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周依然:作為青年演員,是不是不可以不確定?

文丨躍幕,作者丨七月

一個青年演員的普遍困局。

對於周依然來說,最難讓她回答的問題當屬“你如何形容自己的性格”和“你有怎樣的個人規劃”。因為她不夠了解自己,“我覺得自己是不確定的,沒辦法簡單用幾個詞來下定義”。

整個採訪過程中,周依然不止一次的進行反問:“作為一名青年演員,我是不是不可以不確定?”在周依然看來,當下的她沒想過要如何定義和定位自己,也沒想過要實現怎樣具體的發展目標,她更多追求的是瞭解自己,並希望在這個過程中看到自己的進步。

實際上,不僅僅是周依然一位青年演員面臨著自我認知上的疑惑,絕大多數進入到市場中的青年演員都需要經歷這樣一段尋找自己、認清自己的過程。問題在於,市場和大眾對這一點事實有所忽略,似乎認為這些青年演員就應該迅速成熟起來、獨當一面。

由此來看,對於青年演員來說,存在“不確定”是合理的。而市場和大眾需要去接受和包容“不確定”的青年演員出現,並且給予這些青年演員更多瞭解自己、不斷髮展的時間和空間。這是應當引起注意的。

1、

“標籤更多是褒義的

標籤不是定型。

周依然:作為青年演員,是不是不可以不確定?

在整個市場的發展過程中,前前後後確實有不少青年演員通過出演了一些代表作,獲得了相對不錯的知名度,比如出演《山楂樹之戀》的周冬雨、憑藉《家有兒女》系列被熟知的楊紫和張一山等。

與這些有著一定代表作的青年演員一樣,憑藉著《風犬少年的天空》中的大力嬌一角,周依然獲得了比較不錯的大眾認知:“雖然這部劇早已結局了,還是會有不少人見到我叫我大力嬌、嬌姐。”

實際上,對於不少演員來說,有代表作意味著自己被打上了某種標籤,如果下一部作品沒能展現出不同和進步,可能很難擺脫這個標籤給大眾帶來了先入為主的印象,或者人們會拿這個角色與自己的代表角色進行比較。

對於周依然來說,她覺得

標籤更多是褒義的,“那是大眾對我演技的一種認可”。

雖然她確實對“大力嬌”的標籤也閃過害怕的念頭,但還算淡然,“因為大家見到我會覺得我的性格完全不像大力嬌,這種反差會讓大家覺得我作為演員不止大力嬌這一面”。

周依然:作為青年演員,是不是不可以不確定?

在周依然看來,人家一提到某位演員就想到某個角色,一提到這個角色想到也是這位演員,這是對這位演員塑造的這個角色的認可,

“觀眾怎麼定義,是立足於他們對這個角色的印象和喜歡,跟你需要演好下一個角色是兩回事”。

對此,周依然提到了自己喜歡的演員孫儷,她覺得大家會用“娘娘”來稱呼孫儷,是因為大家喜愛和認可孫儷在宮廷劇中的表演,這就是一種標籤,但並沒有影響到孫儷接下來在《那年花開月正圓》等影視作品中的角色塑造。

正是對標籤有著不同的看法,

周依然沒想過要刻意打破“大力嬌”這個標籤,對接下來的角色堅持順其自然,

“這段時間確實有不少類似大力嬌的角色來找我,角色重疊度的考慮也就20%左右,更多的還是關注角色和作品本身,只要這個角色夠好,我還是願意接的,之後幾個截然不同的角色不是說,我要趕快接跟大力嬌不一樣的角色,不然被人定義了怎麼辦”。

此外,周依然認為,

對於青年演員來說,瞭解自己的大眾評價如何是十分重要的,觀眾的喜愛和看到的問題肯定是值得自我審視和總結的。

她希望自己是與觀眾不脫離的,“不是要迎合大家,就希望即使自己追求個性、獨特,也不是與世隔絕的,是個明白人”。

2、

年輕演員中的找自己派

需要認清自己的過程。

周依然:作為青年演員,是不是不可以不確定?

