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掃地機器人中場戰事:“掃地茅”狂奔,小米系內卷,家電巨頭升維

《紐約時報》曾經對特斯拉有一個經典的評價:把汽車做成了消費電子,花費超過10年和數十億美金,設計價值超過BBA的電動車。特斯拉和蘋果一起,成為全球為數不多,持續從消費電子產品中獲取超高利潤的科技公司。

當然,馬斯克有自己的見解:特斯拉的獨特性,來自於自動駕駛能力—Autopilot,它將決定特斯拉是Nothing,還是Everything。

掃地機器人中場戰事:“掃地茅”狂奔,小米系內卷,家電巨頭升維

而在新能源車飛速崛起的中國,還有一場在

家庭客廳裡發起的「自動駕駛」普及

——掃地機器人,核心科技樹同樣基於自動駕駛延伸。中國掃地機一日千里,這裡正在捲起一場高科技濃度的風暴。

掃地機器人簡史:一步十年,從人工智障到人工智慧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掃地機器人,本質是個清潔電器,對標的是吸塵器裡的Dyson戴森,因為核心指標是清潔效率,也就是吸塵能力。

早在1996年,瑞典家用巨頭 Electrolux 就研發出第一臺掃地機器人“三葉蟲”,這臺機器以一己之力摧毀了掃地機的第一波名聲,是純純的智商稅:賣得貴,工業垃圾,打掃任務要交給主人。

2000年前後戴森也有意搶先推出旗下掃地機器人DC6(搭載80個感測器,售價3000美元)。真正的掃地機始祖—iRobot得知這個訊息後,決定改造

自家軍用排雷機器人

,砍掉了全部感測器,採用「隨機碰撞」策略,反正使用者家裡又不需要趟雷。

iRobot這臺賣200美元的掃地機一經推出就成爆款,以至於他們聖誕節還跑工廠求工人們再加班趕做5萬臺機器人。兩年後,iRobot賣出100萬臺,這個產業被成功啟用。

但很快使用者發現,

這不叫人工智慧,這叫人工智障

,iRobot早期名聲甚至比孩之寶差,因為後者從來不騙孩子。

「隨機碰撞」讓iRobot奪得先機,卻也用了10年為整個行業還債——極度透支了使用者期待。

掃地機器人中場戰事:“掃地茅”狂奔,小米系內卷,家電巨頭升維

(早期iRobot設計的掃地機原型)

掃地機器人,核心是機器人,本質是個AI技術的衍生品。

戰略管理家魏斯曼曾經說過一句話:一個問題的解決,總是依賴於問題相鄰的更高一級的問題的解決。

這句話深刻地印證了掃地機技術突破的根本。

一個有趣的研究是:如果把新能源車自動駕駛技術的突破路線時間,和掃地機導航技術的突破時間做一個擬合,會發現後者的突破臨界點總在前者的2-3年後。

例如在新能源自動駕駛裡大放光彩的鐳射模組,就和掃地機的的LDS鐳射測距技術一脈相承。後者大大提升了掃地機的建模、導航精度,是當下中高階掃地機的標配。

掃地機器人中場戰事:“掃地茅”狂奔,小米系內卷,家電巨頭升維

(圖片來自國盛證券-億歐研究)

要搞清楚掃地機器人,就必須搞清楚它的

「母技術」——自動駕駛/避障。

長期以來,特斯拉的秘密藏在自動駕駛裡,且一直被人所誤解。在特斯拉年度AI Day上, AI高階總監Andrej Karpathy透露過視覺識別的秘密:特斯拉以深度神經網路的預測能力,全面替代高精地圖所扮演的角色,以此賦予FSD實時預測路況的能力。

業內對未來L4級以上的「自動駕駛」有一個基本的判斷是:短期見效必定是HD Map(高精地圖)+多感測器融合,長期來看誰馴服了AI,誰就能留在自動駕駛的牌桌上。

掃地機器人的路線演變亦如此:掌握HD Map和AI之力,是完成「機器人化」的關鍵一步。

掃地機器人中場戰事:“掃地茅”狂奔,小米系內卷,家電巨頭升維

(Tesla AI Day,視覺識別的秘密:FSD眼裡的路口節點)

就如自動駕駛的狂暴大戰一樣,在掃地機器人的全球排位賽中,一般會用兩種能力衡量廠商的段位:

底層技術深度,頂層設計能力。

近幾年計算機視覺分支下的語義分割技術足夠發達和普及,中國掃地機一日千里,在殘酷的競爭中完成核心技術創新和升級,國內掃地機版圖成了一超多強格局:

