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治血熱出血、胃熱嘔逆、肺熱喘咳、小便淋瀝澀痛

治血熱出血、胃熱嘔逆、肺熱喘咳、小便淋瀝澀痛

白茅根

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莖。

春、秋季採挖,除去地上部分和鱗片狀的葉鞘,洗淨,鮮用或扎把曬乾。

生於路旁向陽乾草地或山坡上。

分佈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陝西、甘肅等地。

別名茅根、蘭根、茹根、地菅、地筋、兼杜、白茅菅、白花茅根、絲茅、萬根草、茅草根、地節根、堅草根、甜草根、絲毛草根、寒草根

治血熱出血、胃熱嘔逆、肺熱喘咳、小便淋瀝澀痛

【原形態】

白茅,多年生草本。高20-100cm。根莖白色,匍匐橫走,密被鱗片。稈從生,直產,圓柱形,光滑無毛,基部被多數老葉及殘留的葉鞘。葉線形或線狀披針形;根出葉長几與植株相等;莖生葉較短,寬3-8mm,葉鞘褐色,無毛,或上部及邊緣和鞘口具纖毛,具短葉舌。圓錐花序緊縮呈穗狀,頂生,圓筒狀,長5-20cm,寬1-2。5cm;小穗披針形或長圓形,成對排列在花序軸上,其中一小穗具較長的梗,另一小穗的梗較短;花兩性,每小穗具1花,基部被白色絲狀柔毛;兩穎相等或第1穎稍短而狹,具3-4脈,第2穎較寬,具4-6脈;稃膜質,無毛,第1外稃卵狀長圓形,內稃短,第2外稃披針形,與內稃等長;雄蕊2,花葯黃色,長約3mm;雌蕊1,具較長的花柱,柱頭羽毛狀。穎果橢圓形,暗褐色,成熟的果序被白色長柔毛。花期5-6月,果期6-7月。

治血熱出血、胃熱嘔逆、肺熱喘咳、小便淋瀝澀痛

性味功效

《中國藥典》

甘,寒。

歸肺、胃、膀胱經。

涼血止血,清熱利尿。用於血熱吐血,衄血,尿血,熱病煩渴,黃疸,水腫,熱淋澀痛;急性腎炎水腫。

《中藥大辭典》

甘、寒。

入肺、胃、小腸經。

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治熱病煩渴,吐血,衄血,肺熱喘急,胃熱噦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腫,黃疸。

《中華本草》

甘;寒

歸肺;胃;心;膀胱經

涼血止血;清熱生津;利尿通淋。主血熱出血;熱病煩渴;胃熱嘔逆;肺熱喘咳;小便淋瀝澀痛;水腫;黃疸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鮮品30-60g;或搗汁。外用:適量,鮮品搗汁塗。

【注意】

脾胃虛寒,溲多不渴者忌服。

治血熱出血、胃熱嘔逆、肺熱喘咳、小便淋瀝澀痛

白茅花

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花穗。

4-5月花盛開前採收。摘下帶莖的花穗,曬乾。

甘;溫

止血;定痛。主吐血;衄血;刀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罨敷或塞鼻。

治血熱出血、胃熱嘔逆、肺熱喘咳、小便淋瀝澀痛

白茅針

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初生未放花序。

4-5月採摘未開放的花序,鮮用或曬乾。

甘;平

止血;解毒。主衄血;尿血;大便下血;外傷出血;瘡癰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塞鼻。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