的很多思維、觀念都受看過的書影響,知道父母哪些觀念是對的,哪些是錯的,所以就形成了自己的判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

人生沒有白讀的書,每一頁都算數。

讀書影響的,是一個人的眼界和看待問題的態度。

就像作家林語堂說過:

“沒有養成讀書習慣的人,以時間和空間而言,是受著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錮的。”

一個不愛讀書的人,三觀的形成很單一,他的三觀的形成,靠的是身邊親人朋友的影響。

而滿腹經綸的人,三觀豐富立體,能夠包容世界的多元,更能以體恤的溫柔,消解自身的苦難。

你能成為什麼樣的人,最終是由你所讀的書決定的。

一個人的精神長相:比五官更重要的,是三觀

2

網上有人問:“為什麼要多讀書?”

很贊同一個回答:“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

在《刺蝟的優雅》這部電影裡,有一個叫勒妮的看門人,讓我感觸頗深。

勒妮原生家庭很糟糕,從來沒有上過學,樓裡的住戶都不記得她的臉。

一直以來,她很自卑,生活得小心翼翼,對自己的描述都是:

“我完全符合一個門房的角色,又老又醜,脾氣暴躁。”

一個人的精神長相:比五官更重要的,是三觀

可這樣一個一無是處的她,後來擁有了一整間屬於自己的藏書室。

只要一有時間,她就去讀書。

弗洛伊德、胡塞爾現象學、中世紀哲學……她都有研究。

透過自學,她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看到了從未接觸過的生活方式。

讀書讓勒妮重新認識自己,變得自信,最後她鼓足勇氣,跨越階級,接受了優雅富有、受過良好教育的小津先生的愛:

“我貧窮,醜陋,但論聰明才智,我是一個百戰不敗的女神。”

勒妮的一生,藉助知識的力量,超越卑微的處境,實現終身成長的一生。

至此我方明白,你讀過的書,會融入你的氣質,塑造你的三觀。

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氣質比妝容更有魅力,三觀比五官更重要。

我想到在《讀書與美麗》中,嚴歌苓說道:

“讀書這項精神功課,對人潛移默化的感染,使人從世俗的渴望(金錢、物質、外在的美麗等)中解脫出來。”

對於讀書的人而言,讀書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在書中發現自己、檢閱自己、改造自己。

不讀書,一個人就無法正確認識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怎樣的生活。

而讀書不僅可以增加智慧,還可以豐滿你的三觀,讓你站在更高的地方,獲得更高層次的認知。

那些你讀過的書,會成為你此生最寶貴的財富和最大的底氣。

3

很贊同梁文道說過的一句話:

“讀書好玩的地方,不止是因為它能夠回答你已有的問題,更重要的也許是它能讓你發現一些,你以前認為世界上不存在的問題。”

這兩年,羅翔很火,無論是課堂上,還是訪談裡,他的一字一句散發著魅力。

大家對羅翔的評價,最多就是:三觀極正。

這一切和他讀過的書有很大關係。

他身邊的人都說,不管羅翔走到哪,包裡總是揣著書,有時候是一本,多的時候有三本。

羅翔說他性格和三觀的轉變,也和他讀的書有關。

過去,他的口頭禪一度是:“關我什麼事?”

他會為千里外在受苦受難的人動容、流淚、捐款,但對身邊的人卻很冷漠。

這種冷漠反映到工作上,他甚至有點看不上身邊的同事,覺得他們能力不行,碰到同事犯了小錯誤,羅翔就直言不諱地指出來。

但有一次,他讀到了《卡拉馬佐夫兄弟》的故事,他開始意識到:

“每個具體的人都是不完美的,但真正的愛,肯定是發生在具體的人身上。”

這讓他開始反思,其實能關心好身邊具體的人,就很了不起了。

羅翔還曾坦言自己是一名“地域黑”,他在他的書《圓圈正義》裡面就說過:

“我是一名湖南人,從小我就為生為湖南人而驕傲。我瞧不起一切外省的人與事,也對外省人不屑一顧。”

是讀書讓他改變了這種偏見。

因為讀過很多書,見識過更大的世界,他意識到沒有人是自成一體、與世隔絕的孤島,每一個人都是廣袤大陸的一部分。

在他看來,我們求學問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是為了走出我們基於地域、血統、國族所形成的偏見。

讀書可以幫你走出自我的狹小,領略世界的浩瀚。

哲學家黑塞曾說:

“世界上任何書籍都不能給你帶來好運,但它們能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愛讀書的人,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懂得明辨是非曲直。

堅持長期讀書的人,思維方式以及談吐舉止都會不同,為人處事也更謙和理性。

一個人的精神長相:比五官更重要的,是三觀

楊絳曾在《讀書苦樂》中寫道:

“讀書就好比到世界上最傑出的人家裡去串門。”

如果你讀過成百上千的書,就如同對話過形形色色的三觀,你便會有自己堅定的價值判斷。

一個人讀書越多,越能感知多元世界,感受眾生百態。

你讀過的書,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你的精神長相。

心態好,人緣就好,因為懂得寬容,

心態好,生活愉快,因為懂得放下,

心態好的人,處處圓滑,處處圓滿。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