科沃斯、石頭、雲鯨、米家、追覓、美的。

掃地機器人中場戰事:“掃地茅”狂奔,小米系內卷,家電巨頭升維

(圖源國盛證券-億歐研究所)

市場深度往往決定了企業投放技術的力度。掃地機器人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2021年掃地機整體市場約為90億,業界預計到2025年達到400-450億。

而當下掃地機器人的進化曲線呈現

兩線並行趨勢:機器人化和全能清潔。

實際上,掃地機器人市場從2018年開始,每一年就會出現一次技術革命。例如在2018年iRobot推出自動集塵站,2019年雲鯨推出自清潔拖地機器人,2020年科沃斯和美的首推TOF技術,同年石頭主推雙目避障,2021年雲鯨革新自動上下水功能/抹布烘乾。

從技術路徑也能看出,機器人化是掃地機完成一次革命進化的根本,但全能清潔路線憑藉快速迭代優勢和顯性體驗,維持整個市場的更新速度和使用者消費熱情。

可以預計掃地機在機器人路線上的下一個重要節點是

AI擬人化(如三維地圖&語音導航等)

,而在清潔路線上則是要

整合{洗地技術/履帶式結構}

,在洗拖地合一上再颳起一次清潔革命。

掃地機器人中場戰事:“掃地茅”狂奔,小米系內卷,家電巨頭升維

(履帶式洗地結構,可能是掃地機器人跨入洗地時代的金鑰匙)

每一次的技術革命,都將誕生一個新贏家,

贏家通吃是這個賽道公開的秘密

,而隱藏在暗處的規則是:第三名以後都得虧錢,因為研發/營銷投入異常巨大。

掃地機賽道的新五霸,是時候從

「產研銷」

的角度,重新認識他們。

掃地機器人中場戰事:“掃地茅”狂奔,小米系內卷,家電巨頭升維

(截止22年7月的主流掃地機產品佈局情況)

科沃斯:掃地茅的一路狂奔,兩款爆品吃一年

出於對茅臺的尊重,幾乎每個賽道都會誕生

醬香型科技品牌

,在掃地機這個賽道目前是科沃斯(也有一段時間是石頭)。

科沃斯穩穩佔據了賽道40%以上的市佔率,在產品策略和技術上都有著明顯的頭部氣質。

產品端,科沃斯證明了

人們非常願意為技術溢價買單

。以它家旗艦 Deebot X1 系列為例,上市僅3個月銷售18萬臺,在5000+價位一枝獨秀。更恐怖的是,X1系列突破了過往的行業定價體系:由5999元的X1 OMNI 和4999元的X1 TURBO構成,前者比後者貴1000元多出自動集塵功能。

消費電子的甜品級產品定律眼看要應驗,最後慘遭使用者爽快掏錢打臉。

雙旗艦裡更貴的OMNI最後銷量是TURBO的17倍。

再次證明了掃地機本質是個科技工具,50%+的毛利率不愧是掃地茅。

此外科沃斯的產品節奏相當清晰,

上下半年各一款爆款產品,高低合力吃一年。

X1槓把子以外,另一款中端價位的爆款N9+年銷40W+,定位上是X1系列的技術下放做差異化。

掃地機器人中場戰事:“掃地茅”狂奔,小米系內卷,家電巨頭升維

(整理自官網等官方產品渠道)

技術進化上科沃斯最大的特點是

「物競天擇」和「複製力」

LDS鐳射導航和VSLAM視覺導航曾經爭得面紅耳赤,科沃斯表示我全都要,並在旗下產品做差異化佈局。例如X1系列選擇了LDS鐳射導航+LiDar避障,而N9+系列則是VSLAM視覺+紅外避障。把技術簡化為排列組合,再交給市場選擇,

保證自己永遠都有得選。

另一個可以證明科沃斯研發儲備的例子是,雲鯨J1推出自動洗拖布功能時瞬間引爆市場,而科沃斯反應過來推出對應產品……。只晚了3個月。當然,這也因為科沃斯堅持自產,在響應速度上天然有優勢。

在一些基礎研發硬實力資料上,科沃斯2021年的研發投入是5。49億元,研發人員1197人,自有專利1202項。

在人貨場的最後一環,出乎意料的一點是

科沃斯還是國內市場線下渠道的第一

,佔據超過8成份額。依靠蘇寧國美,大型商超的專櫃,硬是在全國只有一家直營店的情況下幹成了線下老大。

掃地機器人中場戰事:“掃地茅”狂奔,小米系內卷,家電巨頭升維

(整理自公開資料)

