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入院到用藥僅30分鐘,24小時內康復干預,腦卒中“十院模式”成效卓著

今年的10月29日是第十七個“世界卒中日”,如今,設立卒中中心、開通綠色通道、開展多學科診療已成為不少醫療機構的“標配”。

作為上海市腦卒中臨床救治中心、上海市臨床重點專科和國家綜合卒中中心,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在劉學源主任的帶領下,打造出具有鮮明特色的腦卒中“十院模式”,並在實踐執行中不斷升級完善。

從入院到用藥僅30分鐘

從進入醫院到使用溶栓藥物之間的國際標準時間間隔是60分鐘,而在上海十院則是30分鐘,這是如何做到的?剛剛得到成功救治的李老先生很有發言權。

今年75歲的李老先生獨自外出散步時突發中風,意識不清、肢體無力的他被120救護車送到十院。透過其隨身攜帶的手機,醫護人員第一時間聯絡上他的家人。

在家人趕來醫院的同一時間,治療已經開始。排隊、掛號、付費、候檢等一系列常規流程全部略去,醫護人員僅用10分鐘就為李老先生完成了CT以及血液檢查,確診為腦梗死。

時間就是腦細胞,醫生透過電話溝通取得了家屬對治療方案的知情同意,第一時間開啟了溶栓治療。待家屬來到醫院,再補繳費用。得益於快捷實效的“綠色通道”,老先生恢復情況良好,順利出院,未出現語言、肢體功能障礙等後遺症。

李老先生的“幸運”並非個例。據劉學源主任介紹,目前十院卒中中心年均完成溶栓治療400餘人次、動脈取栓200餘人次,居於全市前列。

內、外、醫、護、技一體揪元兇

腦卒中的兇險不僅在於“病來如山倒”以及易出現後遺症,更在於它常會多次發作,讓人防不勝防。神經內科副主任周曉宇強調,卒中救治體系建設不能僅僅滿足於溶栓取栓,更要消除疾病滋生的土壤,幫助病人找到卒中發生背後的深層次原因,針對“元兇”開展科學、規範、有效的醫學干預,減少復發,才是卒中救治體系建設題中應有之義。上海十院卒中中心為此組建了集內、外、醫、技、護於一體的多學科團隊,並時刻高效執行。

剛剛20歲出頭的大學生小張在拎重物後突發右側肢體麻木,來十院就診後發現竟然是腦梗!如此年輕就遭遇“老年病”,令他和親友大感意外。

對於這個病例,醫護人員沒有滿足於僅僅完成溶栓治療,而是啟動了多學科協作機制,神經內科、神經外科、急診科、放射科、護理部、心內科、胸心外科等多個學科和部門的醫務人員會診,成功揪出了腦梗背後的“真兇”——卵圓孔未閉。這是一種先天性心臟病,因心房間隔發育不良,位於其中的卵圓孔沒有完全閉合,從而使血液因湍流而產生微小血栓,導致腦卒中的發生。最終,小張轉入心胸外科接受了微創手術,成功封堵了卵圓孔,避免了腦梗再度發生。

相比小張的特殊情況,十院卒中中心多學科團隊遇到的患者,往往存在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代謝問題以及房顫等心臟疾患,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血壓、血脂、血糖,不解除心律失常,腦梗發生的土壤就始終存在。

發病24小時內超早期康復干預

隨著救治速度的提升,越來越多卒中患者得以避免生命危險,但後遺症依然是一個嚴重問題。所以,在溶栓取栓、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時,盡一切可能減輕乃至避免併發症,是卒中救治體系中的又一個重要環節。

肌力減退、肢體功能障礙、言語障礙等,是卒中的常見後遺症,理論研究與臨床實踐均證實,越早開始康復治療,患者各項生理機能的恢復就越好,後遺症發生的機率就越低、程度就越輕。71歲患者顧老太太的治療經歷是“超早期康復干預”的“最佳代言”。

今年盛夏的一天清晨,顧老太太突發右側肢體乏力,無法獨立行走,來十院急診確診為腦梗死,遂予以溶栓治療。當天下午,剛回到神經內科病房的她就接受了康復醫生的評估,顯示右側肢體功能評分不佳。

康復醫生和治療師根據評定結果並結合她個人意願,制定了個性化的康復計劃,予以偏癱肢體綜合訓練、關節鬆動訓練、低中頻脈衝電治療、氣壓治療、經顱重複磁刺激治療等。一週後,她就能在室內獨立行走,上下肢運動功能Fugl-meyer評定由發病之初的46分上升到67分。

早在2017年,十院卒中中心就成立了由金愛萍護士長領銜的康復治療團隊,團隊由康復及護理人員參與,利用康復機器人等高階康復裝置,將大資料的理論方法運用到神經康復領域,為腦卒中患者提供更加適合其病理生理特點的康復手段。此外,中心還建立了上海市唯一的卒中隨訪門診,個案管理師年完成患者隨訪2000餘人次,總隨訪12000人次,在庫人員1000人,建立腦卒中隨訪新模式。

目前,凡在十院卒中中心治療的患者,100%接受發病24小時內超早期康復干預,患者功能改善率由40%提升到70%,極大維護患者生活質量,減輕家屬照護負擔。

延長患者“黃金治療期”

傳統的溶取栓治療“黃金治療期”為發病6小時之內。然而由於重視程度、個人感受、交通條件等差異,有些患者來院就診時可能發病已超過6個小時。對他們來說,難道只能無奈地接受保守治療嗎?在上海十院,答案是否定的。

今年8月,十院透過最佳化及整合資源,成立了全市第一家腦卒中溶取栓中心,致力於透過專門隊伍、專項檢查、專業評估,讓患者得到更為精準的治療。基於大樣本量的臨床觀察與研究,中心提出了新的“黃金治療期”——在一定條件下可拓展至發病後24小時之內。張先生就是這個新時間窗的受益者。

一天清晨6點多,意識模糊的張先生被家屬送到十院急診。經過仔細問診,接診醫生確定發病時間是前一天晚上10點,發病已超過8小時。但接診醫生沒有放棄,入院後立即安排張先生做了多模態CT檢查,發現仍有大片低灌注的腦組織並未完全壞死。

卒中中心張全斌主任當機立斷,決定開展取栓手術,術後張先生意識完全恢復,至出院時已能下地行走。

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和科學精神,未來卒中救治“十院模式”將持續改進、最佳化卒中救治體系,錨定健康上海、健康中國目標勇毅前行。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