近幾年的市場上出現了《我就是演員》等不少的演技類綜藝節目,也能看到有很多青年演員積極地參加了這些節目。在這些青年演員中,能夠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優勢在哪,並進行最大化展示、一路斬獲S級評級的任敏,幾乎算得上少數派。

因此,

絕大多數的青年演員希望透過這些演技類綜藝節目,進行自我摸索和嘗試,從而發掘自己作為演員的更多可能性。

“什麼型別和風格的角色都能接受”的周依然顯然也屬於這一範圍,“我周圍的演員朋友大多是跟我類似的”。

其實,對於周依然來說,她很清楚自己處於“不確定”的狀態:“我覺得自己的心智還沒定性,沒法給自己定位就朝著這個方向發展了。所以,我希望嘗試多元化的角色和風格,至少需要經歷一個成長、磨鍊心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尋找自己、開啟自己。”

如果退回到兩年前,周依然想象不到自己會演大力嬌、陳驚這種與自己關聯度不高的角色,“雖然我現在還不完全明白導演讓我演這些角色的原因,但導演確實挖掘出我身上沒被發現的東西,這也代表我身上還可以再被發現一些新的東西,所以

我現階段不會去定義自己”。

周依然:作為青年演員,是不是不可以不確定?

此外,不同於周圍的演員朋友想要嘗試參加演技類綜藝,周依然的想法沒那麼強烈,“我在這個領域是完全的新人,還是希望等對自己有了一定了解、各方面也更成熟了,再去參加”。如果一定要現在要去參加節目的話,周依然更在乎的是能否在其中更多的磨練和了解自己。

不過,雖然周依然“不確定”自己的優勢是什麼,但她在認清自己上有著一定的方向。其中,學習了9年古典舞的周依然最想嘗試古裝、武俠類的角色,“一是期待這種角色所帶來的反差,二是想看學了這麼久的專業會不會是我的優勢、能不能發展成我的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僅是周依然一位青年演員不怎麼了解自己,需要進行自我摸索、尋找自己,

如今不少的青年演員都正處於或者曾經處於類似“不確定”的困境中,他們需要經歷“不確定”階段的摸爬滾打,才能走向“確定”。

因此,對於市場和大眾來說,需要給予這些青年演員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來等待他們從“不確定”變成“確定”。

3、

青年演員需要“反認知共識”

一場與自己的競賽。

周依然:作為青年演員,是不是不可以不確定?

對於青年演員來說,早些年的市場上還會出現一些經典案例,比如“謀女郎”周冬雨,她憑藉著《山楂樹之戀》獲得了不小的知名度,進入市場的同時便開始擁有較為不錯的市場資源,從而走得越來越穩。

但隨著內容的重要性凸顯,如今的市場已經發生了不小的變化,青年演員僅憑一部代表作,很難讓他們的才能和潛力得到充分的認可,“謀女郎”這種標籤的號召力也已經不再擁有絕對的優勢。

由此來看,雖然市場和大眾現在不再要求青年演員要有資料流量,卻開始要求青年演員迅速展現出自己的演技實力。這種認知轉變顯然忽略了一點,大多數青年演員不可能一進入市場,就在發展目標等各方面上是確定的,而是經歷了對“不確定”的一系列摸索才變得“確定”。

誠如周依然陷入了一個困局,她需要弄清楚“作為一名青年演員,我是不是不應該不確定?”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少青年演員也開始質疑這種“不確定”的存在,不知道這是不是合理的。實際上,

正是因為市場和大眾對青年演員有著上述認知誤區,才導致這些青年演員面臨著這樣的自我認知上的困惑。

周依然:作為青年演員,是不是不可以不確定?

在這一方面上,“不確定”的周依然還是有著自己的方向——

在當下的發展過程中,能夠看到自己演好每個角色、實現進步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周依然把所有的發展目標和規劃全都定在了自己的身上,“不管每年自己會拍多少作品,能在這個行業走多遠,都只關注自己的實際變化”。

畢竟,作為一個非科班出身的演員,周依然並沒有系統地學習過影視表演,她需要不斷地回看自己的作品,一部作品一部作品地分析和總結自己的問題,看到自己一點一點的進步,才能走得更遠。“我與周圍的朋友在這點想法上是一致的。自己要進步的太多了,在這上面我沒有太多的自信心可言。”

因此,無論是與曹保平導演的合作,以及主演李檣編劇和監製的《影子灰燼》等型別風格不同的電影作品,還是參加“星辰大海”青年演員優選計劃,目前“不確定”的周依然正在透過一部一部的作品尋找方向,或許不遠的未來她能夠給出自己“確定”答案。而周依然這種已經覺醒的“反認知共識”,正是諸多“不確定”的青年演員所需要的一點。

此外,從周依然這個代表可以看到的是,

不少青年演員進入到市場以來,並不是缺少自我發展規劃上的認知,選擇一切隨性而為的處理方式,可能更多的是在如何實現從“不確定”到“確定”的進步上,選擇了一個自我競賽的形式而已。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