石頭科技:小米(初代)前任,機器人屆瑞幸

石頭依託小米供應鏈為人所知,雷軍一條「好評率高到違反廣告法的掃地機」微博讓背後的石頭順帶成功出圈。隨後是經典劇情——

同床異夢——同室操戈——石頭逐漸與小米脫鉤

,當中一大原因是:雷軍希望小米生態也能保持5%的硬體利潤率,而掃地機是個毛利率高達50%的生意(按利潤率算也是數倍關係)。

由此不難理解小米掃地機的背後代工已經三進三出,

有望復刻孟獲傳奇故事

石頭的股價一度高達上千元,市盈率超過60(截止發稿日為362元/股,市盈率23),這同樣很不小米。石頭被資本市場廣泛看好還有一點與眾不同,它2021年全年營收58。3億,其中中國市場13。4億,海外市場45億,海外佔比77%反而是大頭。

能在海外卷死老外的,運氣都不會太差。

掃地機器人中場戰事:“掃地茅”狂奔,小米系內卷,家電巨頭升維

(整理自官網等官方產品渠道)

石頭的產品和技術可以合一頁講,因為石頭就像藍星男人,只專研一個型別的技術姿勢。

其高階產品一直在LDS鐳射導航上疾進,並且這個模組一度在石頭整機成本里佔據了40%有多,可謂鐳射狂魔,而避障技術上則是押寶AI結構光避障。由此而來石頭產品線一個顯著的特點是,

產品跟隨著導航技術的升級而迭代。

石頭比科沃斯更極致的一點是,它甚至可以

依靠一款產品吃天下,重精品爆品戰略

。22年的主力產品G10S系列迭代自G10,前者上市當月開始就貢獻了石頭1/3的收入。

而石頭老闆昌敬甚至投資1億成立自動駕駛公司,追逐技術複利最大化。因為石頭的技術積累都集中在演算法上(導航演算法,多線鐳射演算法),公司科研人員達464人,研發人員比例55。5%。

掃地機器人中場戰事:“掃地茅”狂奔,小米系內卷,家電巨頭升維

(圖源國盛證券:掃地機頭部公司的研發費率情況)

和想象的劇情不一樣,石頭在卷死老外的同時還瘋狂掙錢。同等配置下,石頭海外售價僅為iRobot的60%(但國內定價僅為海外的50%)。如果說科沃斯是掃地茅,

石頭配得上「掃地界瑞幸」之名

,賺老外的錢補貼國內市場低價競爭。最奇葩的是,海外使用者還因此買到了更好的掃地機。

這……哈佛教授看了都想重寫「商業不可能三角」定律。

掃地機器人中場戰事:“掃地茅”狂奔,小米系內卷,家電巨頭升維

(根據公開資料整理:石頭主流掃地機海內外價格對比)

雲鯨:龍頭棍的順利交棒是千年難題

1990年出生的張峻彬在高中就因研究機器人拿到了國際奧林匹克機器人競賽金獎,一個冷知識是,

李俊彬和大疆創始人汪滔是師兄弟關係,均是香港科技大學電子科技系教授李澤湘的高徒。

雲鯨的崛起之路,也是創始人李俊彬這個

超級技術IP的變現之旅

。原型誕生於大學實驗室的J1,最早在全球最火的眾籌網站Kickstarter上拿到了114萬美金支援。隨後在雙十一挾海外口碑和光環回國,天貓首銷突破千萬,創業路徑讓一加手機張老闆直呼內行。

雲鯨從出生開始就專注在「拖地」這件事上,以至於掃地體驗多被吐槽。但云鯨也證明了,

當這個痛點足夠痛,創新足夠新,2年內就能從零做到行業Top3。

雲鯨J1雖然在國內推出短短3個月就被科沃斯阻擊,但它在產品端最大的問題仍然是如何傳承「拖地界的龍頭棍」。堅持一年打磨一款產品只卷自己,J2相比J1最大的升級是自動上下水(雲鯨定義為一個服務性功能),但在接近的首發時間裡J2僅賣出了J1的一半(15萬對32萬臺),也僅實現了

