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給手機“擴容”的新方法,卻可能為惡意應用開“後門”

如果你是一位有十分豐富經驗的PC使用者,可能很早就已注意到,在許多軟體、特別是那些口碑不太好的軟體中,當嘗試解除安裝它們時,往往都會預設有一個“保留使用者資料”的選項被選中。

此時如果不手動取消這個選項,那麼即便是在點選“解除安裝”後,這款軟體便並不會被徹底刪除,而是會在電腦上留下一份“痕跡”。換句話來說,也就是依然會佔用一部分硬碟中的儲存空間。

給手機“擴容”的新方法,卻可能為惡意應用開“後門”

當然,“保留使用者資料”這個功能顯然並不只是為了噁心使用者,它也有一定的實際意義。比如對於一些確實只是被迫臨時解除安裝某款軟體,事後又打算重新安裝的使用者來說,“保留使用者資料”就意味著不用再重新登入賬號,軟體中的各種設定、存檔也不會丟失。

但與此同時,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假設確實是一款流氓軟體,那麼當你不慎在解除安裝時沒有取消“保留使用者資料”這一選項,它就有可能借此機會在電腦裡留下廣告外掛或下載器,然後伺機“捲土重來”。

為什麼今天我們會去特別提到這些?因為同樣的情況,很可能馬上就會出現在Android手機上了。

給手機“擴容”的新方法,卻可能為惡意應用開“後門”

日前有技術人員發現,谷歌方面在Google Play Store的33。4版本中,正式引入了應用歸檔(app archiving)功能。其實這項功能最早在今年3月就已官方預告過,簡單來說,它其實與電腦上的“保留使用者資料”選項差不多,在啟用後,當用戶為了騰出手機的儲存空間不得不刪除一些應用時,Android系統將不會像以往那樣,自動將連帶的所有使用者資料都刪除、而是會保留相關資料,同時保留一部分應用的功能元件依然“安裝”在手機上,而只刪掉那些經常被更新、迭代的部分。

此時,與通常大家所理解的“解除安裝”不同,被“歸檔”的應用圖示也不會消失,而是會被加上一個額外的、代表“可下載”的角標。當需要再次啟用該應用時,只用點選應用圖示,系統就會自動下載、安裝最新版本的應用,很快就能將其恢復到可用狀態。

給手機“擴容”的新方法,卻可能為惡意應用開“後門”

根據谷歌方面此前的說法,與直接“解除安裝”相比,“應用歸檔”功能可以在保留使用者資料不丟失,應用重新安裝後馬上可用的前提下,從手機中清除掉大約相當於原應用60%的儲存空間。

乍看之下,這個功能其實還挺好。然而結合前文中所提到PC上的亂象,便不由得讓人擔心,Android手機上的“應用歸檔”功能是否也會被惡意利用,成為流氓軟體“怎麼刪都刪不掉”的“機會”,或是變成廣告彈窗新的“後門”呢?

只能說有可能,但好在可能性並不是太高。

一方面,大家要知道現在Android系統對應用許可權、儲存空間的管控,已經非常嚴格。一款應用的可執行檔案必須安裝在什麼位置,不可執行檔案(比如使用者資料)應該如何儲存,都有相關限制,所以將惡意程式碼混雜在使用者資料裡“保留”在手機中,這本身就不太可能。

給手機“擴容”的新方法,卻可能為惡意應用開“後門”

另一方面,谷歌的“應用歸檔”功能,本質上是基於他們此前釋出的APP Bundle安裝包格式來實現。而這則是一種不同於以往單個APK的應用封包技術,在APP Bundle規範下,當一個應用上傳到應用商店的時候,就必須將自身的不同功能模組“拆散”成很多小檔案包分別上傳。

比如針對1080P螢幕的介面資源、與針對2K屏的介面資源就不能打包在一起,這樣一來,當用戶在下載應用時,應用商店就會根據具體的機型螢幕解析度、SoC配置,自動挑選出合適的檔案包提供下載,而不需要下載一款應用的全部資源包,從而起到節約下載流量,減少安裝後的儲存空間佔用問題。

給手機“擴容”的新方法,卻可能為惡意應用開“後門”

同理,當用戶需要將應用“歸檔”時,執行這個操作的也是應用商店(而不是本地的作業系統),應用商店會挑選出哪些是必須保留的使用者資料、哪些是可以被臨時刪掉,後續再重新安裝(更新)的應用程式包。在這個過程中,應用商店自然就會承擔對應用進行前期和後期安全掃描的責任,因此便起到了進一步防止惡意軟體利用該機制“駐留”在使用者手機中的作用。

當然,也正因如此,如果說“應用歸檔”機制存在什麼漏洞的話,那麼最大的漏洞應該也就在應用商店的這個環節了。如果應用商店本身在開發者上傳APP Bundle,以及此後使用者手動選擇“歸檔”應用時,能夠詳細、嚴格地對應用進行安全稽核和惡意程式碼的掃描,那麼“歸檔”功能既不會與“解除安裝”衝突,而且也確實能為有需要的使用者提供方便。但如果應用商店的安全稽核機制出現問題,那麼“應用歸檔”功能就確實有可能存在被惡意利用的風險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文章

頂部