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背後的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

作者 | 可樂媽

大家好,我是窈窕媽媽。

最近,看到了這樣一則熱搜:

“5月1日起,國家將施行《職業教育法》,取消初中畢業後普職分流。”

背後的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

然而,點進去一看才知道:

其實是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將“國家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實施以初中後為重點的不同階段的教育分流”改為了:

“在義務教育後的不同階段因地制宜、統籌推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協調發展。”

也就是說,從招生環境看,

分流依舊存在。

但和以前相比,

職業教育的定位和前景

都將發生改變。

主要體現在:

1。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孩子在升學上將享有平等的機會

以後,中職的學生可以更順暢的參加高考,讀本科,上大學。

2。 設立更多本科及以上層次教育的高等職業學校。

畢業後,中職的學生也能夠進入更多的新興、高新技術領域。

3。 用法律形式明確了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型別。

這次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旨在用法律打破職業教育“沒學歷”、“收入低”、“被歧視”的刻板印象。

然而,即便如此,很多人,特別是父母,還是對中職抱有偏見。

而這些偏見的背後,往往是因為對中職教育瞭解甚少。

“一個孩子上了中職,人生就毀了嗎?”

“如果不“學習”,孩子在一所學校裡都在做什麼?”

“畢業後,這些孩子會去哪?”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想先講三個關於中職學生的真實故事,希望他們的故事能讓父母對中職有一個更立體的瞭解。

背後的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

第一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

張煥騰。

背後的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

他出生在河南省的一個小山村,奶奶和媽媽都癱瘓在床,一家人只能靠著父親務農,或者偶爾外出務工為生。

好在從小到大,張煥騰的成績都還不錯。

可誰知,中考那一年,他偏偏因為發揮失常沒能夠到當地高中的分數線。

張煥騰想讀書。

但媽媽和親戚商量後,對他說:

“那就讀中專,早點學了一技之長還能賺錢。”

張煥騰雖然心有不甘,還是點點頭接受了,他對自己說,

無論在哪裡,只要好好學習就能走出去。

為此,中專三年他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

這三年裡,他的英語和計算機成績一直很突出,考過年級第一,還多次獲得過助學金、獎學金。

背後的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

2017年,在父母的支援下,張煥騰去了附近的一所普通高中借讀。

半年後,憑藉著紮實的基礎和非凡的自律,張煥騰考上了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進入醫高專的第一天,輔導員就注意到了這個“眼裡有光”孩子。

並叮囑他:

“進入醫高專,也許就是你改變命運的時候,所以一定要充分利用好這三年,把握住機會。”

於是,三年來,張煥騰每天雷打不動地6點起床,晚上10點睡覺,一有時間就泡在學校的圖書館。

沒請過一次假,上課永遠坐在教室的第一排。

到了寒暑假,他還會出去打工,做過流水線的工人,也當過餐廳的服務員。

直到2020年,張煥騰透過專升本考入了重慶醫科大學。

也是在這裡,他立下了繼續深造的心願:

考研。

或許在很多人看來,一箇中專生想進入中國頂尖的醫學院無異於痴人說夢,但張煥騰卻說: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果然,星光不負趕路人。

不久前,張煥騰如願被北京協和醫院院(清華大學醫學部)錄取。

背後的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

中考分流,從來不是任何一個孩子人生的終點。

因為學習不是一時的事,而是一生的事。

背後的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

當張煥騰拼盡全力想要離開中專時,深圳有一個女孩卻在中考後主動選擇了職高。

她就是第二個故事的主人公,

古慧晶。

背後的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

古慧晶長相清秀、身材纖細,看起來文文靜靜的。

單看她的樣子,一時間似乎很難將她與汽車修理聯絡在一起。

然而,古慧晶從小就喜歡汽油的味道。

每當小小的她看見電影熒幕中那些酷炫的駕駛技巧和汽車改裝時,她心底的渴望就又多了幾分:

“長大後能擁有一輛自己的車,自己改裝、自己修理,多酷啊。”

所以初中一畢業,她就毅然選擇了深圳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的汽修專業。

背後的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

一開始,家人並不理解她的選擇,更擔心她一個女孩子以後會很辛苦。

但在她的堅持下,家人最終還是選擇了支援。

進入職高後,古慧晶發現自己即將面對的困難比想象的還更多。

一方面,她力量單薄。

對同專業的男生而言,輕而易舉就能做到的事情,往往需要古慧晶透支了全部的力氣才能做到。

另一方面,作為汽修專業為數不多的女生,她還要經常面臨被排擠的局面。

向同學請教問題,對方卻甩給她一句:

“一個女生來這裡幹嘛,學不會就別學了。”

圍的女生也經常嘲諷她,學這個專業就是因為男生多。

但即使這樣,古慧晶也從未想過放棄:

體力差,就每天晨跑、鍛鍊;

學不會,就花更多的時間,加班加點地練習。

日復一日的堅持,終於讓她迎來了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

去年4月,17歲的古慧晶在廣東省職業院校學生專業技能大賽中,獲得了汽車機電維修賽專案的一等獎。

背後的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

同時,她也是廣東省第一個參加此類賽事並奪冠的女生。

“我不在乎外面的聲音和看法,因為這是自己的選擇。”

在這個內卷的年代,多少父母逼著孩子朝著分數跑,朝著名校跑,朝著大多數人所在的方向跑。

卻唯獨忘了,

讓孩子跟隨著自己內心深處最熱愛的東西,緩慢前行。

背後的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

最後一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

梁智濱。

背後的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

因為學習成績不好,初中畢業後,他就進了廣州市建築工程職業學校,專業是施工。

他經常自嘲,說讀這個專業,

“以後都是搬磚的”。

那時的他,怎麼也不會想到:

幾年後,自己竟然會因為“搬磚”成了世界冠軍。

背後的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

2017年10月14日,阿聯酋阿布扎比舉行了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這是技能屆的最高賽事,相當於體育界的奧林匹克運動會。

當時,有1200多名選手在6個大類51個賽項上展開角逐。

在比賽中,梁智濱用一雙粗糙的大手,將四四方方的磚塊組合成了各式各樣靈巧的形狀和圖案:

從含苞待放的蓮花,到展翅開屏的孔雀,再到旋轉扭動的廣州塔。

背後的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

憑藉著輕盈連貫的動作和極高的完成度,19歲的梁智濱為中國捧回了2017年

世界技能大賽的首枚金牌。

無數人驚訝於他的速度。

但只有教練知道,自己這個“笨徒弟”在長達兩年的時間裡,每天的日常就是砌牆、推倒、再砌。

哪怕最炎熱的夏天,也不曾停歇。

練習的過程中,為了保持對平整度的敏感,他從不戴手套。

受傷的血泡磨破了,就貼上創可貼,繼續砌。

好在每一份的努力,都不曾被辜負。

奪冠後,多家建築公司向他發出邀約,母校也要請他留校任教。

根據往屆一些金牌選手的經驗看,梁智濱很可能會獲得各級政府近百萬元的獎勵,甚至享受教授、副教授級別的待遇。

所以最終,梁智濱選擇了留下,他說:

“以後想在砌磚這一行上繼續發展。”

一個從偏遠小縣城中走出來的窮孩子,歷經了迷茫和痛苦的時光,最終活成了自己喜歡的模樣。

能掙錢,又有夢想。

這是對勤奮、對努力、對執著最好的褒獎。

背後的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

看完這三個故事後,不難發現:

那些職業學校的孩子,早已和我們刻板印象中“進工廠流水線”、“考不上高中就毀了”、“畢業即失業”的形象截然不同了。

作為一名普通家長,我很想跟大家分享這樣三個真相:

1。 對孩子而言,上高中很重要,但遠沒有生活本身重要

為人父母,總是一不小心就陷入了這樣或那樣的執念裡:

“我一定要買學區房。”

“我的孩子一定要上重點中學。”

“我女兒將來必須考985。”

希望孩子有一個光明的未來,這本身沒有錯。

但有時候,如果我們對結果過分執著,就容易因為沉沒成本而面目猙獰。

甚至對著身邊無辜的人,特別是我們的孩子扣動情緒的扳機。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

女兒的成績不好,上不了高中,當媽的硬是咬著牙掏了高昂的擇校費,託關係將女兒送進了市裡的學校。

為此,媽媽天天在女兒耳邊唸叨:

“要不是你少考那十幾分,咱們家也不至於多花這麼些錢,你可一定要爭口氣啊。”

最終,女兒被逼得得了抑鬱症。

一見到試卷,就高聲尖叫、淚流不止。

所以,如果孩子真的上不了高中,讓他選擇職高,也不見得就是一件壞事。

人生的終點,從來不是一場考試決定的。

如何透過中考,讓那些摔了跟頭的孩子學會站起來,找到生活的意義,才是父母最重要的功課。

2。 擁有能謀生的一技之長,才是孩子最大的底牌

對於中考分流這件事,北大教授姚洋曾公開表示反對,他說:

“不能用中考分流這種手段,首先把40%的孩子定義了,你未來就是低收入者……”

而這,也正是很多父母的擔憂。

認為孩子進了職業學校,以後就註定只能當工人、賣力氣,過著一份極不體面的生活。

但實際上,各種新興領域的崛起,已然顛覆了這一點。

在2021年人社部公佈的新職業目錄中,就有一個名為“整理收納師”的職業。

前段時間,上海95後女生賈妍,網名“納爺”,公開過自己的收入:

做收納師的第一個月,她就掙了40多萬,現在時薪高達1200元。

即使排單排到三個月後,也依舊有客戶願意等她。

這些變化,都給如你我一般普通人家的孩子提供了一條新的發展思路:

與其讓孩子在無止盡的內卷中,透支了所有的熱情和精力。

倒不如尊重每個孩子的天賦,幫助孩子錘鍊出真正屬於自己的一技之長。

這樣一來,無論他走到哪裡,都能發光發熱,活出更加廣闊的人生。

3。 學歷無法保證孩子一生無憂,終身學習才是孩子的護身符

如今,每隔一段時間,就能在網上看見這樣的新聞:

考上名校的學生,因為經常缺課、大量掛科,最終被學校清退。

也有很多孩子,在進入大學後,就徹底放棄學習,高考竟成了往後人生中唯一的高光時刻。

這類現象,正在一次次地提醒我們:

對一個孩子而言,比起學歷,更重要的是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

正因堅持學習,哪怕出身中專,張煥騰也能一步一個腳印,走進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校門。

學歷,或許是開啟一份工作的敲門磚;但是終身學習的理念和能力,才能讓一個孩子不斷爬坡,厚積薄發。

背後的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

北京百年職校的校長文博說:

“我們一直認為孩子們本性純良,不要貼標籤,職業教育的核心還是育人,成為一個內心充盈的、幸福的普通人。”

相比於上普高還是上職高,更值得父母關注的,其實是

如何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一是讓孩子保有內心的熱愛。

無論是在校園內,還是校園外,都記得督促孩子學習、思考、體悟、行動、實踐。

二是學會接納孩子最真實的樣子。

只有父母接納了那些不能改變的事情,比如孩子的成績、偏好和天資。

並盡力做好自己能改變的事情,比如發掘孩子的長處、支援孩子的夢想,幫孩子規劃職業和人生。

自己的痛苦才會減少大半,孩子的發展也會越來越好。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