平穩過渡,升級動力不足。

掃地機器人中場戰事:“掃地茅”狂奔,小米系內卷,家電巨頭升維

掃地機新勢力裡,雲鯨的技術積累相對來說跟“科石”有差距,累計申請了

200+個技術專利,多集中在基站和清潔系統方向

,也就是雲鯨的核心賣點-拖地。

雲鯨要補最大的短板還是建圖、導航、避障上。例如首次建圖成功率低,二次清掃在原圖上的補圖能力不佳,採用紅外感測器避障受環境干擾很大,容易出現識別誤差。

長板很長,短板很短,雲鯨積累的口碑和壓力都會釋放到一年一更的J3上

,下一任能不能再次接住接力棒,還看雲鯨補課的效果如何。

營銷渠道上,雲鯨由於產品絕對數量少,反而可以在多個電商渠道/社媒平臺廣撒網,區域性集中營銷資源打遭遇戰。例如在抖音品牌官方直播間上,雲鯨J2和雲鯨J1分別位於直播銷量榜的1、4位,比起“科石”有一定的優勢。

掃地機器人中場戰事:“掃地茅”狂奔,小米系內卷,家電巨頭升維

(雲鯨在海外獲獎不斷,仍有巨大的出海潛力)

追覓:小米新晉門徒,戴森國際友商

追覓在2017年成立,創始人俞浩在清華大學期間就是「天空工廠」組織創辦者,並參與了

C919飛機

的部分研發。追覓加入小米所提供的“門票”就是智慧清潔家電商業研發力,具體指的是媲美戴森吸力的吸塵器,並且只賣一半價格。可以說追覓的

名片上就差印著“5%利潤率”和“懟戴森”。

追覓清潔是由掃地機,吸塵器/洗地機,吹風機三條主要產品線所構成,

掃地機可以看作是數字馬達技術的延展,也就是掃地功能。

追覓掃地機當前主打的產品是S10&W10 Pro,一年小迭代的產品節奏,比起同價位產品,S10的吸力夠大(5300Pa),拖地功能則主打自動清洗+熱風立體烘乾,內建PTC陶瓷風機,可以更快提供熱量散發水汽。走

總體穩妥,區域性微創新路線。

掃地機器人中場戰事:“掃地茅”狂奔,小米系內卷,家電巨頭升維

(追覓的歷史就是俞浩死磕戴森和馬達的歷史)

創始人是技術研發出身的最大好處是,公司可以最大化傾斜資源,在技術競爭中追逐和領跑。

追覓每年研發投入超過12%,全球申請專利1656件,其中發明專利509件。

但追覓也會碰上“小米前女友”-石頭的煩惱,商業模式複用+產品微創新+小米渠道固然可以快速起量,但在供應鏈完善,產品差異不大情況下,小米渠道未必能持續賦能追覓,

但小米的價效比光環卻可能成為追覓成長的煩惱。

技術研發上,追覓目前的技術專利多集中在數字馬達上,導航、避障、拖地等技術遠沒有追覓在吸塵器領域追打戴森的明顯優勢,長期來看追覓還是這個賽道上的

微創新追趕者。

掃地機器人中場戰事:“掃地茅”狂奔,小米系內卷,家電巨頭升維

(追覓目前的技術圖譜多集中在數字馬達上)

美的:當慣了第一的學霸,這次要逆風起飛

美的在2年前便成立了「美智縱橫」獨立公司,專門運營掃地機器人業務。近兩年美的掃地機總體市佔率在3。7%-4。5%之間,除了行業那些消費新星們,

傳統家電企業做新消費電子最好一個。

美的產品策略是:核心產品一年一更,從去年雙十一到今年618期間分別推出3999元價位的W11,和2999元價位的小白盒。踩著掃地機增長最大的兩塊飛地,依靠精準定位和技術冗餘打差異化爆品。

以2999元價位的小白盒為例,在硬體技術上直逼3500-4000元價位的競品,同步下放55度熱風,結構光避障等越級功能。而更高階的W11則是佈局TOF+3目線鐳射,拖地方面疊加了掃拖分離的Auto-Raise技術(自動滾刷抬起技術),在體驗細節上是有獨特賣點。

從目前的產品線來看美的定位方向逐漸理順,發揮自產自研的快速迭代優勢和背靠美的集團的研發資源及品牌口碑,在重點價位做精準突破從而拉動品牌勢能,

小白盒和W11兩款產品上市首月進入該價位前三就是很好的例子。

掃地機器人中場戰事:“掃地茅”狂奔,小米系內卷,家電巨頭升維

(根據官網等公開資料整理)

