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願望思維:內心慾望,是怎樣把人帶溝裡的?

願望思維:內心慾望,是怎樣把人帶溝裡的?

在《認知三原色:你的理性、慾望和恐懼,是哪一種配比?》中,精讀君提到,理性、慾望和恐懼,共同決定一個人認知和行為。例如,裝汙物的碗,洗得再幹淨,我們也不會用,因為理性雖然判斷乾淨,但對這樣的碗沒有什麼慾望,對汙物又很恐懼,就不會用。

相反,同樣裝汙物豬大腸,清洗乾淨做成菜後,很多人卻很喜歡,因為理性判斷乾淨,雖然對汙物有恐懼,但擋不住享受美味慾望,就會吃。

兩相比較,差異就在於慾望。我們內心願望,既可能像“北極星”那樣指引我們前行,也可能讓我們掉入陷阱。

什麼是願望思維?有什麼陷阱?關於這些問題,讀友們可以參考精讀君通識詞典詞條《1964:願望》。全文附後,期待你能讀有所得。

精讀君

《1964:願望》

前置思考

請回顧確認偏誤中關於體重波動的一段材料,並思考:

這給你什麼啟發?

蓋勒爾想減肥。他食用某種減肥食品,每天早晨上秤稱重。

如果發現自己比昨天輕了,他會微微一笑,將結果歸功於減肥成功。

如果體重增加了,他視之為正常波動,將它忘記。

他連續數月生活在這種幻覺中,認為某種減肥食品很管用,雖然他的體重基本保持不變。

願望思維:內心慾望,是怎樣把人帶溝裡的?

Q1:什麼是願望?

A:

1、

願望

(Wish),指的是:

心中期望的想法,尤其是美好想法

例如,在吃生日蛋糕時,大家都有許願習慣。願望在我們人生中的重要性,從這種儀式感中可見一斑。

2、

見利也要見弊

雖然二分法簡單粗暴,只將事物一分為二,例如男與女、晝與夜、好與壞、對與錯,但比起只看一面,認知顆粒度相對會更細緻,更有條件做好判斷。

例如,利弊二分法提醒我們,利弊通常並存,百害無一利、百利無一害之類說法,往往錯誤。

不過,道理雖然不難理解,但在一些情境下,由於注意力被引導到某一個方面,往往就會見利不見弊,或者相反。

例如,語言有不同感情色彩,可以分成褒義詞、中性詞和貶義詞,受感情色彩干擾,運用褒義詞容易忽視其弊端,運用貶義詞時容易忽視其價值。

以懶惰為例,運用這個貶義詞時,表示我們對評價物件持負面態度,但懶惰有好壞之分,就像勤奮有高下之分。

我們可以區分出“高品質勤奮者”以及“低品質勤奮者”,“高品質偷懶者”以及“低品質偷懶者”,因為“高品質偷懶者”追求效率,“低品質勤奮者”不求方法。

類似的,願望通常作褒義使用,因為能發揮出顯著正面價值,但也可能產生弊端,值得我們警惕。

今天的詞條,精讀君簡介願望,供讀友們參考,提高慾望管理能力。

願望思維:內心慾望,是怎樣把人帶溝裡的?

Q2:怎樣理解願望?

A:

1、

理解價值

願望正面價值在於,能像北極星指標那樣,指引我們前行。

比如說,美國探險家約翰·戈達德。

戈達德出生於1924年,當他15歲時只是洛杉磯一個郊區裡沒見過世面的孩子。與別的孩子不同,他鄭重寫下一張名為“一生志願”清單,列出自己一生想要完成的127個願望。

這些願望實現起來並沒有那麼簡單,我們來看看其中部分願望:

“到尼羅河、亞馬遜河和剛果河探險;登上珠穆朗瑪峰、乞力馬扎羅山和麥特荷恩山;讀完莎士比亞、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著作;在5分鐘內跑完一英里(1609。344米);重遊馬克·波羅和亞歷山大大帝旅行路線;在維多利亞湖游泳;去澳大利亞大堡礁潛水;譜一部樂曲;寫一本書;學會飛行;學習法語、西班牙語以及阿拉伯語;遊覽全世界每一個國家;結婚生子;參觀月球;活到21世紀。”