商業策略可以穩住陣腳,而進一步向上突破,

在這條賽道還得拿出硬科技。

美的發力掃地機賽道,本質也是製造業企業向上突破破繭為科技企業。研發方面,美的策略是少而精,透過業界領軍人物為核心做技術突破。美的自建RoboMeta實驗室圍繞著麻省理工、谷歌、微軟領軍人才組建的專家團隊超過40人,

碩博率超到75%。

放眼《全球掃地機器人行業技術全景圖譜》,美的在2021年申請387項掃地機相關技術專利,行業Top水平,這個數字甚至是在美的研發團隊規模小於頭部廠商情況下做到的,相當不傳統。

科技線上美的傾向於基於使用者洞察的差異化技術,例如在社交平臺上口碑頗好的Auto-Raise掃拖乾溼分離技術,據稱已經

積累超過1500個家庭

的實際使用調研。導航能力則是發展NaviPolaris技術,這套

掃地機界的高精地圖

已經迭代到第7代,從資料來看它的突破是整合傳統感測器資訊,繪製多層級的HD Map,能夠基於身處的場景自主選擇不同的清潔策略。

美的未來能否在掃地機賽道迴歸主流乃至向上突破,依然要依靠產品和研發的升維。掃地機賽道贏家通吃的行業規律,決定了賽道玩家必須透過超額研發,讓產品和對手間形成代差,這是消費電子產品形成感知差異化的先決條件,消費電子龍頭華為和蘋果就是這麼幹的。

掃地機器人中場戰事:“掃地茅”狂奔,小米系內卷,家電巨頭升維

(美的掃地機在2021申請387項專利,其中W11單款有53項,爆品策略明顯)

人貨場的最後一節,當下整個掃地機線上營銷擠成了一片沙丁魚罐頭,頭部的

營銷獲客成本甚至高達千元

以上,即便是毛利率50%的掃地機也難以想象。而硬幣的另一面,

線下市場

由於准入門檻高,新勢力們有錢燒不出,目前科沃斯一家獨大。

頭部品牌除去雲鯨外,科沃斯,石頭,追覓,均在最近一年開出全國第一家

直營門店

,依託清潔全鏈路產品線做下一個線下之王的心思不難猜到。

而對於

長於渠道能力的美的

來說,線下渠道一直是優勢陣地所在,如果線下市場的容量足夠大(當下掃地機市場容量線上:線下=9:1,科沃斯一家佔據線下將近9成份額),而美的選擇在這裡發起一場

遭遇戰

,也是一次逆風起飛的好嘗試。

掃地機器人中場戰事:“掃地茅”狂奔,小米系內卷,家電巨頭升維

(科沃斯的線下渠道多是“大專櫃”的形式,產品線全使得坪效頗高)

中國掃地機席捲全球:當內卷和創新成為行業潛規則

掃地機市場湧入如此多的玩家,根本原因在於這條賽道想象空間太大了。據東方證券預估,2020年中國掃地機的滲透率是4。5%,是日本的一半(9%),美國的1/3不到(15%),在2025年這個賽道容量就將超過400億人民幣。

而掃地機的往上一步,就是小米的Cyber one等

家庭服務機器人的縮影

。又或者換個角度來思考,未來的家庭服務機器人可能是集成了清潔功能的“機器生物”。形態也許千變萬化,但本質還是一樣:

AI技術的衍生物。

以此,掃地機器人就像新世界機器人版圖的一個縮影,雖小卻有極高科技濃度,方圓大小裡有晶片研發、有自動駕駛、有清潔革命……隨著國內人口紅利退去,年輕一代需要解放家務束縛和勞力替代……。掃地機器人是家電企業在闖「家電機器人化」這道終極關卡前的附加題。

回望中國掃地機的崛起之路,成長史裡的每片拼圖都連線著中國製造的創新精神。這種由內而外的共振和共鳴,讓他們總能勇攀高峰。有了技術儲備,和產業優勢,

如果說掃地機器人是過去十年家電機器人化的集大成之作,那麼它也將是下一個十年路上一個耀眼的打卡點。

這場清潔產業的機器人戰爭,遠未到中場哨聲響起的那刻。

參考資料:

自動駕駛排位賽,哪些才是“王者”必備能力?

掃地機擺脫人工智障,就在今年

讓中國的機器人,去服務全世界

國海證券-科沃斯-603486-公司深度研究:雙品牌持續發力,清潔電器智造龍頭未來可期

本文來自“好物研究院”,雷科技經授權釋出。

炒股開戶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紅包,100%中獎!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