對於這個一生願望清單,戈達德後來解釋說:“我寫那張表,是因為在十五歲時我已清楚地認識到自己閱歷貧乏。我那時思想尚未成熟,但我具有和別人同樣潛力,我非常想做出一番事業來。

我對一切都極有興趣——旅行、醫學、音樂、文學……我都想幹,還想去鼓勵別人。我制定那張宏偉藍圖,心中有了目標,我就會感到每時每刻都有事做。我也知道周圍的人往往墨守成規,他們從不冒險,從不敢在任何一個方面向自己挑戰。我決心不走這條老路。”

列出願望清單後,戈達德一邊學習工作,一邊用有限時間、精力和金錢完成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目標:

登上12座世界最高山峰;成為第一個探索世界上最長河流尼羅河的人以及第一個徒步走完剛果河的人;到過122個國家,與260個不同原始部落一同生活;能駕駛40種不同型別飛機;學會講法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跟隨馬可波羅路線,透過中東、亞洲,來到中國;探險總里程超過一百萬英里,相當於環球四十五次;……

在這個過程中,戈達德多次死裡逃生。他被兇猛河馬和鱷魚襲擊過,被毒蛇咬傷過,被暴怒大象和犀牛攻擊過;曾幾乎被活埋在一場巨大沙塵暴中,被埃及河上海盜射擊;還經歷過飛機失事、地震、在激流中和深海潛水時四次差點溺死。

克服重重困難,到2013年去世前,戈達德完成一生願望清單中110多個,成為偉大人類學家和探險家。

對於這張人生願望清單價值,戈達德說:“如果你真知道你一生想要什麼,你會驚奇地發現幫助你實現夢想機會會自己跑來。”願望驅動人生價值,可見一斑。

2、

考察弊端

一個硬幣有正反兩面,願望驅動人生影響力顯著,如果是正面影響,體現出價值;如果是負面影響,體現出弊端。

我們先來考察一個案例,關於畫作鑑定。

17世紀的約翰內斯·維米爾是荷蘭歷史上最著名畫家。藝術史專家亞伯拉罕·布雷迪烏斯是研究維米爾權威,1937年鑑定一幅剛被發現的名為《以馬忤斯的晚餐》(如下圖解所示)的維米爾畫作是真跡。

他在鑑定詞提到:“這幅畫跟維米爾所有其他畫作都很不同,然而畫中每一英寸都是真正的維米爾。”

從旁觀者來看,這種說法值得懷疑:因為維米爾所有作品大家都熟悉,新的這幅所謂畫作與他原有作品都不同,技術和內容也比不上,怎麼就能鑑定為真跡?

新發現維米爾真跡不只這一幅,後來陸續又冒出幾幅,不過布雷迪烏斯並沒有懷疑,直到有充分證據證偽這些所謂真跡。

1940年荷蘭被納粹德國佔領,荷蘭商人收購維米爾作品,避免它們落入納粹之手。但有一幅新發現維米爾真跡,也就是《耶穌和通姦的女人》,被賣給納粹二號頭目赫爾曼·戈林。

賣畫的人名為漢·範米格倫,在1945年荷蘭解放後以叛國罪被逮捕。範米格倫為自保,說那些新發現所謂維米爾真跡,均是他偽造。

荷蘭政府找科學家鑑定發現,畫的顏料中有酚醛樹脂和鈷藍,不可能存在於300多年前維米爾那個年代。範米格倫還在監獄中現場仿畫一幅維米爾,證明自己確實有這個能力。

那麼,問題來了:布雷迪烏斯是研究維米爾權威,為什麼會錯判?

根本原因在於願望:他希望那些畫是真的。

原來,布雷迪烏斯有個心結。維米爾關於宗教題材作品,世間流傳的只有兩幅,一幅在布雷迪烏斯手裡,另一幅曾被他錯誤鑑定為假畫。這次錯誤鑑定成為他的學術汙點,旁觀者容易有想法:憑什麼只有你手裡的才是真跡,別的都是做假?

為避免再犯類似錯誤,洗刷自己學術汙點,布雷迪烏斯一直在等待一個機會。並且布雷迪烏斯還有個觀點,他猜測維米爾年輕時曾受到義大利畫家卡拉瓦喬影響,只是沒有證據。

而範米格倫偽造的《以馬忤斯的晚餐》,正好是一幅宗教畫,構圖也正好模仿卡拉瓦喬。這不是巧合,偽造者範米格倫清楚布雷迪烏斯心結和願望,下大功夫作假:模仿維米爾筆法,用17世紀有真實裂紋畫布,發明讓顏料變得很乾、酒精擦拭不掉色技術,以符合當時對古董畫認知。

諸如此類,範米格倫留下各種內行才懂線索,引誘布雷迪烏斯。雖然偽造畫作水平遠不如維米爾,但因為恰巧滿足布雷迪烏斯願望,最終讓布雷迪烏斯錯判。

透過這個案例,讀友們不難感受到,即便是專業人士,如果被心中願望帶偏,也可能得出與其專業能力不匹配錯判。

願望思維:內心慾望,是怎樣把人帶溝裡的?

3、

探索歸因

願望這種負面影響,如果歸因會發現,其問題在於:把願望當作事實。

例如,布雷迪烏斯希望那些偽作是真的,所以就判斷那些偽作是真跡。

在英文世界中,形容這種現象有一個專有概念,叫“wishful thinking”。中文世界這個概念尚未流行,直譯是“

願望思維

”。

之所以稱為“thinking”,界定為一種思維模式,是因為願望思維很自然,當事者經常意識不到這是一種錯誤。

有些人可能不這麼認為,願望思維是把願望等同於事實,例如,希望什麼是對的,就相信什麼是對的,但願望和事實明顯不同,怎麼會混淆呢?

從概念來看,兩者確實明顯不同,但在不少具體情境中,很多人並不能區分出兩者差異。

例如,一個男生追女生,雖然女生已經明確拒絕,但男生仍然死纏爛打,別人問為什麼時還會振振有辭:她內心深處愛我,只是害羞不敢表達,拒絕我是考驗我。

旁觀者會清楚識別,這個男生只是一廂情願,但當事人無法識別,因為他希望女生喜歡他,就把願望等同於事實,陷入願望思維。

事實上,人人都是布雷迪烏斯,都可能陷入願望思維,只是程度深淺不同。

例如,前置思考中的蓋勒爾,陷入確認偏誤,意即:傾向於這樣詮釋新資訊,讓它們與我們現有理論、世界觀和信念相相容。

蓋勒爾的信念是:這種減肥食品管用。即便體重增加或者保持不變,也會選擇性無視,而當體重減輕時,就堅定這一信念。

確認偏誤是願望思維已經嚴重到一定程度表現。蓋勒爾希望減肥食品管用,也就是這樣去解讀體重相關資訊,把減肥食品管用當作事實,即便存在反例證據、正面證據也不充分。

如果再加重,願望思維可能誘發逆火效應,意即:當人們遇上與自身信念牴觸觀點或者證據時,除非它們足以完全摧毀原信念,否則原信念反而更加強化。

例如,老年人買所謂保健品,越不讓買,越是堅持;加入傳銷的人,越不讓幹,就越相信傳銷等。

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注意力完全被內心願望帶偏,因為強烈希望願望成真,就把願望等同於事實,越可能對不符合內心願望證據視而不見或者往反方向解讀。

理性容易成為情感奴隸,而願望就是一種強大情感。如果對於願望思維不夠警惕,就很容易中招。此時,再多反面證據可能也無濟於事,當事人會沉溺內心願望無法自拔,對世界認知完全扭曲。

在詞條的最後,精讀君要提醒的是,先識別才能管理。

如果難以識別願望思維、忽視其危害,我們就無法讓理性發揮應有價值。願望可能產生顯著正面價值,有願望很好,像戈達德那樣鄭重對待更好,但我們不能預設假定願望就是對的或者是事實,因為願望只是願望。

後置思考:

①戈達德的人生願望清單,給你什麼啟發?

②你觀察到哪些願望思維表現?怎樣應對?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